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今年的“双十一”,马云的平台又创造了记录。
每年的“双十一”成了宣传其平台的集体狂欢,现在似乎已经成功变为社会的集体狂欢。原来光棍节的固有意义已经变为女人们的狂欢节。
数字不再重要,玩的就是心跳。当年苏宁、国美崛起的过程中,还曾经引起制造厂商的严重抵制与冲突,现在电商平台崛起的速度是几何级的,而且几乎没有遭遇多少抵抗。它们善于在互联网上制造口碑,压制不同观点。在他们的市场霸权未形成之前,首先形成的是舆论霸权。
新世纪来临了,革命者们大叫!一个浪潮出现,就会有潮头人物跳出来,大声疾呼。丝毫不顾及昔日“革命者”的“门前冷落鞍马稀”。各种文字中、各种培训与论坛上,许多人兜售着半生不熟的概念,或拿着西方的书籍充当旗手。许多人的语言已接近一种暴力:制造业变成传统,传统就是落后,落后就要没落。
是的,颠覆的时代到了!可是,究竟颠覆的应该是什么?
是消费者吗?每个时代都有新生代,80后正步入壮年,90后刚刚登场。他们和上一代、上上一代一样,有着曾经有过的年轻。因此年轻没有变,变的只是他们的价值观和行为方式。一代人肯定有一代人的想法。这种迭代在过去一直存在,没什么稀奇。
变化的只是他们的消费观念和购买方式。他们不盲目信赖名牌,不迷恋权威;他们喜欢直接、便捷,不喜欢拐弯抹角;他们不想为一个货品与企业争来争去,不喜欢麻烦,但会直接用手投票,要么付款和退货,要么在社交圈里发骚黑你。
变化是渠道吗?他们的世界并非只在网上,并非只生存在虚拟的世界。尽管网络提供了方便,但他们依旧在人与人互动的世界,超市、电影院、足球场等等……这也是为什么互联网大佬们频频并购线下企业的原因。互联网只是空气,它提供了基本的功能和便利,但随着线下商业的适应性加快,线下依然拥有着巨大的市场潜力。
新兴渠道的崛起总伴随着传统力量的不安与抵制,作为巨型渠道的电商平台企业也是。为了应对知名企业的抵制、其他渠道的竞争,他们必须不断制造出影响力,为争取生存权而竭力奋斗。依托强有力的资本推手,他们部分成功了。
但如果他们把自己打扮成救世主,可能就大错特错了!上帝欲令人灭亡,先令人疯狂。如果没有清醒的头脑,当前的繁荣只会是一时的假象。互联网电商们并不能说绝对代表着年轻人,追求价低绝非年轻人的专利。它只是预示着更多的制造企业、服务企业要关注新兴消费群的变化。
而作为一个渠道,无限的选择自由也意味着无限的烦恼。因为只有少数商家可以出位。巨量的销售背后有多少累累白骨?那么多的电商企业为什么不赚钱只靠资本输血?风投们可以赌一个未来,一个趋势,因为赌是他们行为的常态。但已经成规模的企业不能如此,他们必须兼顾经销商们的利益,利益攸关者的现实存在,必须考虑到企业能力的现实情况、综合变革的各种风险审慎进行决策。
这些企业的基本价值并未消失,只是需要面向新兴消费群采取更有力的响应,从而面向未来创新出企业的全新价值能力。它不再是过去的B2C,而变成了C2B,消费者被置于前所未有的中心位置。这是一种企业思维的全新转变,更是一种组织能力的结构性变革。
相比之下,那些巨型电商渠道要靠什么赚钱(目前除个别赢利外,大多是亏钱状态)?人们看重的更多是未来性,所谓未来是指未来的赢利能力,它一靠用户数带来的可能性,二靠相对垄断的市场地位。但当未来物流成本、人才成本大幅度提高的时候,当这些渠道上的价格不再以低价吸引人的时候,它们还能像现在这样不计成本地冲销量吗?还会有这样的颠狂和一时无两的影响力吗?未必!
是的,变革的时代到了,就像我们过去进行的变革一样。互联网会带来深刻的变化,就像我们现在习惯用电脑工作一样,但可能它也仅限于此(或者比此略多)。虽然有些人造电脑发了财,靠互联网发了财,但这跟我们习惯于用电脑工作没有太大关系。对此,传统制造企业们要保持清醒,警惕这些舆论霸权。这世界没有什么救世主,能救我们的还是我们自己。
每年的“双十一”成了宣传其平台的集体狂欢,现在似乎已经成功变为社会的集体狂欢。原来光棍节的固有意义已经变为女人们的狂欢节。
数字不再重要,玩的就是心跳。当年苏宁、国美崛起的过程中,还曾经引起制造厂商的严重抵制与冲突,现在电商平台崛起的速度是几何级的,而且几乎没有遭遇多少抵抗。它们善于在互联网上制造口碑,压制不同观点。在他们的市场霸权未形成之前,首先形成的是舆论霸权。
新世纪来临了,革命者们大叫!一个浪潮出现,就会有潮头人物跳出来,大声疾呼。丝毫不顾及昔日“革命者”的“门前冷落鞍马稀”。各种文字中、各种培训与论坛上,许多人兜售着半生不熟的概念,或拿着西方的书籍充当旗手。许多人的语言已接近一种暴力:制造业变成传统,传统就是落后,落后就要没落。
是的,颠覆的时代到了!可是,究竟颠覆的应该是什么?
是消费者吗?每个时代都有新生代,80后正步入壮年,90后刚刚登场。他们和上一代、上上一代一样,有着曾经有过的年轻。因此年轻没有变,变的只是他们的价值观和行为方式。一代人肯定有一代人的想法。这种迭代在过去一直存在,没什么稀奇。
变化的只是他们的消费观念和购买方式。他们不盲目信赖名牌,不迷恋权威;他们喜欢直接、便捷,不喜欢拐弯抹角;他们不想为一个货品与企业争来争去,不喜欢麻烦,但会直接用手投票,要么付款和退货,要么在社交圈里发骚黑你。
变化是渠道吗?他们的世界并非只在网上,并非只生存在虚拟的世界。尽管网络提供了方便,但他们依旧在人与人互动的世界,超市、电影院、足球场等等……这也是为什么互联网大佬们频频并购线下企业的原因。互联网只是空气,它提供了基本的功能和便利,但随着线下商业的适应性加快,线下依然拥有着巨大的市场潜力。
新兴渠道的崛起总伴随着传统力量的不安与抵制,作为巨型渠道的电商平台企业也是。为了应对知名企业的抵制、其他渠道的竞争,他们必须不断制造出影响力,为争取生存权而竭力奋斗。依托强有力的资本推手,他们部分成功了。
但如果他们把自己打扮成救世主,可能就大错特错了!上帝欲令人灭亡,先令人疯狂。如果没有清醒的头脑,当前的繁荣只会是一时的假象。互联网电商们并不能说绝对代表着年轻人,追求价低绝非年轻人的专利。它只是预示着更多的制造企业、服务企业要关注新兴消费群的变化。
而作为一个渠道,无限的选择自由也意味着无限的烦恼。因为只有少数商家可以出位。巨量的销售背后有多少累累白骨?那么多的电商企业为什么不赚钱只靠资本输血?风投们可以赌一个未来,一个趋势,因为赌是他们行为的常态。但已经成规模的企业不能如此,他们必须兼顾经销商们的利益,利益攸关者的现实存在,必须考虑到企业能力的现实情况、综合变革的各种风险审慎进行决策。
这些企业的基本价值并未消失,只是需要面向新兴消费群采取更有力的响应,从而面向未来创新出企业的全新价值能力。它不再是过去的B2C,而变成了C2B,消费者被置于前所未有的中心位置。这是一种企业思维的全新转变,更是一种组织能力的结构性变革。
相比之下,那些巨型电商渠道要靠什么赚钱(目前除个别赢利外,大多是亏钱状态)?人们看重的更多是未来性,所谓未来是指未来的赢利能力,它一靠用户数带来的可能性,二靠相对垄断的市场地位。但当未来物流成本、人才成本大幅度提高的时候,当这些渠道上的价格不再以低价吸引人的时候,它们还能像现在这样不计成本地冲销量吗?还会有这样的颠狂和一时无两的影响力吗?未必!
是的,变革的时代到了,就像我们过去进行的变革一样。互联网会带来深刻的变化,就像我们现在习惯用电脑工作一样,但可能它也仅限于此(或者比此略多)。虽然有些人造电脑发了财,靠互联网发了财,但这跟我们习惯于用电脑工作没有太大关系。对此,传统制造企业们要保持清醒,警惕这些舆论霸权。这世界没有什么救世主,能救我们的还是我们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