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对学生进行个性化教育是新课程状态下急需研究的课题。我校处在农村,是一所较大的学校,结合学校正在开展的“有效、高效”的课堂探究和发展学生特长能力的培养研究,通过研究和实践,探究出促使农村小学生自我个性发展的有效途径和方法。构建起了农村小学生自我个性发展的指导教学模式。实践表明,该策略和模式有效促进了农村小学生自我个性发展。
[关键词]农村小学生 自我个性发展 指导策略 教学模式
《农村小学生自我个性发展的指导策略研究》是徐家店镇中心小学高年级组承担的由海阳市教科所批准立项的2009-2010学年度小课题,经过近一年的研究,已经完成预定的研究任务,现报告如下:
一、课题的提出
(一)课题的现实背景及意义
有史以来,哲学家、教育家们对何以为“人”及何以育人的问题苦苦探究,纷繁芜杂,见仁见智,而有一点则是共通的,就是承认人的个性并主张因材施教。1984年第39届国际教育会议仍将个性教育作为一个主导议题提出:“今后的教育要以个人的尊严、尊重个性为基础。”世界一体化、文化多元化要求现代人是具有当代意识和思维特征(开放性),具有独立人格又兼具人类共同性、共识性、共容性的新人,因此,作为人本教育的必然复归——个性化教育势在必行,这也是深化素质教育的最佳选择。在这方面,二十世纪八、九十年代的一些城市小学和中学作了积极有益的探索,总结了许多成功的经验。但在“个性化教育”的认识上仍存在缺陷,操作上还不够优化。特别是针对我国面广量大的农村小学来说,如何在农村这一特定的环境下,找到一条适应小学生个性最优发展的教育模式,还有待于进一步探索,其意义尤为深远。
在提倡“把精神发展的主动权还给学生,让学校充满勃勃生机”的今天,进行个性化教育的研究已是势在必行。我校是一所规模较大的农村学校,近年来在市教育局的统一组织领导下,正在进行“有效、高效”的课堂探究和发展学生特长能力的培养研究,这在不同程度上已开始注重了教学的个性化研究,注重了学生的个性化发展,这为我们研究个性化发展的指导策略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二)理论依据
苏霍姆林斯基说:“每一个孩子都是独一无二的”。学生的学习应该是一个动态的充满灵气的个性活动,每个学生都是作为一个独特的生命个体参与学习过程的始终,尤其是学科的学习,更是一种充满个性、表现个性的活动。我们在以往的教学实践中发现,如果不强求有统一的学习目标、学习内容和学习方法,考虑到学生的个体差异,给学生有一定的选择学习的机会,学生的个性和创新潜能就能得到较好发展。
(三)课题研究条件分析
我校地处农村,学校的研究气息浓厚,学校为学生的特长发展提供了平台,我们组的教师借此共同确定了“农村小学生自我个性发展的指导策略的研究”的研究课题。我们组的主要参与者均为40周岁以下的中青年骨干教师,有多年的教育经验和良好的业务素质,其中大专学历2人,本科学历4人,且在不同年级任教,这是开展此课题研究的非常好的条件。
二、课题研究的设计
(一)课题界定
1.所谓“个性”是指个体在一定的生理素质和心理特征的基础上,通过社会和学校教育的影响,以及主体的实践活动,在身心、才智、德行、技能等方面形成的相对稳定的特征的总和。
2.所谓“个性化发展”是指针对基础教育中存在的划一化、标准化的传统教育倾向而提出的以适应儿童个性发展的需要,促进儿童个性发展的教育模式,其方法是按每个学生不同的兴趣、能力、素质和性格特点,因人制定,因材施教,使每个学生的个性心理品质和意识倾向在原有的基础上和可能的发展水平上,获得长足的进步,使学生在思想品德、智力水平、劳动习惯和身心素质等方面得到生动活泼地发展,并形成自己的个性特长。
3.所谓“农村小学个性化发展的指导策略研究”是指在农村这一特定的环境下,通过合理有效的教育影响,推动学生素质结构的优化,促进学生个性全面和谐地发展。通过寻找促进学生个性发展来探究一种适合当今小学生心理特点、更符合小学教育规律、更适合农村特色和本校实际的高质量的小学生个性发展的有效指导策略的研究。
(二)研究假设
探究出促使农村小学生自我个性发展的指导策略及行之有效的教学指导模式
(三)研究目标
探求农村小学生自我个性发展的指导策略,构建农村小学生自我个性发展的指导教学模式。
(四)研究方法
实验研究法、行动研究法、经验总结法
(五)主要内容
1.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的班级文化操作方法
2.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的课堂教学方法
3.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的作业评价方法
三、课题研究的实施
(一)农村小学生自我个性发展的班级文化管理方法
《课标》强调:“教育面对的是一个个具有独特个性的学生,教育应促进每一位学生的个性发展。”从教育的角度看,班级是学生彰显个性、实现发展的重要基地,是培育学生成长的一方沃土。
杜威指出:“学校是一种特别的环境,它用专门的设备来教育孩子。”苏霍姆林斯基也说:“只有创造一个教育人的环境,教育才能收到预期的效果。”班级文化理念是学校文化的主要组成部分。班级文化建设不但能有效地调动学生的学习与实践的兴趣,更重要的是能使学生形成良好的品德,塑造积极向上的班级精神,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1.群策群力,布置一个温馨的班级环境
班级环境的布置是班级文化建设最基本的内容。它不仅体现了班级的精神面貌,而且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心理健康。美的环境才能塑造美的心灵,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自然而然中受到熏陶、暗示和感染。因此,要利用好每一个空间,精心布置,充分挖掘教室的育人功能,使其既温馨舒适,又催人进取。
(1)建一个图书角
利用教室的壁橱或小柜建立一个图书角,营建一种文化气息,发挥教室的文化功能。首先发动学生把家里闲置的书捐出来,把自己的好书献出来。图书角就一下子多出几百本书,而且完善图书的分类、借还制度。在此基础上,开展一系列的读书活动,这样不仅能把闲置的资源利用起来,同时可以培养学生的集体观念和共享意识。
(2)设一个争章园
孩子们的生活是丰富多彩的,那么他们的争章园也应该是吸引学生的,能充分发挥它的竞争激励功能。一片绿油的草地,那一朵朵小花就是每一个学生;蓝茵茵的夜空,那一颗颗闪烁的星星就是每一个学生;缤纷的争章园地,独具匠心的设计,为学生创设了比较的“展台”,竞争的“擂台”,相映生辉的“舞台”。人人参与活动,个个要求进步,在激励中自信,在竞争中自强,形成一种你追我赶的良好竞争氛围。
(3)立一个才艺展
设立一个才艺展示场地,展示的内容没有划一的标准、苛刻的要求,人人能行。这为学生的个性发展和才能的发挥创设良好的机会,每个学生都能找到自己的位置,找到一份自信,并在集体的鼓励下,扬其所长,以个性特长促进全面发展。
2.激发自主意识,健全班级管理制度
班级是全班同学共同的“家”,科学、民主、健全的班级管理制度是班级文化的另一重要内容,是良好班风得以形成的有力保证。一个良好的班集体除了依靠学生自觉,还需要一些必要的管理制度,以最大限度地克服学生行为的随意性,并发挥惩处歪风、激励后进、奖励先进的作用。
(1)首先让学生自己制订班级公约
班级公约是全班共同信守的制度,包括文明礼仪、学习常规、考勤常规、基本规范、卫生值勤、奖惩等多几方面。学生是管理的主人,由学生讨论产生,制订了制度,他们是执行者、维护者。因此,制订班级公约时,要激励每一位学生参与,广泛听取每一位学生的意见和建议,再通过全班民主表决形成定案。这样,才能获得学生的心理认同,从而内化成为他们追求的目标,才能使他们以积极的态度去执行,从而促进学生进行自主管理。
(2)“四人小组”式管理,促学生自律
新课程提倡“小组合作”式的新型学习方式。在班级管理中我们也采用了这种管理方式,促使学生逐步由“他律”转变为“自律”。
首先,科学地编定座位,合理地组建小组。编定座位前要考察每个学生的个性差异、能力特征、学习习惯、性格、成绩等因素。每小组一般配一名优生、两名中等生、一名后进生,优生担任组长,以便开展组内互助和组间竞赛活动。同桌的编排可把相反性格的或相近近性格的排在一起。
其次,开展组内互相合作和组间竞争。一种是常规竞赛小组化,就是大家共同制定的班级公约,由分管的班干部负责,对每一位学生进行评分。每周末由评分班干部以小组为单位评出周优胜组和周优胜组长。还有一种是课外学习活动小组化,根据自己班的实际情况,开展一系列有利于促进学生健康发展的竞赛项目,如作业竞赛、背课文、古诗竞赛、阅读竞赛和一些公益性服务性的活动,小组的每一成员都必须自我努力,还必须密切配合协作、互相帮助、互相促进,发展少先队意识、集体意识。
另外,建立组内互助合作、组间积极竞争的激励机制。在组内充分发挥小组长的积极作用,营造出浓厚的你追我赶、互帮互助的学习气氛。而且奖励优胜组和先进组长。这样,既培养了学生的自觉性,又提高学生的合作意识和竞争意识。
(3)巧妙地开展活动记录
孩子们在班集体的活动生活中不断地进步,茁壮地成长。为了促进学生健康的发展,我利用“班级成长记录袋”来记录学生的活动,记录了学生成长的足迹。它的内容有各项竞赛成绩记录(如文化学科、小创造、小发明、讲故事比赛等等),评选记录(优秀组长、优秀小组、三好生、各类积极分子、优秀活动设计者、优秀班干部等等)。
实践证明,生动活泼的班级文化氛围能使师生心情愉快,能激励学生不断进取,主动、健康地成长,能使学生更加积极、轻松、热情地投入学习、生活与工作中。因此,班主任要耐心细致地抓好班级文化建设,使学生在良好班级文化氛围的熏陶下健康成长。
3.多样化的班级活动
班级文化核心是班级成员共同的价值观念与价值取向,体现着师生共同认同与维护的理念、情感、精神以及行为等,丰富多彩的班集体活动,能使师生陶冶情操,升华精神境界,蕴藏着宝贵的教育时机,是师生良好人格品质生成的不竭源泉。我们在新课程理念下的班级文化建设中,班集体活动的开展体现“三性三化”,即常规的班集体活动,体现自主性、趣味性、时效性,主题的班集体活动体现系列化、多样化、互动化。
(1)班会课的内容多样性。
班会课不应该仅仅是归纳总结过去一周的班级工作,然后再布置下一周的工作。试想每一个星期都要听一次千篇一律的“流水账”,谁能受得了!我认为主题班会不失为一种好形式。主题班会可以以周围人与事为题,以本班焦点为题,展开讨论,寓教于乐。
(2)班会课的时间灵活性
班会课不应该是问题汇总课,更不应该是积累很长一段时间以后“算账课”。现代学生思想教育工作具有复杂性、多变性,新问题层出不穷,如果积累一周,在量上说是很大的,集中教育肯定达不到预期效果。而且一下子涌出这么多问题,会让学生失去解决问题的信心,最终是一个问题也得不到解决。应该化整为零,以天为单位,甚至以节为单位,做到今天的问题今天解决掉。把德育渗透于每一节教学课堂,每一次实践活动,则是德育工作载体的具体化,增加了德育工作的可操作性、实效性。做到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时时有、处处有,在潜移默化中给学生一种思想工作实实在在地存在于生活每一处的感觉,而没有班会课就是“说教课”、“自习课”的感觉。
(二)促进农村小学生自我个性发展的课堂教学方法
1.语文阅读教学个性化
首先是营造个性化阅读氛围
传统的阅读课上,教师喜欢喋喋不休的讲述课文背景、介绍作者、分析课文等等,把学生统一到教参的标准答案之中,教师的讲解完全代替了学生的自主活动,学生总是处于被动状态,一节课学生没多少时间去阅读。其实教师应千方百计地营造宽松的教学环境,给学生充分阅读的时间,让学生正确地读课文,在深入阅读时,要留有足够的时间让学生调动各种感官,读出感觉,读出味道,读出情趣。学生在良好的个性化阅读氛围中,才能积极的思考,去把握、分析和赏析课文,使阅读成为个人化的行为,只有学生主动、自由地个性化阅读,才能在其中形成自己独特的阅读感受。
传统阅读教学过分强调“同一性”,忽视了学生个体差异。教师在课堂上要求班级所有学生按照教师自己的意愿进行交流,并主观地期望达到同一目标。学生的答案要符合教师的答案,不符合的便被无情地否定。这样,学生被引入教师自己的语言思维陷阱,严重钝化了学生的个性。进行个性化阅读,教师就必须转变教学观念,建立师生、生生之间进行平等的对话互动。教师要从有利于学生个性化阅读的角度改革传统的教学方式,摒弃满堂灌、一言堂的教学方式,充分利用多种教学手段,营造良好的阅读与交流的氛围,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建构学生之间的平等对话意识,使学生在一种自由而和谐的氛围中深入体验,畅所欲言,发表见解,张扬个性。学生可以自主选择适合自己的阅读方式,或朗读,或争论,或动手操作,或进行游戏表演,调动多种感官,全方位地感受并理解阅读材料所包含的信息与含义,从而获得独特的体验,生成和创造新的意义。
其次是强调阅读方法,养成阅读习惯。不同的阅读材料,要用不同的阅读方法,如朗读、默读和复述,要学会精读、略读、浏览、品读、点评,能利用阅览室、图书馆、网络查阅资料,培养初步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好的阅读方法还要有良好的阅读习惯,叶圣陶说:“好习惯养成了,一辈子受用。”要让学生认识到语文阅读是人生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学生要养成重视阅读后积累这个好习惯。“语文积累是现代课程论在语文课程理念中的一种折射”,个人认识积累是语文教学之魂,任何一篇好的文章都有值得积累的地方。不光是语言,文章的结构方法,构思技巧等,也可以积累备用。积累的方法方式,因学生个体而异。
然后是引导学生与文本个性化对话。清代学者袁枚说:“文以情生,未有无情而有文者。”可见一篇篇优美的课文都是作者感情的产物。试想,一个情感不丰富的人,怎么能体会出其中的味道来呢?其实任何读者对文本的理解都不完全等同于作品原来的意义,不同读者面对同一作品所理解到的意义都不可能完全一样。所谓“有一千个读者便有一千个哈姆雷特”。而人们又常有这样的体验:当读到一篇感人的文章或一个动人的情节时,往往会热泪盈眶或黯然神伤。为什么?那是因为阅读者带着强烈的阅读主体的个性特征,阅读时融进了自己独特情感、理解和体验。阅读上的水是什么?就是情感,阅读没有了情感,就成了无水之池。任你四方也罢,圆形也罢,总逃不了一个空虚。
在课堂多元对话中,其核心应该是学生与文本的对话。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与文本进行个性化对话,要引导学生“入情”,悟其义,悟其情。重视学生情感的融入,让学生愉悦地读,快乐地读,给足他们时间去独立阅读、独立思考,让学生在亲历阅读中,走进文本,用自己的感悟、情感去倾听文本的声音,触摸作者的心灵。因此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十分重视启发学生融入角色,激励学生进行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以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和体验,受到情感熏陶,享受到审美的乐趣。另外老师还可通过示范读,通过声请并茂的语调、节奏、韵律,把抽象的语言文字变成动听的声音信息,使学生借助听觉形象进入文章的意境,获得美好的享受。然后利用自己的感受能力、理解能力和表情达意的能力,去捕捉文章的思想感情,并与之产生共鸣,悲痛处为之落泪,惋惜处为之顿足。学生在文本中有声、有色、有思想、有韵味的语言世界里流连忘返,透过美的语言窥见了美的心灵世界。
具体方法:
(1)让学生自主选择阅读内容。世界上没有两片相同的树叶,世界上没有两个完全相同的人,每一个人都表现出不同的智力差异。跳一跳摘到的桃子是最恰当的标准。学生也可以根据自己的个性特点确定自己的学习方向。对于悟性强的学生,要鼓励他们探求问题,张扬他们的个性,而对于一些基础不太好的学生,从一开始就提出让他们自己选择学习内容,从根本上打消他们的消极参与的思想,使他们产生没有难度的感觉,就乐于学,主动学了。另外,在进行个性化阅读时,要充分尊重学生的选择,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体,教学中要给学生自由选择的“度”。新课改的课堂上,我们常能听到这样的课堂用语:“选择你喜欢的自然段来读一读。”这就是体现了学生个性化阅读的自主性。学生根据自己的学习基础和阅读兴趣的不同,自主选择阅读内容,在个性化阅读中激发兴趣,体验快乐,形成独到见解,发展阅读个性,提高阅读水平。
(2)让学生自主选择学习方式。我国最早的教育家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学生因各人的知识水平不一,又具有不同的兴趣、爱好,表现为不同的个性。因此,老师在教学中必须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让学生用自己认为最佳的方法进行学习。当学生自主选择自己喜欢的学习方法阅读时,他们会学得主动、自觉、轻松、愉快,把学习当作一种享受,而不是被迫的痛苦和无奈。
(3)让学生自主选择交流方式。学习语文主要靠学生自己读书,自己感悟,自主学习强调的就是自由、自主创新。但自主绝非放任,绝非泄水置于地,各自东西南北流,课堂上学生活起来了,动起来了,七嘴八舌,议论不休,那也只是卖儿子招女婿——只图热闹,这只能算是自主的启动阶段,犹如汽车点燃发动了,下步驶向何处?途径何处?抵达什么目的地?这些就是老师应该牢牢掌握的。学生在个性化阅读中会有各种各样的体验,那么他们必然希望和别人交流,和别人分享自己的见解,体验成功。此时,老师一定要避免单一的师生交流,鼓励学生自主选择交流的方式,让学生可以选择和老师交流,也可以下座位找好伙伴交流等等。
2.作文教学个性化
个性化作文教学的关键在于激励学生“个性化表达”。个性化表达的前提是个性化的积累.也就是有计划有类别的积累,所积累的东西要符合自己的个性心理特点,个性审美特点,要融进个性的思考,要为我所用。在写作过程中,审题,拟题,立意,谋篇布局到语言的运用,都可闪现个性化的亮点。
(1)审题的个性化让学生能审读出材料中隐含的重要信息,为写作出新打下基础。
(2)拟题的个性化这应是文章的第一个亮点,题目是文章的眼睛,“题好一半文”。
(3)构思的个性化个性化的构思使文章具有感染读者的巨大力量,如设个悬念,起个波澜等。
(4)内容的个性化这使文章充实而有生命力,可以小处落笔,大处着眼,可以开拓思维,发掘深意。
(5)语言的个性化这是写作风格的体现,用此生动,用语形象,句式灵活,富于变化,善用修辞,精于锤炼,倾述情感,真挚感人。平时的训练中,尽量让学生做到“我口说我心,我笔抒我情”。
总而言之,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尊重和信任每一位学生,为他们提供充分的从事语文活动和交流的机会,让学生在自主探究、合作交流中得到充分发展,真正地让语文课堂变成学生交流与互动的舞台。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如同鱼儿在水中嬉戏、跳跃、呼吸新鲜空气。
(三)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的作业及评价方法
1.多样化的作业形式为学生提供个性发挥的可能性
有求知欲,有好奇心——这是人类的天性,小学生尤其富有好奇心。如果我们每次布置的作业形式都是一成不变或者是大同小异,时间一长,学生对作业就会慢慢的失去兴趣,求知欲,好奇心就会会慢慢的被抹杀,他们只会被动的完成一项又一项的作业。因此,我们要根据不同的学习内容不断改变作业的形式,让学生乐于完成作业,从而使其有发挥自己个性的可能。
(1)合作形式作业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语文教学应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的情境,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古人云:独学而无友,则孤陋寡闻。合作学习的目的是使每个孩子都参加学习,成为学习的主人,而不是只作为“听众”、“观众”。
在我们班教室的墙上每组有一个识字乐园,由学生独立完成,每两周更换一次内容。学生在完成本组作业的同时,还可以到别的组的识字乐园中去识字。每组可以根据各组特点来布置,有的在纸上画一棵树,每人把新认识的字写在苹果形状的纸上,然后贴在树上。有的草地上开满了生字花,有的汽车拉满了生字货物……识字乐园既让学生多认识了字又使教室更有生机,更漂亮,同时也使同学们的合作意识增强了,动手能力提高了。
(2)表演形式作业
为了使教学情境真切的再现在学生面前,使学生如同演戏一样扮演课文中的角色,让学生站在该角色的立场上深入课文。这样不仅能把教材内容迅速形成表象,同时还能很快地进行理解。扮演的越真,越感到愉快,就越感到学习的轻松。
(3)搜集形式作业
如:语文二册9单元是以车为主的开放单元。在教学时我比较注重从课本内容向生活实际,从课内知识向课外知识的拓展与延伸,让学生走出课堂,进入车的世界。如在学习前,我布置了一项作业:让学生搜集有关车的图片、模型及相关知识。课上让他们给大家介绍一下自己收集到的材料,有的同学利用收集的车票贴出一朵花和一辆汽车。这样,学生不仅开阔了视野,而且争先恐后介绍,培养了他们的口语表达能力,还提高了识字量。进而引导学生留心观察周围的事物,了解我们生活在一个精彩的世界中。
(4)综合形式作业
儿童在入学前,就萌发了绘画的兴趣,涂涂抹抹画出形象可爱的小猫小狗……,虽然难以毕肖,但也有模有样。这个现象让我想到,幼小的儿童也会把自己观察和感受到的生活用“写意”的方式表现出来,表达他们对美的朦胧的憧憬。在低年级实施画写结合教学是一种有效的方法。“诗中有画,画中有诗”,揭示了诗与画之间的联系,我认为这两句名言同样揭示了文与画之间的联系。借助画面可以再现诗歌情境,可以把诗歌内容具体化、形象化,收到“一图穷千言”的效果。如学生在写妈妈的爱中,有一名同学这样写道:有一回,我折断了一根柳枝,拿在手中抽打,妈妈看见了说:折断小树,小树会很疼的,你要爱护它。啊,妈妈的爱是亲切的教诲。然后在旁边画了一棵小柳树,小柳树在滴泪。从文中不但能感受到妈妈的爱,从图中还能受到爱护小树,保护环境的教育。图文并茂不但使学生写的丰富,流畅,还能丰富学生的想象力,绘画能力及审美能力,使学生在各方面都得到发展。
2.个性化的作业评价发现、肯定了学生的个性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评价的目的不仅是为了考察学生达到学习目标的程度,更是为了体验和改进学生的语文学习和教师的教学,改善课程设计,完善教学过程,从而有效的促进学生的发展。在教学中应注意教师的评价、学生的自我评价与学生间的互相评价相配合。在评价时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
如在学生写生字的作业中,学生写完一行后,会在自己认为写得好的字的旁边画个笑脸。我在批改时,也不是简简单单的得个优、良而已。每次作业我都会得两个成绩,写对的得优,写好的贴个红花,以此激励学生在写对的基础上写好。如果学生写得有进步,我会写上一句话:进步真大,加油哇!学生的作业,两个星期展览一次,大家互相欣赏评价,选出写得好的贴在板报“作业展览”一栏。经过一段时间的实践,同学们的作业不但正确率提高了,而且个个字迹清楚整洁。
四、课题研究的成果与成效
一年多来,在有关专家的指导、帮助下我们严格按照课题实施计划开展实践研究,取得了一些令人欣喜的成绩:
到目前为止,我们课题研究组总结出农村小学生自我个性发展的三点有效的指导策略。1.有利于农村小学生自我个性发展的班级文化管理方法:(1)群策群力,布置一个温馨的班级环境具体方法①建一个图书角;②设一个争章园;③立一个才艺展。(2)激发自主意识,健全班级管理制度。具体做法,①首先让学生自己制订班级公约;②“四人小组”式管理,促学生自律。(3)多样化的班级活动。具体方法:①班会课的内容多样性;②班会课的时间灵活性。2.促进农村小学生自我个性发展的课堂教学方法如语文阅读教学个性化,首先是营造个性化阅读氛围以及强调阅读方法,养成阅读习惯,其次是引导学生与文本个性化对话具体做法是:①让学生自主选择阅读内容;②让学生自主选择学习方式;③让学生自主选择交流方式。再如作文教学个性化①审题的个性化;②拟题的个性化;③构思的个性化;④内容的个性化;⑤语言的个性化。3.有利于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的作业及评价方法:(1)多样化的作业形式为学生提供个性发挥的可能性如①合作形式作业;②表演形式作业;③搜集形式作业;④综合形式作业
(2)、个性化的作业评价发现、肯定了学生的个性。
通过多种途径的实践探索,我们总结出了三条促进农村小学生的自我个性发展的策略。如班级文化的自主管理让学生获得了展示自己个人才华的大舞台。小教室,大舞台。小课堂,大发展。学生在课堂的自由阅读,自由作文都让学生充分的展示了自我,使自己的个性得到充分的张扬。孩子们在作业本上的个性体现和教师的个性化评价,充分的调动了学生自主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学生的个体素质明显提升。个性化阅读”使学生初步形成了自觉学习的意识,掌握了一定的学习方法,提高了个性化学习的能力,培养了创新意识。实现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自我调控、个性评价、个性发展。在知识、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都得到了发展和提高。经过全组成员的共同努力探究出促使农村小学生自我个性发展的指导策略及行之有效的教学指导模式,并在全校班级进行推广应用取得令人可喜的成效。
五、课题研究的结论与反思
(一)结论
通过近一年的研究,我们农村小学生的自我个性发展的策略研究组取得了较好的效果。我们认为,农村小学生的自我个性发展的策略将为我们农村“有效课堂、高效课堂”顺利进行提供了有效的基础和保障。实践证明:个性化的班级文化建设、个性化的阅读教学、个性化的作文教学、个性化是作业和评价是促进学生个性张扬的有效途径,也是实现新课程教学理念的有效途径。
(二)反思
《农村小学生自我个性发展的指导策略研究》从立项研究至今已有一年多的时间了,虽然在研究中我们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也存在着不少问题主要有:在实践中,我们也发现个性化是班级文化管理出现了一些班级的放羊式管理,这样学生漫无目的的去做自能做的一团糟,这样老师领导不满意,学生也会挫伤自尊心,自信心,从而失去了积极参与其他活动的勇气。还有学生的自主阅读,教师要有效的引领,而不是放手给学生不管,教师要教给学生方法,提高他们的阅读能力。总之,在研究活动中还存在许多的问题如对学生的个性张扬是否有度,如何把握这个度等等。虽然课题的研究在时间上来讲即将结题,但后续的研究中我们仍会对以下问题进行深层次的思考,还需要们做进一步的探讨。这也是本课题下一步想尝试研究的。
[参考文献]
[1]蒋静雅.《教室的育人功能》《教学与管理》2002.1
[2]曾荣.《班级管理中应重视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班主任》2003.10
[3]郑军锋.《为班级活动注入新的活力》《班主任之友》2002.2
[关键词]农村小学生 自我个性发展 指导策略 教学模式
《农村小学生自我个性发展的指导策略研究》是徐家店镇中心小学高年级组承担的由海阳市教科所批准立项的2009-2010学年度小课题,经过近一年的研究,已经完成预定的研究任务,现报告如下:
一、课题的提出
(一)课题的现实背景及意义
有史以来,哲学家、教育家们对何以为“人”及何以育人的问题苦苦探究,纷繁芜杂,见仁见智,而有一点则是共通的,就是承认人的个性并主张因材施教。1984年第39届国际教育会议仍将个性教育作为一个主导议题提出:“今后的教育要以个人的尊严、尊重个性为基础。”世界一体化、文化多元化要求现代人是具有当代意识和思维特征(开放性),具有独立人格又兼具人类共同性、共识性、共容性的新人,因此,作为人本教育的必然复归——个性化教育势在必行,这也是深化素质教育的最佳选择。在这方面,二十世纪八、九十年代的一些城市小学和中学作了积极有益的探索,总结了许多成功的经验。但在“个性化教育”的认识上仍存在缺陷,操作上还不够优化。特别是针对我国面广量大的农村小学来说,如何在农村这一特定的环境下,找到一条适应小学生个性最优发展的教育模式,还有待于进一步探索,其意义尤为深远。
在提倡“把精神发展的主动权还给学生,让学校充满勃勃生机”的今天,进行个性化教育的研究已是势在必行。我校是一所规模较大的农村学校,近年来在市教育局的统一组织领导下,正在进行“有效、高效”的课堂探究和发展学生特长能力的培养研究,这在不同程度上已开始注重了教学的个性化研究,注重了学生的个性化发展,这为我们研究个性化发展的指导策略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二)理论依据
苏霍姆林斯基说:“每一个孩子都是独一无二的”。学生的学习应该是一个动态的充满灵气的个性活动,每个学生都是作为一个独特的生命个体参与学习过程的始终,尤其是学科的学习,更是一种充满个性、表现个性的活动。我们在以往的教学实践中发现,如果不强求有统一的学习目标、学习内容和学习方法,考虑到学生的个体差异,给学生有一定的选择学习的机会,学生的个性和创新潜能就能得到较好发展。
(三)课题研究条件分析
我校地处农村,学校的研究气息浓厚,学校为学生的特长发展提供了平台,我们组的教师借此共同确定了“农村小学生自我个性发展的指导策略的研究”的研究课题。我们组的主要参与者均为40周岁以下的中青年骨干教师,有多年的教育经验和良好的业务素质,其中大专学历2人,本科学历4人,且在不同年级任教,这是开展此课题研究的非常好的条件。
二、课题研究的设计
(一)课题界定
1.所谓“个性”是指个体在一定的生理素质和心理特征的基础上,通过社会和学校教育的影响,以及主体的实践活动,在身心、才智、德行、技能等方面形成的相对稳定的特征的总和。
2.所谓“个性化发展”是指针对基础教育中存在的划一化、标准化的传统教育倾向而提出的以适应儿童个性发展的需要,促进儿童个性发展的教育模式,其方法是按每个学生不同的兴趣、能力、素质和性格特点,因人制定,因材施教,使每个学生的个性心理品质和意识倾向在原有的基础上和可能的发展水平上,获得长足的进步,使学生在思想品德、智力水平、劳动习惯和身心素质等方面得到生动活泼地发展,并形成自己的个性特长。
3.所谓“农村小学个性化发展的指导策略研究”是指在农村这一特定的环境下,通过合理有效的教育影响,推动学生素质结构的优化,促进学生个性全面和谐地发展。通过寻找促进学生个性发展来探究一种适合当今小学生心理特点、更符合小学教育规律、更适合农村特色和本校实际的高质量的小学生个性发展的有效指导策略的研究。
(二)研究假设
探究出促使农村小学生自我个性发展的指导策略及行之有效的教学指导模式
(三)研究目标
探求农村小学生自我个性发展的指导策略,构建农村小学生自我个性发展的指导教学模式。
(四)研究方法
实验研究法、行动研究法、经验总结法
(五)主要内容
1.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的班级文化操作方法
2.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的课堂教学方法
3.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的作业评价方法
三、课题研究的实施
(一)农村小学生自我个性发展的班级文化管理方法
《课标》强调:“教育面对的是一个个具有独特个性的学生,教育应促进每一位学生的个性发展。”从教育的角度看,班级是学生彰显个性、实现发展的重要基地,是培育学生成长的一方沃土。
杜威指出:“学校是一种特别的环境,它用专门的设备来教育孩子。”苏霍姆林斯基也说:“只有创造一个教育人的环境,教育才能收到预期的效果。”班级文化理念是学校文化的主要组成部分。班级文化建设不但能有效地调动学生的学习与实践的兴趣,更重要的是能使学生形成良好的品德,塑造积极向上的班级精神,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1.群策群力,布置一个温馨的班级环境
班级环境的布置是班级文化建设最基本的内容。它不仅体现了班级的精神面貌,而且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心理健康。美的环境才能塑造美的心灵,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自然而然中受到熏陶、暗示和感染。因此,要利用好每一个空间,精心布置,充分挖掘教室的育人功能,使其既温馨舒适,又催人进取。
(1)建一个图书角
利用教室的壁橱或小柜建立一个图书角,营建一种文化气息,发挥教室的文化功能。首先发动学生把家里闲置的书捐出来,把自己的好书献出来。图书角就一下子多出几百本书,而且完善图书的分类、借还制度。在此基础上,开展一系列的读书活动,这样不仅能把闲置的资源利用起来,同时可以培养学生的集体观念和共享意识。
(2)设一个争章园
孩子们的生活是丰富多彩的,那么他们的争章园也应该是吸引学生的,能充分发挥它的竞争激励功能。一片绿油的草地,那一朵朵小花就是每一个学生;蓝茵茵的夜空,那一颗颗闪烁的星星就是每一个学生;缤纷的争章园地,独具匠心的设计,为学生创设了比较的“展台”,竞争的“擂台”,相映生辉的“舞台”。人人参与活动,个个要求进步,在激励中自信,在竞争中自强,形成一种你追我赶的良好竞争氛围。
(3)立一个才艺展
设立一个才艺展示场地,展示的内容没有划一的标准、苛刻的要求,人人能行。这为学生的个性发展和才能的发挥创设良好的机会,每个学生都能找到自己的位置,找到一份自信,并在集体的鼓励下,扬其所长,以个性特长促进全面发展。
2.激发自主意识,健全班级管理制度
班级是全班同学共同的“家”,科学、民主、健全的班级管理制度是班级文化的另一重要内容,是良好班风得以形成的有力保证。一个良好的班集体除了依靠学生自觉,还需要一些必要的管理制度,以最大限度地克服学生行为的随意性,并发挥惩处歪风、激励后进、奖励先进的作用。
(1)首先让学生自己制订班级公约
班级公约是全班共同信守的制度,包括文明礼仪、学习常规、考勤常规、基本规范、卫生值勤、奖惩等多几方面。学生是管理的主人,由学生讨论产生,制订了制度,他们是执行者、维护者。因此,制订班级公约时,要激励每一位学生参与,广泛听取每一位学生的意见和建议,再通过全班民主表决形成定案。这样,才能获得学生的心理认同,从而内化成为他们追求的目标,才能使他们以积极的态度去执行,从而促进学生进行自主管理。
(2)“四人小组”式管理,促学生自律
新课程提倡“小组合作”式的新型学习方式。在班级管理中我们也采用了这种管理方式,促使学生逐步由“他律”转变为“自律”。
首先,科学地编定座位,合理地组建小组。编定座位前要考察每个学生的个性差异、能力特征、学习习惯、性格、成绩等因素。每小组一般配一名优生、两名中等生、一名后进生,优生担任组长,以便开展组内互助和组间竞赛活动。同桌的编排可把相反性格的或相近近性格的排在一起。
其次,开展组内互相合作和组间竞争。一种是常规竞赛小组化,就是大家共同制定的班级公约,由分管的班干部负责,对每一位学生进行评分。每周末由评分班干部以小组为单位评出周优胜组和周优胜组长。还有一种是课外学习活动小组化,根据自己班的实际情况,开展一系列有利于促进学生健康发展的竞赛项目,如作业竞赛、背课文、古诗竞赛、阅读竞赛和一些公益性服务性的活动,小组的每一成员都必须自我努力,还必须密切配合协作、互相帮助、互相促进,发展少先队意识、集体意识。
另外,建立组内互助合作、组间积极竞争的激励机制。在组内充分发挥小组长的积极作用,营造出浓厚的你追我赶、互帮互助的学习气氛。而且奖励优胜组和先进组长。这样,既培养了学生的自觉性,又提高学生的合作意识和竞争意识。
(3)巧妙地开展活动记录
孩子们在班集体的活动生活中不断地进步,茁壮地成长。为了促进学生健康的发展,我利用“班级成长记录袋”来记录学生的活动,记录了学生成长的足迹。它的内容有各项竞赛成绩记录(如文化学科、小创造、小发明、讲故事比赛等等),评选记录(优秀组长、优秀小组、三好生、各类积极分子、优秀活动设计者、优秀班干部等等)。
实践证明,生动活泼的班级文化氛围能使师生心情愉快,能激励学生不断进取,主动、健康地成长,能使学生更加积极、轻松、热情地投入学习、生活与工作中。因此,班主任要耐心细致地抓好班级文化建设,使学生在良好班级文化氛围的熏陶下健康成长。
3.多样化的班级活动
班级文化核心是班级成员共同的价值观念与价值取向,体现着师生共同认同与维护的理念、情感、精神以及行为等,丰富多彩的班集体活动,能使师生陶冶情操,升华精神境界,蕴藏着宝贵的教育时机,是师生良好人格品质生成的不竭源泉。我们在新课程理念下的班级文化建设中,班集体活动的开展体现“三性三化”,即常规的班集体活动,体现自主性、趣味性、时效性,主题的班集体活动体现系列化、多样化、互动化。
(1)班会课的内容多样性。
班会课不应该仅仅是归纳总结过去一周的班级工作,然后再布置下一周的工作。试想每一个星期都要听一次千篇一律的“流水账”,谁能受得了!我认为主题班会不失为一种好形式。主题班会可以以周围人与事为题,以本班焦点为题,展开讨论,寓教于乐。
(2)班会课的时间灵活性
班会课不应该是问题汇总课,更不应该是积累很长一段时间以后“算账课”。现代学生思想教育工作具有复杂性、多变性,新问题层出不穷,如果积累一周,在量上说是很大的,集中教育肯定达不到预期效果。而且一下子涌出这么多问题,会让学生失去解决问题的信心,最终是一个问题也得不到解决。应该化整为零,以天为单位,甚至以节为单位,做到今天的问题今天解决掉。把德育渗透于每一节教学课堂,每一次实践活动,则是德育工作载体的具体化,增加了德育工作的可操作性、实效性。做到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时时有、处处有,在潜移默化中给学生一种思想工作实实在在地存在于生活每一处的感觉,而没有班会课就是“说教课”、“自习课”的感觉。
(二)促进农村小学生自我个性发展的课堂教学方法
1.语文阅读教学个性化
首先是营造个性化阅读氛围
传统的阅读课上,教师喜欢喋喋不休的讲述课文背景、介绍作者、分析课文等等,把学生统一到教参的标准答案之中,教师的讲解完全代替了学生的自主活动,学生总是处于被动状态,一节课学生没多少时间去阅读。其实教师应千方百计地营造宽松的教学环境,给学生充分阅读的时间,让学生正确地读课文,在深入阅读时,要留有足够的时间让学生调动各种感官,读出感觉,读出味道,读出情趣。学生在良好的个性化阅读氛围中,才能积极的思考,去把握、分析和赏析课文,使阅读成为个人化的行为,只有学生主动、自由地个性化阅读,才能在其中形成自己独特的阅读感受。
传统阅读教学过分强调“同一性”,忽视了学生个体差异。教师在课堂上要求班级所有学生按照教师自己的意愿进行交流,并主观地期望达到同一目标。学生的答案要符合教师的答案,不符合的便被无情地否定。这样,学生被引入教师自己的语言思维陷阱,严重钝化了学生的个性。进行个性化阅读,教师就必须转变教学观念,建立师生、生生之间进行平等的对话互动。教师要从有利于学生个性化阅读的角度改革传统的教学方式,摒弃满堂灌、一言堂的教学方式,充分利用多种教学手段,营造良好的阅读与交流的氛围,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建构学生之间的平等对话意识,使学生在一种自由而和谐的氛围中深入体验,畅所欲言,发表见解,张扬个性。学生可以自主选择适合自己的阅读方式,或朗读,或争论,或动手操作,或进行游戏表演,调动多种感官,全方位地感受并理解阅读材料所包含的信息与含义,从而获得独特的体验,生成和创造新的意义。
其次是强调阅读方法,养成阅读习惯。不同的阅读材料,要用不同的阅读方法,如朗读、默读和复述,要学会精读、略读、浏览、品读、点评,能利用阅览室、图书馆、网络查阅资料,培养初步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好的阅读方法还要有良好的阅读习惯,叶圣陶说:“好习惯养成了,一辈子受用。”要让学生认识到语文阅读是人生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学生要养成重视阅读后积累这个好习惯。“语文积累是现代课程论在语文课程理念中的一种折射”,个人认识积累是语文教学之魂,任何一篇好的文章都有值得积累的地方。不光是语言,文章的结构方法,构思技巧等,也可以积累备用。积累的方法方式,因学生个体而异。
然后是引导学生与文本个性化对话。清代学者袁枚说:“文以情生,未有无情而有文者。”可见一篇篇优美的课文都是作者感情的产物。试想,一个情感不丰富的人,怎么能体会出其中的味道来呢?其实任何读者对文本的理解都不完全等同于作品原来的意义,不同读者面对同一作品所理解到的意义都不可能完全一样。所谓“有一千个读者便有一千个哈姆雷特”。而人们又常有这样的体验:当读到一篇感人的文章或一个动人的情节时,往往会热泪盈眶或黯然神伤。为什么?那是因为阅读者带着强烈的阅读主体的个性特征,阅读时融进了自己独特情感、理解和体验。阅读上的水是什么?就是情感,阅读没有了情感,就成了无水之池。任你四方也罢,圆形也罢,总逃不了一个空虚。
在课堂多元对话中,其核心应该是学生与文本的对话。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与文本进行个性化对话,要引导学生“入情”,悟其义,悟其情。重视学生情感的融入,让学生愉悦地读,快乐地读,给足他们时间去独立阅读、独立思考,让学生在亲历阅读中,走进文本,用自己的感悟、情感去倾听文本的声音,触摸作者的心灵。因此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十分重视启发学生融入角色,激励学生进行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以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和体验,受到情感熏陶,享受到审美的乐趣。另外老师还可通过示范读,通过声请并茂的语调、节奏、韵律,把抽象的语言文字变成动听的声音信息,使学生借助听觉形象进入文章的意境,获得美好的享受。然后利用自己的感受能力、理解能力和表情达意的能力,去捕捉文章的思想感情,并与之产生共鸣,悲痛处为之落泪,惋惜处为之顿足。学生在文本中有声、有色、有思想、有韵味的语言世界里流连忘返,透过美的语言窥见了美的心灵世界。
具体方法:
(1)让学生自主选择阅读内容。世界上没有两片相同的树叶,世界上没有两个完全相同的人,每一个人都表现出不同的智力差异。跳一跳摘到的桃子是最恰当的标准。学生也可以根据自己的个性特点确定自己的学习方向。对于悟性强的学生,要鼓励他们探求问题,张扬他们的个性,而对于一些基础不太好的学生,从一开始就提出让他们自己选择学习内容,从根本上打消他们的消极参与的思想,使他们产生没有难度的感觉,就乐于学,主动学了。另外,在进行个性化阅读时,要充分尊重学生的选择,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体,教学中要给学生自由选择的“度”。新课改的课堂上,我们常能听到这样的课堂用语:“选择你喜欢的自然段来读一读。”这就是体现了学生个性化阅读的自主性。学生根据自己的学习基础和阅读兴趣的不同,自主选择阅读内容,在个性化阅读中激发兴趣,体验快乐,形成独到见解,发展阅读个性,提高阅读水平。
(2)让学生自主选择学习方式。我国最早的教育家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学生因各人的知识水平不一,又具有不同的兴趣、爱好,表现为不同的个性。因此,老师在教学中必须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让学生用自己认为最佳的方法进行学习。当学生自主选择自己喜欢的学习方法阅读时,他们会学得主动、自觉、轻松、愉快,把学习当作一种享受,而不是被迫的痛苦和无奈。
(3)让学生自主选择交流方式。学习语文主要靠学生自己读书,自己感悟,自主学习强调的就是自由、自主创新。但自主绝非放任,绝非泄水置于地,各自东西南北流,课堂上学生活起来了,动起来了,七嘴八舌,议论不休,那也只是卖儿子招女婿——只图热闹,这只能算是自主的启动阶段,犹如汽车点燃发动了,下步驶向何处?途径何处?抵达什么目的地?这些就是老师应该牢牢掌握的。学生在个性化阅读中会有各种各样的体验,那么他们必然希望和别人交流,和别人分享自己的见解,体验成功。此时,老师一定要避免单一的师生交流,鼓励学生自主选择交流的方式,让学生可以选择和老师交流,也可以下座位找好伙伴交流等等。
2.作文教学个性化
个性化作文教学的关键在于激励学生“个性化表达”。个性化表达的前提是个性化的积累.也就是有计划有类别的积累,所积累的东西要符合自己的个性心理特点,个性审美特点,要融进个性的思考,要为我所用。在写作过程中,审题,拟题,立意,谋篇布局到语言的运用,都可闪现个性化的亮点。
(1)审题的个性化让学生能审读出材料中隐含的重要信息,为写作出新打下基础。
(2)拟题的个性化这应是文章的第一个亮点,题目是文章的眼睛,“题好一半文”。
(3)构思的个性化个性化的构思使文章具有感染读者的巨大力量,如设个悬念,起个波澜等。
(4)内容的个性化这使文章充实而有生命力,可以小处落笔,大处着眼,可以开拓思维,发掘深意。
(5)语言的个性化这是写作风格的体现,用此生动,用语形象,句式灵活,富于变化,善用修辞,精于锤炼,倾述情感,真挚感人。平时的训练中,尽量让学生做到“我口说我心,我笔抒我情”。
总而言之,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尊重和信任每一位学生,为他们提供充分的从事语文活动和交流的机会,让学生在自主探究、合作交流中得到充分发展,真正地让语文课堂变成学生交流与互动的舞台。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如同鱼儿在水中嬉戏、跳跃、呼吸新鲜空气。
(三)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的作业及评价方法
1.多样化的作业形式为学生提供个性发挥的可能性
有求知欲,有好奇心——这是人类的天性,小学生尤其富有好奇心。如果我们每次布置的作业形式都是一成不变或者是大同小异,时间一长,学生对作业就会慢慢的失去兴趣,求知欲,好奇心就会会慢慢的被抹杀,他们只会被动的完成一项又一项的作业。因此,我们要根据不同的学习内容不断改变作业的形式,让学生乐于完成作业,从而使其有发挥自己个性的可能。
(1)合作形式作业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语文教学应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的情境,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古人云:独学而无友,则孤陋寡闻。合作学习的目的是使每个孩子都参加学习,成为学习的主人,而不是只作为“听众”、“观众”。
在我们班教室的墙上每组有一个识字乐园,由学生独立完成,每两周更换一次内容。学生在完成本组作业的同时,还可以到别的组的识字乐园中去识字。每组可以根据各组特点来布置,有的在纸上画一棵树,每人把新认识的字写在苹果形状的纸上,然后贴在树上。有的草地上开满了生字花,有的汽车拉满了生字货物……识字乐园既让学生多认识了字又使教室更有生机,更漂亮,同时也使同学们的合作意识增强了,动手能力提高了。
(2)表演形式作业
为了使教学情境真切的再现在学生面前,使学生如同演戏一样扮演课文中的角色,让学生站在该角色的立场上深入课文。这样不仅能把教材内容迅速形成表象,同时还能很快地进行理解。扮演的越真,越感到愉快,就越感到学习的轻松。
(3)搜集形式作业
如:语文二册9单元是以车为主的开放单元。在教学时我比较注重从课本内容向生活实际,从课内知识向课外知识的拓展与延伸,让学生走出课堂,进入车的世界。如在学习前,我布置了一项作业:让学生搜集有关车的图片、模型及相关知识。课上让他们给大家介绍一下自己收集到的材料,有的同学利用收集的车票贴出一朵花和一辆汽车。这样,学生不仅开阔了视野,而且争先恐后介绍,培养了他们的口语表达能力,还提高了识字量。进而引导学生留心观察周围的事物,了解我们生活在一个精彩的世界中。
(4)综合形式作业
儿童在入学前,就萌发了绘画的兴趣,涂涂抹抹画出形象可爱的小猫小狗……,虽然难以毕肖,但也有模有样。这个现象让我想到,幼小的儿童也会把自己观察和感受到的生活用“写意”的方式表现出来,表达他们对美的朦胧的憧憬。在低年级实施画写结合教学是一种有效的方法。“诗中有画,画中有诗”,揭示了诗与画之间的联系,我认为这两句名言同样揭示了文与画之间的联系。借助画面可以再现诗歌情境,可以把诗歌内容具体化、形象化,收到“一图穷千言”的效果。如学生在写妈妈的爱中,有一名同学这样写道:有一回,我折断了一根柳枝,拿在手中抽打,妈妈看见了说:折断小树,小树会很疼的,你要爱护它。啊,妈妈的爱是亲切的教诲。然后在旁边画了一棵小柳树,小柳树在滴泪。从文中不但能感受到妈妈的爱,从图中还能受到爱护小树,保护环境的教育。图文并茂不但使学生写的丰富,流畅,还能丰富学生的想象力,绘画能力及审美能力,使学生在各方面都得到发展。
2.个性化的作业评价发现、肯定了学生的个性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评价的目的不仅是为了考察学生达到学习目标的程度,更是为了体验和改进学生的语文学习和教师的教学,改善课程设计,完善教学过程,从而有效的促进学生的发展。在教学中应注意教师的评价、学生的自我评价与学生间的互相评价相配合。在评价时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
如在学生写生字的作业中,学生写完一行后,会在自己认为写得好的字的旁边画个笑脸。我在批改时,也不是简简单单的得个优、良而已。每次作业我都会得两个成绩,写对的得优,写好的贴个红花,以此激励学生在写对的基础上写好。如果学生写得有进步,我会写上一句话:进步真大,加油哇!学生的作业,两个星期展览一次,大家互相欣赏评价,选出写得好的贴在板报“作业展览”一栏。经过一段时间的实践,同学们的作业不但正确率提高了,而且个个字迹清楚整洁。
四、课题研究的成果与成效
一年多来,在有关专家的指导、帮助下我们严格按照课题实施计划开展实践研究,取得了一些令人欣喜的成绩:
到目前为止,我们课题研究组总结出农村小学生自我个性发展的三点有效的指导策略。1.有利于农村小学生自我个性发展的班级文化管理方法:(1)群策群力,布置一个温馨的班级环境具体方法①建一个图书角;②设一个争章园;③立一个才艺展。(2)激发自主意识,健全班级管理制度。具体做法,①首先让学生自己制订班级公约;②“四人小组”式管理,促学生自律。(3)多样化的班级活动。具体方法:①班会课的内容多样性;②班会课的时间灵活性。2.促进农村小学生自我个性发展的课堂教学方法如语文阅读教学个性化,首先是营造个性化阅读氛围以及强调阅读方法,养成阅读习惯,其次是引导学生与文本个性化对话具体做法是:①让学生自主选择阅读内容;②让学生自主选择学习方式;③让学生自主选择交流方式。再如作文教学个性化①审题的个性化;②拟题的个性化;③构思的个性化;④内容的个性化;⑤语言的个性化。3.有利于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的作业及评价方法:(1)多样化的作业形式为学生提供个性发挥的可能性如①合作形式作业;②表演形式作业;③搜集形式作业;④综合形式作业
(2)、个性化的作业评价发现、肯定了学生的个性。
通过多种途径的实践探索,我们总结出了三条促进农村小学生的自我个性发展的策略。如班级文化的自主管理让学生获得了展示自己个人才华的大舞台。小教室,大舞台。小课堂,大发展。学生在课堂的自由阅读,自由作文都让学生充分的展示了自我,使自己的个性得到充分的张扬。孩子们在作业本上的个性体现和教师的个性化评价,充分的调动了学生自主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学生的个体素质明显提升。个性化阅读”使学生初步形成了自觉学习的意识,掌握了一定的学习方法,提高了个性化学习的能力,培养了创新意识。实现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自我调控、个性评价、个性发展。在知识、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都得到了发展和提高。经过全组成员的共同努力探究出促使农村小学生自我个性发展的指导策略及行之有效的教学指导模式,并在全校班级进行推广应用取得令人可喜的成效。
五、课题研究的结论与反思
(一)结论
通过近一年的研究,我们农村小学生的自我个性发展的策略研究组取得了较好的效果。我们认为,农村小学生的自我个性发展的策略将为我们农村“有效课堂、高效课堂”顺利进行提供了有效的基础和保障。实践证明:个性化的班级文化建设、个性化的阅读教学、个性化的作文教学、个性化是作业和评价是促进学生个性张扬的有效途径,也是实现新课程教学理念的有效途径。
(二)反思
《农村小学生自我个性发展的指导策略研究》从立项研究至今已有一年多的时间了,虽然在研究中我们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也存在着不少问题主要有:在实践中,我们也发现个性化是班级文化管理出现了一些班级的放羊式管理,这样学生漫无目的的去做自能做的一团糟,这样老师领导不满意,学生也会挫伤自尊心,自信心,从而失去了积极参与其他活动的勇气。还有学生的自主阅读,教师要有效的引领,而不是放手给学生不管,教师要教给学生方法,提高他们的阅读能力。总之,在研究活动中还存在许多的问题如对学生的个性张扬是否有度,如何把握这个度等等。虽然课题的研究在时间上来讲即将结题,但后续的研究中我们仍会对以下问题进行深层次的思考,还需要们做进一步的探讨。这也是本课题下一步想尝试研究的。
[参考文献]
[1]蒋静雅.《教室的育人功能》《教学与管理》2002.1
[2]曾荣.《班级管理中应重视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班主任》2003.10
[3]郑军锋.《为班级活动注入新的活力》《班主任之友》20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