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生态适应原理的人力资源管理系统战略选择

来源 :法制与经济·下旬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lgenesi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对企业而言,人才是决定企业发展的决定因素,因此,在以人才为核心竞争力的时代,做好人力资源管理,与企业的发展息息相关。文章将从生态适应这一角度出发,探讨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战略选择。
  [关键词]人力资源管理;生态适应;战略选择
  所谓的力资源管理生态系统,主要是指在特定的企业组织里,人力资源管理系统和外部环境之间的关系,以及与内部企业部门之间的关系,这些关系形成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相互依存的系统关系。
  从理论上看,如果某一企业在一定时间内,对内外部环境的利用和作用超出了其承载力,那么将会直接导致人力资源管理系统的失衡,那么从生态适应原理的角度出发,企业的人力管理必须要维持管理系统的可持续发展,根据企业内部环境和外部环境的发展,不断调整自身的管理措施,确保整个管理系统能够适应时代发展。本文主要探讨的是人力资源管理系统适应性管理战略选择,即借鉴生态适应机制进行适应性管理战略选择,以确保人力资源管理系统生态安全。
  一、以形态适应推进弹性人力资源管理制度
  从生物学的角度上看,在长期的进化中生物的外貌和内部结构为适应环境而完成协调,事实上,在特定环境下的生物都有自己特定的形态结构,以便能够让它们占据更多空间,获取更多的资源。根据形态适应原理,我们可以发现弹性人力资源管理制度建设有异曲同工之妙。
  一方面,基于经济、社会、技术、劳动力市场等外部生态环境的需求,企业需要采取弹性人力资源管理制度,而且为了能够尽可能的节约人力资源成本,并大力提高人才竞争力的内部生态需要,企业也需要采取弹性用工制度。反应到企业管理中,就体现为临时工、钟点工、小时工、季节工、承包工等。而在工作时间中,就表现为工作分摊制、压缩工作周制、时间存取工作制等各种人力资源管理形式。
  另一方面,随着企业经营环境的多样化,弹性福利制度员工能够从企业所提供的福利“菜单”中,根据需要选择自己最需要的福利,从企业所提供的福利“菜单”中组合属于自己的福利“套餐”。事实上,这种福利发放方式,在企业的实际管理中就表现为这几种较为典型的模式:核心加选择型弹性福利制度、附加型弹性福利制度、福利套餐型制度、弹性支用账户制度、选高择抵型福利制度等。
  与此同时,企业还可以按照自己的特殊需要,选择“基本工资+绩效薪酬”的弹性薪酬制度,也就是在为员工提供基本保障性薪酬条件下,按照企业经营情况发放绩效薪酬,在有效防止员工流失的同时,降低人力成本。这些弹性人力资源管理制度,一方面能够使企业的薪酬福利的分配符合员工需要,同时,也能够更好地满足企业的利益,进而提升人力资源管理的适应能力。
  二、以行为适应优化柔性人力资源管理行为
  为了适应环境,生物往往会做出各种调整。比如向光性、趋肥性、落叶休眠等都是适应环境的结果,而动物则以迁徙、冬眠等适应环境的变化。事实上,人力资源管理系统也需要根据环境的变化,做出相应的调整。这也是我们所说的优化柔性人力资源管理。
  所谓的柔性,主要是指适应变化的能力和特征。那么反应在人力资源管理中,柔性管理就是指企业根据市场竞争机会变化情况,根据内部发展需要进行快速的战略调整,避开威胁、改变策略,通过重组人力资源管理系统,最大化优化人力资源,从管理的角度,从人的角度去争取更多优势和利润的管理行为模式。这主要包括3个方面:
  (一)柔性组织行为
  以企业内部组织的柔性化和企业间的动态联盟为特征,通过建立网络型扁平化的组织架构和矩阵式的组织模式,取代以往多层次的垂直型组织结构。通过这种结构的变化,进一步提升工作效率,也从整体上提升企业的反应速度,让企业能够快速准确地抓住市场机遇,拓展利润空间。
  (二)虚拟团队行为
  针对各种不确定的环境,由一些跨地区、跨组织的、通过通信和信息技术的联结、试图完成组织共同任务的成员组成,即通过现代技术,将所有人员有效地组织起来,开展整体合作关系,这样的结构方式能够让企业更好地利用外部人力资源,并通过对供应链的整合优化虚拟团队行为,提升人才竞争力,提升企业生态适应力。
  (三)跨时间适应性管理行为
  通过帮助改善具体的人力资源管理系统生态管理方法,将所有利益相关者的技能和意见集合起来,通过相互合作组建利益联盟,这样能够进一步加强人力资源管理机构同外部环境的协调能力。
  三、以生理生化适应完善人力资源管理免疫机制
  在环境胁迫下,生物会通过建立自身的免疫机制,确保个体的安全。生物有机体能够适应超出他们既往经验之外的新环境,每个个体后代在基因库中发生基因指示的变异,由此导致的基因变异增加了生物有机体生存的机会。其实,生物机体的免疫系统是一个复杂、平衡、有机的统一整体。在正常情况下,机体能发挥自身的免疫调节作用,抵抗外来微生物的污染、消灭机体发生癌变的细胞,并能及时消除自身反应性淋巴细胞而防止自身免疫性疾病的发生。如果机体的免疫功能低下或者免疫功能亢进,则会导致免疫缺陷、肿瘤或自身免疫性疾病的发生。针对机体低下或亢进的免疫状态,增强或抑制机体的免疫功能以达到治疗疾病的治疗方法称免疫治疗。
  那么,对企业而言,同样可以根据外部的威胁,建立起自己的免疫机制。清华大学吕萍、王以华通过界定组织免疫的概念和描述组织免疫的运行机制,
  提出组织免疫行为包括组织认知、组织防御、组织记忆三个维度的假设,发现组织免疫行为由五个因子构成,分别是认知需求、认知复杂性、传递、组织防御和组织记忆,这五个方面决定了企业的适应性能力。
  也就是说,企业可以根据内部环境和外部环境,整合联结任用系统、训练系统、薪资系统、福利系统等各个生态子系统,并且能够最大化地充分利用企业周边免疫系统、专职免疫系统和中枢免疫系统的资源和能力,在企业内部建立有效的人力资源管理免疫机制,以此增强企业对环境变化的识别能力,并能够及时快速的做出反应。
  四、结语
  总而言之,为了确保企业能够在市场竞争中立足,并获得更多的发展空间,就需要企业资源管理部门,结合企业内部的环境,以及企业外部环境做出相应的调整。
  也就是要积极面对人力资源管理生态环境的变化,在全面深入分析企业文化的基础上,找出文化特质,分析出人力资源管理系统适应性基因,然后根据实际需要对员工进行优秀文化培训,致力于培养一批高素质的人才队伍,进而建立人力资源管理系统生态安全观和HRM文化,同时随着企业内外部环境的变化和企业内部不断出现的新问题,建立起一套科学的反馈控制系统,整合人力资源管理系统适应性基因,以确保人力资源管理与时俱进。
  同时,因为各个生态因子之间存在明显的相互作用,所以生物对环境的适应,一般来说就表现为形态适应或行为适应一种机制,从而在整体上形成一整套彼此相互关联的适应性。同样,企业在面对市场激烈的竞争中,会面临员工流失,尤其是中高层管理人员的非正常离职现象不断扩大的情况,以及裁员风暴使得化解劳资矛盾和预防劳资冲突更加困难、人力资源管理成本增加的困境,那么企业要想突围,就需要建立一整套协同机制。
  [参考文献]
  [1]周凝,韦劲.论新时期图书馆现代化建设中的人本管理[J].河北科技图苑,2012,(01).
  [2]黄世秀,戴发山.论我国中小企业人力资源的配置[J].经济师,2011,(10).
  [3]陈坚.浅论现代企业人力资源管理[J].价值工程,2011,(06).
  [作者简介]王玉婷,女,四川成都人,四川省电力公司,社保中心离退休统筹兼集体企业管理专责,经济师;娄广鑫,男,山东莱州人,成都电业局办公室综合秘书,工程师。
其他文献
2017年8月,上海市杨浦区正式对外发布《台湾创业青年杨浦人才公寓申请指南》,明确了台湾青年申请租住杨浦人才公寓、享受杨浦创新创业人才住房补贴的具体办法和流程,为台湾青
期刊
弯道超车rn直接引入外来科技尽管可以带动本国在某些领域快速发展,但尚未发展的那些部分,仍将掣肘未来发展.弯道超车,最终是一种补贴或者取舍状态下的局部追赶或超越,长期来
期刊
文明的嬗变意味着不同时代之间的跨越,文化的变迁意味着某个时代内部不同时期的更迭.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便是这样一场在文明交融中涅槃重生、在文化交错中艰难求索
期刊
电气设计在整个建筑工程中的重要性不言而喻,直接关乎建筑物功能的健全性和实用性,因此进一步加强对其的研究非常有必要.但是就目前的情况来看,电气设计中还存在很多问题,因
自上世纪70年代末以来,我国经济体制由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转轨.无可否认,作为一种资源配置方式,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发展极大地促进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但是在此过
[摘 要]文章对金融企业文化建设的重要性及工会组织在企业文化建设的职责、如何充分发挥好工会组织在金融企业文化建设的作用,从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上进行了分析探讨。  [关键词]作用;企业文化;工会组织  企业文化建设是现代企业制度的重要内容。在当前金融市场竞赛日趋激烈的情况下,加强金融企业文化建设具有更加重要的意义。笔者根据自己多年的工作经历,就新形势下充分发挥工会在企业文化建设中的作用方面做了一些研究
全行专兼职教师及教育工作者:rn在我国第十九个教师节来临之际,我谨代表总行党委并以我个人名义向全行广大教师、教育工作者表示节日的祝贺和亲切的问候!向在教育培训工作中
依本文简单介绍了一下测量不确定度的评定基本要求和评定方法,并对低压成套设备的温升测量结果不确定度进行了评定.
为加强中国安全防范产品行业协会的组织建设,规范协会的组织管理,依照本协会的章程,制定协会组织工作细则.本细则将加入协会、理事会、常务理事会的条件以及所应尽的义务,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