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999年至今,“海外杰青汇中华”活动已经办到了第九届,今年,共有214名申请者脱颖而出,他们来自全世界18个国家与地区,在为期17天的行程中,他们前往香港、广州、西安、北京、天津、上海,参观历史文化古迹、探访中外投资企业……参与其中的海外杰出青年无不感动,通过这个活动,他们更了解自己的祖国。关愚谦老先生,作为中国和德国交流的民间大使,今年也亲身感受了该活动,感慨良多,并著文为读者揭开了这一活动的缘起和意义。
这还是多年以前的事了。来香港,应吴清辉校长邀请,参加了一个饭局,邂逅了香港的陈瑞球先生和梁国贞女士,才知道他们正在筹办第二届“海外杰青汇中华”的大型活动。我起初并不知道这个活动具体的内容是什么,只表示愿意回德国以后,帮助他们选拔几个在欧洲的优秀华裔大学生来参加。心中还在想:“你们花这么多的钱选拔世界各国的华人大学生,利用暑假到中国去访问,很像一个夏令营,划得来吗?”就在那一年,我所选的几个大学生从中国大陆回来以后,打电话给我说,这十几天的活动印象极深,他们第一次回中国,和国内的学生沟通思想,拓宽了他们的视野,开始觉得作为一个中国人很骄傲。听了这些话,我改变了看法,觉得此举很值得提倡。
意义重大
一晃7年过去了。真没想到,今年7月3日,我竟然在香港浸会大学有幸参加了第九届“海外杰青汇中华”的出发典礼。只见200多位来自18个国家、穿着组织者为他们量身定制的紫色西装的华裔青年人,个个兴高采烈、喜气洋洋,他们彼此还不认识,已经互相交谈了。有好几组学生先后把我和妻子佩春围起来,非常自然大方地反倒向我们问长问短起来。
我真妒忌他们,如果我现在也能参加他们的队伍该多幸福啊!记得1948年,我曾经参加过上海基督教青年会为中学生组织的之江大学夏令营活动,至今难忘。不久前到杭州去,还专门请司机带我去旧地重游。就可见在青少年时代留下的印象,会陪伴你一辈子。
据组织者介绍,“杰青”活动自1999年举办以来,已经从32个国家和地区、570多所院校,挑选了1800多名优秀大学生,参加祖国的“寻根”活动。1800多名学生来自世界各国,且不说组织这些活动的员工和行政经费,单单给他们购买机票,在国内十多天的住宿用餐,参加旅游以及安排与国内大学生进行交流等活动,就是一笔庞大的开支,这需要多少的费用啊?但是组织者一再表示,只要这些学生们参加活动后能够意识到,他们还是龙的传人,今后愿意多为中华民族的兴起贡献力量,他们主办这项活动的意义就达到了。
没有自己的根是很痛苦的
的确如此,我在欧洲生活了多年,深深感到,那些西方国家对自身的民族教育非常注重。例如:法国、英国、俄国,他们这一二百年来,对殖民地国家,要他们忘记自己祖国的文化和尊严,以至语言都用的是英文、法文或俄文;另一反面,他们则坚决维护本民族的尊严,他们的语言,他们的文化,决不能被侮辱和破坏。我在国内反听到有这样的理论:“我们中国人太多,就让那些在国外生长的华人子弟,爱那里的地方算了。我们何必费这精神。”但是,他们也不想想,哪个国家,哪个白人社会会接受你?记得第二次世界大战发生珍珠港事件,所有在美国土生土长的日裔都要进行登记,不少被送到集中营,就说明一切。欧洲就更厉害了。连隔壁邻国的文化都有限地接受。
在德国和美国,我认识不少未成年的中国孩子,由于他们对本国的文化不了解,语文的底子也没有打好,来到西方以后,进入他们的学校,说他们的话,几年以后,这些孩子就成了一个浮萍,不知道自己的归属。由于容貌和皮肤的原因,西方社会不接受他们,回到中国,也格格不入。有些有文化的、敏感的孩子,向我表示,有的时候他们很痛苦。
他们为什么要寻根?
我记得多年前,有一位在我们汉堡大学念书的中国姑娘,她在慕尼黑出生,是一个弃婴,后被德国父母收养,抚养成人,一句中国话也不会说,满口标准的德国巴伐利亚方言。而当地的人一听到她说话就问:“你怎么能说这么好的我们本地话?”由于她的出生地不接受她,长大成人以后,就有一种失落感。偶然在她德国母亲的秘密储藏箱里发现了她的出生证,父母是广东人,她立即飞到中国来寻找她自己的亲生父母。找了几年没有任何收获,使她非常痛苦。我问她:“你为什么这样执著地寻找自己的亲生父母呢?”她回答说:“关老师,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根,我虽然在德国出生,德国长大,可是我发现,我的根还是在中国。”
另一个实例。多年前,我在香港遇到一个从美国普林斯顿来的27岁的美籍华人姑娘。她说:“我有的时候真恨我的台湾出来的父母,为什么拒绝和我讲中文。我是中国人,连一句中文都不会说,真不好受。现在我准备到中国去学中文。即使现在,我来到香港,都有一种回到了家的感觉。”
这就是为什么目前在国外,到处为华人子弟成立中文学校,让他们学中文,唱中国歌,庆祝中国的古老节日。现在“海外杰青汇中华”,为他们创造寻根的机会,让他们找到归属,这太重要了。这个行动非常值得推广,让更多的华裔孩子能够有机会回国来,通过感性认识,了解中华文化。
还有什么能比它更有意义
更有幸的是,笔者参加第九届“海外杰青汇中华”活动出发典礼16天后,又参加了在上海交通大学举办的这届活动的闭幕总结礼。上海政界和文化界的一些名流也来了。又是这200多张穿着紫色西装的熟面孔,集合在交通大学陈瑞球楼的演讲厅里,一见到陈瑞球老先生和梁国贞女士进入大厅,就掌声雷动,呼声四起。我亲眼见到有几个学生眼眶上挂着激动的泪水。单单这样一个动人场面,就反映出他们这16天的感受。他们访问了中国香港、广州、西安、北京、天津、上海等地,参观了名胜古迹,和国内同学进行交流,其收获可想而知。
一个从美国加利福尼亚州来的女大学生,名叫朱丝丝,她代表学生们发言说:“我3岁时就随父母离开了祖国,没有机会好好地了解祖国。这16天的访问,让我们看到祖国繁荣的一面,初步了解了祖国文化教育等基础建设,看到中华民族正在腾飞,感到非常自豪。这16天,同学们经历了快乐、兴奋、激动和友谊,虽然这16天活动非常紧张,身体有所疲惫,但是大家永远忘不了在一起游玩时的大声欢笑,畅谈交流,这段经历永世难忘。”她说,“更重要的是,不管我们拿着哪国护照,有什么不一样的观点或者看法,但我们都是来自同一个祖先,流着相同血液的龙的传人。”她几乎激动地流泪说,“谢谢梁国贞女士,谢谢陈瑞球先生,谢谢所有的工作人员,谢谢你们让我重新认识了祖国,认识了自己。我为我是中国人而骄傲,我为有这么强大的祖国而自豪。”
当我在会场内看到这些纯真、充满激情、富有朝气的年轻人,在朱丝丝讲话以后,激情欢呼、泪水涌动的场面,非常感动。率领全队的秘书长对我说,今晚对他们来说一定又是个不眠之夜。回忆、告别、交换地址、拥抱,最后必然是哭泣、发誓言,这一切都会汇集到中华大地的根上,对他们这些初出茅庐的孩子们来说,还有什么能比它更有意义?
争取明年再来
是啊,不要看“海外杰青汇中华”这个活动举办了9届,只有1800多位大学生来参加,但是他们的影响是深远的,他们会一传十、十传百,把这个声音带到全世界各个角落。明年将是“海外杰青汇中华”的第十届,据筹办人说,那些多年前来参加这项活动的大学生,有的已经有了很好的工作,有的已经为人父母,有的双方就是在“海外杰青汇中华”的活动中认识,后来结为夫妇的。他们都纷纷表示,要在明年第十届活动中,自付各种费用,再次回来参加活动,估计会超过四五百人,再加上新来的第十届同学们,队伍会空前庞大。活动组织者现在已经开始进行筹备工作,准备在第十届安排一场大团聚,希望过去参加过的同学都能回来,让他们能有“回家”的感觉。
我这个老顽童也在做计划,争取明年也来参加。
这还是多年以前的事了。来香港,应吴清辉校长邀请,参加了一个饭局,邂逅了香港的陈瑞球先生和梁国贞女士,才知道他们正在筹办第二届“海外杰青汇中华”的大型活动。我起初并不知道这个活动具体的内容是什么,只表示愿意回德国以后,帮助他们选拔几个在欧洲的优秀华裔大学生来参加。心中还在想:“你们花这么多的钱选拔世界各国的华人大学生,利用暑假到中国去访问,很像一个夏令营,划得来吗?”就在那一年,我所选的几个大学生从中国大陆回来以后,打电话给我说,这十几天的活动印象极深,他们第一次回中国,和国内的学生沟通思想,拓宽了他们的视野,开始觉得作为一个中国人很骄傲。听了这些话,我改变了看法,觉得此举很值得提倡。
意义重大
一晃7年过去了。真没想到,今年7月3日,我竟然在香港浸会大学有幸参加了第九届“海外杰青汇中华”的出发典礼。只见200多位来自18个国家、穿着组织者为他们量身定制的紫色西装的华裔青年人,个个兴高采烈、喜气洋洋,他们彼此还不认识,已经互相交谈了。有好几组学生先后把我和妻子佩春围起来,非常自然大方地反倒向我们问长问短起来。
我真妒忌他们,如果我现在也能参加他们的队伍该多幸福啊!记得1948年,我曾经参加过上海基督教青年会为中学生组织的之江大学夏令营活动,至今难忘。不久前到杭州去,还专门请司机带我去旧地重游。就可见在青少年时代留下的印象,会陪伴你一辈子。
据组织者介绍,“杰青”活动自1999年举办以来,已经从32个国家和地区、570多所院校,挑选了1800多名优秀大学生,参加祖国的“寻根”活动。1800多名学生来自世界各国,且不说组织这些活动的员工和行政经费,单单给他们购买机票,在国内十多天的住宿用餐,参加旅游以及安排与国内大学生进行交流等活动,就是一笔庞大的开支,这需要多少的费用啊?但是组织者一再表示,只要这些学生们参加活动后能够意识到,他们还是龙的传人,今后愿意多为中华民族的兴起贡献力量,他们主办这项活动的意义就达到了。
没有自己的根是很痛苦的
的确如此,我在欧洲生活了多年,深深感到,那些西方国家对自身的民族教育非常注重。例如:法国、英国、俄国,他们这一二百年来,对殖民地国家,要他们忘记自己祖国的文化和尊严,以至语言都用的是英文、法文或俄文;另一反面,他们则坚决维护本民族的尊严,他们的语言,他们的文化,决不能被侮辱和破坏。我在国内反听到有这样的理论:“我们中国人太多,就让那些在国外生长的华人子弟,爱那里的地方算了。我们何必费这精神。”但是,他们也不想想,哪个国家,哪个白人社会会接受你?记得第二次世界大战发生珍珠港事件,所有在美国土生土长的日裔都要进行登记,不少被送到集中营,就说明一切。欧洲就更厉害了。连隔壁邻国的文化都有限地接受。
在德国和美国,我认识不少未成年的中国孩子,由于他们对本国的文化不了解,语文的底子也没有打好,来到西方以后,进入他们的学校,说他们的话,几年以后,这些孩子就成了一个浮萍,不知道自己的归属。由于容貌和皮肤的原因,西方社会不接受他们,回到中国,也格格不入。有些有文化的、敏感的孩子,向我表示,有的时候他们很痛苦。
他们为什么要寻根?
我记得多年前,有一位在我们汉堡大学念书的中国姑娘,她在慕尼黑出生,是一个弃婴,后被德国父母收养,抚养成人,一句中国话也不会说,满口标准的德国巴伐利亚方言。而当地的人一听到她说话就问:“你怎么能说这么好的我们本地话?”由于她的出生地不接受她,长大成人以后,就有一种失落感。偶然在她德国母亲的秘密储藏箱里发现了她的出生证,父母是广东人,她立即飞到中国来寻找她自己的亲生父母。找了几年没有任何收获,使她非常痛苦。我问她:“你为什么这样执著地寻找自己的亲生父母呢?”她回答说:“关老师,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根,我虽然在德国出生,德国长大,可是我发现,我的根还是在中国。”
另一个实例。多年前,我在香港遇到一个从美国普林斯顿来的27岁的美籍华人姑娘。她说:“我有的时候真恨我的台湾出来的父母,为什么拒绝和我讲中文。我是中国人,连一句中文都不会说,真不好受。现在我准备到中国去学中文。即使现在,我来到香港,都有一种回到了家的感觉。”
这就是为什么目前在国外,到处为华人子弟成立中文学校,让他们学中文,唱中国歌,庆祝中国的古老节日。现在“海外杰青汇中华”,为他们创造寻根的机会,让他们找到归属,这太重要了。这个行动非常值得推广,让更多的华裔孩子能够有机会回国来,通过感性认识,了解中华文化。
还有什么能比它更有意义
更有幸的是,笔者参加第九届“海外杰青汇中华”活动出发典礼16天后,又参加了在上海交通大学举办的这届活动的闭幕总结礼。上海政界和文化界的一些名流也来了。又是这200多张穿着紫色西装的熟面孔,集合在交通大学陈瑞球楼的演讲厅里,一见到陈瑞球老先生和梁国贞女士进入大厅,就掌声雷动,呼声四起。我亲眼见到有几个学生眼眶上挂着激动的泪水。单单这样一个动人场面,就反映出他们这16天的感受。他们访问了中国香港、广州、西安、北京、天津、上海等地,参观了名胜古迹,和国内同学进行交流,其收获可想而知。
一个从美国加利福尼亚州来的女大学生,名叫朱丝丝,她代表学生们发言说:“我3岁时就随父母离开了祖国,没有机会好好地了解祖国。这16天的访问,让我们看到祖国繁荣的一面,初步了解了祖国文化教育等基础建设,看到中华民族正在腾飞,感到非常自豪。这16天,同学们经历了快乐、兴奋、激动和友谊,虽然这16天活动非常紧张,身体有所疲惫,但是大家永远忘不了在一起游玩时的大声欢笑,畅谈交流,这段经历永世难忘。”她说,“更重要的是,不管我们拿着哪国护照,有什么不一样的观点或者看法,但我们都是来自同一个祖先,流着相同血液的龙的传人。”她几乎激动地流泪说,“谢谢梁国贞女士,谢谢陈瑞球先生,谢谢所有的工作人员,谢谢你们让我重新认识了祖国,认识了自己。我为我是中国人而骄傲,我为有这么强大的祖国而自豪。”
当我在会场内看到这些纯真、充满激情、富有朝气的年轻人,在朱丝丝讲话以后,激情欢呼、泪水涌动的场面,非常感动。率领全队的秘书长对我说,今晚对他们来说一定又是个不眠之夜。回忆、告别、交换地址、拥抱,最后必然是哭泣、发誓言,这一切都会汇集到中华大地的根上,对他们这些初出茅庐的孩子们来说,还有什么能比它更有意义?
争取明年再来
是啊,不要看“海外杰青汇中华”这个活动举办了9届,只有1800多位大学生来参加,但是他们的影响是深远的,他们会一传十、十传百,把这个声音带到全世界各个角落。明年将是“海外杰青汇中华”的第十届,据筹办人说,那些多年前来参加这项活动的大学生,有的已经有了很好的工作,有的已经为人父母,有的双方就是在“海外杰青汇中华”的活动中认识,后来结为夫妇的。他们都纷纷表示,要在明年第十届活动中,自付各种费用,再次回来参加活动,估计会超过四五百人,再加上新来的第十届同学们,队伍会空前庞大。活动组织者现在已经开始进行筹备工作,准备在第十届安排一场大团聚,希望过去参加过的同学都能回来,让他们能有“回家”的感觉。
我这个老顽童也在做计划,争取明年也来参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