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安这个宿命论者

来源 :八小时以外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unjiec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李安是安静而平和的,在很多年里,他只是一个家庭主夫,边捏着饭勺边想着剧本。也许是太多的琐事、太小的空间,让他的内心可以很好地沉入一个适当的位置。他考虑的问题的确很多,东西方的距离和相通,人性的两面,相对论,乃至武侠的溯源……这些,构成了《卧虎藏龙》。
  我很喜欢这部片子,他远远比一个中国导演能拍出的武侠更武侠,又或者说,这根本就不是一部武侠片。即使李慕白穿梭在竹林中的衣角,也是一个开在手中的故事。
  故事从一把剑开始,失剑,盗剑,夺剑。一场武林的纷争不过为了引出一个叫做玉娇龙的女孩子。很可笑的是,她根本不是武林中人,而是一个官宦子弟。她美丽,高傲,任性,倔强,当然也够单纯。她是独特的,她的存在对于片中的其他人来说都有一个牵制的作用。在她的身上,李安放置了种种模糊而深沉的情绪,她永远带着问号出现,且没有结局。
  如果有人问我,《卧虎藏龙》最终想表达些什么,我会说,是感情。
  李慕白,俞秀莲,玉娇龙,罗小虎,他们的生死全都维系着一种或多种感情的存在。在片中,“江湖”的基本要素被有意识地忽略。碧眼狐狸与李慕白的仇恨,玉娇龙与碧眼狐狸的师徒关系,青冥剑最终的归处,导演都处理得异常简单。剩下的,除了感情,还有什么呢?
  李慕白对于俞秀莲的爱,稳重自持中有无奈;罗小虎对玉娇龙的爱,激烈张狂中有怜惜。无论是杀气腾腾的酒楼激战还是清新优雅的竹林追逐,每个人都用自己的方式表达出对情感的看法——也是李安的看法。这其中最纠结的就是李慕白对玉娇龙的爱——这个历经世事的老男人对一个年轻女子的最单纯的怜爱。
  他是得道的侠士李慕白,而她只是个不肯听话的年轻女孩。在他和她的对立中,一切的胜负被掂量得如此清楚,可是迎着她无比倔强的眼睛,他早已失却勇气和高傲。当李慕白面对玉娇龙的时候,他是有迷惘的,玉娇龙是他人生的颠覆,是命里注定的劫难。
  其实,李慕白早已预见到自己的悲剧。即使没有为救玉娇龙而中毒,他也无法逃脱这属于命的悲剧。为兑现自己对俞秀莲的爱情,也为了把玉娇龙拉向自己所希望的轨道做最后一次努力——这两段只有绝望的爱情,让他感觉自己除了用死亡来证明和摆脱,别无他法。属于他的人生是师傅教他的退让和成全,所以在生命的最后一刻,他选择成全。
  很多人不明白,为什么李慕白的死直接导致玉娇龙放弃了罗小虎而追随李慕白而去。其实对玉娇龙而言,此时她已经陷入了对自己的怀疑和质问中。她早已不是那个可以在大漠无所顾忌地与小虎私定终身的玉娇龙了。李慕白的目的达到了,玉娇龙终于看清了自己,但不是李慕白所谓的“道”,而是生命的无望。
  李慕白和玉娇龙仿佛命运掌心上两条不同方向的生命线,在交错的时候选择终结。起初看这部电影,会很容易地觉得李安是在恰到好处地向全世界宣传中国的儒、道精神,李慕白的举手投足,无一不透露出这种精神的神髓。可是,李慕白与玉娇龙的交集却跳出了这个圈子,把影片本身的意义提升到了人性与命运的高度。
  不难看出,李安是个宿命论者,他的悲剧情结几乎蔓延在所有的电影中。他在用自己的方式向人们说明一个潜在的规则和一个注定的结局:在命运的轮盘中我们是没有错的,可是我们不得不承担属于我们各自的原罪,无法逃脱。
其他文献
一、研究背景  近几年来,由于课程改革现实的需求、新兴理论的影响和推动、教师专业化的推动,以及教师教育改革与发展的需要,教师教育与发展在各国受到空前重视。随着教师知识观的转向,教师教育开始关注教师如何学习与发展,以及如何学会做教师并成为好教师。教师学习是一个长期性和发展性的过程,关系到整个教师生涯的发展。我国的外语教师教育和发展研究还处于起步阶段,近年来我国外语教育界才开始重视这个问题,开展各类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