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教育教学改革进入了一个新的时期,在课堂教学中应用多媒体技术,已经成为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的趋势。传统的教学手段——粉笔、黑板、挂图、标本、仪器等,学生只能看到表象,而看不到实质,这就对学生接受知识产生了阻碍作用。
在教学过程中,多媒体技术教学为学生建立了一个动态教学环境,开阔了学生的视野,丰富了学生的想象力,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大大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如今,利用多媒体教学已经被大多数老师认可,并在教学中频频使用。本文旨在探讨多媒体技术与机械专业课教学的整合,以期对专业教学改革有所启发。
一、多媒体技术在专业教学中的适度渗透
多媒体教学作为现代化教学的一种手段在优化教学效果中起着重要作用。多媒体技术进入课堂,以图文并茂、声像俱佳、动静皆宜的表现形式,以跨越时空的非凡表现力,大大增强了人们对抽象事物与过程的理解与感受,从而将课堂教学引入全新的境界。运用多媒体技术授课,教师可以将课件输入电脑最大程度范围内兼顾每一位学生。多媒体能直观形象地表达动态的过程,教师和学生处于主动的人机对话的学习状态,能够极大地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但在具体的操作规程中,切忌用多媒体取代教师、取代课堂,要认识到教师的作用是不可替代的,是任何形式的电子媒体所不能替代的。所以在专业教学中教师使用什么样的手段授课,应根据所讲内容而定,将传统教学手段与现代教学手段有机结合在一起,才能发挥教学的最大效益。
多媒体教学对教师的知识修养、教学方法等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只有这样,才能真正使多媒体计算机辅助教学,在现代化教育教学中起到它应有的作用,才能真正实现利用现代计算机技术,改革教学手段和方法,改进教育管理方式,提高教育教学及管理水平的宏伟目标。
二、多媒体技术在机械专业课教学中的作用
目前,数控技能人才的匮乏在我国已是不争的事实,这已引起了国家的高度重视,加速培养高技能的数控人才,已经牵动了业界每位有识之士的心,人们在为此探索,计算机技术的不断发展,数控加工仿真系统越来越完善,在教学中起到了非常大的作用。数控加工仿真系统安全、经济实用,既减轻了设备、场地和消耗等,教师也在繁重的教学活动中得到释放,能够集中精力帮助学生分析、解决实际问题,保证了教学质量,使教学效果得到显著提高。
因此,探索一种新的数控加工技术教学模式显得尤为必要。这种教学模式应当既区别于传统的机械加工培养模式,又与一般的机械专业有所不同,最终能够达成投入少、见效快,同时能够培养学生的专业适应性和实践操作能力。
运用数控加工仿真系统教学是解决这一系列问题的重要途径。计算机仿真软件应用到机械专业教学中,能够将传统的被动教学变为学生参与的主动教学,培养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能够利用虚拟机床代替实际机床,可消除实际机床加工的危险因素。在计算机上模拟加工过程代替试切,可不消耗材料,降低成本。能够有效解决设备不足的问题,使每个学生都可参与其中,极大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
三、多媒体技术在机械专业教学整合的价值取向
多媒体技术在机械专业教学整合意味着在传统的教学过程中结合使用多媒体技术,以便更好地完成教学任务。这种整合是在新课改思想引领下,在机械专业教学过程中把信息技术、信息资源、信息方法和教学内容、教学过程结合起来,有机统一在一个时空平台上,借以更好地完成教学任务的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这种模式充分凸显以学生为主体,强调生本为先,强调多媒体技术要服务于教学,要应用于教学,使之既能增加教学良性效应,提高学习效率,而且能帮助学生掌握更多的知识和能力,有助于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创造性,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机械专业教学内容繁多,多媒体技术的手段是不断更新的,因此,“多媒体技术在机械专业教学中的整合”这一教学模式研究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它要求在新课改的教育思想指导下,把以计算机辅助软件为核心的多媒体技术与各种教学资源、教学要素和教学环节衔接,经过组合、重构,达到融合,从而促成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结构和过程模式的形成,达到提高学生实践操作能力。
四、多媒体技术在机械专业教学整合的实例分析
其一:复合车削循环指令G71是数控技术教学难点。教师可以利用计算机仿真软件,全面观察具体加工的结果和刀具的走刀路径,检验程序的对与错,改变程序的指令和参数后,使运行的路径也跟着变化。这些抽象的内容,教师用语言是很难讲清楚的,而仿真软件的介入可以使难以理解的难点变得清楚易懂,提高了课堂教学效果。
其二:在选择刀具的路径、切削用量大小时往往不合理,甚至差异很大。在实践教学中可以采用专门的CAM软件,从而显示工艺参数的合理与否及对切削加工的影响,通过改变不同的参数还可以显示不同的结果,从而使学生对工艺参数的选择有更深的认识。
其三:电子三维立体的真实感完全与现实中的零件一样,教师可以利用AutoCAD、3DMax的仿真环境,随意旋转、剖切、拆卸、放大电子三维立体,有利于加深学生对零部件空间结构及组成的理解。
这样的专业教学模式能够生动地表现机械专业抽象的教学内容,最大程度调动学生的空间想象力,使学生建立起良好的感性认识,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多媒体技术教学为学生建立了一个动态教学环境,开阔了学生的视野,丰富了学生的想象力,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大大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如今,利用多媒体教学已经被大多数老师认可,并在教学中频频使用。本文旨在探讨多媒体技术与机械专业课教学的整合,以期对专业教学改革有所启发。
一、多媒体技术在专业教学中的适度渗透
多媒体教学作为现代化教学的一种手段在优化教学效果中起着重要作用。多媒体技术进入课堂,以图文并茂、声像俱佳、动静皆宜的表现形式,以跨越时空的非凡表现力,大大增强了人们对抽象事物与过程的理解与感受,从而将课堂教学引入全新的境界。运用多媒体技术授课,教师可以将课件输入电脑最大程度范围内兼顾每一位学生。多媒体能直观形象地表达动态的过程,教师和学生处于主动的人机对话的学习状态,能够极大地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但在具体的操作规程中,切忌用多媒体取代教师、取代课堂,要认识到教师的作用是不可替代的,是任何形式的电子媒体所不能替代的。所以在专业教学中教师使用什么样的手段授课,应根据所讲内容而定,将传统教学手段与现代教学手段有机结合在一起,才能发挥教学的最大效益。
多媒体教学对教师的知识修养、教学方法等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只有这样,才能真正使多媒体计算机辅助教学,在现代化教育教学中起到它应有的作用,才能真正实现利用现代计算机技术,改革教学手段和方法,改进教育管理方式,提高教育教学及管理水平的宏伟目标。
二、多媒体技术在机械专业课教学中的作用
目前,数控技能人才的匮乏在我国已是不争的事实,这已引起了国家的高度重视,加速培养高技能的数控人才,已经牵动了业界每位有识之士的心,人们在为此探索,计算机技术的不断发展,数控加工仿真系统越来越完善,在教学中起到了非常大的作用。数控加工仿真系统安全、经济实用,既减轻了设备、场地和消耗等,教师也在繁重的教学活动中得到释放,能够集中精力帮助学生分析、解决实际问题,保证了教学质量,使教学效果得到显著提高。
因此,探索一种新的数控加工技术教学模式显得尤为必要。这种教学模式应当既区别于传统的机械加工培养模式,又与一般的机械专业有所不同,最终能够达成投入少、见效快,同时能够培养学生的专业适应性和实践操作能力。
运用数控加工仿真系统教学是解决这一系列问题的重要途径。计算机仿真软件应用到机械专业教学中,能够将传统的被动教学变为学生参与的主动教学,培养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能够利用虚拟机床代替实际机床,可消除实际机床加工的危险因素。在计算机上模拟加工过程代替试切,可不消耗材料,降低成本。能够有效解决设备不足的问题,使每个学生都可参与其中,极大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
三、多媒体技术在机械专业教学整合的价值取向
多媒体技术在机械专业教学整合意味着在传统的教学过程中结合使用多媒体技术,以便更好地完成教学任务。这种整合是在新课改思想引领下,在机械专业教学过程中把信息技术、信息资源、信息方法和教学内容、教学过程结合起来,有机统一在一个时空平台上,借以更好地完成教学任务的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这种模式充分凸显以学生为主体,强调生本为先,强调多媒体技术要服务于教学,要应用于教学,使之既能增加教学良性效应,提高学习效率,而且能帮助学生掌握更多的知识和能力,有助于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创造性,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机械专业教学内容繁多,多媒体技术的手段是不断更新的,因此,“多媒体技术在机械专业教学中的整合”这一教学模式研究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它要求在新课改的教育思想指导下,把以计算机辅助软件为核心的多媒体技术与各种教学资源、教学要素和教学环节衔接,经过组合、重构,达到融合,从而促成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结构和过程模式的形成,达到提高学生实践操作能力。
四、多媒体技术在机械专业教学整合的实例分析
其一:复合车削循环指令G71是数控技术教学难点。教师可以利用计算机仿真软件,全面观察具体加工的结果和刀具的走刀路径,检验程序的对与错,改变程序的指令和参数后,使运行的路径也跟着变化。这些抽象的内容,教师用语言是很难讲清楚的,而仿真软件的介入可以使难以理解的难点变得清楚易懂,提高了课堂教学效果。
其二:在选择刀具的路径、切削用量大小时往往不合理,甚至差异很大。在实践教学中可以采用专门的CAM软件,从而显示工艺参数的合理与否及对切削加工的影响,通过改变不同的参数还可以显示不同的结果,从而使学生对工艺参数的选择有更深的认识。
其三:电子三维立体的真实感完全与现实中的零件一样,教师可以利用AutoCAD、3DMax的仿真环境,随意旋转、剖切、拆卸、放大电子三维立体,有利于加深学生对零部件空间结构及组成的理解。
这样的专业教学模式能够生动地表现机械专业抽象的教学内容,最大程度调动学生的空间想象力,使学生建立起良好的感性认识,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