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平扫及后处理在骨外伤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我院在2009年7月——2012年6月间收治的71例骨外伤患者,对所有患者的临床资料及实际情况进行分析,并對所有患者采用多层螺旋CT平扫及后处理,评估所有患者的应用效果。结果71例患者中,采用X片确定骨折的有33例,采用CT平扫确定骨折的有45例,采用后处理图像确定骨折的有58例,采用CT平扫及后处理图像共同确定的骨折有63例。结论通过运用多种图像后处理技术,能够清晰显示患者的骨解剖结构,后处理图像技术是CT平扫的重要补充,两者结合对于骨外伤诊断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多层螺旋CT;平扫及后处理;骨外伤
骨外伤疾病是在临床上较为常见的一种疾病,对于患者的影响较大,如果治疗不及时则会导致患者的病情发展,进而出现病残现象,严重制约患者生活质量的提高。当前,随着多层螺旋CT的出现,再加上其强大的图像后处理技术应用,对于患者的骨重建图像效果越发显著,应用范围也不算扩大,这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患者的病残率[1]。现在选取我院收治的骨外伤患者,对其应用多层螺旋CT平扫及后处理的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同时将回顾结果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我院在2009年7月——2012年6月间收治的71例骨外伤患者,其中,男性43例,年龄在19-58岁之间,平均年龄为35.7岁,女性38例,年龄在22-65岁之间,平均年龄为36.4岁。71例患者中,踝关节骨折16例,颌面部骨折19例,膝关节骨折12例,肩关节骨折4例,颅底骨折7例,脊柱骨折4例,骨盆骨折3例,环枢关节骨折4例,腕关节骨折2例。对所有患者的临床资料及实际情况进行分析,并对所有患者采用多层螺旋CT平扫及后处理,评估所有患者的应用效果。
1.2方法对所有患者均首先应用X线平片进行检查,然后再对所有患者应用东芝Toshiba Aquision的16层螺旋CT机实行薄层扫描,电压定位130kV,扫描时间为1.5s,螺距为1.0,电流为120mAs,重建层厚定为1mm,FC为10,重建间隔为0.5mm,矩阵为512×512,扫描视野为300mm。扫描所得地方原始图像通过局域网传送到工作站中,采用重建功能中的BONE软件,自动产生二维或者三维的重建图像,然后在应用ANALYSIS软件功能实行骨表面的遮盖成像处理,同时进行容积重建和多平面重建,对于重建图像实行不同角度、不同平面的切割观察调节后对图像成像进行处理,最后得到患者骨的二维或者三维立体图像[2]。选取两位有经验的医师分别对X线平片、后处理图像、CT平扫等进行分析,以确定患者是否有骨折及骨折类型。
1.3统计学分析对所有患者均采用SPSS12.0统计学软件进行t检验,对所有患者的年龄、性别等一般性指标进行检验,差异较小,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所有患者实行多层螺旋CT平扫及后处理前后的情况进行对比分析,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
2结果
通过应用多层螺旋CT对患者实行平扫及后处理,71例患者中,采用X片确定骨折的有33例,采用CT平扫确定骨折的有45例,采用后处理图像确定骨折的有58例,采用CT平扫及后处理图像共同确定的骨折有63例。
3讨论
多层螺旋CT主要是采取连续性的容积式采集方法,所需要的采集时间较短,而且一次性可以获得多幅图像,通过对探测器的不同组合进行调节,从而获得各种模式的扫描图像,而且Z轴空间的分辨率显著提高,在骨外伤的诊断过程中,能够一次性实行大范围扫描,对于危重及难以制动患者的检查效果较为显著,通过对患者的骨组织实行二维或者三维重建处理,能够直观准确地显示出骨折移位、骨折线等空间性结构,从而为患者实行术前诊断及术后骨折复位提供全方位的信息[3]。在本文的研究过程中,对所有患者均采用多层螺旋CT平扫及后处理方法进行诊断,然后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及临床资料进行对症治疗,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患者病情的改善,而且术中所见与患者的诊断结果基本相符,由此可见对于患者的诊断准确率较高[4]。综上所述,临床上采用多层螺旋CT平扫及后处理对骨外伤患者进行诊断的效果较为显著,值得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蒋颖,高红,齐荣.多层螺旋CT重建技术诊断骨外伤的应用价值[J].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2011,59(05):87-88.
[2]李振龙,张鹏,赵英杰,陈爱昌.多层螺旋CT评价脊柱骨折:不同后处理方法的对比[J].中国医学影像技术,2011,56(S1):45-46.
[3]杜中立,陈海东,彭秀斌,孙放,刘玉涛,肖万宏,何虹.多层螺旋CT在脊柱病变中的应用[J].放射学实践,2010,84(07):78-79.
[4]李冲云,蔡勇,贺红艳,刘志.多层螺旋CT冠状动脉造影技术及其临床应用[J].广东医学院学报,2011,58(05):102-103.
【关键词】多层螺旋CT;平扫及后处理;骨外伤
骨外伤疾病是在临床上较为常见的一种疾病,对于患者的影响较大,如果治疗不及时则会导致患者的病情发展,进而出现病残现象,严重制约患者生活质量的提高。当前,随着多层螺旋CT的出现,再加上其强大的图像后处理技术应用,对于患者的骨重建图像效果越发显著,应用范围也不算扩大,这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患者的病残率[1]。现在选取我院收治的骨外伤患者,对其应用多层螺旋CT平扫及后处理的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同时将回顾结果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我院在2009年7月——2012年6月间收治的71例骨外伤患者,其中,男性43例,年龄在19-58岁之间,平均年龄为35.7岁,女性38例,年龄在22-65岁之间,平均年龄为36.4岁。71例患者中,踝关节骨折16例,颌面部骨折19例,膝关节骨折12例,肩关节骨折4例,颅底骨折7例,脊柱骨折4例,骨盆骨折3例,环枢关节骨折4例,腕关节骨折2例。对所有患者的临床资料及实际情况进行分析,并对所有患者采用多层螺旋CT平扫及后处理,评估所有患者的应用效果。
1.2方法对所有患者均首先应用X线平片进行检查,然后再对所有患者应用东芝Toshiba Aquision的16层螺旋CT机实行薄层扫描,电压定位130kV,扫描时间为1.5s,螺距为1.0,电流为120mAs,重建层厚定为1mm,FC为10,重建间隔为0.5mm,矩阵为512×512,扫描视野为300mm。扫描所得地方原始图像通过局域网传送到工作站中,采用重建功能中的BONE软件,自动产生二维或者三维的重建图像,然后在应用ANALYSIS软件功能实行骨表面的遮盖成像处理,同时进行容积重建和多平面重建,对于重建图像实行不同角度、不同平面的切割观察调节后对图像成像进行处理,最后得到患者骨的二维或者三维立体图像[2]。选取两位有经验的医师分别对X线平片、后处理图像、CT平扫等进行分析,以确定患者是否有骨折及骨折类型。
1.3统计学分析对所有患者均采用SPSS12.0统计学软件进行t检验,对所有患者的年龄、性别等一般性指标进行检验,差异较小,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所有患者实行多层螺旋CT平扫及后处理前后的情况进行对比分析,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
2结果
通过应用多层螺旋CT对患者实行平扫及后处理,71例患者中,采用X片确定骨折的有33例,采用CT平扫确定骨折的有45例,采用后处理图像确定骨折的有58例,采用CT平扫及后处理图像共同确定的骨折有63例。
3讨论
多层螺旋CT主要是采取连续性的容积式采集方法,所需要的采集时间较短,而且一次性可以获得多幅图像,通过对探测器的不同组合进行调节,从而获得各种模式的扫描图像,而且Z轴空间的分辨率显著提高,在骨外伤的诊断过程中,能够一次性实行大范围扫描,对于危重及难以制动患者的检查效果较为显著,通过对患者的骨组织实行二维或者三维重建处理,能够直观准确地显示出骨折移位、骨折线等空间性结构,从而为患者实行术前诊断及术后骨折复位提供全方位的信息[3]。在本文的研究过程中,对所有患者均采用多层螺旋CT平扫及后处理方法进行诊断,然后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及临床资料进行对症治疗,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患者病情的改善,而且术中所见与患者的诊断结果基本相符,由此可见对于患者的诊断准确率较高[4]。综上所述,临床上采用多层螺旋CT平扫及后处理对骨外伤患者进行诊断的效果较为显著,值得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蒋颖,高红,齐荣.多层螺旋CT重建技术诊断骨外伤的应用价值[J].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2011,59(05):87-88.
[2]李振龙,张鹏,赵英杰,陈爱昌.多层螺旋CT评价脊柱骨折:不同后处理方法的对比[J].中国医学影像技术,2011,56(S1):45-46.
[3]杜中立,陈海东,彭秀斌,孙放,刘玉涛,肖万宏,何虹.多层螺旋CT在脊柱病变中的应用[J].放射学实践,2010,84(07):78-79.
[4]李冲云,蔡勇,贺红艳,刘志.多层螺旋CT冠状动脉造影技术及其临床应用[J].广东医学院学报,2011,58(05):102-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