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生代农民工指出生于20世纪80年代以后,年龄在16周岁以上,在异地以非农就业为主的农业户籍人口①。据国家统计局2009年调查报告显示,新生代农民工占农民工总量的61.6%②。
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新生代农民工问题,在2010年1月31日发布的中央一号文件《关于加大统筹城乡发展力度,进一步夯实农业农村发展基础的若干意见》中提出“要着力解决新生代农民工问题”,这是自2001年王春光首次提出“新生代农民工”概念以来,在党的文件中第一次使用“新生代农民工”这个词,足见党中央对新生代农民工的高度重视。在新生代农民工规模不断扩大而综合素质较低的情况下,特别是当今终身教育理念和学习型社会构建中,了解新生代农民工教育培训需求,有针对性地采取教育培训措施,提高他们的文化水平和专业技能,对提高新生代农民工的市场竞争力、加速其市民化进程、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新生代农民工教育培训需求特点
(一)培训愿望的强烈性
与第一代农民工相比,新生代农民工受教育程度虽然普遍提高了,但与每年600万大学毕业生相比,仍有很大差距。随着我国经济结构的调整,新兴产业不断推陈出新,对劳动者的素质要求越来越高,大部分新生代农民工受教育程度远远满足不了用人单位的基本要求,从而使其在激烈的就业市场竞争中一直处于劣势地位,只能从事最底层的工作,工作环境、福利待遇、社会保障、子女教育等方面都不尽人意。在工作中他们已经强烈地感受到知识和技能的匮乏严重地影响了自己的发展,深刻领悟到只有接受教育培训,提高自己的文化水平,掌握更多更好的专业技能,增强谋生本领,才能改变自己的生存环境,改善自己的生活方式,提高自己的生活质量,实现自己的人生理想。
(二)培训目的的明确性
调查研究表明,85.3%的新生代农民工表示如果参加某项培训后不能帮助他们找到一个较好的工作,是不会参加的。这说明新生代农民工参加教育培训的目的非常明确,就是为了增强职业竞争力,获取一份好的工作,提高自己的社会地位,改善自己的生活状况。他们把参加培训后能否找到一份好的工作作为判断培训效果的唯一标准,也是影响其参加培训积极性的重要因素之一。
(三)培训内容的选择性
由于新生代农民工多数是初中毕业生,少数人接受过高中及以上教育,他们的整体文化水平较低,没有接受过专业教育培训,不具有一技之长,他们迫切需要学习的是职业技能知识,希望在短时间内提高自身的技能,促进自身的发展。从调查结果来看,新生代农民工对教育培训的需求主要集中在市场营销、计算机应用、机电维修与数控技术、社区家政服务、经营管理、建筑工程等技术含量高及现代管理方面的知识和技能③,对传统职业如电工、车工、修理工、厨师等技能培训需求比例很低,此外部分人对致富创业和人际沟通等方面的知识也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还有新生代农民工在选择培训内容上具有一定的盲目性和从众心理,职业的社会评价以及经济收入是他们选择培训内容的重要依据。
(四)培训形式的灵活性
新生代农民工多数就职于民营企业及服务行业,工作时间长、劳动强度大、没有节假日,培训时间难以保证,因此他们希望参加需要时间不长、形式灵活、见效快、成本低的培训。他们更易选择交通方便、离住处近的培训机构;青睐于网络教学和现场教学相结合的培训方式,而传统的课堂教学吸引力较小;更倾向于短期培训,培训周期较长的一般无人问津;愿意到正规的职业培训机构、职业院校或高校接受培训;此外如果培训结束后通过考核能够拿到国家权威机构认证的职业资格证书或是国家认可的学历证书对新生代农民工更具有吸引力。
二、影响新生代农民工教育培训需求因素
(一)个体因素
新生代农民工教育培训需求受自身观念和素质的影响,主要包括个体培训经历、受教育程度、经济收入、就业部门等。经研究表明受教育程度越高的新生代农民工接受教育培训的愿望越强烈;经济收入高的比经济收入低的接受培训愿望大;曾经参加过培训的对培训需求强于没有参加过培训的;在个体、私营企业、三资企业以及自己做生意打零工的需求大于在国有或集体所有制企业工作的新生代农民工。性别、婚姻状况、年龄等因素对新生代农民工教育培训需求没有影响④。
(二)社会因素
新生代农民工教育培训需求除受个体因素影响外,还受到国家政策和社会环境因素的影响。首先,我国目前还没有一部比较完备的关于新生代农民工教育培训法律法规,新生代农民工教育培训工作缺乏有效的法律和制度保障,从而削弱了新生代农民工培训的积极性;其次,教育培训机构提供的培训内容与新生代农民工职位需求之间存在着错位,不能为新生代农民工进一步提升工作和职业发展提供满意的培训内容;第三,新生代农民工参加教育培训成本高,占其工资收入比例大,潜在的培训需求难以转化为现实需求;第四,媒体的宣传报道对新生代农民工的培训也有很大的影响,多做正面宣传会大大激发他们培训的积极性。
三、解决新生代农民工教育培训问题对策
(一)建立完善新生代农民工教育培训法律法规
国家通过立法以及制定与新生代农民工教育培训有关的配套法律法规,使新生代农民工教育培训工作有法可依,明确政府、用人单位和新生代农民工三方的责任和义务,充分发挥用人单位、培训机构和新生代农民工三方面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逐步推动新生代农民工教育培训工作长效机制的建立。通过推行职业资格证书制度和职业准入制度,进一步规范用工市场,引导新生代农民工积极参与教育培训。
(二)建立形式多样的新生代农民工教育培训经费投入机制
新生代农民工教育培训经费主要来自三方面,一是政府投入,二是用人单位支付,三是新生代农民工本人承担。国家是培训经费投入的主体,应逐年加大对新生代农民工教育培训经费投入,可以采取建设新生代农民工培训基地、直接补贴给民办教育培训机构、给新生代农民工报销培训费用、设立新生代农民工个人教育培训基金等方式;用人单位每年从利润中(按交税比例来计算)按比例提取新生代农民工教育培训专项经费,专款专用;新生代农民工由用人单位每月从其工资中代缴一部分个人培训费用;将国家补贴的、单位提取的和个人缴纳的统一交到个人教育培训基金中,用于支付个人培训所需费用。此外国家还应建立新生代农民工教育培训借贷基金,采取按揭还款或低额利息的方式鼓励他们参加教育培训。
(三)创新教育培训内容和培训手段
对新生代农民工教育培训工作要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坚持实用性、时效性、灵活性的原则。根据他们文化水平、年龄层次、工作性质、工作时间等方面差异,采用集中办班、脱产培训、业余培训、远程教育或几种方法相结合的培训方式。理论学习可以集中讲授,技能实践分头实施,把实践操作放到企业。做好市场调研,积极开设市场需求量大的特色专业,有针对性地设置符合新生代农民工需求的培训内容,根据学员的情况合理安排培训时间,加强师资队伍和实习基地建设,确保新生代农民工学有所获,能将所学尽快在实践中得到应用和认可。
参考文献:
①全国总工会新生代农民工问题课题组. 关于新生代农民工问题的研究报告[N].工人日报2010—06—21
②国家统计局.2009年农民工监测调查报告[EB/OL].2010—03—19.http:// www. stats. gov.cn/tjfx/
fxbg/t20100319_402628281.htm
③丰云,田艳艳.新生代农民工学习需求调查及建议[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1(21):54—57
④刘艳磊. 新生代农民工教育培训问题研究——以山东省滨州市为例[D].西南大学,2011
〔本文系河北省科技厅软科学研究项目“新生代农民工教育需求及现实供给的实证研究”(项目编号:11457216)〕
(高玉峰,1972年生,河北抚宁县人,河北科技师范学院副教授、副研究员、硕士)
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新生代农民工问题,在2010年1月31日发布的中央一号文件《关于加大统筹城乡发展力度,进一步夯实农业农村发展基础的若干意见》中提出“要着力解决新生代农民工问题”,这是自2001年王春光首次提出“新生代农民工”概念以来,在党的文件中第一次使用“新生代农民工”这个词,足见党中央对新生代农民工的高度重视。在新生代农民工规模不断扩大而综合素质较低的情况下,特别是当今终身教育理念和学习型社会构建中,了解新生代农民工教育培训需求,有针对性地采取教育培训措施,提高他们的文化水平和专业技能,对提高新生代农民工的市场竞争力、加速其市民化进程、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新生代农民工教育培训需求特点
(一)培训愿望的强烈性
与第一代农民工相比,新生代农民工受教育程度虽然普遍提高了,但与每年600万大学毕业生相比,仍有很大差距。随着我国经济结构的调整,新兴产业不断推陈出新,对劳动者的素质要求越来越高,大部分新生代农民工受教育程度远远满足不了用人单位的基本要求,从而使其在激烈的就业市场竞争中一直处于劣势地位,只能从事最底层的工作,工作环境、福利待遇、社会保障、子女教育等方面都不尽人意。在工作中他们已经强烈地感受到知识和技能的匮乏严重地影响了自己的发展,深刻领悟到只有接受教育培训,提高自己的文化水平,掌握更多更好的专业技能,增强谋生本领,才能改变自己的生存环境,改善自己的生活方式,提高自己的生活质量,实现自己的人生理想。
(二)培训目的的明确性
调查研究表明,85.3%的新生代农民工表示如果参加某项培训后不能帮助他们找到一个较好的工作,是不会参加的。这说明新生代农民工参加教育培训的目的非常明确,就是为了增强职业竞争力,获取一份好的工作,提高自己的社会地位,改善自己的生活状况。他们把参加培训后能否找到一份好的工作作为判断培训效果的唯一标准,也是影响其参加培训积极性的重要因素之一。
(三)培训内容的选择性
由于新生代农民工多数是初中毕业生,少数人接受过高中及以上教育,他们的整体文化水平较低,没有接受过专业教育培训,不具有一技之长,他们迫切需要学习的是职业技能知识,希望在短时间内提高自身的技能,促进自身的发展。从调查结果来看,新生代农民工对教育培训的需求主要集中在市场营销、计算机应用、机电维修与数控技术、社区家政服务、经营管理、建筑工程等技术含量高及现代管理方面的知识和技能③,对传统职业如电工、车工、修理工、厨师等技能培训需求比例很低,此外部分人对致富创业和人际沟通等方面的知识也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还有新生代农民工在选择培训内容上具有一定的盲目性和从众心理,职业的社会评价以及经济收入是他们选择培训内容的重要依据。
(四)培训形式的灵活性
新生代农民工多数就职于民营企业及服务行业,工作时间长、劳动强度大、没有节假日,培训时间难以保证,因此他们希望参加需要时间不长、形式灵活、见效快、成本低的培训。他们更易选择交通方便、离住处近的培训机构;青睐于网络教学和现场教学相结合的培训方式,而传统的课堂教学吸引力较小;更倾向于短期培训,培训周期较长的一般无人问津;愿意到正规的职业培训机构、职业院校或高校接受培训;此外如果培训结束后通过考核能够拿到国家权威机构认证的职业资格证书或是国家认可的学历证书对新生代农民工更具有吸引力。
二、影响新生代农民工教育培训需求因素
(一)个体因素
新生代农民工教育培训需求受自身观念和素质的影响,主要包括个体培训经历、受教育程度、经济收入、就业部门等。经研究表明受教育程度越高的新生代农民工接受教育培训的愿望越强烈;经济收入高的比经济收入低的接受培训愿望大;曾经参加过培训的对培训需求强于没有参加过培训的;在个体、私营企业、三资企业以及自己做生意打零工的需求大于在国有或集体所有制企业工作的新生代农民工。性别、婚姻状况、年龄等因素对新生代农民工教育培训需求没有影响④。
(二)社会因素
新生代农民工教育培训需求除受个体因素影响外,还受到国家政策和社会环境因素的影响。首先,我国目前还没有一部比较完备的关于新生代农民工教育培训法律法规,新生代农民工教育培训工作缺乏有效的法律和制度保障,从而削弱了新生代农民工培训的积极性;其次,教育培训机构提供的培训内容与新生代农民工职位需求之间存在着错位,不能为新生代农民工进一步提升工作和职业发展提供满意的培训内容;第三,新生代农民工参加教育培训成本高,占其工资收入比例大,潜在的培训需求难以转化为现实需求;第四,媒体的宣传报道对新生代农民工的培训也有很大的影响,多做正面宣传会大大激发他们培训的积极性。
三、解决新生代农民工教育培训问题对策
(一)建立完善新生代农民工教育培训法律法规
国家通过立法以及制定与新生代农民工教育培训有关的配套法律法规,使新生代农民工教育培训工作有法可依,明确政府、用人单位和新生代农民工三方的责任和义务,充分发挥用人单位、培训机构和新生代农民工三方面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逐步推动新生代农民工教育培训工作长效机制的建立。通过推行职业资格证书制度和职业准入制度,进一步规范用工市场,引导新生代农民工积极参与教育培训。
(二)建立形式多样的新生代农民工教育培训经费投入机制
新生代农民工教育培训经费主要来自三方面,一是政府投入,二是用人单位支付,三是新生代农民工本人承担。国家是培训经费投入的主体,应逐年加大对新生代农民工教育培训经费投入,可以采取建设新生代农民工培训基地、直接补贴给民办教育培训机构、给新生代农民工报销培训费用、设立新生代农民工个人教育培训基金等方式;用人单位每年从利润中(按交税比例来计算)按比例提取新生代农民工教育培训专项经费,专款专用;新生代农民工由用人单位每月从其工资中代缴一部分个人培训费用;将国家补贴的、单位提取的和个人缴纳的统一交到个人教育培训基金中,用于支付个人培训所需费用。此外国家还应建立新生代农民工教育培训借贷基金,采取按揭还款或低额利息的方式鼓励他们参加教育培训。
(三)创新教育培训内容和培训手段
对新生代农民工教育培训工作要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坚持实用性、时效性、灵活性的原则。根据他们文化水平、年龄层次、工作性质、工作时间等方面差异,采用集中办班、脱产培训、业余培训、远程教育或几种方法相结合的培训方式。理论学习可以集中讲授,技能实践分头实施,把实践操作放到企业。做好市场调研,积极开设市场需求量大的特色专业,有针对性地设置符合新生代农民工需求的培训内容,根据学员的情况合理安排培训时间,加强师资队伍和实习基地建设,确保新生代农民工学有所获,能将所学尽快在实践中得到应用和认可。
参考文献:
①全国总工会新生代农民工问题课题组. 关于新生代农民工问题的研究报告[N].工人日报2010—06—21
②国家统计局.2009年农民工监测调查报告[EB/OL].2010—03—19.http:// www. stats. gov.cn/tjfx/
fxbg/t20100319_402628281.htm
③丰云,田艳艳.新生代农民工学习需求调查及建议[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1(21):54—57
④刘艳磊. 新生代农民工教育培训问题研究——以山东省滨州市为例[D].西南大学,2011
〔本文系河北省科技厅软科学研究项目“新生代农民工教育需求及现实供给的实证研究”(项目编号:11457216)〕
(高玉峰,1972年生,河北抚宁县人,河北科技师范学院副教授、副研究员、硕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