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960年3月16日,由中国人民对外文化协会等15个人民团体联合发起,成立了中国拉丁美洲和加勒比友好协会(以下简称中拉友协)。今天,我们高兴地迎来了她的50周年大庆。本人作为有幸参加这部激荡而恢宏历史篇章的一员,见证了中拉友好从民间外交涓涓细流起步,到汇合成滔滔洪流的光辉历程。抚今忆昔,百感交集,多少难以忘怀的往事涌上心头……
伟人教诲,“民间外交”创先河
中国和拉丁美洲的民间交往,可以追溯到相当遥远的年代,但只是到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才进入一个崭新的发展阶段。可是,路途也并不平坦。因为,新中国成立之初,我们同世界各国,特别是同被美国视作“后院”的拉美国家发展关系方面,面临十分复杂而困难的形势。但是,毛泽东主席高瞻远瞩,从全球大局的高度出发,提出要联合世界上平等待我的民族和同爱好和平自由的各国人民团结起来,恢复和发展各种形式的交流,以利巩固革命胜利成果、发展生产、繁荣经济和保卫世界和平。在伟人审时度势的指引下,我们克服了美国等西方国家对我国采取的政治孤立、经济封锁、军事威胁等种种障碍,中拉“民间外交”开始走上了蓬勃发展的道路。
1996年担任乌拉圭副总统的乌戈·巴达亚,曾于1950年9月,陪同一批拉丁美洲国家的进步青年来华访问,庆祝新中国成立一周年。他曾经激动地和我回忆起毛主席会见他们时的谈话。毛主席意味深长地说,你们不怕美国为首的西方对中国的封锁包围,你们不顾他们对新中国的攻击污蔑,你们更不怕被中央情报局划上“黑名单”,终于冲破重重障碍来到我们这里。你们应该是“过五关斩六将”的英雄!可见,人民团结的力量是谁也阻挡不住的啊!你们是拉美人民同中国人民友好来往的开路前锋,我们感谢你们对中国人民的友好深情。顿时群情激奋,接见大厅响起了长时间的热烈掌声。巴达亚动情地说,这一历史瞬间记录了中拉人民友好交往势不可挡的动人情景,毛主席的伟大气度令他终生难忘!
中拉友好架新桥
事实也印证了毛主席的预言。当年在拉丁美洲涌现了一批对新中国友好的先驱。他们怀着同情和支持中国革命的友好感情,以及增进对新中国了解的强烈愿望,成立了对华友好协会,并开展了同中国的友好和文化往来。一批批对华友好人士,包括后来担任智利总统的阿连德和墨西哥总统卡德纳斯等各界著名人士,还克服重重困难和障碍分别来中国访问,进一步加深了对中国的友好感情和联系。
同时,中国人民也派遣自己的使者多次出访拉美,其中有文化、艺术、商贸、新闻、工会、青年和妇女等组织的代表团。所有这些活动,在太平洋东西两岸之间架起了一座联结中拉人民友谊的新桥梁。
“一水之隔的近邻”
上个世纪进入60年代以后,随着新中国国际地位的日益提高和拉美各国人民要求同中国友好的浪潮汹涌澎湃,在这一时期,中拉友好交往以及文化和贸易交流迅速扩大。我国领导人毛泽东主席、周恩来总理、刘少奇主席、朱德委员长等常常亲自会见拉美各界人士,极大地推动了中拉民间往来和国家关系的发展。我还清楚地记得周总理在一次会见几个拉美国家代表团时说的一番意义深刻的话。他说,中国和拉美应该是近邻,因为我们只是一水—太平洋—之隔。我们中国人有句古语,“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我们和拉丁美洲就是一水之隔的最好的邻居和朋友。所以,希望我们共同努力,让太平洋成为真正的和平之洋,给我们带来世界进步和人类幸福所必须的和平。周总理这番话道出了中拉人民共同的心愿,后来成为拉美友好人士经常引用的经典名言。
“开沟挖渠”,“以民促官”
针对当时阻碍中拉关系发展的种种因素,毛主席和周总理等新中国领导人,提出了细水长流、稳步前进、官民并举,以民促官的指导方针。毛主席在接见一位拉美记者时明确表示,只要拉美国家愿意同中国建立外交关系,我们一律欢迎。不建立外交关系,做生意也好;不做生意,一般往来也好。“以民促官”的这一指导方针,推动中拉民间友好跨上了一个新的台阶。
智利前内政部长、前副总统贝德雷加尔一贯主张智利应该发展同中国的友好关系。在毛主席、刘少奇主席和周总理接见他时,他表示可以先从贸易等交流入手,让智利各界人士看到同中国发展关系的现实成果,再在条件成熟时商谈建交事宜。这个想法得到了我国领导人的认同和赞赏,称它为“开沟挖渠”,最后“水到渠成”的好办法。贝德雷加尔听了很高兴,说他下决心去开沟,决意要看到“水到渠成”、两国关系最终建立时的那一天!
后来,我们和智利的民间往来和商贸关系不断发展,于1970年正式建交,实现了贝德雷加尔先生的心愿。
“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
达尼洛·桑托斯先生是我们中拉友协的一位“全天候”老朋友。自1963年担任中国第一次派遣参加巴西里约国际博览会代表团的律师以后,对中国和巴西的友好往来倾注了巨大的热情并结下了友好的情结。
在长达40多年的漫长岁月中,他为中巴友谊呕心沥血,艰苦奋斗。无论中巴关系经历起伏波折,都会看到桑托斯先生为维护和促进两国人民友谊辛勤耕耘的身影。
2003年11月22日,中拉友协代表团访问巴西。为了表彰桑托斯先生为增进中巴人民之间的相互了解和友谊,为促进两国关系作出的杰出贡献,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中拉友协会长成思危亲自授予桑托斯“中拉友谊奖章”。桑托斯先生发表了动情的答词。他说,“我们学习了《为人民服务》中倡导的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精神;我们学习了《愚公移山》那种顽强拼搏的榜样,终于打开严冰,迎来了巴中关系春天的曙光。我崇敬毛泽东、周恩来、邓小平,是他们把中国从贫穷落后改变成今天的繁荣强大。现在,巴中友谊和经贸合作乘风破浪,发展迅猛。我相信,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基础上,世界上两个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和两国人民所缔造的友谊大厦将永远屹立在地球上。”
中拉友好共创未来
中拉友协成立50年来,为促进与拉美和加勒比地区国家各界人士互访,互派文化艺术团体,开展文化、教育、经贸、地方政府合作、友好城市、青少年交流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同时,在向拉美宣传中国历史悠久、特色鲜明的文化,中国的改革开放政策,介绍中国的社会主义建设成就,以及举办纪念拉美民族英雄和文化名人,引进拉美国家的优秀文化成果和声援拉美人民维护民族独立和国家主权的正义斗争等方面,也开展了广泛的活动,为增进中拉人民间的了解与友谊作出了贡献。中拉友协已成为中国和拉丁美洲之间,开展多层次友好合作和交流的广阔舞台。中拉关系经过半个多世纪的风雨,正日益迅猛发展。让我们携起手来,去共创更加辉煌的明天!
50年过去了,这些永不泯灭的美好回忆常常激励我为中拉友谊继续工作。我望着深邃的星空,浮想联翩:凝聚着中拉友谊的深情不就像那发光的星河吗?尽管云山迢遥,海空寥廓,但它却在无限的时空里永远闪耀……
作者曾任中国人民对外友好协会美大部副主任、中拉友协秘书长、前驻玻利维亚、乌拉圭大使
伟人教诲,“民间外交”创先河
中国和拉丁美洲的民间交往,可以追溯到相当遥远的年代,但只是到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才进入一个崭新的发展阶段。可是,路途也并不平坦。因为,新中国成立之初,我们同世界各国,特别是同被美国视作“后院”的拉美国家发展关系方面,面临十分复杂而困难的形势。但是,毛泽东主席高瞻远瞩,从全球大局的高度出发,提出要联合世界上平等待我的民族和同爱好和平自由的各国人民团结起来,恢复和发展各种形式的交流,以利巩固革命胜利成果、发展生产、繁荣经济和保卫世界和平。在伟人审时度势的指引下,我们克服了美国等西方国家对我国采取的政治孤立、经济封锁、军事威胁等种种障碍,中拉“民间外交”开始走上了蓬勃发展的道路。
1996年担任乌拉圭副总统的乌戈·巴达亚,曾于1950年9月,陪同一批拉丁美洲国家的进步青年来华访问,庆祝新中国成立一周年。他曾经激动地和我回忆起毛主席会见他们时的谈话。毛主席意味深长地说,你们不怕美国为首的西方对中国的封锁包围,你们不顾他们对新中国的攻击污蔑,你们更不怕被中央情报局划上“黑名单”,终于冲破重重障碍来到我们这里。你们应该是“过五关斩六将”的英雄!可见,人民团结的力量是谁也阻挡不住的啊!你们是拉美人民同中国人民友好来往的开路前锋,我们感谢你们对中国人民的友好深情。顿时群情激奋,接见大厅响起了长时间的热烈掌声。巴达亚动情地说,这一历史瞬间记录了中拉人民友好交往势不可挡的动人情景,毛主席的伟大气度令他终生难忘!
中拉友好架新桥
事实也印证了毛主席的预言。当年在拉丁美洲涌现了一批对新中国友好的先驱。他们怀着同情和支持中国革命的友好感情,以及增进对新中国了解的强烈愿望,成立了对华友好协会,并开展了同中国的友好和文化往来。一批批对华友好人士,包括后来担任智利总统的阿连德和墨西哥总统卡德纳斯等各界著名人士,还克服重重困难和障碍分别来中国访问,进一步加深了对中国的友好感情和联系。
同时,中国人民也派遣自己的使者多次出访拉美,其中有文化、艺术、商贸、新闻、工会、青年和妇女等组织的代表团。所有这些活动,在太平洋东西两岸之间架起了一座联结中拉人民友谊的新桥梁。
“一水之隔的近邻”
上个世纪进入60年代以后,随着新中国国际地位的日益提高和拉美各国人民要求同中国友好的浪潮汹涌澎湃,在这一时期,中拉友好交往以及文化和贸易交流迅速扩大。我国领导人毛泽东主席、周恩来总理、刘少奇主席、朱德委员长等常常亲自会见拉美各界人士,极大地推动了中拉民间往来和国家关系的发展。我还清楚地记得周总理在一次会见几个拉美国家代表团时说的一番意义深刻的话。他说,中国和拉美应该是近邻,因为我们只是一水—太平洋—之隔。我们中国人有句古语,“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我们和拉丁美洲就是一水之隔的最好的邻居和朋友。所以,希望我们共同努力,让太平洋成为真正的和平之洋,给我们带来世界进步和人类幸福所必须的和平。周总理这番话道出了中拉人民共同的心愿,后来成为拉美友好人士经常引用的经典名言。
“开沟挖渠”,“以民促官”
针对当时阻碍中拉关系发展的种种因素,毛主席和周总理等新中国领导人,提出了细水长流、稳步前进、官民并举,以民促官的指导方针。毛主席在接见一位拉美记者时明确表示,只要拉美国家愿意同中国建立外交关系,我们一律欢迎。不建立外交关系,做生意也好;不做生意,一般往来也好。“以民促官”的这一指导方针,推动中拉民间友好跨上了一个新的台阶。
智利前内政部长、前副总统贝德雷加尔一贯主张智利应该发展同中国的友好关系。在毛主席、刘少奇主席和周总理接见他时,他表示可以先从贸易等交流入手,让智利各界人士看到同中国发展关系的现实成果,再在条件成熟时商谈建交事宜。这个想法得到了我国领导人的认同和赞赏,称它为“开沟挖渠”,最后“水到渠成”的好办法。贝德雷加尔听了很高兴,说他下决心去开沟,决意要看到“水到渠成”、两国关系最终建立时的那一天!
后来,我们和智利的民间往来和商贸关系不断发展,于1970年正式建交,实现了贝德雷加尔先生的心愿。
“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
达尼洛·桑托斯先生是我们中拉友协的一位“全天候”老朋友。自1963年担任中国第一次派遣参加巴西里约国际博览会代表团的律师以后,对中国和巴西的友好往来倾注了巨大的热情并结下了友好的情结。
在长达40多年的漫长岁月中,他为中巴友谊呕心沥血,艰苦奋斗。无论中巴关系经历起伏波折,都会看到桑托斯先生为维护和促进两国人民友谊辛勤耕耘的身影。
2003年11月22日,中拉友协代表团访问巴西。为了表彰桑托斯先生为增进中巴人民之间的相互了解和友谊,为促进两国关系作出的杰出贡献,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中拉友协会长成思危亲自授予桑托斯“中拉友谊奖章”。桑托斯先生发表了动情的答词。他说,“我们学习了《为人民服务》中倡导的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精神;我们学习了《愚公移山》那种顽强拼搏的榜样,终于打开严冰,迎来了巴中关系春天的曙光。我崇敬毛泽东、周恩来、邓小平,是他们把中国从贫穷落后改变成今天的繁荣强大。现在,巴中友谊和经贸合作乘风破浪,发展迅猛。我相信,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基础上,世界上两个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和两国人民所缔造的友谊大厦将永远屹立在地球上。”
中拉友好共创未来
中拉友协成立50年来,为促进与拉美和加勒比地区国家各界人士互访,互派文化艺术团体,开展文化、教育、经贸、地方政府合作、友好城市、青少年交流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同时,在向拉美宣传中国历史悠久、特色鲜明的文化,中国的改革开放政策,介绍中国的社会主义建设成就,以及举办纪念拉美民族英雄和文化名人,引进拉美国家的优秀文化成果和声援拉美人民维护民族独立和国家主权的正义斗争等方面,也开展了广泛的活动,为增进中拉人民间的了解与友谊作出了贡献。中拉友协已成为中国和拉丁美洲之间,开展多层次友好合作和交流的广阔舞台。中拉关系经过半个多世纪的风雨,正日益迅猛发展。让我们携起手来,去共创更加辉煌的明天!
50年过去了,这些永不泯灭的美好回忆常常激励我为中拉友谊继续工作。我望着深邃的星空,浮想联翩:凝聚着中拉友谊的深情不就像那发光的星河吗?尽管云山迢遥,海空寥廓,但它却在无限的时空里永远闪耀……
作者曾任中国人民对外友好协会美大部副主任、中拉友协秘书长、前驻玻利维亚、乌拉圭大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