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新媒体视域下电视新闻节目优势的重建

来源 :媒体融合新观察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azipe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信息技术持续发展的条件下,良好的新媒体运营环境,可以为电视新闻节目提供良好的发展机会,提高收视率。本文从重建电视新闻节目的优势展开探究,分析新媒体视域下电视新闻节目受到的阻碍与冲击,并以此为依据,提出了跨媒介整合节目资源、采用多元叙事视角、推动传播技术创新、实现重大事件同步报道、注重电视新闻节目悬念设置等几个方面的重建策略。
  关键词:新媒体 电视新闻节目 优势 重建
  现阶段,社会各行业飞速发展,实现了信息化变革的目标。新媒体技术的广泛运用,开拓了更加广阔的传播渠道。在这样的背景下,受众对电视媒体的需求不会仅限于简单获取实时新闻,而是更加关注新媒体技术与电视节目的创新与融合带来的新变化与新体验。基于此,电视新闻节目只有不断创新發展,才能提升市场竞争力,结合大众对信息获取的固有需求及形式变化的新需求,积极地提出相应的优化策略,重建电视新闻节目的优势。
  一、新媒体视域下电视新闻节目的优势
  (一)受众广
  据2021年4月发布的2020年全国广播电视行业统计公报显示,截至去年底,电视节目综合人口覆盖率为99.59%,按全国人口总数14亿计算,电视用户数量仍然远超9.89亿的网民数量(2021年2月数据)。
  (二)现场直播范围拓宽
  现场直播是对电视新闻节目传播方式的丰富,并且提升了信息传递的即时性、实效性,使得受众能积极参与其中,直观地了解更多的新闻信息。大数据时代的电视新闻直播,表现手法更加先进多元,同时融入了时下先进的网络技术,与网络直播在交互性、社交性等方面的差距不断缩小,也能吸引广大的观众。
  (三)影响力有所延伸
  电视新闻节目具有较强的号召力、公信力,权威性。对于网络影响力来说,最关键的就是对观众的行为、观念的影响。电视节目的知名度越高,网络影响力就越大。但是无论是网络影响力还是节目知名度,都与观众对电视节目的反响有着直接的关系。观众的反响越大,就表示节目的知名度越高,便能延伸电视新闻节目的网络影响力。
  二、新媒体视域下电视新闻节目受到的制约与冲击
  (一)传统电视节目生存愈发艰难
  新媒体网络平台快速发展,且不受时间空间的限制,使得更多的人,尤其是年轻人放弃在电视上定时观看新闻节目,转而借助网络平台获取资讯信息。新媒体环境下,平台传播的大众互动性更加直接与即时,广告传播的效果相对来说也更加直接和突出。而电视新闻节目在与观众互动时受制于传播方式的单向性,有的新闻节目互动还是采用电话连线、短信联系等传统方式。对于新媒体来说,新媒体网络新闻节目都是借助于微博平台、微信公众号等,使得大众可以更加愿意表达自身的真实想法,节目制作方也可以及时获得信息反馈。随之而来的就是,传统媒体广告大幅萎缩,更多广告转向新媒体,电视台也不能幸免,电视节目的生存受到极大挑战。
  (二)传播途径和方式单一缺乏竞争力
  网络新媒体的即时性使得新闻资讯可以迅速更新,受众可以及时获取来自不受地域限制的信息。然而,电视新闻大部分都是在对固定地区的新闻进行传递,因各个地区社会经济发展程度不一,部分地区广电网络接收的电视节目较少,会在一定程度上限制新闻传播。所以,许多人都不选择利用电视新闻获取实时信息,而更加青睐于新媒体平台。在这样的大环境下,传统电视新闻节目的竞争力逐渐减弱,要想发挥节目的优势,就需要吸纳新媒体的优点,突破空间的局限,打造多元化的节目传播模式,摆脱滞后的局面。
  (三)信息量相对较少,时效性不强
  电视新闻信息与网络信息相比,具有信息量、播放量较少的特点,相对来说信息传递的速度也比较慢,电视新闻节目信息传递时效性较差。
  三、新媒体视域下电视新闻节目优势的重建
  (一)跨媒介整合节目资源,丰富新闻传播形式
  传统的电视新闻节目,观众只能单向获取信息。如果利用新媒体,可以让新闻来源更加丰富,并且借助媒介融合的方式,获取更多的资源,从而凸显电视新闻节目的亮点。电视媒体也应该充分利用网络平台,比如从网络平台的各种热搜了解大众最关心的话题、热点,掌握、整合更多新闻资源,逐步拉近与大众的关系,提升节目吸引力和互动性。因此,在制作电视新闻节目的时候,应当结合网络热点新闻,还可以从网络平台参考不同媒体的报道和观点,更加全面综合为观众呈现事件的发展脉络。在报道新闻的时候,结合官方和网友的评论,为群众做好解读工作。例如安徽电视台的《每日新闻报》节目中,开设有“微观天下”板块,主要就是将网友独到的评论、传媒类留言相互融合,并分析群众关心的热点新闻,达到良好的节目表现效果。贵州广播电视台《新闻今日谈》等节目也有类似内容,网友的神评论与主持人诙谐幽默的点评交相辉映,形成了独特的节目风格,在地面频道新闻资讯类节目中拥有很高的人气。
  (二)采用多元叙事视角,提高节目信息量
  在传统电视新闻节目中,画面、语言讲解属于关键的报道元素。采用这种方式能复原新闻事件、传递关键信息,有效保证新闻节目真实性、直观性。在新媒体的影响下,越来越多的受众要求更快的新闻叙事节奏。电视新闻节目可以借鉴网络媒体传播特点,在一些新闻事件处理上,采用更加多元化的叙事方式以及更加快速的叙事节奏,除了新闻“大餐”之外,也为需要新闻“快餐”的人准备“快餐”,以此在有限的节目时长里提高信息量,贴合受新媒体影响较大的一部分观众的需求,以重新赢回这一部分受众。
  (三)重大事件同步报道,提高新闻报道权威性
  在新媒体环境下,虽然信息资源种类增加,大众获取信息的方式更加多元化,但是也导致信息真实度不确定性增强。同时由于媒介素养参差不齐,有些新媒体为了吸引眼球,存在虚假报道的情况,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网络信息的真实性,还会导致舆论引导出现偏差。因此,对于电视媒体来说,做好舆论引导仍然是工作的重中之重,要利用电视新闻节目,打压虚假信息对舆论的影响,保证社会舆论的正面性。在发生重大事件的时候,在做好新闻报道的同时,应该同步利用网络平台传递信息、收集了解网友的真实想法、实时评论等,提高对社会舆论信息的敏感度。多步并举,既能进一步提高、凸显电视新闻节目的权威性优势,又能在一定程度上解决时效性不足的问题。   尤其是在发生重大突发事件的时候,电视新闻节目更要及时通过同步报道和专业新闻评论,进一步树立自身的权威性。新冠疫情期间,新媒体平台对事件的关注和报道中,充斥着大量的虚假信息甚至是谣言,关键时刻,电视作为舆论引导的主战场,利用电视新闻节目的权威性,为重大自然灾害、突发事件期间的社会稳定、舆论统一发挥了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四)推动传播技术创新,突出现场直播优势
  新媒体环境下,电视新闻节目的现场直播要进一步直观体现报道手法、叙事风格,尤其是传播技术的融合创新,给予受众更大的冲击力,吸引更多的受众。央视、四川电视台今年对三星堆考古现场的多场直播、实时报道,全景呈现了三星堆遗址考古的最新发掘成果,体量大、视角新,是电视媒体直播中融合新技术、新装备、新理念的全新探索,引发了极大的关注,一时成为热度“顶流”。演播室虚拟植入技术的运用,飞猫摄像机、鱼竿式摇臂、六轴机器人摄像机和遥控球形云台摄像机等“特种利器”大显神通,充分展现了传播技术的创新和电视媒体新闻直播的优势。
  (五)传播方式从单向传递转变为相互渗透传播
  伴随着新媒体技术的不断更新迭代,电视新闻节目从单向传播到实现跨介质的相互渗透传播。形式多样的跨屏互动可以为电视新闻传播方式的改变进行尝试和探索。电视媒体的跨屏互动,从微博、微信开设公号开始,到手机“摇一摇”,再发展到小程序、短视频、移动直播、新闻节目拆分短视频等,经历了几个阶段。以贵州广播电视台为例,近年来在IPTV,即交互式网络电视业务方面进行了尝试。贵州电视台旗下IPTV业务“G+TV”,经过几年时间运营与孵化,通过与移动、电信、联通三家运营商全面合作,目前已在全省发展用户600余万户,覆盖人口1600余万人,覆盖场景包括地铁、酒店、社区等等,现已成为贵州广播电视台传统电视业务可以借力的重要新媒体平台。以《贵州新闻联播》为例,“变身”《贵州网络新闻联播》在“G+TV”实现跨屏互动,既丰富了“G+TV”的时政新闻内容,又为传统的电视新闻栏目传播方式改变探索了一条新路。
  (六)增强新闻感染力,传递积极正确价值观
  结合不同客户群体的实际需求,电视新闻节目要关注如何提升新闻感染力,并且传递正确的价值观。在全新的时代环境发展下,大众已经不再是单纯的从电视新闻节目中获取资讯。尤其是针对90后、00后年轻群体,应当进一步增强电视新闻节目的时代感,选择年轻群体感兴趣的内容,并且制作相关的新闻节目。要借助多元化的技术,丰富新闻节目的形式,满足大众的实际感官需求。电视新闻主持人播报新闻,可以适当地提升亲和力、感染力。此外,记者采访的形式也应当合理变化与调整,不只是采用自问自答的形式,而是要与群眾形成互动,真正了解、反映群众对事件的看法。对于电视新闻选题,也有较大的改变空间,要更加关注和研发民生新闻、建设性新闻节目,针对社会中突出的问题,提出相应的解决策略,并传递积极正确的价值观、思想观,提升新闻感染力。
  (七)注重电视新闻节目悬念设置,增强节目吸引力
  电视新闻大都是带给人们刻板、稳固的印象,风格变化不大,导致大部分观众失去了观看电视新闻的兴趣。要想从根本上转变这一现象,就需要对相关制作人、新闻编辑、采访记者提出明确的要求,要做好电视新闻节目的细节把控工作,并合理进行悬念设置。对于节目策划人员来说,其应当预见事件的发展走向,获取到参考价值较高的信息,并了解新闻节目的策划主体。对于新闻素材的利用来说,新闻节目策划人员要与各个领域的人员进行沟通,并且不断创新新闻编辑模式。例如在开头设置的时候,合理设置悬念,并引出与新闻内容相关的话题,真正在节目中引导观众进行思考,提出正确的评价和建设性的意见,以提升节目吸引力。
  四、结语
  新媒体背景下,电视新闻节目需要创新节目形式、传播理念,并且发挥电视新闻节目的优势,确保新闻报道的真实性、权威性,为大众提供及时的新闻内容,进一步提升电视新闻节目的整体影响力。随着下一代互联网IPv6的普及、5G时代的到来,传媒竞争将更加激烈,层出不穷的新媒体技术也正在不断重构电视新闻的生产流程和传播方式。在此过程中电视新闻节目要与时俱进,结合新时期的发展特点,了解现代化的新闻传播理念,发挥电视新闻节目潜力,逐步建设完善电视新闻多元化传播平台,提升大众的满意度,逐步实现电视新闻节目的良性发展目标。
  参考文献:
  [1]赵睿.新媒体环境下电视新闻节目模式研究[J].记者摇篮,2021(06):138-139.
  [2]陈晶晶.新媒体环境下电视新闻节目主持人的语言传播变化研究[J].新闻传播,2021(10):109-110.
  [3]许洪臣.媒介融合下的广播电视新闻节目创新路径[J].记者摇篮,2021(05):100-101.
  [4]潘莉莉,刘露.新媒体时代电视新闻节目的创新与改进[J].记者摇篮,2021(05):120-121.
  [5]珠兰其其格.新媒体时代电视新闻专题如何提高收视率[J].新闻传播,2021(09):99-100.
  [6]石嘉杨.电视新闻节目中新媒体技术的应用[J].记者摇篮,2021(04):157-158.
  [7]刘立军.新媒体环境下电视新闻节目的发展[J].西部广播电视,2021,42(07):18-20.
  [8]段雄.新媒体环境下电视新闻节目发展趋势[J].新闻文化建设,2021(06):118-119.
  (作者单位:贵州广播电视台)
其他文献
“规定情境”是电影艺术的本质特征,直接决定着观众是否能够进入虚拟故事氛围,继而影响其对于角色形象、故事内容、情感思想的认知与理解效果情况,“规定情境”是评价电影作品质量的重要标准之一。本文在简要阐述电影作品规定情境核心概念与基本特征的基础上,剖析了优秀电影《一代宗师》的情境创设特征,系统总结出电影作品的规定情境创设手法,由此深化对电影作品规定情境内涵、特征和创设技法的认识。
腹部计算机断层扫描(CT)图像背景复杂,且肾脏肿瘤存在形态各异、大小不一以及边缘不清晰等特点,直接对整个CT图像进行分割往往无法有效分割出肾肿瘤。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一种基于3D U-Net和DeepLabV3+级联的多尺度肾肿瘤分割网络,利用基于空洞卷积的多尺度特征金字塔自适应地控制网络的感受野范围,将高级语义特征和低级语义特征融合,有效改善大肿瘤的分割边缘同时提升小肿瘤的分割精度。采用Kits2
道周书法被后世广泛接受,尤其是在清末民国时期。民国时期各种书风蓬勃发展,对黄道周书法的尊崇主要体现在体势、用笔上,但同一时期的书家对黄道周的临写呈现出不同的面貌。邓散木遵循着传统路数临黄道周,沙孟海则是在一定基础上有选择的借鉴吸收,潘天寿是在遍临诸家的基础上专攻黄道周一家,而来楚生则是以黄道周为根基,然后上追魏晋古法。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在于各家学书理念与方法上的不同。通过对民国书家所临写的《登岱诗卷》《榕坛问业》进行总结性、整体性的横向对比,可以探究产生不同风貌的具体原因。
摘要:我国媒体融合经过多年发展,在认识上有了不少突破但仍存在一些误区,在创新上取得一些成绩但也面临新的挑战,如今已进入打造新型主流媒体的攻坚阶段。  关键词:媒体融合 认识 创新 攻坚 新型主流媒体  媒体融合(media convergence)不仅是当今传媒业的热词,也是新闻传播学研究的一个重要领域。媒体融合是信息时代背景下一种媒介发展理念,是在互联网迅猛发展基础上传统媒体的有机整合,这种融合
本文基于CNKI中已有的实体书店相关文献,借助CiteSpace软件对样本数据进行可视化分析,以期揭示国内实体书店的研究热点、趋势以及知识结构关系。结果表明,国家政策的颁布会掀起实体书店的“研究热”;实体书店的研究具有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特点;实体书店的研究深度还有待进一步提高;实体书店的研究聚焦于转型升级、体验营销、媒介融合等领域,而且这也会成为今后一段时间的研究热点。
扩散光学层析成像(DOT)逆问题病态性严重。传统方法成像精度不高,计算耗时,制约了DOT技术的临床应用。因此,本文提出一种基于栈式自编码器(SAE)的DOT逆问题求解方法。首先采用传统SAE方法代替迭代方法进行逆问题计算,其次改进了SAE神经网络的输出结构,使用单输出SAE降低单个网络负担,最后将改进SAE方法与传统列文伯格-马夸尔特(LM)迭代方法、传统SAE方法进行仿真比较。结果表明,本文所提
采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法测定有机-无机复混肥中有效磷,参照CNAS-CL006《化学分析中不确定度的评估指南》和JJF1059.1-2012《测量不确定度的评定与表示》建立数学模型,对有效磷的精密度、回收率进行验证,同时对试验过程中带来的不确定度分量来源进行了分析和评定。结果表明:当样品中有效磷含量为12.64%时,有效磷在95%的置信区间下扩展不确定度为0.42%,对测量过程中的不确定度影响比较大的是配制标准溶液、拟合曲线、测量重复性和加标回收率这四个步骤。
由福建省政协文化文史和学习委员会主编的《王阳明与福建》一书,于2020年11月出版,对于福建省挖掘、传承、弘扬阳明地域文化具有积极意义,然而书中却存在一些瑕疵。筛选书中的不确之处,初略汇总为十个问题,逐一辨析商榷,期待再版之际得以适当修正,以避免日后产生不必要的学案,达到嘉惠学人的目的。同时认为编著地域文化书籍应该重视地域特色,强调田野考察、实地访谈的必要性。
摘要:本文通过对几家主流媒体融合发展,推进媒体融合传播的思考与分析,探析主流媒体融合发展的关键在于融合主动彻底、坚持发展核心主业,以及积极推出适合互联网传播的融合传播产品。只有借鉴已有的主流媒体融合发展的成功经验,积极推进改革,推进媒体融合发展,推进媒体融合传播,才能实现融合发展的目标。  关键词:主流媒体 融合传播 融合发展  近几年来,主流媒体纷纷加快改革步伐,积极推进媒体融合发展,推动媒体融
由福建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闽南师范大学主办,福建省台湾香港澳门暨海外华文文学研究会、闽南师范大学文学院、福建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漳州市作家协会承办,闽南师范大学闽籍作家学者研究中心、闽南师范大学闽南文献与海疆文化研究所协办的“国际视野·中国声音·福建书写——闽籍作家与世界华文文学国际学术研讨会”于2020年12月4日至12月6日在漳州佰翔圆山酒店举办,来自海内外6个国家和地区的100多位专家学者提交70多篇论文,围绕闽籍作家学者与华文文学、东南亚及北美华文文学、台湾文学、鲁迅与华文文学、古代闽台文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