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会怎么跟?听会怎么听?

来源 :公务员文萃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axtho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通过会议统一思想、部署工作、协调行动,是行之有效、必不可少的领导方法。对办公厅(室)工作人员来讲,跟会听会既是近距离服务以履职尽责的重要内容,又是近距离观摩以修学储能的宝贵机会。善不善于跟会、善不善于听会,是衡量其水平高低、能力强弱的一个重要标准。
  遗憾的是,有的新同志因为仅靠自己摸索,在这方面走了不少弯路;有的则因为认识不到位,一直存在一些不好的习惯。其中,比较明显的是不遵守会风会纪的一些“身在心不在”行为。比如,人虽然在会场,但是心不能静下来。有的时不时出去抽抽烟、聊聊天、“放放风”;有的时不时跟旁边的人说个话、逗个笑;有的时不时低下头盯着手机屏幕,点一点、划一划、按一按;等等。
  也有一部分同志主观上想好好跟会听会,避免会后一无所获,但自觉不自觉地出现了偏向:
  一是听“天书”。对讨论的事项似乎也知道一些,上会的材料似乎也看懂一些,领导的讲话似乎也听懂一些,散了会仍然“一问三不知”。
  二是聽“八卦”。对会议研究的问题不太关心,对工作的进展不太关心,对领导发表的观点也不太关心,但是对会题外的花絮和“小道消息”很关心。
  三是听“报账”。听会记录,但没有主次,没有轻重,什么都记录在案,听报告成了听“报账”,记录成了一本流水账,这种机械式的记录,没有深度参与的意识,没有真正“过脑子”。
  四是听“压轴”。会议资料不看,与会发言不听,中间讨论不管,进进出出似乎很忙,只在领导最后总结讲话时,态度才认真一些。
  要改正上述缺点,就要明确:跟会应该跟什么?听会应该听什么?建议重点把握四个方面。
  一是建立基本信息库。办公厅(室)通过文件、会议等方式汇聚着来自各级各部门各单位的高价值信息。要在遵守保密规定的前提下,有意识地将工作亮点、重要数据、典型事例等基础材料分门别类整理出来,逐步建立起属于自己、便于共享的信息库,并随时“维护更新”。
  有了这样的基本储备才能听好会,听好会才能有更多的储备。要下一番苦功,尽快熟悉基本情况,进入良性循环。
  二是观摩“专家会诊”。重要会议往往围绕重点工作、重要项目、重大活动召开,出席的领导大都是长期从事该项工作的专家,会从各自角度出发,提出具有针对性和含金量的意见、方案等。
  要把自己当成“实习医生”,认真观察专家如何“会诊”,用心体会各方是怎么判断“病情”、提出“治疗方案”的。
  三是揣摩领导思维。上会后面对汇编成册的资料、听着各有道理的发言,要重点揣摩领导如何从政治上考虑问题,如何统筹轻重缓急,如何创造性地破解“困局”,思考本部门如何精准研判形势、确定任务、组织实施,这考验听会者的思维方式、工作方法和工作作风。
  四是熟悉机关工作流程。重要会议就像一个“枢纽”,某项工作先前如何开展、以后如何推进,在会上基本可以听个八九不离十。要更多地研究工作链、责任链的构成搭配情况,熟悉工作运行流程,特别要关注如何避免统筹不周、协调不力、沟通不畅,如何避免议而不决、决而不行、行而不果、果而不优等问题。
  围绕上述目标,我们要思考:跟会应该怎么跟?听会应该怎么听?建议重点把握四个环节。
  一是针对性预习。就是要做功课、有准备,事前就对上会研究的问题、先进地区的经验、本地做法的利弊等有较为全面、深入、细致的了解。
  二是节点性把握。就是要听得懂、跟得上,在尽快熟悉会议相关材料的基础上,时刻注意议题进展情况,对各方关切、发言侧重、讨论焦点、共识变化等有准确的认识、解读和领会。
  三是要点性记录。就是要抓得准、记得精,对有关各方的真正诉求、争论胶着的难点问题、临时出现的关键信息、重要领导的关键观点等,都要抓住并记下,从而把握会议进展的脉络。
  四是精准性还原。就是要理得清、讲得明,不但有疑难的关键处越少越好,而且能够提纲挈领、言简意赅地作口头汇报,必要时能够根据笔记和记忆迅速起草基本可用的会议纪要。
  笔者单位形成了一些将跟会听会机会“吃干榨尽”的制度安排,在这里与大家交流。
  比如,会前,及时将会议任务明确到具体责任人,使其有足够时间熟悉情况;会中,新老同志搭档,分别独立记录会议情况特别是领导发言;会后,由新同志向全处通报会议情况,老同志进行补充并作点评,其他同志就关心的问题提问。事实证明,这些做法有助于新同志尽快熟悉情况、发挥作用。
  (摘自“秘书工作”微信公众号)
其他文献
有父子俩以攀岩采药为生。为了锻炼采药技能,儿子从小就被父亲拉着上山。有一次,儿子腰间的保险绳突然松掉了,儿子急得大喊父亲救命。父亲急忙把自己绳子的一端甩过去,父子俩共用一根保险绳逃生。十几年过去了,儿子长成了大小伙子,父亲则日渐衰老。有一次上山,父亲系着的保险绳突然断裂,儿子急忙甩过去绳头,父亲却未接到,直向崖下坠去,一命归西。  父亲的魂魄一路升到天堂,有一天堂使者拦住去路,向他求教不解之事:“
期刊
晨曦初露,百鸟尚未啁啾,约翰就被一阵嚷嚷声吵醒。他知道,这是达洛尔大爷又在唠叨鼹鼠了。  年过七旬的达洛尔退休后,独居在德国北威州代特莫尔特市近郊的一栋三层小楼里,因为房间太多,他把多余的出租。闲来无事,大爷在院落里种起时令菜蔬,不料刚长出点模样,就被不知道从哪里钻出来的一群鼹鼠糟蹋得七零八落、惨不忍睹。老人想尽办法驱赶,甚至不惜撒下大把的粮食,期待它们吃饱喝足后不再搞破坏,哪知这群小精灵并不领情
期刊
昭和电工案  日本刑法历来主张贿赂的主要责任在于受贿方,刑法制定之初,就规定了单纯受贿罪、受托受贿罪和事前受贿罪三种基本受贿犯罪类型。1941年,为强化公务员风纪,又增加了向第三者提供贿赂罪、枉法受贿罪、事后受贿罪。二战后,日本又于1947年制定了《国家公务员法》,该法将日本的公务员分为一般职公务员和特别职公务员,对公务员的日常行为作了非常严格的限制,提出了相应的惩戒措施。  1948年,发生了日
期刊
40年前,中国作出了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中国用40年的时间,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和世界举足轻重的政治力量,实现了从“赶上时代”到“引领时代”的伟大跨越。那么,新时代的改革将会怎样继续?信号是强烈而清晰的。  改革态度很明确。在《人民日报》等众多央媒上先后刊发的两篇“宣言”的署名文章的标题,可以很好回答这个问题:紧紧抓住大有可为的历史机遇期,艰苦奋斗再创业。这是中国共产党对新时代所处的发展形势的战
期刊
竹子用了4年的时间,仅仅長了3厘米。从第5年开始,以每天30厘米的速度疯狂地生长,仅仅用了6周的时间就长到了15米。其实,在前面的4年,竹子将根在土壤里延伸了数百平米。  做人做事亦是如此,不要担心你此时此刻的付出得不到回报,因为这些付出都是为了扎根。人生需要储备,只是有多少人,没能熬过那3厘米?  (摘自公众号“古文观止”)
期刊
王守仁12岁时正式就读私塾。去私塾时,要经过一条热闹的大街,街尾处有一家每天都挤满了人的小赌坊。见此,王守仁向同伴提议换一条路走。  “他们赌他们的,我们走我们的,互不相干,有什么关系?”同伴很不解。  王守仁说:“我怕看多了,会产生欲望。”  同伴哈哈大笑起来:“你的意志力太不坚定了,看几眼根本不要紧。”  同伴不以为意,坚持走原来的路线,但王守仁还是决定绕道去私塾。  后来去私塾时,偶尔会远远
期刊
智能手机?有了。备用电池?有了。电源线?有了。在决定好为夏季旅行打包哪些东西之后,你可以进入到更难、也更有趣的下一步——那就是规划你将要做的事情。  翻阅旅行手册和纸质地图都已经过时。技术工具可以更有效地为你保持一个有条理且易达成的旅行规划。作为一个频繁的旅行者,我通常会求助于一些节省时间工具:建立我自己的地图导航、使用行程管理应用程序、用电子数据表格记录重要的旅行注意事项。  当然,并不是每个人
期刊
1.奖励和惩罚,超级反应倾向  好的奖励与惩罚机制将极大地提高人们的效率,糟糕的奖励与惩罚机制则是具有毁灭性的。激励机制的超级威力所造成的一个重要后果就是“激励机制引起的偏见”,有的人因为受过教育而变得道德高尚,然而在激励机制的驱动之下,他可能会有意或者无意地做出一些不道德的行为,而且还会为自己的糟糕行为寻找借口。  2.喜欢/热爱倾向  喜欢/热爱是一种心理调节工具,会促使人们忽略其热爱对象的缺
期刊
在《心理学前沿》杂志上发表的一项最新研究中,运动心理学家亚尔·加利和伊利亚·莫格列夫分析了30年来NBA季后赛的战绩,发现处于绝境中的球队表现比其他情况下更加糟糕。传统观念认为,没有退路会逼迫运动队激发出潜力,正所谓绝处逢生。但事实也许并非如此,重压之下的努力不一定会转化为胜势。在经济学和心理学中,“期望效用理论”预测,人们在付出的净回报最高的时候最卖力,会有最好的表现。比如,中国的楚霸王项羽“破
期刊
当前,越来越多的年轻干部获得破格提拔,在基层一线担任重要职务。这种现象引起社会广泛讨论,之所以引发公众的讨论,大多与他们年轻的年龄有关。一些人认为,年龄是干部破格提拔所破之“格”,其实这是对干部破格提拔的误解。  那么,破格提拔干部的关键之“格”是什么?如何避免“破格”演变成“出格”?  年龄不是干部破格提拔所  破之“格”  在我国干部任用的相关规定中,除了《公务员法》规定公务员的“兜底”年龄应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