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胡锦涛同志曾经指出:“科技创新,关键在人才。源源不断地培养造就大批高素质的具有蓬勃创新精神的人才直接关系到国家和民族的未来。”创新能力是一个国家智慧能量和社会财富的源泉。随着课改的深入开展,培养具有创新意识和能力的学生是当前教改的当务之急。中学思想品德课堂教学中如何有效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能力呢?
一、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是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动力源泉
1.用丰富、鲜活的新闻分析吸引学生,提高其分析问题的能力。
报纸、杂志、广播、电视和网络,每天都会出现大量的政治、经济、科技等各种新闻,对新闻中的新事物、新情况、新问题进行分析,有利于帮助学生在不断思考新事物、新问题中培养创新精神,培养他们的社会参与意识。形式上可以采用新闻评析的形式一事一议,或以现实材料为背景,编写课后思考题,有意识地让学生运用理论知识分析实际问题,以提高学生能力。如讲解《对自己的行为负责》一课时,我首先引用了《扬子晚报》刊登的一则新闻:2010年10月16日晚21时40分许,在河北大学新校区易百超市门口,一男子(李刚儿子)酒后驾驶,撞倒两名女生后,不但没有停车,反而继续去校内宿舍楼接女友。返回途中被学生和保安拦下,但该年轻男子却高喊:“有本事你告去,我爸是李刚!”然后组织学生讨论:(1)什么是责任?(2)如何看待李刚儿子的行为?(3)如果你是目击者,你该怎么做?学生都认真思考,各抒己见,课堂气氛十分活跃。
2.让学生搜集整理有关资料,提高学习兴趣。
如在讲“杜绝不良嗜好”内容时,我就事先把全班学生分为3组,各组根据兴趣爱好自由组合,自己确定专题(抽烟、酗酒、网瘾),通过问卷调查、主题活动、上网搜索等形式对三种不良嗜好的危害进行归纳和总结。学生通过自主学习,真正感受到了各种不良嗜好的巨大危害,提高了他们明辨是非的水平,培养了他们搜集整理信息的能力,激发了他们的学习兴趣。
二、精心设计教学情境,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
思想品德课是教学生如何做人的学科,其本身的理论虽然比较枯燥,但教师若注意充分挖掘教材的创新因素、精心设计创新情境,是极易撞击出学生创新性思维的火花的。如讲解“保护环境”这一内容时,可首先播放视频:李中镇的水上森林、缸顾乡的千岛菜花、中堡镇的大纵湖,让学生身临其境,感受国家生态示范市兴化的美丽风光。然后向学生提出以下问题:(1)兴化市为什么有如此美丽的风光?(2)兴化市要想打造成苏中旅游城市,你有哪些好的意见和建议?(3)作为中学生,你能够为保护环境做点什么?学生的回答丰富多彩,奇思妙想犹如泉涌。可见孩子们的联想是何等的广阔,创新思维是何等的奇特。
三、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是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关键
学生学习应是主动探究的过程,而不是被动接受的过程。因此,教学过程首先是学生主动学习的过程,在思想品德课上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激发学生的思维,引导学生在学习中再次发现知识、重新组合知识,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学生的主体作用一旦得到充分的发挥,创新思维就会源源不断地生发出来。
四、鼓励学生质疑是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基础
古人云:“学贵质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在教学过程中,要经常运用设疑提问启发,有意创造疑难,或提出带趣味性的有思考价值的问题,让学生在疑难面前碰碰钉子,从而打破思维上的惯性,使之开动脑筋。例如:在讲解“初级阶段社会主义”时,我提了这样一个问题:2010年我国GDP总量达到39万亿人民币,超过日本跃居世界第二位,能否说明我国已经走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跨入世界发达国家先进行列呢?
五、提高辨析水平是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推进器”
在课堂教学中,我有意识地多出一些辨析题,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如在进行“行为和后果的关系”的教学中,我根据课本的内容设计了6个辨析题:(1)有行为,一定有后果。(2)没有行为,也有后果。(3)一种行为,会产生一种后果。(4)一种行为,会产生多种后果。(5)多种行为,会产生一种后果。(6)多种行为,会产生多种后果。通过辨析,同学们深刻理解了行为和后果具有一致性的有关内容,思维能力得到培养。后来我结合教材重点内容,让学生以组为单位,互出辨析题,互考互答,学生能力有了进一步提高。
总之,在思想品德课教学中只要努力激发学生兴趣,精心设计教学情境,发挥学生主体作用,提高学生辨析水平,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必将有很大的提高。[Q]
一、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是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动力源泉
1.用丰富、鲜活的新闻分析吸引学生,提高其分析问题的能力。
报纸、杂志、广播、电视和网络,每天都会出现大量的政治、经济、科技等各种新闻,对新闻中的新事物、新情况、新问题进行分析,有利于帮助学生在不断思考新事物、新问题中培养创新精神,培养他们的社会参与意识。形式上可以采用新闻评析的形式一事一议,或以现实材料为背景,编写课后思考题,有意识地让学生运用理论知识分析实际问题,以提高学生能力。如讲解《对自己的行为负责》一课时,我首先引用了《扬子晚报》刊登的一则新闻:2010年10月16日晚21时40分许,在河北大学新校区易百超市门口,一男子(李刚儿子)酒后驾驶,撞倒两名女生后,不但没有停车,反而继续去校内宿舍楼接女友。返回途中被学生和保安拦下,但该年轻男子却高喊:“有本事你告去,我爸是李刚!”然后组织学生讨论:(1)什么是责任?(2)如何看待李刚儿子的行为?(3)如果你是目击者,你该怎么做?学生都认真思考,各抒己见,课堂气氛十分活跃。
2.让学生搜集整理有关资料,提高学习兴趣。
如在讲“杜绝不良嗜好”内容时,我就事先把全班学生分为3组,各组根据兴趣爱好自由组合,自己确定专题(抽烟、酗酒、网瘾),通过问卷调查、主题活动、上网搜索等形式对三种不良嗜好的危害进行归纳和总结。学生通过自主学习,真正感受到了各种不良嗜好的巨大危害,提高了他们明辨是非的水平,培养了他们搜集整理信息的能力,激发了他们的学习兴趣。
二、精心设计教学情境,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
思想品德课是教学生如何做人的学科,其本身的理论虽然比较枯燥,但教师若注意充分挖掘教材的创新因素、精心设计创新情境,是极易撞击出学生创新性思维的火花的。如讲解“保护环境”这一内容时,可首先播放视频:李中镇的水上森林、缸顾乡的千岛菜花、中堡镇的大纵湖,让学生身临其境,感受国家生态示范市兴化的美丽风光。然后向学生提出以下问题:(1)兴化市为什么有如此美丽的风光?(2)兴化市要想打造成苏中旅游城市,你有哪些好的意见和建议?(3)作为中学生,你能够为保护环境做点什么?学生的回答丰富多彩,奇思妙想犹如泉涌。可见孩子们的联想是何等的广阔,创新思维是何等的奇特。
三、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是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关键
学生学习应是主动探究的过程,而不是被动接受的过程。因此,教学过程首先是学生主动学习的过程,在思想品德课上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激发学生的思维,引导学生在学习中再次发现知识、重新组合知识,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学生的主体作用一旦得到充分的发挥,创新思维就会源源不断地生发出来。
四、鼓励学生质疑是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基础
古人云:“学贵质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在教学过程中,要经常运用设疑提问启发,有意创造疑难,或提出带趣味性的有思考价值的问题,让学生在疑难面前碰碰钉子,从而打破思维上的惯性,使之开动脑筋。例如:在讲解“初级阶段社会主义”时,我提了这样一个问题:2010年我国GDP总量达到39万亿人民币,超过日本跃居世界第二位,能否说明我国已经走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跨入世界发达国家先进行列呢?
五、提高辨析水平是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推进器”
在课堂教学中,我有意识地多出一些辨析题,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如在进行“行为和后果的关系”的教学中,我根据课本的内容设计了6个辨析题:(1)有行为,一定有后果。(2)没有行为,也有后果。(3)一种行为,会产生一种后果。(4)一种行为,会产生多种后果。(5)多种行为,会产生一种后果。(6)多种行为,会产生多种后果。通过辨析,同学们深刻理解了行为和后果具有一致性的有关内容,思维能力得到培养。后来我结合教材重点内容,让学生以组为单位,互出辨析题,互考互答,学生能力有了进一步提高。
总之,在思想品德课教学中只要努力激发学生兴趣,精心设计教学情境,发挥学生主体作用,提高学生辨析水平,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必将有很大的提高。[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