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设疑法在思想品德课中的运用

来源 :教育纵横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shashask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们经常可以看到这样的情景:讲坛上,老师口若悬河;讲坛下,学生死气沉沉。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原因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一方面教师缺乏教学技巧;另一方面,学生对思想品德课缺乏兴趣。那么,如何改变这种死气沉沉的课堂气氛,提高教学效果呢?运用设疑法就是很有效的教学方法。在思想品德课中运用设疑法可以创造一种活跃的课堂气氛,可以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其学习积极性,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那么,在教学中应如何运用设疑法呢?我认为应注意以下几点:
  一、适时设置悬念
  美国教育家布鲁纳说:“学习的最好刺激乃是对所学材料的兴趣。”爱因斯坦也有这样一句名言:“兴趣和爱好是学生学习的最好刺激、最好动力。”思想品德课教学中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途径之一是适时设置悬念。适时设置悬念可以引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可以成为“学生学习的最好刺激、最好动力”。下列几种情况是比较适宜设置悬念的:(1)新课进行前。(2)讲解重点、难点问题前。(3)课本内容的重大转折处。(4)引导学生预习时。在这几种情况下设置悬念,可以在学生头脑中产生“欲知后事如何,且听下回分解”的刺激效果,增强学生学习思想品德课的兴趣,由被动听课变为主动听课。
  例如,在讲解“什么是违法行为”时,教师在导入过程中,不妨先讲述一个案例:苏某在工厂浴室洗完澡后,忘记把自己的进口名牌手表带走,当他想起再去找时,手表已不见了。经向当时一起洗澡的林某了解证实,手表被本厂朱某拾获。苏某要求朱某归还拾到的手表,朱某见有人证,就答应第二天归还。第二天苏某找朱某,朱某却说:“我把手表弄丢了。”事后,苏某向人民法院起诉。问:朱某的行为是不是违法行为?教师这时可设置悬念,要想回答这个问题,请大家学习“什么是违法行为”。听了案例后,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使学生的注意力高度集中起来,开始兴致勃勃地听老师讲解违法行为的含义、类别、条件,并能一边听课一边思考案例。教师讲授完毕后,再向学生设问:“请同学们运用违法行为的有关知识回答朱某的行为是否为违法行为,要不要承担法律责任?”这样通过设置悬念引出所学知识,激发了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加深了学生对教材知识的理解,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二、密切联系实际
  思想品德课是理论性较强的科目,这就要求教师应该想方设法把课讲得生动、形象,并让学生懂得它的实用性。因此,提问时应紧紧联系实际,多提一些应用性的问题。如将教材知识与国内外时政热点、一些普遍的社会现象、党的方针、政策等联系起来。这样处理,既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又能提高他们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如在讲完“正确处理理想和现实的关系”后,设问:小明中考落榜,情绪非常低落,假如你是他的朋友,应该如何安慰开导他?这是一道紧密联系实际的应用性很强的题目。学生对此兴趣高涨,立即开动脑筋、深入思考,经过一番紧张而愉快的脑力劳动后,答案就出来了。
  三、合理设置难度
  著名儿童心理学家皮亚杰认为:儿童和青少年的好奇心不完全决定于一个东西的物理特性,而要看这和主体的经验关系如何。学习者对新颖适度和与原有经验联系紧密的东西最感兴趣。教师在运用设疑法时,应注意合理设计问题的难度。难度合理的题目应该是:对学生来说,从已学知识推导出答案的过程不应太复杂”,“既新颖适度又和原有经验联系得上”。只有这样的题目才能使学生产生强烈的探索兴趣,竭力从已知中探求未知。
  例如,讲授“一般违法与犯罪的区别和联系”时,教师在分析完一般违法与犯罪的区别后,设问:一个人有了一般违法行为,如不加控制会产生什么后果呢?学生会积极思考,归纳总结,最后得出结论:一般违法与犯罪都是危害社会的行为,它们之间没有不可逾越的鸿沟,有一般违法行为的人,如果不改正就可能导致犯罪。这里教师要求学生从已学的知识中归纳总结出新的结论。正因为这样,学生的学习兴趣才会被进一步激发,积极投入到深入的思考中,并在寻求答案的过程中加深对一般违法与犯罪的区别和联系的理解。可见,课堂上,在设计问题时一定要讲究艺术。只有设计的问题与已学知识构成巧妙的联系,并且难度适中,才能促使学生积极思考,才能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四、恰当释疑解惑
  我国著名的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教师之为教,不在全盘授予,而在于相机诱导。”但是,课堂上,有的教师提出问题后,不等学生思考,就直接把答案告诉学生,这是灌输式教学的表现,只会培养出死记硬背的学生,是与素质教育的要求背道而驰的。教师讲解题目,应该注重解题方法和解题思路的指导,循循善诱,在学生思维的关键处,恰当地给学生以点拨,使学生能够通过自己的思考,得出结论。
  总之,在思想品德课中运用设疑法,一定要根据学生的思维特点、接受能力、理解水平等合理运用。只有这样,才能充分激发学生的兴趣,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
其他文献
期刊
音乐是开启人心灵的钥匙,对于学生来说音乐能激发其快乐的情绪,陶冶他们的情操。课改指出“探索已成为评价学生主动学习的主要标准之一”。以往的音乐活动都是以老师教、学生学为主,学生的主动性得不到发挥,更谈不上探索。学生在音乐活动中可以进行探索吗?我的回答是肯定的。要让学生在音乐活动中积极地探索,关键在于老师。  一、 为学生的探索活动营造良好的心理氛围  以往的音乐活动是急功近利的。一首歌学生学得好老师
目的 外泌体颗粒内部和表面均携带活性膜蛋白、脂质和遗传物质,这些物质可进行信息传递,参与多种生物信号通路,如免疫应答、炎性反应等过程.研究结果显示,外泌体在多发性硬化
摘 要 通过文献研究,依托美学、体育美学基础理论,从世界第一运动——足球运动蕴涵的美出发,发掘足球运动的技术美、战术美、意志品质美、悬念美、悲剧美,目的在于进一步揭示足球运动这些美与体育美的本质和规律、体育美的内涵以及内在联系。  关键词 足球运动 体育美学    一、引 言  (一)研究背景。体育运动作为全球的竞技比赛与文化交流,成为综合体现人类品格和能力的重要场所,表现美为目的的体育运动。它所
传统的课堂教学,教案是教师实施教学的“法宝”,因而教师为设计教案绞尽脑汁,力求尽善尽美。然而,随着课程改革的逐步推进,即使是一些被认为是经典的教案,在实施过程中也难免常常“卡壳”。殊不知教案只是一种预设,本来没有约束力,但许多老师人为的给自己和学生画了一个“圈圈”,害怕自己跳出这个“圈圈”。每当学生的思路与教案不吻合时,教师往往会千方百计把学生的思路“拽”回来,得出预定答案。没有精心的预设,就不可
合作学习是新一轮课程改革所提倡的重要学习方式,它是一种以学生为中心,以小组为形式,为了共同的学习目标共同学习、互相促进、共同提高的学习方式和学习策略,它在强调完成学习任务的同时,培养小组成员的合作能力。合作学习还是目前国内外非常流行的一种富有创意和实效的教学理论与策略体系。它能够最大限度地实现学生在课堂学习过程中的参与,以及促进学生形成良好的心理品质和人际交往,因此受到教育工作者和学生的广泛欢迎。
由于围产医学和NICU技术的不断发展,低出生体重儿(出生体重2 500 g)的存活率不断提高,决定低出生体重儿生存质量的关键在于营养。喂养的开始时间、内容、方式和方法影响着低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