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基于数学核心素养,结合数学学科的特点,培养中学生数学创新思维。
关键词:数学核心素养;创新思维;独立思考
数学是学生的学习生涯里学得时间比较长的科目,从小学到高中都要学,进了大学,理工科学生要学,文科学生也要学。为什么要学习数学,很多学生从上课的第一天到考试结束都没明白,也不知道他们学的数学知识能做什么。
特别是学生从小学进入中学,他们开始接触几何证明,更加觉得几何的证明脱离实际,在日常的生活中完全用不上。大多数学生在几何的学习中开始变得很吃力,尤其是需要添加辅助线的几何问题,更加不知道怎么入手。之所以造成这样的现象,是因为我们的数学老师在教学生的时候,讲的只是定义、定理、证明和推理,没有说清楚数学的来龙去脉,仅仅把学生当做数学内容和知识的储存器。数学的教学应该增强学生的好奇心,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正如美国著名数学家波利亚说的那样:“如果老师把分配给他的时间都用来让学生操练一些常规运算,那么他就会扼杀他们的兴趣,阻碍他们的智力发展,从而错失他的良机。相反的,如果老师用和学生的知识相称的题目来激发他们的好奇心,并用一些鼓励性的问题去帮助他们解答题目,那么他就能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兴趣,并教给他们某些方法。”
新颖而有创意的数学问题才有机会让学生享受数学的乐趣,加深对数学的理解,培养学生的数学创新思维,提高数学核心素养。
以一道初二数学上册中关于等腰三角形的证明题为例,采用多种方法来证明,从而培养中学生的数学创新思维。
已知:在等腰直角三角形ABC中,AC=BC=AD,∠CAD=30°。求证:CD=BD。
方法一 证明:过点C作CE⊥AD,E为垂足;过点D作DF⊥BC,F为垂足。
在Rt△AEC中,∠CAE=30°,则
∵∠CAD=30°,AC=BC=AD,∠ACB=90°,
∴∠ACE=60°,∠ACD=75°,∠ECD=∠FCD=15°,
∴△ECD≌△FCD(AAS),∴EC=FC,ED=FD
∴FC=FB=CE 而∠CED=∠BFD=90°
△CED≌△BFD(SAS)得证:CD=BD
方法二 证明:过点D作DE⊥AC、DF⊥BC,E和F分别为垂足。
∵∠ACB=∠DEC=∠DFC=90°,∴四边形CEDF为矩形,
在Rt△AED中,∠EAD=30°,
∵AD=BC ∴而∠CFD=∠BFD=90° △CFD≌△BFD(SAS)
得证:CD=BD或者根据垂直平分线的性质直接得到结论。
方法三 证明:将△CDB绕点C旋转至△CEA,连接ED。
则△CDB≌△CEA,CD=CE,∠BCD=∠ACE,∠ACB=90°
∵CA=DA,∠CAD=30°
∴∠ACD=∠ADC=75°
∵∠ACB=90°
∴∠ACE=∠BCD=15°
即:∠ECD=60°,△ECD为等边三角形。
则:CE=DE △CAE≌△DAE(SSS)
∴∠CAE=∠DAE=15°∠ACE=∠EAC=15°,△AEC為等腰三角形。
同理:△BDC为等腰三角形得证:CD=BD
方法四 证明:以BC为边作等边△CEB,连接ED。
∵AC=AD,∠CAD=30°
∴∠ACD=∠ADC=75°
∵∠ACB=90° ∴∠BCD=15°
∵△CEB为等边△ ∴∠BCE=60°,AC=EC
∴∠ECD=∠ECB ∠BCD=75°即:∠ACD=∠ECD=75°
△ACD≌△ECD(SAS)∴∠CAD=∠CED=30°
∵∠CEB=60°∴∠CED=∠BED=30°
△CDE≌△BDE(SAS)得证:CD=BD
方法五 证明:以AD为边作等边△ADE,连接BE。
在等腰Rt△ACB中:∠CAB=45°
∵∠CAD=30° ∴∠DAB=∠CAB-∠CAD=15°
∵∠DAE=60° ∴∠BAE=∠DAE-∠DAB=45°
∵AC=AD ∴AC=AE 而∠CAB=∠EAB=45°
△CAB≌△EAB(SAS)∴BC=BE,∠ACB=∠AEB=90°
∵∠AED=60° ∴∠CAD=∠DEB=30°
△CAD≌△DEB(SAS)得证:CD=BD
在中学数学课堂,要长久地使学生对所学知识保持兴趣,进而对数学思想融会贯通,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在潜移默化中提升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让学生了解到,数学原来并不是枯燥的考试题,不是我们一般联想到的深奥的符号,而是源于生活的有趣的现象和延伸,是无处不在让人惊叹的韵律和美。
作者简介:
陈劼超,湖北师范大学研究生院。
关键词:数学核心素养;创新思维;独立思考
数学是学生的学习生涯里学得时间比较长的科目,从小学到高中都要学,进了大学,理工科学生要学,文科学生也要学。为什么要学习数学,很多学生从上课的第一天到考试结束都没明白,也不知道他们学的数学知识能做什么。
特别是学生从小学进入中学,他们开始接触几何证明,更加觉得几何的证明脱离实际,在日常的生活中完全用不上。大多数学生在几何的学习中开始变得很吃力,尤其是需要添加辅助线的几何问题,更加不知道怎么入手。之所以造成这样的现象,是因为我们的数学老师在教学生的时候,讲的只是定义、定理、证明和推理,没有说清楚数学的来龙去脉,仅仅把学生当做数学内容和知识的储存器。数学的教学应该增强学生的好奇心,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正如美国著名数学家波利亚说的那样:“如果老师把分配给他的时间都用来让学生操练一些常规运算,那么他就会扼杀他们的兴趣,阻碍他们的智力发展,从而错失他的良机。相反的,如果老师用和学生的知识相称的题目来激发他们的好奇心,并用一些鼓励性的问题去帮助他们解答题目,那么他就能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兴趣,并教给他们某些方法。”
新颖而有创意的数学问题才有机会让学生享受数学的乐趣,加深对数学的理解,培养学生的数学创新思维,提高数学核心素养。
以一道初二数学上册中关于等腰三角形的证明题为例,采用多种方法来证明,从而培养中学生的数学创新思维。
已知:在等腰直角三角形ABC中,AC=BC=AD,∠CAD=30°。求证:CD=BD。
方法一 证明:过点C作CE⊥AD,E为垂足;过点D作DF⊥BC,F为垂足。
在Rt△AEC中,∠CAE=30°,则
∵∠CAD=30°,AC=BC=AD,∠ACB=90°,
∴∠ACE=60°,∠ACD=75°,∠ECD=∠FCD=15°,
∴△ECD≌△FCD(AAS),∴EC=FC,ED=FD
∴FC=FB=CE 而∠CED=∠BFD=90°
△CED≌△BFD(SAS)得证:CD=BD
方法二 证明:过点D作DE⊥AC、DF⊥BC,E和F分别为垂足。
∵∠ACB=∠DEC=∠DFC=90°,∴四边形CEDF为矩形,
在Rt△AED中,∠EAD=30°,
∵AD=BC ∴而∠CFD=∠BFD=90° △CFD≌△BFD(SAS)
得证:CD=BD或者根据垂直平分线的性质直接得到结论。
方法三 证明:将△CDB绕点C旋转至△CEA,连接ED。
则△CDB≌△CEA,CD=CE,∠BCD=∠ACE,∠ACB=90°
∵CA=DA,∠CAD=30°
∴∠ACD=∠ADC=75°
∵∠ACB=90°
∴∠ACE=∠BCD=15°
即:∠ECD=60°,△ECD为等边三角形。
则:CE=DE △CAE≌△DAE(SSS)
∴∠CAE=∠DAE=15°∠ACE=∠EAC=15°,△AEC為等腰三角形。
同理:△BDC为等腰三角形得证:CD=BD
方法四 证明:以BC为边作等边△CEB,连接ED。
∵AC=AD,∠CAD=30°
∴∠ACD=∠ADC=75°
∵∠ACB=90° ∴∠BCD=15°
∵△CEB为等边△ ∴∠BCE=60°,AC=EC
∴∠ECD=∠ECB ∠BCD=75°即:∠ACD=∠ECD=75°
△ACD≌△ECD(SAS)∴∠CAD=∠CED=30°
∵∠CEB=60°∴∠CED=∠BED=30°
△CDE≌△BDE(SAS)得证:CD=BD
方法五 证明:以AD为边作等边△ADE,连接BE。
在等腰Rt△ACB中:∠CAB=45°
∵∠CAD=30° ∴∠DAB=∠CAB-∠CAD=15°
∵∠DAE=60° ∴∠BAE=∠DAE-∠DAB=45°
∵AC=AD ∴AC=AE 而∠CAB=∠EAB=45°
△CAB≌△EAB(SAS)∴BC=BE,∠ACB=∠AEB=90°
∵∠AED=60° ∴∠CAD=∠DEB=30°
△CAD≌△DEB(SAS)得证:CD=BD
在中学数学课堂,要长久地使学生对所学知识保持兴趣,进而对数学思想融会贯通,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在潜移默化中提升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让学生了解到,数学原来并不是枯燥的考试题,不是我们一般联想到的深奥的符号,而是源于生活的有趣的现象和延伸,是无处不在让人惊叹的韵律和美。
作者简介:
陈劼超,湖北师范大学研究生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