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心律失常性心肌病是由心律失常引起或介导的可逆性扩张型心肌病,可见于各年龄段儿童,目前的发病率是被低估的。导致本病的具体病理生理机制尚不清楚。临床诊疗上,判断心律失常是心功能障碍的病因还是结果经常很困难,本病经常在心律失常得以控制,心功能改善后才能确诊。快速性心律失常、室性期前收缩、左束支传导阻滞、心室预激均可导致心律失常性心肌病的发生。早期识别和控制心律失常可逆转心功能,心律失常复发可致心功能迅速下降。
【机 构】
:
首都儿科研究所附属儿童医院重症医学科,北京 100020首都儿科研究所附属儿童医院重症医学科,北京 100020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心律失常性心肌病是由心律失常引起或介导的可逆性扩张型心肌病,可见于各年龄段儿童,目前的发病率是被低估的。导致本病的具体病理生理机制尚不清楚。临床诊疗上,判断心律失常是心功能障碍的病因还是结果经常很困难,本病经常在心律失常得以控制,心功能改善后才能确诊。快速性心律失常、室性期前收缩、左束支传导阻滞、心室预激均可导致心律失常性心肌病的发生。早期识别和控制心律失常可逆转心功能,心律失常复发可致心功能迅速下降。
其他文献
糖尿病肾病(DKD)是终末期肾病的主要病因之一。尿外泌体可携带肾单位所有细胞来源的蛋白质、miRNA、RNAs,可调节下游靶细胞的生物学活动,在细胞通讯中发挥重要作用。最新研究表明,尿外泌体中富含的生物学信息可作为DKD非侵入性的生物标志物,并在DKD致病机制方面表现出潜在的研究价值,为DKD的诊治提供了新的方法。本文就尿外泌体在DKD中的研究进展和应用前景作一综述。
S100蛋白家族是EF手型钙结合蛋白家族中最大的亚家族,只在脊椎动物中表达,目前共有25个已知家族成员。在炎症、肿瘤、细胞凋亡、细胞迁移、能量代谢中均有参与。近年来,S100蛋白家族被报道通过细胞存活及细胞凋亡等途径参与了肺癌、胃癌、胰腺癌、膀胱癌等多种肿瘤的发展及转移,在肿瘤中表达异常。因此这些蛋白被认为可以作为膀胱癌等多种癌症检测的新的标记物。
在胃肠Cajal间质细胞(ICC)发现之后,膀胱上也发现了ICC细胞,膀胱ICC细胞的研究为了解膀胱功能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基础,同时也成为治疗膀胱相关疾病的新靶点。膀胱ICC细胞具有独特的形态结构,并且存在多种离子通道及表达多种受体蛋白,它们共同构成其起搏功能与信号中转功能的结构基础,其结构异常与兴奋性改变将会引起膀胱兴奋性的异常,最终导致膀胱过度活动症和糖尿病膀胱等膀胱疾病,本文就相关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压力性尿失禁作为困扰女性身心健康的卫生问题,近年来引起了越来越多研究者的关注。本文从诊断评估、症状与生活质量评估、性功能影响评估三个方面总结了女性压力性尿失禁的评估问卷,从内容、用时、应用情况等角度进行列表对比,以期为流行病学及临床研究者进行女性压力性尿失禁的评估提供参考依据。
高尿酸血症(HUA)是一种严重代谢类疾病。而高尿酸是肾功能损伤的独立危险因素,高尿酸代谢异常对脂质代谢影响较大。血尿酸的水平增加会促进脂质的过氧化,并使低密度脂蛋白及胆固醇氧化,从而导致血脂增高,引起肾脏脂质代谢紊乱。临床上肾小球疾病常伴随脂质代谢紊乱的发生。高尿酸肾病可以造成肾脏的损害包括急性尿酸性肾病、慢性尿酸性肾病和尿酸结石。血尿酸的升高会促进蛋白尿、肾损伤的发生发展。肾病研究者一直关注着血清尿酸水平升高与肾脏损害之间的关系,本文就目前UAN的流行病学特征、发病机制及治疗进行综述。
急性肺源性心脏病通常继发于严重肺部疾病或肺循环障碍所导致的肺动脉高压,以急性右心功能障碍、右心衰竭为主要特征。其中,低氧血症、高碳酸血症及正压通气均可导致肺动脉高压的发生。在危重患儿救治过程中,特别是呼吸支持过程中,应早期识别急性肺源性心脏病,考虑实施以右心功能监护和保护为核心的"肺保护"及"循环保护"。
应激性心肌病(TTS)是一种急性且大部分可逆的心肌病。虽然儿茶酚胺升高与TTS有关,但详细的致病机制尚不完全清楚。根据左室壁运动异常的分布,临床分成不同亚型。最终诊断需要心脏血管造影、超声心动图以及心脏磁共振。治疗建议多来自于观察性研究,而非多中心随机对照研究。对重症患者,机械循环辅助是必要的支持措施,同时应避免使用儿茶酚胺和正性肌力药物。本文旨在综述TTS的发病机制、临床表现、诊断、治疗及预后,提出儿童TTS尚待解决的问题。
低心排综合征(LCOS)是先天性心脏病手术后患者常见的并发症,病死率高。引起LCOS的病因种类很多,其病理生理机制相差甚远。深刻理解LCOS的病因和病理生理机制,有助于降低LCOS患者的发生率和病死率,改善患儿的预后。
心肌代谢活跃,代谢紊乱导致心肌能量产生不足,引起心肌病变。先天性代谢缺陷是儿童心肌病常见病因之一,表现为肥厚型或扩张型心肌病等类型,导致心力衰竭或心源性休克,甚至猝死。据报道,可引起心肌病的先天性代谢缺陷有40余种,包括脂肪酸氧化障碍、糖原累积病、溶酶体贮积病、线粒体病、有机酸血症、肌酸病和先天性糖基化障碍等。存在多系统受累是其特点之一。及时诊断有助于制定有效的疾病管理策略,改善预后。
自1984年提出脓毒性心肌病(SICM)的概念以来,目前仍然没有SICM统一的诊断、治疗标准。近20年有越来越多关于SICM的发病机制、诊断以及管理策略的研究,认识到SICM可能诊断不足,并且与预后不良相关。目前对于SICM没有基于高质量临床证据的管理建议,SICM的治疗是以脓毒性休克的治疗为基础,以血流动力学和组织灌注为导向的支持性措施。连续动态床旁超声心动图有利于早期识别SICM,有助于实施个体化治疗和管理,以改善预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