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研究性学习是一种新型的学习方式,是一种在生活实践中获取语文知识的教学方法,是新课程改革的重点。本文从我国高中语文的教学现状出发,分析在语文教学中开展研究性学习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并提出有效开展研究性学习的方法。
关键词: 高中语文 研究性学习 教学现状 必要性 开展策略
现代教育理论与基础教育改革都积极倡导研究性学习。研究性学习是一种积极灵活的学习方式,主要是指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以主体的姿态带着科学研究的精神主动参与学习,以问题为载体,创设一种似科学研究的情境,引导学生通过个体探索和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收集、分析、处理信息,感受和体验知识的产生过程,进而了解社会、学会学习,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新一轮课程改革有如强劲东风,催动研究性学习如雨后春笋般地蓬勃发展。
1998年研究性学习在我国首次被提出,并在2002年实现在基础教学方面的全面推广,日益成为素质教育和新课程改革的焦点和热点。语文新课程标准明确提出,在基础教学中要突出学生的主体性,坚持“以学生为主”,开展自主探究性学习,着重在学习实践中培养学生的阅读、表达等语文能力,提高学生对语文知识的应用和审美能力。高中语文的研究性学习从学生的个性特征和兴趣爱好出发,坚持语文基础知识与语文生活经验并重,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一系列研究性学习活动。在新时期,高中语文教学开展研究性学习是时代的需要,具有必然性和紧迫性。
一、我国高中语文的教学现状
1.高中语文的教学理念有所转变
在传统教学理念和应试教育的双重影响下,高中语文教学长期处在以教师单向传授书本知识为主的境地,语文课堂教学枯燥、僵化,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缺少活力和创造力。在具体的语文教学实践活动中,强调教师的绝对权威,学生处于学习的边缘位置,被动接受知识,影响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经过近十年的教育改革,我国大部分教师都参加先进教学理念的教育和学习,语文教师在教学中应自觉坚持以“理论联系实践”和“以学生为主”的理念开展教学实践活动。
2.高中语文的教学模式有所创新
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我国教育界就在引进国外教学理论和总结语文学科的教学经验的基础上不断进行改革和创新,形成了一系列新型教学模式,在提高语文教学质量和效率方面发挥了十分积极的作用。新课改打破了传统的语文教学片面重视基础知识的死记硬背的局面,开创了促进学生读、写、说等能力全面发展的合作探究式教学模式,在自主、平等、合作的研究性学习中使语文学科的“教”与“学”达到了本质上的统一,在遵循语文教学发展规律的基础上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二、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开展研究性学习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1.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开展研究性学习的必要性
首先,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开展研究性学习是新课程改革的需要。传统教学理念和教学模式的弊端日益暴露,长期的接受性学习给国家的人才发展战略带来负面影响。其次,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开展研究性学习有利于教学组织结构的完善,增强语文课堂教学的积极性和有效性。再次,通过研究性学习,学生的知、情、意、理等语文素养得到全面提高,对终身学习和健全人格的形成意义重大。最后,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开展研究性学习有利于教师成长,在研究性学习组织中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和人文素养,有利于自我价值的实现。
2.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开展研究性学习的可行性
结合语文学科的学科特色和高中学生的心理特征,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开展研究性学习是十分可行的。从语文学科的学科特色出发,语文学科的基础性、开放性、综合性、时代性和人文性为研究性学习的开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和丰富的情感体验,有利于体现研究性学习的优越性。从高中学生的心理特征出发,高中生的认知结构和逻辑思维能力日益成熟,对研究性学习的内容进行有效的辩证分析,为深入的探究学习提供智力支持。
三、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开展研究性学习的策略
1.树立开展研究性学习的教学理念
民主、生活、合作、对话、活动等教学策略是研究性学习的核心,只有在充分掌握和理解上述教学理念的基础上,才能开展高效的研究性学习。民主、合作、对话等策略强调在研究性学习过程中的自由、民主,师生、生生之间针对高中语文知识进行平等的沟通和交流。生活、活动策略强调研究性学习的实践性和生活化,语文作为语言学科依赖于一定的语言环境和生活经验,高中语文的研究性学习要贴近生活,引导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发现语文的魅力,并在生活实践中提高语言运用能力。
2.明确研究性学习的教学目标
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开展研究性学习的主要目标是打破学生被动接受学习的局面,引导学生对语文知识自主探究学习,树立学生作为学习主体的意识,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在高中语文教学中,通过研究性学习,学生体验到参与语文学科研究的乐趣,调动学习语文的积极性。此外,在研究性学习中,还要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并且在语文信息资源的收集整理中有效提高学生的合作和团队能力。总的来说,研究性学习旨在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及综合素质。
3.构建研究性学习的教学模式
目前,在高中语文研究性学普遍采用“五步走”的教学模式:第一,教师引导学生对语文研究性学习内容进行自我学习,初步感悟作品的思想性和艺术性,营造良好的语文研究氛围;第二,组织学生对语文研究性内容进行研读,在交流中加深对作品的认识,并挖掘作品中蕴含的深刻含义;第三,加强研究性学习的拓展,在课后布置研究性作业,通过课外的延伸训练巩固知识;第四,根据学生的个性特征进行分组,学生借助计算机网络技术展开信息的收集和整理,加强各小组之间的交流和沟通;第五,对各小组的研究成果给予合理、客观的评价,在总结研究性学习成果的同时增强学生参与研究性学习的信心。
4.完善研究性学习的教学策略
完善研究性学习的教学策略有利于提高高中语文研究性学习质量。首先,教师要充分挖掘语文教材的价值,注重教材与日常生活的联系,例如在讲授鲁迅《宝玉挨打》一课时,可以引导学生思考“集中反映了贾府哪些矛盾”,根据教材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其次,以丰富多样的教学形式吸引学生参与到研究性学习中,例如在讲授《守财奴》一课时,组织学生进行表演活动,激发学生的兴趣;再次,教师善于抓住时机设置疑问,增强学生在语文学习中的问题意识,锻炼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最后,通过研究性学习教会学生如何科学地进行语文学科知识的研究,除了教会学生搜集、整理资料外,还要注重语文知识探究方法的传授。
5.创新研究性学习的教学评价
高中语文研究性学习的教学评价要实现双重功能,既要对学生的学习表现给予客观、合理的评价,又要激励学生更多地参与研究性学习。在综合考虑学生的研究性学习成果、研究过程的方法策略、研究学习过程中的态度表现后给予学生客观、公正、合理的评价,开展教师评价、学生自我评价、家长评价的综合评价活动,实现高中语文研究性学习教学评价主体的多元化。此外,还要注重研究性学习评价内容和评价方式的丰富性和多样性。
“路漫漫其修远兮”,课程改革任重而道远。当前,我国高中语文教学研究性学习仍处于发展的初级阶段,在教学理论和教学实践中仍存在一些弊端和误区。部分教师因为对研究性学习的理论知识认识不足,认为研究性学习不利于语文基础知识的学习,在研究性学习中忽视教学模式和教学形式的创新,既浪费教学时间又挫伤学生参与研究性学习的积极性。面对这些发展中的难题,教师要树立正确的语文教学观,加强研究性学习理论知识的学习,在具体的语文教学实践活动中积极引导学生参与研究性学习,实现语文教学真实意义上的改革,有效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关键词: 高中语文 研究性学习 教学现状 必要性 开展策略
现代教育理论与基础教育改革都积极倡导研究性学习。研究性学习是一种积极灵活的学习方式,主要是指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以主体的姿态带着科学研究的精神主动参与学习,以问题为载体,创设一种似科学研究的情境,引导学生通过个体探索和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收集、分析、处理信息,感受和体验知识的产生过程,进而了解社会、学会学习,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新一轮课程改革有如强劲东风,催动研究性学习如雨后春笋般地蓬勃发展。
1998年研究性学习在我国首次被提出,并在2002年实现在基础教学方面的全面推广,日益成为素质教育和新课程改革的焦点和热点。语文新课程标准明确提出,在基础教学中要突出学生的主体性,坚持“以学生为主”,开展自主探究性学习,着重在学习实践中培养学生的阅读、表达等语文能力,提高学生对语文知识的应用和审美能力。高中语文的研究性学习从学生的个性特征和兴趣爱好出发,坚持语文基础知识与语文生活经验并重,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一系列研究性学习活动。在新时期,高中语文教学开展研究性学习是时代的需要,具有必然性和紧迫性。
一、我国高中语文的教学现状
1.高中语文的教学理念有所转变
在传统教学理念和应试教育的双重影响下,高中语文教学长期处在以教师单向传授书本知识为主的境地,语文课堂教学枯燥、僵化,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缺少活力和创造力。在具体的语文教学实践活动中,强调教师的绝对权威,学生处于学习的边缘位置,被动接受知识,影响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经过近十年的教育改革,我国大部分教师都参加先进教学理念的教育和学习,语文教师在教学中应自觉坚持以“理论联系实践”和“以学生为主”的理念开展教学实践活动。
2.高中语文的教学模式有所创新
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我国教育界就在引进国外教学理论和总结语文学科的教学经验的基础上不断进行改革和创新,形成了一系列新型教学模式,在提高语文教学质量和效率方面发挥了十分积极的作用。新课改打破了传统的语文教学片面重视基础知识的死记硬背的局面,开创了促进学生读、写、说等能力全面发展的合作探究式教学模式,在自主、平等、合作的研究性学习中使语文学科的“教”与“学”达到了本质上的统一,在遵循语文教学发展规律的基础上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二、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开展研究性学习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1.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开展研究性学习的必要性
首先,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开展研究性学习是新课程改革的需要。传统教学理念和教学模式的弊端日益暴露,长期的接受性学习给国家的人才发展战略带来负面影响。其次,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开展研究性学习有利于教学组织结构的完善,增强语文课堂教学的积极性和有效性。再次,通过研究性学习,学生的知、情、意、理等语文素养得到全面提高,对终身学习和健全人格的形成意义重大。最后,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开展研究性学习有利于教师成长,在研究性学习组织中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和人文素养,有利于自我价值的实现。
2.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开展研究性学习的可行性
结合语文学科的学科特色和高中学生的心理特征,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开展研究性学习是十分可行的。从语文学科的学科特色出发,语文学科的基础性、开放性、综合性、时代性和人文性为研究性学习的开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和丰富的情感体验,有利于体现研究性学习的优越性。从高中学生的心理特征出发,高中生的认知结构和逻辑思维能力日益成熟,对研究性学习的内容进行有效的辩证分析,为深入的探究学习提供智力支持。
三、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开展研究性学习的策略
1.树立开展研究性学习的教学理念
民主、生活、合作、对话、活动等教学策略是研究性学习的核心,只有在充分掌握和理解上述教学理念的基础上,才能开展高效的研究性学习。民主、合作、对话等策略强调在研究性学习过程中的自由、民主,师生、生生之间针对高中语文知识进行平等的沟通和交流。生活、活动策略强调研究性学习的实践性和生活化,语文作为语言学科依赖于一定的语言环境和生活经验,高中语文的研究性学习要贴近生活,引导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发现语文的魅力,并在生活实践中提高语言运用能力。
2.明确研究性学习的教学目标
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开展研究性学习的主要目标是打破学生被动接受学习的局面,引导学生对语文知识自主探究学习,树立学生作为学习主体的意识,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在高中语文教学中,通过研究性学习,学生体验到参与语文学科研究的乐趣,调动学习语文的积极性。此外,在研究性学习中,还要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并且在语文信息资源的收集整理中有效提高学生的合作和团队能力。总的来说,研究性学习旨在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及综合素质。
3.构建研究性学习的教学模式
目前,在高中语文研究性学普遍采用“五步走”的教学模式:第一,教师引导学生对语文研究性学习内容进行自我学习,初步感悟作品的思想性和艺术性,营造良好的语文研究氛围;第二,组织学生对语文研究性内容进行研读,在交流中加深对作品的认识,并挖掘作品中蕴含的深刻含义;第三,加强研究性学习的拓展,在课后布置研究性作业,通过课外的延伸训练巩固知识;第四,根据学生的个性特征进行分组,学生借助计算机网络技术展开信息的收集和整理,加强各小组之间的交流和沟通;第五,对各小组的研究成果给予合理、客观的评价,在总结研究性学习成果的同时增强学生参与研究性学习的信心。
4.完善研究性学习的教学策略
完善研究性学习的教学策略有利于提高高中语文研究性学习质量。首先,教师要充分挖掘语文教材的价值,注重教材与日常生活的联系,例如在讲授鲁迅《宝玉挨打》一课时,可以引导学生思考“集中反映了贾府哪些矛盾”,根据教材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其次,以丰富多样的教学形式吸引学生参与到研究性学习中,例如在讲授《守财奴》一课时,组织学生进行表演活动,激发学生的兴趣;再次,教师善于抓住时机设置疑问,增强学生在语文学习中的问题意识,锻炼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最后,通过研究性学习教会学生如何科学地进行语文学科知识的研究,除了教会学生搜集、整理资料外,还要注重语文知识探究方法的传授。
5.创新研究性学习的教学评价
高中语文研究性学习的教学评价要实现双重功能,既要对学生的学习表现给予客观、合理的评价,又要激励学生更多地参与研究性学习。在综合考虑学生的研究性学习成果、研究过程的方法策略、研究学习过程中的态度表现后给予学生客观、公正、合理的评价,开展教师评价、学生自我评价、家长评价的综合评价活动,实现高中语文研究性学习教学评价主体的多元化。此外,还要注重研究性学习评价内容和评价方式的丰富性和多样性。
“路漫漫其修远兮”,课程改革任重而道远。当前,我国高中语文教学研究性学习仍处于发展的初级阶段,在教学理论和教学实践中仍存在一些弊端和误区。部分教师因为对研究性学习的理论知识认识不足,认为研究性学习不利于语文基础知识的学习,在研究性学习中忽视教学模式和教学形式的创新,既浪费教学时间又挫伤学生参与研究性学习的积极性。面对这些发展中的难题,教师要树立正确的语文教学观,加强研究性学习理论知识的学习,在具体的语文教学实践活动中积极引导学生参与研究性学习,实现语文教学真实意义上的改革,有效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