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自1999年成立以来,阿里巴巴集团已从单纯的电商平台,发展成为集电子商务、网络支付、智慧物流、云计算、大数据等商业生态于一体的综合经济体。
但在观察和研究阿里的过程中,大多数人只关注到了阿里自身的商业发展逻辑,少有人注意到,商业之外,就业创造也是一项重要成果。
按照中国人民大学的调研报告,在2017年,阿里零售生态总共创造了3681万个就业机会,为大学生、农民工、弱势群体创造了公平、包容的就业环境,成为传统就业的有益补充。
这样的就业贡献对就业群体的收入增长、数字经济以及新实体经济的带动作用均不容忽视。
人民大学的报告显示,在阿里带动的电商就业中,近半数电商商家年增速超过50%,超过60%的受访商家电商岗位人员月均收入超6000元。
而按照阿里的公开数据,2017年阿里巴巴纳税366亿元,平均每天纳税超过1亿元,带动生态上下游纳税超过2900亿元。
这中间的助推、带动效益是如何实现的?
作为新实体经济的样本,阿里新经济的助力作用首先表现在对就业增长的带动作用。
以最具代表性的电商拉动作用来看,人民大学的课题研究将去年大淘宝创造的3681万个就业机会分为交易型就业机会和带动型就业机会,测算结果显示:两大类型的就业机会分别达到1405万个和2276万个。
特别值得关注的是,电商的快速发展对于缓解大学生就业压力起到了重要作用。中国就业促进会《网络创业就业统计和大学生网络创业就业研究项目报告》显示,全国大学生创办的网店占总体网店的六成。
这些结论再次打破了此前外界关于数字新经济冲击传统经济的刻板印象。
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研究员毛日昇说,被数字技术改变的部分行业及领域就业机会的确面临转型、锐减甚至消失,但它同时也伴随着对就业人群能力的升级需求,对就业的创造效应仍然会大于对就业的抵消作用。
中国人民大学劳动人事学院劳动关系系主任、副教授吴清军认为,从历史来看,技术一直是就业机会创造者,但新工作不一定会马上出现在原来的位置,技术往往带来“新的需求被满足”、“学习成本”加速降低,从而降低社会总成本,扩大社会总消费。
他说,当下中国以新零售为代表的数字经济正欣欣向荣,带来市场半径扩大、分工细化,新就业形态层出不穷,这种新就业更具中国新时代特征、更受年轻一代欢迎。
就业增长的同时,传统就业形态的平等问题也得到一定缓解。
毛日昇说,近年基于互联网、移动支付等新技术的发展,新经济产生了平台型就业和创业的新途径,雇佣关系从以前稳定的“公司+雇員”关系变成灵活的“平台+履约人”,这个转变促使个人以职业身份来获得社会认可。
与此同时,平台与个人的关系由管理控制转变为个体能力、提供支撑,帮助其提升平台履约能力,组织也将不再需要等级秩序约束个人,而是提供最大限度的平等和自由。
“这就是数字经济平台对于就业平等的促进作用,这还表现在给广大残疾人士提供更多选择的就业机会,以及配合农村扶贫工作的开展。”毛日昇说。
阿里研究院院长高红冰认为,新经济以开放的平台模式,让更多品牌商和商家获得了更大发展。平台是开放的,更是以数字化能力为所有平台主赋能的。
“可以说,阿里新经济平台让中小企业、妇女、农村居民、残疾人等群体获得了前所未有的平等参与机会,真正带动了普惠式包容式发展。”高红冰说。
就业平等进一步带动了区域的均衡发展,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创新发展研究部研究室主任戴志军撰文道,越来越多中西部和农村商家通过电商平台面向全国市场销售本地产品,有力带动了本地经济发展,从而有利于区域均衡发展。
根据阿里研究院发布的《2017年中国数字经济报告》,2017年全国各省区市中,电商消费总额增速最快的地区贵州、海南、宁夏和西藏,都属于相对欠发达地区。
除了在就业端的传导带动作用,高红冰在谈到阿里新生态的的新经济引擎作用时,还提到新经济在消费端的拉升路径。
以天猫、淘宝等线上平台为例,这些电商平台正在让更多个性化乃至长尾的消费需求得到更好满足,例如淘宝“千人千面”等机制的设置,重塑了消费者的购物体验;与此同时,盒马、银泰等线下商业布局加速,使全民消费快速走向数字化,消费也变得更便捷。
这几乎等同于消费端的供给侧革新。戴志军认为,经济的高质量发展要求经济增长从依赖出口和投资拉动转向增强消费的基础性作用,而电子商务降低了交易成本、扩大了市场范围,提升了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拉动了消费结构升级。
从全球来看,我国电子商务已处于全球领先地位,对促进消费结构升级发挥了重要作用。2017年,共有超过1万个中国品牌的超12亿件商品实现出海,惠及全球200多个国家地区的消费者,极大拓展了我国产品的市场范围。
同时,中国消费者也更充分地接触、享受全球品牌,实现了消费升级。例如天猫已与近15000家海外品牌建立起了合作关系,在2017年天猫“双11”当天,43%的用户购买了国际品牌,国际品牌整体成交金额同比增长51%。
在更广泛层面,新经济生态还给上下游的制造业、现代服务业提供重要反哺。
“制造业的数字化、智能化趋势势不可当,中国要把握这一变革趋势,就必须将制造业和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紧密连接。”高红冰认为,阿里提出的“Made in Internet”使按需生产成为可能,使大数据引导生产成为现实。
一个典型的案例是海尔集团,其基于天猫大数据推动家电制造业由B2C制造向C2B新制造转变,2017上半年,用户参与定制的产品占比达到52%,全年在天猫上实现了120亿元的成交额。
在现代服务业的反哺途径上,戴建军认为,大力发展服务业特别是现代服务业是我国经济转向高质量发展的一个主要方向。数字经济催生了大量的新兴服务业,因此,数字经济的快速发展提升了服务业对于经济增长的贡献,优化了我国产业结构。
此外,数字服务业还通过降低信息不充分程度,促进了各个产业供需之间、上中下游各环节之间更为均衡、协同发展,优化了产业内部结构。
但在观察和研究阿里的过程中,大多数人只关注到了阿里自身的商业发展逻辑,少有人注意到,商业之外,就业创造也是一项重要成果。
按照中国人民大学的调研报告,在2017年,阿里零售生态总共创造了3681万个就业机会,为大学生、农民工、弱势群体创造了公平、包容的就业环境,成为传统就业的有益补充。
这样的就业贡献对就业群体的收入增长、数字经济以及新实体经济的带动作用均不容忽视。
人民大学的报告显示,在阿里带动的电商就业中,近半数电商商家年增速超过50%,超过60%的受访商家电商岗位人员月均收入超6000元。
而按照阿里的公开数据,2017年阿里巴巴纳税366亿元,平均每天纳税超过1亿元,带动生态上下游纳税超过2900亿元。
这中间的助推、带动效益是如何实现的?
缓解社会就业压力
作为新实体经济的样本,阿里新经济的助力作用首先表现在对就业增长的带动作用。
以最具代表性的电商拉动作用来看,人民大学的课题研究将去年大淘宝创造的3681万个就业机会分为交易型就业机会和带动型就业机会,测算结果显示:两大类型的就业机会分别达到1405万个和2276万个。
特别值得关注的是,电商的快速发展对于缓解大学生就业压力起到了重要作用。中国就业促进会《网络创业就业统计和大学生网络创业就业研究项目报告》显示,全国大学生创办的网店占总体网店的六成。
这些结论再次打破了此前外界关于数字新经济冲击传统经济的刻板印象。
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研究员毛日昇说,被数字技术改变的部分行业及领域就业机会的确面临转型、锐减甚至消失,但它同时也伴随着对就业人群能力的升级需求,对就业的创造效应仍然会大于对就业的抵消作用。
中国人民大学劳动人事学院劳动关系系主任、副教授吴清军认为,从历史来看,技术一直是就业机会创造者,但新工作不一定会马上出现在原来的位置,技术往往带来“新的需求被满足”、“学习成本”加速降低,从而降低社会总成本,扩大社会总消费。
他说,当下中国以新零售为代表的数字经济正欣欣向荣,带来市场半径扩大、分工细化,新就业形态层出不穷,这种新就业更具中国新时代特征、更受年轻一代欢迎。
促进就业平等和区域均衡
就业增长的同时,传统就业形态的平等问题也得到一定缓解。
毛日昇说,近年基于互联网、移动支付等新技术的发展,新经济产生了平台型就业和创业的新途径,雇佣关系从以前稳定的“公司+雇員”关系变成灵活的“平台+履约人”,这个转变促使个人以职业身份来获得社会认可。
与此同时,平台与个人的关系由管理控制转变为个体能力、提供支撑,帮助其提升平台履约能力,组织也将不再需要等级秩序约束个人,而是提供最大限度的平等和自由。
“这就是数字经济平台对于就业平等的促进作用,这还表现在给广大残疾人士提供更多选择的就业机会,以及配合农村扶贫工作的开展。”毛日昇说。
阿里研究院院长高红冰认为,新经济以开放的平台模式,让更多品牌商和商家获得了更大发展。平台是开放的,更是以数字化能力为所有平台主赋能的。
“可以说,阿里新经济平台让中小企业、妇女、农村居民、残疾人等群体获得了前所未有的平等参与机会,真正带动了普惠式包容式发展。”高红冰说。
就业平等进一步带动了区域的均衡发展,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创新发展研究部研究室主任戴志军撰文道,越来越多中西部和农村商家通过电商平台面向全国市场销售本地产品,有力带动了本地经济发展,从而有利于区域均衡发展。
根据阿里研究院发布的《2017年中国数字经济报告》,2017年全国各省区市中,电商消费总额增速最快的地区贵州、海南、宁夏和西藏,都属于相对欠发达地区。
拉动消费结构升级
除了在就业端的传导带动作用,高红冰在谈到阿里新生态的的新经济引擎作用时,还提到新经济在消费端的拉升路径。
以天猫、淘宝等线上平台为例,这些电商平台正在让更多个性化乃至长尾的消费需求得到更好满足,例如淘宝“千人千面”等机制的设置,重塑了消费者的购物体验;与此同时,盒马、银泰等线下商业布局加速,使全民消费快速走向数字化,消费也变得更便捷。
这几乎等同于消费端的供给侧革新。戴志军认为,经济的高质量发展要求经济增长从依赖出口和投资拉动转向增强消费的基础性作用,而电子商务降低了交易成本、扩大了市场范围,提升了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拉动了消费结构升级。
从全球来看,我国电子商务已处于全球领先地位,对促进消费结构升级发挥了重要作用。2017年,共有超过1万个中国品牌的超12亿件商品实现出海,惠及全球200多个国家地区的消费者,极大拓展了我国产品的市场范围。
同时,中国消费者也更充分地接触、享受全球品牌,实现了消费升级。例如天猫已与近15000家海外品牌建立起了合作关系,在2017年天猫“双11”当天,43%的用户购买了国际品牌,国际品牌整体成交金额同比增长51%。
反哺制造业和服务业
在更广泛层面,新经济生态还给上下游的制造业、现代服务业提供重要反哺。
“制造业的数字化、智能化趋势势不可当,中国要把握这一变革趋势,就必须将制造业和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紧密连接。”高红冰认为,阿里提出的“Made in Internet”使按需生产成为可能,使大数据引导生产成为现实。
一个典型的案例是海尔集团,其基于天猫大数据推动家电制造业由B2C制造向C2B新制造转变,2017上半年,用户参与定制的产品占比达到52%,全年在天猫上实现了120亿元的成交额。
在现代服务业的反哺途径上,戴建军认为,大力发展服务业特别是现代服务业是我国经济转向高质量发展的一个主要方向。数字经济催生了大量的新兴服务业,因此,数字经济的快速发展提升了服务业对于经济增长的贡献,优化了我国产业结构。
此外,数字服务业还通过降低信息不充分程度,促进了各个产业供需之间、上中下游各环节之间更为均衡、协同发展,优化了产业内部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