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人的一生,总是要经历很多事,也只有在经历的过程中,才能真正明白一些事。有不少的事情,不少的道理,只有到了一定的時候,有了一定的积累和沉淀之后,才能真正明白、真正领悟。
活到一定时候,才能真正明白,当你想要改变世界的时候,当你想要改变现状的时候,首先能改变的,最后被改变的,肯定是我们自己。现实总是有些残酷,很多事情、有些局面想去改变它,但是我们尤其是单个人却没有能力,也没有办法来改变它,最终我们只能改变可以改变的,接受不能改变的。前半生,我们想的多是改变别人;后半生,我们才明白真正要改变的是自己。因此,当你想去改变别人的时候,倒不如先来改变自己;当你想成就自己的时候,不如先去成全别人。当你想要自己好过的时候,就要先让别人好过一些;当你想着自己成功的时候,也要想着如何与他人一起成功。《道德经》中有一句话,说的就是“天地所以能长且久者,以其不自生,故能长生。”做人的最高境界,就是双赢。
当我们看透了自己的时候,才不会看不起别人;也只有当我们看清了别人的时候,才能更加看透世态炎凉、人情冷暖。我们似乎明白了,有时,自己就应该好好爱自己。曾经,我们总以为自己对别人好,别人也会相应地对我们好;总以为我们善待别人,别人也会同样善待我们。但现实总是证明,付出与回报并不完全是一回事,也不可能完全相等同。现实和生活一再告诉我们,我们可以善良,也可以对别人好,但是一定不要期望他人也会如你所想。农夫和蛇的故事,一直都在重复上演。太过自私的人,忘恩负义的人,心目中有的肯定只有他自己。倘若我们对这类人心有期待,或是期待得有些过多,换来的就只有更多的失望。
朋友不在多不多,而在好不好,真不真,诚不诚,长不长。并不是谁都可以成为朋友的,真正的朋友在你的生活中,更在你的生命里。一生当中,不管活在哪个层次,总会有那么一些人可以成为你的朋友,也总会遇到一些志同道合、情投意合的人。但是,不管什么朋友,都不可能伴你终生,只能陪伴你一程。实际上,人一生中的朋友是非常有限的,尤其能称为真心朋友、知心朋友的,更是难得有几个。有的平时号称朋友遍天下,真正需要帮助的时候,却发现没有几个是真朋友,这也难怪鲁迅先生当年发出了“人生得一知己足矣”的感叹。
世界上的一切存在都只具有相对性,而不具有绝对性。从哲学的角度来理解,也就是,所有的个体都是一个相对独立的存在,并因此而使自己显得独一无二;所有的个体都具有自身的独立性,并因此而与其他的个体发生联系。有人说“世界上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树叶”“世界上没有无缘无故的爱,也没有无缘无故的恨”,还有人说“世界上没有永远的朋友,也没有永远的敌人,只有永远的利益”,也有人说“世界上没有一件工作是不辛苦的”“世界上没有十全十美的事情”“世界上没有真正的感同身受”。实际上,像这样类似的说法还可以列举若干。它只是在告诉我们,世界上并没有完全绝对的事情,对所有的人和事的认知,都需要置于一定的环境和条件下来进行,同时还要看我们站在一个什么样的角度和立场上。
孤独,其实是人生的一部分,也是人生的一种状态,我们所要做的不是摆脱它、消解它,而是如何与它和谐共处,接受它、拥抱它。有人说,“夜很漫长,花很美,有你陪伴,便无畏。”孤独对我们来说也是如此。孤独,不仅是人生中的必然,也是对人生意义的一种诠释。甚至可以说,没有孤独就没有人生,真正的人生及其意义都是从孤独中涵养出来的。只有当我们处于一种孤独状态的时候,才有可能真正静下心来,反观人生、感受人生、理解人生;才可以用自己的想象力和阅历,看到极致的孤独为人生带来的绚丽多姿;也才有可能做到不再因为无助、无奈而顾影自怜,“看到生死的边界之后更加珍惜生命”。尤其是当我们因为有了太高的期待,并因此有了太多的浮躁的时候,也许唯有孤独才能永恒,让我们拥有平静和祥和。
活到一定时候,才能真正明白,要设身处地,置身其中,将心比心,站在别人的角度想问题,其实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话,总是好说一些;而事,总是难做得多。当一个人自己没有类似经历的时候,无论什么事都很难说到“点子”上;当一个人自己很狭隘的时候,尤其不要谈大道。因为,每当一个人在心中特别纠结着什么的时候,就很有可能只是站在自己的角度在想问题。有时,我们劝说别人,似乎都好说,也总是说得有些容易,但是倘若同样的事情落到了自己头上,就会发现要从中走出来,把它放下来,其实并不是那么容易的事。
活到一定时候,才能真正明白,有些东西,注定与你无缘,你再强求,最终都会离你而去;有些人,只能是你生命中的过客,你再留恋,到头来所有的期望终究成空。当一个人什么都想抓住的时候,最终的结果肯定是什么都抓不住;当一个人什么都想拥有的时候,最终的结局必然是什么都要放弃。大千世界,好的东西、好的事情多得很,但是每个人能够得到的以及能够真正拥有的总是十分有限。生活中有一个最朴素的真理,那就是任何人都不可能把人世间的好处占尽,完全不必让那些无底的欲求、无边的幻想埋葬了原本可以得到的快乐与幸福。
活到一定时候,才能真正明白,所谓的公平都是相对的,世界上没有绝对的公平,只有合理的不公平。对公平的理解和实践,必须扎根和立足在活生生的生活当中。而生活的本质就在于它的现实性,现实的本质又需要在生活的过程中来展开。生活是一种状态,也是一个过程,状态和过程的最本质特征就在于它在时刻变化,而变化的力量和本质又总是超越个体意志,与所处的基础、环境、前提和条件等等因素直接相关。这就决定了我们所得到的公平,总是与期待中的公平存在差距,同时也总是与人生的际遇联系在一起。有人说,人生如坡,有起有落;人生如棋,有输有赢;人生如书,情节多变;人生如酒,洒脱乐观;人生如戏,逢场献技;人生如粥,慢慢苦熬。所有这些都是从总体上来说的,具体落到每个人的头上,其体验和感受绝对是不一样的。倘若我们在经历风风雨雨之后依然守得住自己面对公平的那种初心,在功利的诱惑面前仍然能保持一种淡定和坦然,这就实在是太难能可贵了。
有很多事情、很多经历,我们只是看到了现象,并没有看到真相。那些过去认为是理所当然的问题、理所当然的事情,到最后都有可能成为我们的困惑。在现实生活当中,几乎所有的事情,都是过去的全部因素发展,积累到今天的一个结果。没有什么应该如此,只有必然如此;没有什么理所当然,都是势必当然。尤其是对有的人而言,深陷当今社会的急功近利当中,各种杂念和欲望勃发,总认为需要与被需要是天经地义,总以为别人帮助自己、成全自己是理所当然,最终激起的都是各种荒唐和妄想,把别人当成睁着眼睛的盲人,就更不应该。
世界本来很简单,只是因为人,才变得有些复杂。有人说:人,小时候简单,长大了复杂;穷的时候简单,变阔了复杂;落魄的时候简单,得势了复杂;君子简单,小人复杂;看自己简单,看别人复杂。归根结底,都是因为人复杂,因为人心变得复杂。心,是一盏灯,只有在心地透亮的时候,周围才会变得光明,倘若内心一片灰暗,周围就会变得更加灰蒙。一个人活成什么状态,关键在于有个什么样的心态。所谓活着,关键是心要活着。心死了,人也就死了。所谓心如死灰就是这个道理。对内心丰盈的人来说,一定是活在阳光里。
生命与人生其实是不同的。生命是一个活着和存在的过程,人生才是实现价值的过程;只有当生命拒绝了苟且的时候,才能追求和实现人生的意义。人生带来的意义和价值,可以超越生命的存在,在某种程度上实现永恒。
责任编辑:赵利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