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抗病虫草害栽培
1.选用抗病虫品种 品种的抗性往往与产量性状呈负相关,因此病虫草害是影响小麥产量的重要因素。从高产和抗灾角度出发,选用高产品种、加强化学防治,完全可以达到高产目的。据植保部门鉴定,不同品种对小麦吸浆虫的抗性存在明显差异,在吸浆虫重发区应重视抗病品种选用。
2.药物防治 药物防治是抗御病虫草害的有效措施。首先要建立健全测报体系、防治体系;其次要有一支指挥灵活的防治队伍,尤其是发展专业机防队伍,统一技术,统一时间,提高防治速度和效果。在发病年份,药物防治一般能挽回千粒重损失4~9克,挽回产量损失10%以上。
3.合理栽培,增强植株自身抗逆性 不适当的栽培管理是导致小麦生长发育失调,有利病虫侵害的诱因,如群体过大,个体瘦弱,株间湿度大,导致了白粉病、纹枯病的严重发生。要根据当地条件,综合运用小麦精播、水肥管理技术,促使小麦健壮生长,提高其抗逆能力。同时要清洁农田近围秸秆、杂草,降低病虫越冬基数,破坏流行条件。
4.化学除草 化学除草省工高效,在小麦分蘖期、返青起身期可用二甲四氯等除草剂进行喷雾,对双子叶杂草防除效果在85%以上,用骡马在小麦三叶期以后喷洒对野燕麦防效达100%。
二、干热风及其青枯的防御
干热风是高温低湿和大风混发的天气过程,青枯是不适栽培加上雨后高温而引起的生理病害,这两种灾害主要发生在5月下旬至6月初,小麦正常成熟收获的最后7~10天,对小麦粒重影响极大,一般减产10%~30%。
小麦受干热风和青枯的危害程度,既取决于不利天气出现的早晚、长短和强弱,又与小麦自身生长发育状况优劣紧密相关。合理的栽培措施,促使小麦生长健壮,根系发达,早熟不早衰,可以对干热风和青枯起到躲、抗、防的效果。
1.改善田间小气候 营造护林网,能有效地改善田间小气候,削弱风速,减少蒸发。据报导,在林网树高30倍的距离,风速下降30%,温度下降1℃~4℃,相对湿度增加10%~15%。
2.选用早熟高产品种,科学管理 中早熟品种成熟早、灌浆强度大,容易躲开和减轻干热风危害。在施肥技术上要进一步改善土壤氮、磷、钾的平衡协调,特别是高水肥地、晚茬麦,必须改变重氮轻磷、钾习惯,科学配施,避免造成贪青晚熟而加剧干热风和青枯的危害。
3.适时浇水 在5月中下旬浇水能降低田间温度1℃~2℃,田间湿度增加8%~10%。
4.根外追肥 在小麦生长中后期,结合病虫害防治,叶面喷洒抗旱剂、磷酸二氢钾、喷施宝、促丰宝、稀土等,既防病治虫,减少损失,又促进植株养分运输,强化灌浆,提高粒重和产量。“一喷三防”的中后期管理技术,把喷肥和喷药结合起来,对保产和增产效果良好。
三、抗旱栽培
1.培肥地力 “肥土”是小麦高产的基础,俗话说:“麦收胎里富,底肥是基础”。所谓肥土,就是土壤中的“水、肥、气、热”四个因素协调,有机质含量在1.5%以上,全氮在0.15%以上,五氧化二磷在0.15%以上,氧化钾在2%以上,三相比为5∶3∶2。只有这样才能把土壤变成“大肥库”,“大水库”,使小麦一生中都能源源不断地吸取充足的、配置合理的养料。因此要做好多施有机肥、秸秆还田、深耕扩大根系活动范围、浇透底墒水等工作。
2.适时浇水 利用有利的灌溉系统适时浇水,保证小麦各生育阶段的需水量。在保证底墒水的基础上,浇好小麦越冬水、返青拔节水、灌浆水等。
3.加强管理 对于旱地区小麦要采取选用抗旱品种、恢复轮作休闲制、秸秆还田、抗旱播种、增施磷肥等有效措施。增施磷肥对小麦根系发育有良好效果,一般使小麦次生根增加5~11条,667平方米成穗增加8万左右,千粒重增加3.5克,增产高达40%以上。
四、抗倒栽培
倒伏是高产麦区长期以来很难解决的问题之一,前期长势不错,中后期倒伏,粒重骤减,对产量影响很大。
防御小麦倒伏应从前期做起,先要选用矮秆高产抗倒品种,降低植株重心高度;其次在施肥上要做到氮、磷、钾配合,尤应重视有机肥和钾肥的施用,增强植株茎秆韧度,提高抗倒能力;第三要实行精量匀播,高产麦田基本苗控制在7万~8万左右,推广机播,力争匀苗,冬春群体控制在80万以下,改善植株通风状况,促进个体发育健壮,增强抗倒能力;第四要积极推广化控防倒技术,在小麦起身期667平方米用40克多效唑加40千克水进行喷洒,能缩短基部节间9.5%,株高降低11.3%,防倒效果十分明显,据灌浆期测定,防倒指数提高12%;第五在春季对底墒充足的壮苗推迟浇返青水时间到小麦拔节后进行,以控制第一节间长度,使其不超过5厘米。
453621 河南省辉县市孟庄镇政府 常绍安 张茹倩 张习约
1.选用抗病虫品种 品种的抗性往往与产量性状呈负相关,因此病虫草害是影响小麥产量的重要因素。从高产和抗灾角度出发,选用高产品种、加强化学防治,完全可以达到高产目的。据植保部门鉴定,不同品种对小麦吸浆虫的抗性存在明显差异,在吸浆虫重发区应重视抗病品种选用。
2.药物防治 药物防治是抗御病虫草害的有效措施。首先要建立健全测报体系、防治体系;其次要有一支指挥灵活的防治队伍,尤其是发展专业机防队伍,统一技术,统一时间,提高防治速度和效果。在发病年份,药物防治一般能挽回千粒重损失4~9克,挽回产量损失10%以上。
3.合理栽培,增强植株自身抗逆性 不适当的栽培管理是导致小麦生长发育失调,有利病虫侵害的诱因,如群体过大,个体瘦弱,株间湿度大,导致了白粉病、纹枯病的严重发生。要根据当地条件,综合运用小麦精播、水肥管理技术,促使小麦健壮生长,提高其抗逆能力。同时要清洁农田近围秸秆、杂草,降低病虫越冬基数,破坏流行条件。
4.化学除草 化学除草省工高效,在小麦分蘖期、返青起身期可用二甲四氯等除草剂进行喷雾,对双子叶杂草防除效果在85%以上,用骡马在小麦三叶期以后喷洒对野燕麦防效达100%。
二、干热风及其青枯的防御
干热风是高温低湿和大风混发的天气过程,青枯是不适栽培加上雨后高温而引起的生理病害,这两种灾害主要发生在5月下旬至6月初,小麦正常成熟收获的最后7~10天,对小麦粒重影响极大,一般减产10%~30%。
小麦受干热风和青枯的危害程度,既取决于不利天气出现的早晚、长短和强弱,又与小麦自身生长发育状况优劣紧密相关。合理的栽培措施,促使小麦生长健壮,根系发达,早熟不早衰,可以对干热风和青枯起到躲、抗、防的效果。
1.改善田间小气候 营造护林网,能有效地改善田间小气候,削弱风速,减少蒸发。据报导,在林网树高30倍的距离,风速下降30%,温度下降1℃~4℃,相对湿度增加10%~15%。
2.选用早熟高产品种,科学管理 中早熟品种成熟早、灌浆强度大,容易躲开和减轻干热风危害。在施肥技术上要进一步改善土壤氮、磷、钾的平衡协调,特别是高水肥地、晚茬麦,必须改变重氮轻磷、钾习惯,科学配施,避免造成贪青晚熟而加剧干热风和青枯的危害。
3.适时浇水 在5月中下旬浇水能降低田间温度1℃~2℃,田间湿度增加8%~10%。
4.根外追肥 在小麦生长中后期,结合病虫害防治,叶面喷洒抗旱剂、磷酸二氢钾、喷施宝、促丰宝、稀土等,既防病治虫,减少损失,又促进植株养分运输,强化灌浆,提高粒重和产量。“一喷三防”的中后期管理技术,把喷肥和喷药结合起来,对保产和增产效果良好。
三、抗旱栽培
1.培肥地力 “肥土”是小麦高产的基础,俗话说:“麦收胎里富,底肥是基础”。所谓肥土,就是土壤中的“水、肥、气、热”四个因素协调,有机质含量在1.5%以上,全氮在0.15%以上,五氧化二磷在0.15%以上,氧化钾在2%以上,三相比为5∶3∶2。只有这样才能把土壤变成“大肥库”,“大水库”,使小麦一生中都能源源不断地吸取充足的、配置合理的养料。因此要做好多施有机肥、秸秆还田、深耕扩大根系活动范围、浇透底墒水等工作。
2.适时浇水 利用有利的灌溉系统适时浇水,保证小麦各生育阶段的需水量。在保证底墒水的基础上,浇好小麦越冬水、返青拔节水、灌浆水等。
3.加强管理 对于旱地区小麦要采取选用抗旱品种、恢复轮作休闲制、秸秆还田、抗旱播种、增施磷肥等有效措施。增施磷肥对小麦根系发育有良好效果,一般使小麦次生根增加5~11条,667平方米成穗增加8万左右,千粒重增加3.5克,增产高达40%以上。
四、抗倒栽培
倒伏是高产麦区长期以来很难解决的问题之一,前期长势不错,中后期倒伏,粒重骤减,对产量影响很大。
防御小麦倒伏应从前期做起,先要选用矮秆高产抗倒品种,降低植株重心高度;其次在施肥上要做到氮、磷、钾配合,尤应重视有机肥和钾肥的施用,增强植株茎秆韧度,提高抗倒能力;第三要实行精量匀播,高产麦田基本苗控制在7万~8万左右,推广机播,力争匀苗,冬春群体控制在80万以下,改善植株通风状况,促进个体发育健壮,增强抗倒能力;第四要积极推广化控防倒技术,在小麦起身期667平方米用40克多效唑加40千克水进行喷洒,能缩短基部节间9.5%,株高降低11.3%,防倒效果十分明显,据灌浆期测定,防倒指数提高12%;第五在春季对底墒充足的壮苗推迟浇返青水时间到小麦拔节后进行,以控制第一节间长度,使其不超过5厘米。
453621 河南省辉县市孟庄镇政府 常绍安 张茹倩 张习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