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文化全球化是文化发展的一种必然趋势,从当前来看,我国的文化软实力比较薄弱,在发展上相对于西方发达国家严重滞后。当然目前我国的文化软实力与建国初期相比较而言有了大幅度的提升,我国的文化竞争力已经正式迈入了世界中等强国的行列,中华民族五千年悠久的传统历史文化在世界范围内的影响力日益加深,但是,我国的文化软实力发展目前也面临着机遇和挑战。文化软实力作为现代社会发展的精神动力、智力支持和思想保证,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
【关键词】文化全球化;中国文化软实力;发展
一、文化软实力的含义
针对传统的国家硬实力建设,一个国的软实力主要来在于三个方面的资源:该国文化(对他人具有吸引的地方)、该国政治价值观(当该国在国内、国外都实践该价值观的时候) 、该国外交政策(当这些政策被看做合理、合法并具有道德权威的时候)。[1]
我们所说“实力”, 就是实力拥有者在与物质世界和社会环境打交道的时候实现自己意志的能力。国家文化软实力是“软实力”的一个方面, 而“软实力”或“软权力”、“软力量”( 对应的英文词都是“soft power”) 和“硬实力”都属于“实力”的范畴。而“软实力”概念的基本出发点, 却是当今世界秩序依然是一个主权国家体系这样一个现实。即使是谈论主权国家内部某个地区的“软实力”, 也应该放到这个地区所在国家与外部世界的关系中来谈论该国的外交政策(当这些政策被看做合理、合法并具有道德权威的时候)。“软实力”与“硬实力”的区别在于, “软实力”的拥有者要实现自己的意志, 必须经过对方的同意或配合, 或至少是不必通过对对方的物理的强制。因此“软实力”的施用对象———而不仅仅是它的拥有主体———只能是其他社会实体而不能是自然实体。软实力”不仅与社会实体有关, 而且主要与国际关系中的行为实体有关。尽管有人在谈论某个地区文化发展的时候, 也常常使用“软实力”这个概念, 但这个概念最初却是在有关国家与国家关系的战略思考和学术讨论中提出来的。同一个国家内部不同地区之间确实也有力量对比、实力竞争的关系, 但与主权国家之间的关系相比, 同一个国家内部不同地区之间的关系更多的是相互协作、相互帮助的关系。
二、我国提高文化软实力的战略意义
在全球化背景下,“各种政治的、意识形态的力量都在文化这个舞台上较量,文化成为了一个舞台。它不但不是一个文雅平静的领地,它甚至可以成为一个战场,各种力量在上面亮相,互相角逐。”十一届三中全会,中国确立对内改革,对外开放的大政方针。随即开放沿海十四个港口城市,后来又开放东盟自由贸易区等中国内陆。2001 年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更加快速融入了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行列。科技进步带来交通工具与信息传播的大变革。地球成为一个村庄,“地球村”成为当代一个极为响亮的名字。
胡锦涛同志在十八大报告中提出,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须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兴起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高潮,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发挥文化引领风尚、教育人民、服务社会、推动发展的作用。必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方向,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坚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的原则,推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全面发展,建设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关键是增强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要深化文化体制改革,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发扬学术民主、艺术民主,为人民提供广阔文化舞台,让一切文化创造源泉充分涌流,开创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持续迸发、社会文化生活更加丰富多彩、人民基本文化权益得到更好保障、人民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全面提高、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不断增强的新局面。一是要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二是要全面提高公民道德素质。三是要丰富人民精神文化生活。四是要增强文化整体实力和竞争力。胡锦涛表示,我们一定要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树立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向着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宏伟目标阔步前进[2]。在这种世界环境形势下,中共中央审时度势,高瞻远瞩做出明智的决策。这对落实科学发展观,提升中国的综合实力,稳定经济快速发展,确保中华文化安全,复兴中华民族等都有着极为重要的现实意义,并将产生深远的影响。
三、我国文化软实力的发展构想
马克思指出,“资产阶级奔走于世界各地,把一切国家的生产和消费日益变成世界性的,并为达此目的而传播资产阶级的政治思想和价值观念,把哲学、文学也变成世界性的人文科学”,在此基础上“过去那种地方和民族的自给自以中国文化软实力建设为例足和闭关自守状态,被各民族的各方面的相互往来和各方面的互相依赖所代替了。物质生产是如此,精神生产也如此”[3]。
根据我国的实际情况,随着国家经济繁荣发展,对文化的要求也有相应的要求。但是,中国目前文化软实力现状和未来发展趋势并不乐观,与一些西方发达国家相比,差距还很大,我国现在的软实力建设还有待提高。随着改革开发的不断深入,我国在新技术的应用和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学习借鉴上有了很大的发展。实力转移速度在不断加快。无论经济、政治、军事等硬实力因素方面,还是技术、文化、观念等软实力因素都越来越被视为实力的核心要素。在国际关系的层面上来看,中国的软实力建设问题具体落到了外交政策的层面。一是外交政策本身要符合我们所提出的价值观,和谐世界的理念和政策目标就高度地体现了这一点;二是外交政策要能够起到传递这些价值的作用,不附加条件的对外援助,譬如我们的对外援助政策,就是要设法促进受援国的经济和社会发展。
四、国家文化软实力的建设途径
(一)推动本国文化走向世界
一个国家的文化宣传作为政治手段它给人们带来的影响往往是巨大的.而且更加具有政治意义。这种全球范围内的传播可以更好的帮助世界各国人民更好的了解中国文化,对中国的优秀传统文化传播起到了一定的宣传作用。
(二)发展教育,提升质量
发达国家非常重视教育,教育经费占国民收入的比重远远高于发展中国家,教育水平更是领先于世界各国。教育是提升人EI素质。打造人力资本的主要途径。经济基础决定教育发展的水平,同时教育也是经济、政治和社会发展的前提。通过各种途径发展教育,以提高人口素质为目的.充分考虑社会需要,必须惠及尽可能多的人口。
(三)根据国情,吸取经验,完善制度
我国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属于发展中国家,更应该对此问题加以重视。要根据我国国情,学习借鉴西方发达国家有益经验,促进我国的文化制度改革不但前进。创新是国家发展的一个重要条件。然而,无论何时,也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都面临着这样或那样的制度问题,没有哪个国家能一劳永逸地解决这类问题。
参考文献:
[1]唐晋主编:《大国策——软实力大战略》,人民日报出版社,2009年版
[2]胡锦涛.中国共产党十八次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报告.新浪网
http://news.sina.com.cn/c/2007-10-24/205814157282.shtml
[3]《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
【关键词】文化全球化;中国文化软实力;发展
一、文化软实力的含义
针对传统的国家硬实力建设,一个国的软实力主要来在于三个方面的资源:该国文化(对他人具有吸引的地方)、该国政治价值观(当该国在国内、国外都实践该价值观的时候) 、该国外交政策(当这些政策被看做合理、合法并具有道德权威的时候)。[1]
我们所说“实力”, 就是实力拥有者在与物质世界和社会环境打交道的时候实现自己意志的能力。国家文化软实力是“软实力”的一个方面, 而“软实力”或“软权力”、“软力量”( 对应的英文词都是“soft power”) 和“硬实力”都属于“实力”的范畴。而“软实力”概念的基本出发点, 却是当今世界秩序依然是一个主权国家体系这样一个现实。即使是谈论主权国家内部某个地区的“软实力”, 也应该放到这个地区所在国家与外部世界的关系中来谈论该国的外交政策(当这些政策被看做合理、合法并具有道德权威的时候)。“软实力”与“硬实力”的区别在于, “软实力”的拥有者要实现自己的意志, 必须经过对方的同意或配合, 或至少是不必通过对对方的物理的强制。因此“软实力”的施用对象———而不仅仅是它的拥有主体———只能是其他社会实体而不能是自然实体。软实力”不仅与社会实体有关, 而且主要与国际关系中的行为实体有关。尽管有人在谈论某个地区文化发展的时候, 也常常使用“软实力”这个概念, 但这个概念最初却是在有关国家与国家关系的战略思考和学术讨论中提出来的。同一个国家内部不同地区之间确实也有力量对比、实力竞争的关系, 但与主权国家之间的关系相比, 同一个国家内部不同地区之间的关系更多的是相互协作、相互帮助的关系。
二、我国提高文化软实力的战略意义
在全球化背景下,“各种政治的、意识形态的力量都在文化这个舞台上较量,文化成为了一个舞台。它不但不是一个文雅平静的领地,它甚至可以成为一个战场,各种力量在上面亮相,互相角逐。”十一届三中全会,中国确立对内改革,对外开放的大政方针。随即开放沿海十四个港口城市,后来又开放东盟自由贸易区等中国内陆。2001 年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更加快速融入了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行列。科技进步带来交通工具与信息传播的大变革。地球成为一个村庄,“地球村”成为当代一个极为响亮的名字。
胡锦涛同志在十八大报告中提出,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须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兴起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高潮,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发挥文化引领风尚、教育人民、服务社会、推动发展的作用。必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方向,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坚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的原则,推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全面发展,建设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关键是增强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要深化文化体制改革,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发扬学术民主、艺术民主,为人民提供广阔文化舞台,让一切文化创造源泉充分涌流,开创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持续迸发、社会文化生活更加丰富多彩、人民基本文化权益得到更好保障、人民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全面提高、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不断增强的新局面。一是要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二是要全面提高公民道德素质。三是要丰富人民精神文化生活。四是要增强文化整体实力和竞争力。胡锦涛表示,我们一定要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树立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向着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宏伟目标阔步前进[2]。在这种世界环境形势下,中共中央审时度势,高瞻远瞩做出明智的决策。这对落实科学发展观,提升中国的综合实力,稳定经济快速发展,确保中华文化安全,复兴中华民族等都有着极为重要的现实意义,并将产生深远的影响。
三、我国文化软实力的发展构想
马克思指出,“资产阶级奔走于世界各地,把一切国家的生产和消费日益变成世界性的,并为达此目的而传播资产阶级的政治思想和价值观念,把哲学、文学也变成世界性的人文科学”,在此基础上“过去那种地方和民族的自给自以中国文化软实力建设为例足和闭关自守状态,被各民族的各方面的相互往来和各方面的互相依赖所代替了。物质生产是如此,精神生产也如此”[3]。
根据我国的实际情况,随着国家经济繁荣发展,对文化的要求也有相应的要求。但是,中国目前文化软实力现状和未来发展趋势并不乐观,与一些西方发达国家相比,差距还很大,我国现在的软实力建设还有待提高。随着改革开发的不断深入,我国在新技术的应用和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学习借鉴上有了很大的发展。实力转移速度在不断加快。无论经济、政治、军事等硬实力因素方面,还是技术、文化、观念等软实力因素都越来越被视为实力的核心要素。在国际关系的层面上来看,中国的软实力建设问题具体落到了外交政策的层面。一是外交政策本身要符合我们所提出的价值观,和谐世界的理念和政策目标就高度地体现了这一点;二是外交政策要能够起到传递这些价值的作用,不附加条件的对外援助,譬如我们的对外援助政策,就是要设法促进受援国的经济和社会发展。
四、国家文化软实力的建设途径
(一)推动本国文化走向世界
一个国家的文化宣传作为政治手段它给人们带来的影响往往是巨大的.而且更加具有政治意义。这种全球范围内的传播可以更好的帮助世界各国人民更好的了解中国文化,对中国的优秀传统文化传播起到了一定的宣传作用。
(二)发展教育,提升质量
发达国家非常重视教育,教育经费占国民收入的比重远远高于发展中国家,教育水平更是领先于世界各国。教育是提升人EI素质。打造人力资本的主要途径。经济基础决定教育发展的水平,同时教育也是经济、政治和社会发展的前提。通过各种途径发展教育,以提高人口素质为目的.充分考虑社会需要,必须惠及尽可能多的人口。
(三)根据国情,吸取经验,完善制度
我国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属于发展中国家,更应该对此问题加以重视。要根据我国国情,学习借鉴西方发达国家有益经验,促进我国的文化制度改革不但前进。创新是国家发展的一个重要条件。然而,无论何时,也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都面临着这样或那样的制度问题,没有哪个国家能一劳永逸地解决这类问题。
参考文献:
[1]唐晋主编:《大国策——软实力大战略》,人民日报出版社,2009年版
[2]胡锦涛.中国共产党十八次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报告.新浪网
http://news.sina.com.cn/c/2007-10-24/205814157282.shtml
[3]《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