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为使《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体系适应新时代培养高职学生信息素养的需求,本文对其在教学理念、课程内容、教学方法与实践、考核办法等方面进行剖析并提出改革建议。
【关键词】计算机教学 计算机文化 高职教改 课程改革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7)49-0223-01
《计算机应用基础》是我国高等职业院校非计算机专业学生一门必修的基础课程,它对提高高职学生计算机文化知识和计算机应用技能起着重要作用。但是我们也应看到,目前非计算机专业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体系仍有不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部分,有待于进一步改进和完善。
一、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体系现状
《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开设的目的是努力培养学生的信息意识和信息素养,使学生具有新时代所要求的基本科学素质,计算机应用理论水平和操作技能,并能推动我国信息化建设的发展步伐,将信息化手段应用于本专业、本岗位、社会的各行各业、人际交流和日常生活中,促进全社会的发展和进步。但事实是我们的计算机课程教学目标主要是面向信息化知识的初学者,要求他们掌握基本电脑操作,Office办公软件中几个組件的使用,对计算机文化和信息化意识切入不深。
目前高职非计算机专业《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的教材内容基本上是大同小异,课程考核大都采用计算机联网考试,考试题型几乎全是操作题,重点考核Office几个组件的基本操作。学生通过课程学习,获得了一定的信息处理技能,为后续其它课程学习提供了一定的基础。
二、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体系的不足
《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体系首先是教材上的不足。有的教材内容缺乏科学组织,通俗表述。应用层面没有结合社会和专业需求在深度和广度上进行拓展,有些章节很像微软公司的产品说明书或培训教材,忽视了目前流行的计算机文化知识的学习。结果学生掌握的计算机知识面相当有限,不利于学生计算机知识的拓展和应用能力的培养。目前计算机应用是多方面的,要让学生具备适应当代社会的计算机应用能力,除应具备上述的计算机应用能力外,还必须具备如互联网与物联网知识,网站建立与网页制作技能,网络通讯、信息资源查询与检索能力,图形图像、音频与视频等多媒体信息的处理方法以及网络信息安全与防护等知识。课程的考核范围太过狭窄,形式太过刻板,内容严重迟后,不利于激励和引领学生拓展计算机知识和提高计算机应用能力。
三、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体系改进的建议
1.教材的改革
教材除包括现今教材的操作系统,Office应用这些方面的内容外,还应对国产软件有所介绍。考虑计算机软件更新较快,教材不可能介绍最新版本,但可在重点介绍某版本的情况下,用少量篇幅采用新旧对照的办法对新旧版本的异同点略作介绍,避免学生毕业后产生所学知识已经过时的感觉。为了让学生更好地掌握操作技能,不断接受新知识和创新应用,与其配套的相关理论也应列入教材内容。教材编写不能写成微软公司的产品说明书或培训教材。要科学组织,便于教学和自学,要有经典案例,有一定的拓展和应用深度。
2.教学内容与方法的改革
教学内容通常应在教材中选取。可分为重点掌握、掌握、了解、选学和课外阅读等几个部分。计算机文化知识可分为课堂教学与课外阅读内容。计算机操作技能及与之配套的相关理论可根据不同专业确定。当然不同专业应有所侧重,有的可以作为自学内容。教学上可采用翻转式课堂,项目驱动、问题驱动或分层教学模式,调动每个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3.考核办法与评分方式的改革
考核要突破现有局限,课程统考除了操作题外,还应有一定的理论知识题,对计算机文化知识、软件新旧版本区别,计算机应用发展趋势等方面进行考核。操作题不应那么死板,要有让学生想象拓展的空间,答案也应有一定的自由度。此外要重视课程的过程考核,可采用文件夹评价等方式,考核学生的学习态度、进步速度、作业完成情况、创新能力和项目完成的能力等。
综上所述,目前的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体系已不适应新形势的需要,需要改革和创新。我们要从教学目标、教材、教学方法与实践以及考核办法等方面进行探索和改革,以期全面提高高职学生的信息技术素养,迎接时代的挑战。
参考文献:
[1]李纳.基于计算机文化理念下的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的思考[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3(2):191-191
[2]易烽.高职院校《计算机文化基础》课程教学改革思考[J].科技信息,2012(20):274-274
【关键词】计算机教学 计算机文化 高职教改 课程改革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7)49-0223-01
《计算机应用基础》是我国高等职业院校非计算机专业学生一门必修的基础课程,它对提高高职学生计算机文化知识和计算机应用技能起着重要作用。但是我们也应看到,目前非计算机专业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体系仍有不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部分,有待于进一步改进和完善。
一、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体系现状
《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开设的目的是努力培养学生的信息意识和信息素养,使学生具有新时代所要求的基本科学素质,计算机应用理论水平和操作技能,并能推动我国信息化建设的发展步伐,将信息化手段应用于本专业、本岗位、社会的各行各业、人际交流和日常生活中,促进全社会的发展和进步。但事实是我们的计算机课程教学目标主要是面向信息化知识的初学者,要求他们掌握基本电脑操作,Office办公软件中几个組件的使用,对计算机文化和信息化意识切入不深。
目前高职非计算机专业《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的教材内容基本上是大同小异,课程考核大都采用计算机联网考试,考试题型几乎全是操作题,重点考核Office几个组件的基本操作。学生通过课程学习,获得了一定的信息处理技能,为后续其它课程学习提供了一定的基础。
二、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体系的不足
《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体系首先是教材上的不足。有的教材内容缺乏科学组织,通俗表述。应用层面没有结合社会和专业需求在深度和广度上进行拓展,有些章节很像微软公司的产品说明书或培训教材,忽视了目前流行的计算机文化知识的学习。结果学生掌握的计算机知识面相当有限,不利于学生计算机知识的拓展和应用能力的培养。目前计算机应用是多方面的,要让学生具备适应当代社会的计算机应用能力,除应具备上述的计算机应用能力外,还必须具备如互联网与物联网知识,网站建立与网页制作技能,网络通讯、信息资源查询与检索能力,图形图像、音频与视频等多媒体信息的处理方法以及网络信息安全与防护等知识。课程的考核范围太过狭窄,形式太过刻板,内容严重迟后,不利于激励和引领学生拓展计算机知识和提高计算机应用能力。
三、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体系改进的建议
1.教材的改革
教材除包括现今教材的操作系统,Office应用这些方面的内容外,还应对国产软件有所介绍。考虑计算机软件更新较快,教材不可能介绍最新版本,但可在重点介绍某版本的情况下,用少量篇幅采用新旧对照的办法对新旧版本的异同点略作介绍,避免学生毕业后产生所学知识已经过时的感觉。为了让学生更好地掌握操作技能,不断接受新知识和创新应用,与其配套的相关理论也应列入教材内容。教材编写不能写成微软公司的产品说明书或培训教材。要科学组织,便于教学和自学,要有经典案例,有一定的拓展和应用深度。
2.教学内容与方法的改革
教学内容通常应在教材中选取。可分为重点掌握、掌握、了解、选学和课外阅读等几个部分。计算机文化知识可分为课堂教学与课外阅读内容。计算机操作技能及与之配套的相关理论可根据不同专业确定。当然不同专业应有所侧重,有的可以作为自学内容。教学上可采用翻转式课堂,项目驱动、问题驱动或分层教学模式,调动每个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3.考核办法与评分方式的改革
考核要突破现有局限,课程统考除了操作题外,还应有一定的理论知识题,对计算机文化知识、软件新旧版本区别,计算机应用发展趋势等方面进行考核。操作题不应那么死板,要有让学生想象拓展的空间,答案也应有一定的自由度。此外要重视课程的过程考核,可采用文件夹评价等方式,考核学生的学习态度、进步速度、作业完成情况、创新能力和项目完成的能力等。
综上所述,目前的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体系已不适应新形势的需要,需要改革和创新。我们要从教学目标、教材、教学方法与实践以及考核办法等方面进行探索和改革,以期全面提高高职学生的信息技术素养,迎接时代的挑战。
参考文献:
[1]李纳.基于计算机文化理念下的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的思考[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3(2):191-191
[2]易烽.高职院校《计算机文化基础》课程教学改革思考[J].科技信息,2012(20):274-2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