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客马拉松来了!

来源 :大学生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fcge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说起Hacker(黑客),一般人们便会联想到一群玩弄计算机于股掌的神秘人物,他们像幽灵般在互联网的世界里神出鬼没,一发现程序漏洞便发起恶意攻击,以毁损(breaking)彰显自己的存在。
  在美国硅谷,当你与技术大拿们这样讨论“黑客”,他们会摇摇头,这样的捣蛋鬼们并不是黑客,而是Cracker(骇客,谐音“害客”)。真正的黑客没有贬义,是以making(创造)有意思的东西为最高追求的人,实为maker(创客),与极客(geek)的意思相近。
  为了玩得尽兴,黑客们还发明了一项名为Hackathon(黑客马拉松)的新运动。六年前,黑客马拉松正式进军美国高校,它的到来立即捕获了大学生们的“芳心”,形成了黑客马拉松大学文化。之后,黑客马拉松向北进军加拿大,漂洋过海扎根欧洲。2013年,黑客马拉松登陆中国高校。
  周六下午,我在猫头鹰实验室见到了大黑客张剑南。他不但是高级“程序猿”,而且创意无限,他常玩的一种游戏,是在极短的时间内(24~36小时),与三四名同伴呆在一起,用技术实现(making)创意。
  张剑南告诉我,像他这样的黑客在美国、加拿大、英国的大学已颇流行,并创造了一项新运动Hackathon(黑客马拉松)——几百上千名黑客聚在一块,三四名黑客一组,在有限的时间内用技术实现自己的创意。虽说Hackathon并不以商业为目的,从中却诞生了不少创业项目,比如CodeCademy、GroupME。群聊服务GroupME,是2010年在一次Hackathon上诞生的,一年后被Skype以8500万美元收购。
  从牛津大学回到北京,张剑南的一个梦想是把Hackathon介绍给中国的大学生。认识后,张剑南邀请我参加在清华大学举办的THacks(清华大学黑客马拉松)比赛,现场感受黑客马拉松文化。
  在THacks上,我和同事观察了100多名黑客(参赛选手)们秀创意、觅伙伴、组团队,并在36小时内把创意变成一个个现实。来自清华大学的三剑客现场创意,以一款“极客键盘”勇夺一等奖,令我们印象深刻;加拿大多伦多大学的二人组合,中途放弃“反骇客”App,专攻好友不会讲中文的困惑,创作了“Adam Williams(朋友名)”App翻译器,令我们大开眼界……
  目前,中国大学开展Hackathon比赛的数量并不多,但未来,我认为Hackathon会在中国大学流行起来以“making”(创造)为使命的Hackathon不但能学以致用,而且会是创意创新的催化剂。不要认为玩Hackathon门槛很高,所需的编程等技能会越来越容易被掌握,以至文科生也完全能挑战Hackathon。
  谁还会去“害”
  最早的黑客可以追溯到创立于1946年的麻省理工学院铁路模型俱乐部(The Model Railroad Club),这是一群爱好铁路模型的技术发烧友,他们崇尚“技术解决问题”,这句话奠定了黑客文化的基础。
  二十世纪六十年代麻省理工学院开发了大型计算机,自此计算机代替了铁路模型,成了麻省学子的梦寐玩物。铁路模型俱乐部位于麻省20楼,而昂贵的计算机在26楼。一旦能接触计算机,学子们会连续30个小时编程,该上的课也翘了。
  1962年还在上大一的Richard Greenblatt(通用计算机Lisp Machine发明人)是麻省这一时期的极致代表人物,他在一段时间内几乎不睡,也不洗漱,喝着饮料,吃着糖果棒,声称要编写国际象棋程序,打败人类。有人说,Richard Greenblatt是黑客文化的化身。
  进入1980年代,美国出现了Warelords、414s等黑客组织,他们潜入“地下”,攻击政府或企业的计算机系统。1982年,美国《新闻周刊》以“当心:黑客在行动”(Beware: Hackers at play)为封面文章,报道了414s及其攻击的行为。之后,电影《战争游戏》也广泛宣传了“黑客集团”414s。自此,黑客这个词有了攻击、破坏的含义,并逐渐成了社会的一般认识。
  硅谷不乐意了,在这里,黑客仍是好人,他们另造一词“Cracker”给这群攻击性强的捣蛋鬼,以此表明立场。
  从1980年代至2000年间的近二十年,Cracker在社会上大行其道,直到计算机不再昂贵,免费开源软件流行,越来越多的技术菜鸟成了技术达人,他们发现利用开源软件也能做出很多有意思的东西。“自己能做新东西(making),谁还会去‘害’(breaking)”成了技术达人自愿向黑客站队的口号。
  IT企业、创业孵化器、大学……它们也有目的地组织黑客们,不定期地举办比赛,把黑客们的创意变成现实。Hackathon就此诞生了,这个词源于hack(黑客,动词)和marathon(马拉松),即黑客马拉松。
  Hack Marathon=Hackathon
  在美国,黑客马拉松最早出现于IT企业。微软、谷歌……都有自己的黑客马拉松。IT公司员工一般一年只做一二个项目,但是每个人都身怀技术和奇特的想法,他们希望利用周末实现好玩的想法,公司要是觉得员工玩的东西好,说不定会大大地奖励,成为公司未来的一个项目。
  创业孵化器和风投企业也会举办黑客马拉松,与公司的黑客马拉松不同(只针对公司内部员工),任何人都可以参加。2010年,专注科技新闻和创投消息的独立博客TechCrunch举办了黑客马拉松,从中杀出了群聊服务GroupMe,2011年它被Skype以8500万美元收购。
  当然,黑客马拉松的主力军是大学生。小规模的黑客马拉松很早就有,麻省理工学院几十年来一直延续着黑客文化,每个周末都会举办黑客马拉松(只是没自称黑客马拉松而已),一帮学计算机或机械工程的童鞋,聚在一起比赛,做自己觉得有意思的东西;牛津大学的Computer Science(计算机科学)学生组织,每周末晚上都举办Geek Night(极客之夜),或举办小规模的黑客马拉松做有趣的东西,或邀请Facebook或Google的技术大拿分享经验。在美国高校,大规模的黑客马拉松(参赛选手100人以上)起始于2009年的宾夕法尼亚大学PennApps。经过几年的发展,100人以上的黑客马拉松已算不上大规模,2014年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的黑客马拉松Cal Hacks吸引了1500多名参赛选手,号称史上第一黑客马拉松(不要得瑟,这个纪录很快就会被打破)。   不论是公司、风投,还是校园内的黑客马拉松,黑客马拉松的比赛标准是统一的:必须做出好东西,体现hack精神。这个好东西绝不是一份商业计划书,也不是一份PPT,这些都太虚了。比赛要的是“实物”,比如制作相似基因交友的网站,那么在比赛结束时(通常24~36个小时)就得把网站雏形及其各项功能展示出来。
  黑客马拉松比赛不提倡一个人作战,最好由三四名参赛选手组成作战团队。这个团队个个都是精兵,要么有想法,要么有技能(英语六级可不算),想法和技能都没有想打酱油,那得看有没有团队接收。所以,参加黑客马拉松不需要有钱(比赛期间的吃喝和除计算机外的大多数技术设备都由主办主提供),也不要高智商,唯一的门槛是想法或技能,想法不需要太抽象能产生让听者眼前一亮(俺怎么没想到)的效果即可,技能却要看得见摸得着,会做搜索引擎、设计电子游戏、会美工设计、会产品设计……千万不要被技能门槛吓倒,免费开源软件越来越多,学会制作网页的基本技能并不需要太多时间。这是学习观念的问题,技术门槛越来越低,其实,文科生通过自学,完全能玩黑客马拉松了。
  从上面的介绍可以看出,在不长的时间内,擅于利用有限的资源做一个产品,或提供一项服务,从而解决现实中的一个问题,这是黑客马拉松最基本的精神。对于大学生而言,黑客马拉松的独特性在于:一段时间内完全集中注意力,与团队一起hack(创造)一件非常有意思的东西。
  Hackathon已入咱们校园
  几年前,中国的企业就举办了黑客马拉松,2013年上海纽约大学第一次举办黑客马拉松,揭开了中国大学黑客马拉松的序幕。2014年11月,上海纽约大学迎来第一次大规模的黑客马拉松,我与同伴们参加了这次比赛,创作了Hackathon Ideas Board(黑客马拉松创意网页)。之后,我在清华大学举办了THacks黑客马拉松。
  在清华,黑客马拉松文化已有一定的基础了,但是,清华大学的教授们并不热衷“黑客”一词,更喜爱中性词“创客”(避免了黑客的歧义)。2014年12月12日~14日,清华大学美术学院举办了“全球创客马拉松”。如今每个星期,清华大学猫头鹰实验室都会举办20人左右规模的Dora Hacks。
  目前,中国大学玩黑客马拉松的整体数量还较少,我预计,未来的两三年,数量将大幅度增长,主要集中于北京、上海及其周边(苏州和杭州)、广州和深圳的高校。
  上海纽约大学第一届黑客马拉松吸引了50多名参赛选手,而第二届的参赛选手已超过200人,参赛选手回到各自的大学,也许会组织各自大学的黑客马拉松。上海交通大学在2014年10月举办了自己的黑客马拉松比赛。企业也纷纷与大学合作,开展黑客马拉松比赛,比如百度——浙大直达号黑客马拉松比赛。
  责任编辑:尹颖尧
其他文献
老大:唉,以后就吃不到食堂的煎饼果子了。以前,我起床的动力就是去食堂买饼,去晚了就没了。一想到以后都吃不到了,我连这点儿起床动力都快没了。  天天:是啊,学校食堂又便宜,有几个菜也还真的味道不错。以前总嫌这嫌那,总跑出去吃,以后,可上哪儿去吃这么平价的三餐啊。  Silvia:敢情咱学校几个饼就把你们给收买啦?咋忘了大一时候是怎么吐槽食堂里吃出了蟑螂的?  全体:哈哈。  阿珍:老大和天天是吃货,
白净的脸上架着一副金丝眼镜,举手投足间带着浓厚的书卷气,笑起来的时候么么哒,他就是张昊苏。2015年,21岁的张昊苏获得了第一届中华学子青春国学荟的冠军,成为“国学达人”,他出版了《屈原:乡土元音奏典范》、《苏轼:率性本真总不够》、《吴兔床日记》等。今年刚满22岁的他即将在南开大学攻读博士学位。  张昊苏认为,不把学科的路径打通而变专变窄,这与坐井观天没有分别。  他做学问的过程就是将文史打通的过
不必太讲究绩点  俞吾金  复旦大学哲学学院教授。高考招生制度恢复后的第一届大学生、复旦大学和德国法兰克福大学联合培养的哲学博士。  我进入大学时已经30岁了,有一定的理解力,一看就明白,按照老师讲课的速度满足不了我。我又是一班班长,所以我要带头,坐在讲得不好的老师旁边听,讲得不好我就把图书馆借的书带去教室里看。后来有记者找到我,因为他们看了当时读书卡片借书记录,我是借书最多的之一。我那时看书如饥
当天我们的团日活动主题是“不忘初心跟党走”,在活动中总书记来到我们中间,听了班上几位同学的发言后,总书记也跟我们分享了他对焦裕禄的精神的理解,对青年人,对法学学生发展的期待。其中一个发言的同学来自贫困地区,总书记在之后的发言中告诉我们,截止到2012年中国还有8000万的贫困人口,从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加大对扶贫工作的投入,定下的目标是一年消除1000萬,到2020年要一个都不落的消除贫困人口。总书
厦门大学艺术设计系大四毕业生李茂豪,在很多本校同学眼中,绝对是位大神级人物,他不仅长相帅气,专业水平一流,设计作品拿奖拿到手软,还拍得一手好照片又自学水彩画,最令人惊叹的还是他创作的、在网络热传的多本风格迥异极具视觉效果的设计笔记。翻开这一本本图文并茂,从A3到A6等款号不同的笔记本,跃入眼帘的内容简直五花八门,从恐龙的简易解剖图到历代战斗机系统,从宇宙空间轨道力学基础线到古代庙宇塔楼线,从九阴真
晚上吃完饭拨通了那串熟悉的号码,那端传来一声熟悉的“喂”“老爸吃饭了吗”“没呢,我还在等最后一趟客车看能不能下来人呢”“这么晚了怎么还不回家”“中午吃饭了别担心”我的心不由得一抽搐,父亲是板犁司机,每天穿梭在附近村落的大街小巷,起早贪黑挣辛苦钱。夏天板犁车外包裹的厚重的塑料布在阳光的照耀下像要融化,光是坐在里面不动便大汗淋漓,冬天寒风呼啸,将塑料布蒙上一层厚厚的霜,只能用手一层层的把霜刮下去露出前
北京航天航空大学的新主楼西南侧,有一排板房,白墙,蓝顶,看起来像个食堂。2012级生物医学工程博士生董琛推开门,说,这就是我们的基地。  采访当天,正值北航的自主招生夏令营。为了让学生了解北航,校方特意安排学生们参观校园。而“月宫一号”,就是他们的参观内容之一。董琛进来,实验室其他同学眼睛一亮,仿佛松了口气:“琛哥来了。”琛哥在,讲解的任务自然落到他头上。提起月宫一号,他能说的太多。那些数据,那些
华东师范大学古钱币博物馆的前身是创办于一九五二年的历史系文物陈列室,  收藏古代历史文物大约五千件,钱币大约二千件,  后钱币陈列单独分出,发展成为古钱币博物馆。  馆内从先秦时期的贝币到民国时期的银元,门类齐全,序列完整,  保存完好,是上海市首批高校民族文化特色博物馆之一。  作为一名博物馆管理人员,我看博物馆及展品的视角与其他参观者不同,也能接触一些展品背后的故事。说起古钱币,首先映入大家脑
目前在中科院大气所硕博连读三年级的姜文萍谈起三年前参加的北大夏令营依旧唏嘘不已。“太折磨人”、“英语好很重要”的感慨在采访中出现了多次。  姓名:姜文萍  本科学校:中国海洋大学  专业:大气科学  研究生学校:中科院大气所  她再三向记者表示,能够妥善安排平时的学业课程,不让保研夏令营影响平时的考试至关重要。此外,本科期间有外文文献的阅读训练和扎实的英语基础也相当关键。总之,应对保研夏令营每年考
“其实一开始我是2014级德语系的学生,因为喜欢社工专业就降级变成了2015级社工系的!”采访伊始,木纳瓦尔·木沙主动向记者讲自己为何要换专业,“社工的宗旨是助人自助,这跟我的价值观十分相符。新疆缺这方面的人才,刚好我喜欢的东西又是我家乡需要的东西,我觉得我应该这么做!”木纳一点儿也不避讳降级,反倒觉得这是一种幸运。  从2015年到现在,木纳组建的喀热宛支教团队已经在新疆巴州轮台县小有名气。每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