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到一定时候就明白了

来源 :海外文摘·文学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ron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人的一生,总是要经历很多事,也只有在经历的过程中,才能真正明白一些事。有不少的事情,不少的道理,只有到了一定的時候,有了一定的积累和沉淀之后,才能真正明白、真正领悟。
  活到一定时候,才能真正明白,当你想要改变世界的时候,当你想要改变现状的时候,首先能改变的,最后被改变的,肯定是我们自己。现实总是有些残酷,很多事情、有些局面想去改变它,但是我们尤其是单个人却没有能力,也没有办法来改变它,最终我们只能改变可以改变的,接受不能改变的。前半生,我们想的多是改变别人;后半生,我们才明白真正要改变的是自己。因此,当你想去改变别人的时候,倒不如先来改变自己;当你想成就自己的时候,不如先去成全别人。当你想要自己好过的时候,就要先让别人好过一些;当你想着自己成功的时候,也要想着如何与他人一起成功。《道德经》中有一句话,说的就是“天地所以能长且久者,以其不自生,故能长生。”做人的最高境界,就是双赢。
  当我们看透了自己的时候,才不会看不起别人;也只有当我们看清了别人的时候,才能更加看透世态炎凉、人情冷暖。我们似乎明白了,有时,自己就应该好好爱自己。曾经,我们总以为自己对别人好,别人也会相应地对我们好;总以为我们善待别人,别人也会同样善待我们。但现实总是证明,付出与回报并不完全是一回事,也不可能完全相等同。现实和生活一再告诉我们,我们可以善良,也可以对别人好,但是一定不要期望他人也会如你所想。农夫和蛇的故事,一直都在重复上演。太过自私的人,忘恩负义的人,心目中有的肯定只有他自己。倘若我们对这类人心有期待,或是期待得有些过多,换来的就只有更多的失望。
  朋友不在多不多,而在好不好,真不真,诚不诚,长不长。并不是谁都可以成为朋友的,真正的朋友在你的生活中,更在你的生命里。一生当中,不管活在哪个层次,总会有那么一些人可以成为你的朋友,也总会遇到一些志同道合、情投意合的人。但是,不管什么朋友,都不可能伴你终生,只能陪伴你一程。实际上,人一生中的朋友是非常有限的,尤其能称为真心朋友、知心朋友的,更是难得有几个。有的平时号称朋友遍天下,真正需要帮助的时候,却发现没有几个是真朋友,这也难怪鲁迅先生当年发出了“人生得一知己足矣”的感叹。
  世界上的一切存在都只具有相对性,而不具有绝对性。从哲学的角度来理解,也就是,所有的个体都是一个相对独立的存在,并因此而使自己显得独一无二;所有的个体都具有自身的独立性,并因此而与其他的个体发生联系。有人说“世界上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树叶”“世界上没有无缘无故的爱,也没有无缘无故的恨”,还有人说“世界上没有永远的朋友,也没有永远的敌人,只有永远的利益”,也有人说“世界上没有一件工作是不辛苦的”“世界上没有十全十美的事情”“世界上没有真正的感同身受”。实际上,像这样类似的说法还可以列举若干。它只是在告诉我们,世界上并没有完全绝对的事情,对所有的人和事的认知,都需要置于一定的环境和条件下来进行,同时还要看我们站在一个什么样的角度和立场上。
  孤独,其实是人生的一部分,也是人生的一种状态,我们所要做的不是摆脱它、消解它,而是如何与它和谐共处,接受它、拥抱它。有人说,“夜很漫长,花很美,有你陪伴,便无畏。”孤独对我们来说也是如此。孤独,不仅是人生中的必然,也是对人生意义的一种诠释。甚至可以说,没有孤独就没有人生,真正的人生及其意义都是从孤独中涵养出来的。只有当我们处于一种孤独状态的时候,才有可能真正静下心来,反观人生、感受人生、理解人生;才可以用自己的想象力和阅历,看到极致的孤独为人生带来的绚丽多姿;也才有可能做到不再因为无助、无奈而顾影自怜,“看到生死的边界之后更加珍惜生命”。尤其是当我们因为有了太高的期待,并因此有了太多的浮躁的时候,也许唯有孤独才能永恒,让我们拥有平静和祥和。
  活到一定时候,才能真正明白,要设身处地,置身其中,将心比心,站在别人的角度想问题,其实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话,总是好说一些;而事,总是难做得多。当一个人自己没有类似经历的时候,无论什么事都很难说到“点子”上;当一个人自己很狭隘的时候,尤其不要谈大道。因为,每当一个人在心中特别纠结着什么的时候,就很有可能只是站在自己的角度在想问题。有时,我们劝说别人,似乎都好说,也总是说得有些容易,但是倘若同样的事情落到了自己头上,就会发现要从中走出来,把它放下来,其实并不是那么容易的事。
  活到一定时候,才能真正明白,有些东西,注定与你无缘,你再强求,最终都会离你而去;有些人,只能是你生命中的过客,你再留恋,到头来所有的期望终究成空。当一个人什么都想抓住的时候,最终的结果肯定是什么都抓不住;当一个人什么都想拥有的时候,最终的结局必然是什么都要放弃。大千世界,好的东西、好的事情多得很,但是每个人能够得到的以及能够真正拥有的总是十分有限。生活中有一个最朴素的真理,那就是任何人都不可能把人世间的好处占尽,完全不必让那些无底的欲求、无边的幻想埋葬了原本可以得到的快乐与幸福。
  活到一定时候,才能真正明白,所谓的公平都是相对的,世界上没有绝对的公平,只有合理的不公平。对公平的理解和实践,必须扎根和立足在活生生的生活当中。而生活的本质就在于它的现实性,现实的本质又需要在生活的过程中来展开。生活是一种状态,也是一个过程,状态和过程的最本质特征就在于它在时刻变化,而变化的力量和本质又总是超越个体意志,与所处的基础、环境、前提和条件等等因素直接相关。这就决定了我们所得到的公平,总是与期待中的公平存在差距,同时也总是与人生的际遇联系在一起。有人说,人生如坡,有起有落;人生如棋,有输有赢;人生如书,情节多变;人生如酒,洒脱乐观;人生如戏,逢场献技;人生如粥,慢慢苦熬。所有这些都是从总体上来说的,具体落到每个人的头上,其体验和感受绝对是不一样的。倘若我们在经历风风雨雨之后依然守得住自己面对公平的那种初心,在功利的诱惑面前仍然能保持一种淡定和坦然,这就实在是太难能可贵了。
  有很多事情、很多经历,我们只是看到了现象,并没有看到真相。那些过去认为是理所当然的问题、理所当然的事情,到最后都有可能成为我们的困惑。在现实生活当中,几乎所有的事情,都是过去的全部因素发展,积累到今天的一个结果。没有什么应该如此,只有必然如此;没有什么理所当然,都是势必当然。尤其是对有的人而言,深陷当今社会的急功近利当中,各种杂念和欲望勃发,总认为需要与被需要是天经地义,总以为别人帮助自己、成全自己是理所当然,最终激起的都是各种荒唐和妄想,把别人当成睁着眼睛的盲人,就更不应该。
  世界本来很简单,只是因为人,才变得有些复杂。有人说:人,小时候简单,长大了复杂;穷的时候简单,变阔了复杂;落魄的时候简单,得势了复杂;君子简单,小人复杂;看自己简单,看别人复杂。归根结底,都是因为人复杂,因为人心变得复杂。心,是一盏灯,只有在心地透亮的时候,周围才会变得光明,倘若内心一片灰暗,周围就会变得更加灰蒙。一个人活成什么状态,关键在于有个什么样的心态。所谓活着,关键是心要活着。心死了,人也就死了。所谓心如死灰就是这个道理。对内心丰盈的人来说,一定是活在阳光里。
  生命与人生其实是不同的。生命是一个活着和存在的过程,人生才是实现价值的过程;只有当生命拒绝了苟且的时候,才能追求和实现人生的意义。人生带来的意义和价值,可以超越生命的存在,在某种程度上实现永恒。
  责任编辑:赵利娟
其他文献
她是方老师,从外地调来不久,二十出头,身材瘦长,扎着马尾辫,笑起来脸颊有两个浅浅的酒窝。  我小学二、三年级,她都是班主任。  我们学校不远的地方,是乡卫生所。  乡卫生所内空旷的场地,也是我和小伙伴的游乐场,医生们见怪不怪,太吵闹时,皱着眉头,挥挥手,不耐烦地对我们喊几句:“小声点,小声点。”  除我们外,方老师和乡卫生所英俊帅气的叶医生也有来往。  周末上午,方老师去门诊找叶医生,药方开好,聊
期刊
古人重视诗歌标题,有不少研究。东汉许慎在《说文解字》中将“题”字解释为“额也”,将“目”字解释为“人眼”。唐代诗人贾岛《二南密旨》说:“题者,诗家之主也;目者,名目也。如人之眼目,眼目俱明,则全其人中之相,足可坐窥万象。”中国新诗已诞生百余年,新诗标题有哪些具体形式?规律怎样?与古诗诗题有哪些联系和区别?标题即面目  一般而言,诗歌阅读的起点是标题,创作构思恐怕也常常如此。道理很简单,一首诗的标题
期刊
父亲从1958年成立人民公社便开始担任生产队长,一千就是26年。  父亲身为队长,每天都得喊工派工。在那个连闹钟都买不起的年代,农村人只知道鸡叫三遍,天就快亮了。父亲也就每天在这个时候起床,先将家里的水缸挑满水,然后带上工具或农具,站在屋旁的塘坝上,熟练地从衣袋中掏出长年随身携带的口哨,使尽全部的气力,吹响全队劳力起床干活的口哨。那哨声划破清晨的沉寂,迎来朝霞,也迎来田野的生机。  一个口哨总是要
期刊
说到本事,我不得不承认,自己的观念是远远落伍了。  前不久网上曝出某地方领导的私生活,称其女人玩尽,且让她们各自得到了或钱财或提拔的回报,其情人姓名单位职业一应俱全,也不知是事实还是诽谤,着实让人们刺激了一阵,一时间成为人们茶余饭后的娱乐八卦。一次饭局,大家提起该话题,有款爷同学居然将玩笑开到我头上来,他说,说某领导女人玩尽,我就不信,我们这儿不就摆着一个美女吗(指指本人)?我笑笑,调侃道,那当然
期刊
读高洪波的诗文颇多,近读其散文集《人生趣谈》,思绪深陷文中不能自拔,只好仔细品味。哈哈哈,人生五味杂陈,真是道不尽,细嚼味正甘。  以史笔写当下,才觉以“董狐之笔”褒贬世相,如此酣畅淋漓令人深思。当看到《冒一炮》这篇(1993年写),我难以相信这是当年中国作协的骨干、前路广阔的高先生所作。而且写这篇短文时,正值全世界更是全中国为足球,尤为女足欢呼雀跃,观赏如醉如痴,甚至疯狂之时,他却说“取消女子足
期刊
念高一时,班级里有位同学字写得很好,第一次班委会出黑板报,那工整隽美、挺拔有力的粉笔字,大家还以为是老师写的呢!更令人吃惊的是,他居然还会篆刻,这在当时是一件很稀奇的事情。  这位陈同学是我们班长,读书成绩好,人又长得帅,是班级里的学生领导。他们家大人在电力系统工作,经常会给我们带来一些电力公司专用的白色大理石边角料,我们就拿这种石头磨平作为刻章印石,跟着班长学篆刻。由于当时学生时代生活比较困难,
期刊
电视剧《女人不是月亮》的主题曲唱道:  女人不是天上那轮月,  女人不是瓶里那束花。  女人不是笼中那只鸟,  女人不是墙头挂的画。  ……  女人不当那个勒嚼子马,  女人不当那个井底的蛙。  女人不当锈死的那把锁,  女人不当早熟的瓜……  在一千多年前,仿佛也有人唱着这样的歌。歌者,仿佛是豆蔻年华的冼夫人。  那时,冼夫人还只是丁村冼家公主,名叫阿妹。  “阿妹,宁家公子来向你求婚了!”  
期刊
十几年前,社交软件方兴未艾,能够拥有一个社交账号,并通过社交软件与来自五湖四海的网友们聊天,是一件非常时髦的事情。  当时,年少的我也期盼着能够拥有一个属于自己的社交账号,注册成功之后,我赶着时髦,迫不及待地点开了软件上的“加好友”功能,随心所欲地添加起好友来,渴望能立即与来白天南地北的网友们谈天论地。  在众多的好友当中,有一位好友让我觉得格外有趣,她就是“梅子”,是一位来自远方的老师。起初,我
期刊
与兰州结缘,是上世纪80年代中期,刚参军一年的我从武警平凉支队调到位于省城兰州的武警甘肃总队机关从事电影放映工作。  我那时虽心生欢喜,却不敢以兰州市民自居,因为我毕竟没有兰州市的户口,且当兵三年,随时有可能回到故乡陕南那个小山村当一名普通的农民。身处兰州城中,虽身份有所游离,飘浮,但对兰州城的好感却与日俱增。不仅因为其城市的繁华深深吸引着从小在山沟长大、少见世面的我,还有让我百吃不厌的牛肉面、白
期刊
小的时候,家住小山村,日子过得寒酸,挨饿受冻更是家常便饭。  为了省钱,母亲有病就扛着,宁愿忍痛下地干活,也绝不去看大夫。哥哥几次提出辍学务农的想法,都被父亲严辞拒绝。我和弟弟每年的学杂费经常拖欠,次数多了,连老师都不好意思上门催促。年幼妹妹的炼乳也时常断顿,经常用稀汤寡水的炒面糊糊代替,每每惹得妹妹哇哇大哭。为了省吃俭用,家里早就形成了一日两餐的习惯,几年都没添过一件新衣服,仿佛一年到头都处于饥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