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生共振构建和谐高中生物课堂

来源 :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ngyssh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高中生物教学中,教师与学生参与课堂教学形成师生共振共鸣,直接影响教学过程的优化,促使教育目标在课堂教学中落实到位。在教学中教师启发学生,通过创设和谐的教学情境和积极向上的教学氛围,注重师生的参与方式,合理暴露思维与设计智能训练,构建出和谐的高中生物课堂,达到师生和谐共振的最佳教学效果。
  关键词:生物课堂;师生共振;学生参与
  在高中生物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学生知识、能力、情感等方面的发展,教师与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积极性,参与课堂教学的深度和广度,是否能形成师生共振共鸣,直接影响教学过程的优化,关系到教育目标能否在课堂教学上真正落实到位。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达到师生间的和谐共振,就能更发的构建出和谐的高中生物课堂,那么如何才能在教学中达到师生间的和谐共振呢?
  一、创设教学情境,奠定师生共振的基础
  学生只有对学习活动产生了兴趣,才能主动地参与学习,才能达到师生对学习内容产生共振的良好效果。教学中要激发学生主动参与,引起师生共振,关键是教师要为学生创设各种教学情境。联系教材,设计出不同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学习新知的愿望,例:在设计“细胞质壁分离及复原”实验时,先以学生了解的生活现象如萎蔫的青菜放入清水中,菜会硬挺而引出当细胞内外出现浓度差时会发生渗透作用的情境,接着教师通过演示,再次创设情境,使学生亲眼观察选择透过性膜两边浓度不相等时,水分子进入,使膜内体积增加,玻璃管液面上升这一现象,通过这一过程创设情境,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大增,使师生对同一教学实验产生了共振,学生再根据实验材料自行设计实验方案来观察细胞质壁分离及复原现象。又如:在设计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的比较的复习时,创设如下教学情境,用多媒体课件展示不同分裂时期的细胞图,请学生识别,排出分裂顺序,然后师生共同总结规律,再让用坐标图概括出两者的变化规律,通过这样的情境,可促使学生的学习动机由潜伏状态变为活跃状态,认思增趣。教师在组织教学活动时,创设各种问题情境来激发求知的情感和兴趣,培养求知的能力,让学生能自己学,主动学。创设教学情境是开導学生领悟之源的最好方法,是激励学生努力达到教学目标的外驱动力,是实现教学过程中师生共振的基础。
  二、注重参与方式,增大师生共振的深度
  新课程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識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灵活运用各种学习参与方式,将其落实到日常教学过程中,势必会对促进学生有效参与,推动师生共振的效果。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尝试师生角色互换,在教学活动中,在教师指导下,让学生参与教学方案的设计,上课时师生位置颠倒,让学生走上讲台,教师当听众,并且通过角色期待和自我的角色意识来调节反串后的角色行为,使师生双方在相互体验的基础上达到心理上的互通,情感上的互融和教学上的相长,让师生相互理解,对学习的内容产生共振;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提问也是一种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方式,教师不仅鼓励学生在课上质疑,也可以在教室里设一个质疑本,鼓励学生将不清楚的问题写在本子上,教师和同学们一起仔细分析,达到共振共鸣的效果;还可通过指导学生绘图,使学生直接参与,在动中求学,是一种有效的难点突破的方法,如:学生在课上或课后绘制细胞亚显微结构图、有丝分裂、减数分裂图解等;中学生自尊心比较强,喜欢表现自己,在生物课堂上,可以采取小组竞答的形式,调动学生参与的热情。如讲授光合作用的过程时,将学生分成若干个小组,让学生用5分钟时间自学光合作用的过程。教师选择一些相关的典型的题目写在幻灯片上,然后组织学生抢答;还可以布置学生动手制作模型。让学生在动手参与制作中,发现问题及时解决问题,同时印象深刻。如染色体、DNA双螺旋、细胞等模型的制作。通过在高中生物课堂教学中,师生与各种方式参与到教学中,学生不仅对所学知识产生浓厚兴趣,而且师生在学习中达到了共振的效果。
  三、合理暴露思维,保证了师生共振的进行
  教师要有意地采用适当的方法深入全面的了解学情, 思维暴露是老师和学生双方各自将自己思维展示给对方,亮出真实的自我的一种方法。首先,老师在教学过程中根据学习的内容有意对该门学科的研究方向进行思维暴露。其次,教师对本节课教学目标、课堂的教学设计,教学难点的分析、教学重点的划分等也应及时适当的给学生进行分析。最后,教师应运用启发诱导的方式,暴露学生真实的思维,以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在课堂上创设情景为学生提供发言的机会。只有这样才能准确及时地把握从学生暴露的信息,可以对教学节奏、难易程度进行适度调整,对症下药的进行教学活动。实际上,教学中的多种教学活动,包括:备课、上课、批改作业、答疑、组织考试、出题阅卷、试卷分析等,都是在三方思维暴露的基础上进行的。使学生不仅了解教材的整体布局、教师的教学动机和教学重点,还可清晰的把握教师教学的思维过程及对重点难点的思维方式,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
  四、通过智能训练,强化师生共振成功的喜悦
  在生物课堂教学中,设计有针对性的课堂智能训练,通过师生的参与讨论,使学生在训练中实现自我,激发其主动性,培养逻辑思维与口头表达能力,而且也能体会到师生间的亲近感,如在学习分离定律与自由组合定律的应用时,根据教学目标设计一些达标性的练习,诱导学生运用基础知识去解决一些实际问题,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巩固,使本节课的主要内容,要点通过练习题更精确更有条理在学生大脑中再一次换醒,老师能及时发现学生的不足,在师生教学信息的双向传递中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从学习的成功中体验到动脑思考的乐趣,老师也可在学生中看到教学的效果,而达到师生情感共鸣的美妙境界。
  总之,在高中生物教学中教师要充分了解教学对象,及时发展现有教学思路的异步现象,适当调整教学思路,让学生通过对教学活动的积极参与充分显示其主体地位,教师对学生进行启发诱导。师生之间相互激励,情感默契,在教学中教师启发学生,学生反馈教师,创设和谐的教学情境和积极向上的教学氛围,达到师生和谐共振的最佳教学效果。
其他文献
目的动脉粥样硬化(Atherosclerosis,AS)是一种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疾病,是导致心肌梗死、脑卒中等疾病的危险因素。目前国内外研究热点多集中于从基因诱导方面研究AS形成的病
胚胎干细胞(Embryonic stem cell,ESC)是一类来源于早期囊胚内细胞团(Inner cell mass,ICM)的多能性(Pludpotency)细胞群体.ESC依赖一个复杂的调控网络维持其多能性的细胞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