颜晓峰 有使命感的理论专家

来源 :中华儿女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b110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个民族要站在世界的高峰,一刻也不能没有理论思维;一个政党要站在时代前列,一刻也离不开理论创新
  17岁,颜晓峰在太行山脉一个山坳的营房里当炊事员;27岁,颜晓峰刚刚调入军校当哲学教员,在教研室学历最低;32岁,颜晓峰进入国防大学研究生院攻读哲学专业硕士研究生;50出头,颜晓峰成了国防大学马克思主义研究所所长,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专业博士生导师。出版个人专著5本、个人论文集5本,在公开发行的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217篇的颜晓峰,先后荣获全军爱军精武标兵,全军创先争优优秀共产党员,军队院校育才奖银奖,第一、二届全军政治理论研究优秀成果一等奖,为我军理论建设作出突出贡献。
  他敢说“我把我的灵魂安放在国家图书馆里”这样的惊人之语;他信奉“时间是人的发展空间”,因而惜时如金;他坚守“攀登理论高峰义无反顾”的执着梦想。
  两道深邃的目光,把执着与深刻、温润与宽厚、正直与豁达,播进他方正脸庞的眉宇之间。
  置身时代大潮研究理论
  身为国防大学马克思主义研究所的专家——我军理论高地的“守望者”,颜晓峰在马克思主义研究和教学领域坚守了30年。“不荒废、不懈怠、不徘徊”是他对自己的要求,也是众人对他的评价。
  刚刚过去的2011年,对时任马克思主义研究所所长的颜晓峰来说,是不平凡的一年,是收获的一年: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获批准;参加了军队高层次理论人才研修班;被列入中宣部《学习理论文库?理论家自选集》第9批出版计划;2011年12月,胡锦涛主席签署通令,中央军委为马克思主义研究所记一等功,校党委为颜晓峰记二等功,马列所被誉为“研究传播党的创新理论的一面旗帜”。其同事评价:“和平年代能获得这样的荣誉,在我们国防大学也是空前的。”
  面对荣誉,颜晓峰心静似水,他想得更多的,是怎样才能“实副其名”,他更愿意做的,是在获得认可与荣誉后的潜心学习与思考。
  与颜晓峰相见是在某个周一的午后,马列所的同志说:“老颜昨晚又在办公室忙到深夜”,“周日晚9点半到的办公室,工作到凌晨1点半。”对于颜晓峰来说,睡在办公室那张简易的挂着蚊帐的单人床上是常事,“总觉得时间不够用,所以要抓紧时间,往前赶。”在他看来,一个人要靠能力立足、靠业绩立功,就要在专业上投入更多的时间和精力。
  党的理论工作者是理论战线的战士,必须置身时代大潮,时刻关注党和国家发展大局。这些年,颜晓峰的理论脚步,始终与党的理论创新与实践创新同行,与社会热点和重大事件同步。
  2007年初,针对当时理论界一些似是而非的理论观点,颜晓峰等执笔写出了《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道路》一文,立场坚定、旗帜鲜明,5月16日在《人民日报》刊登后引起广泛关注。
  2008年汶川“5.12”特大地震发生后,颜晓峰和他的战友们没能亲临抗震救灾第一线,就用他们的笔写出了《抗震救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伟大实践》,深入发掘抗震救灾伟大斗争蕴含的精神力量,在《光明日报》头版发表。年底中宣部在成都召开抗震救灾精神论坛,专门邀请他出席发言。
  2009年乌鲁木齐“7.5”事件发生后,颜晓峰与新疆军区的理论工作者合作,迅速写出《民族大团结是实现各民族共同发展的福祉》一文,坚决反对民族分裂、坚决维护祖国统一,7月17日发表在《光明日报》的“光明专论”,发出了政治强音,反映了人民心声。
  2010年10月,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作出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的重大战略决策,颜晓峰的思考从国家发展战略进入国家安全战略,考察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对于国防和军队建设的意义,写出《国家安全视野中的经济发展方式转变》,11月16日在《解放军报》发表。
  2011年7月1日,胡锦涛总书记在建党90周年庆祝大会上对党的奋斗历程和伟大成就作出精辟概括,7月16日出版的《求是》杂志就刊登了《三件大事与两大理论成果》,这是颜晓峰和两位年轻研究员一起攻关的成果。
  党的十八大召开之前,2012年7月17日,《解放军报》在头版以显著位置,刊登了颜晓峰主笔的《旗帜引领中国》一文,文中回顾了十六大以来我们党高举旗帜、科学发展取得的辉煌成就,鲜明地提出:旗帜指明航向、推动发展、开创未来,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是继往开来的根本保证。
  他在此文中写道:展望未来,光明前景和发展忧患并存,改革动力和前进阻力并存,可预见困难和难预料风险并存。随着国家发展利益的拓展、战略资源的紧缺,国际竞争将日趋激烈,提升包括经济、政治、科技、文化、军事力量在内的综合国力,是民族自立自主自强之道。要在新的国际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更好地维护和拓展国家利益,增强在国际交往、博弈、冲突中的主导权,就必须充分发挥我国的政治优势,依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蓬勃发展,实现富国强军。
  有人说,颜晓峰追求“本土原创”,力求言人之所未言,不落旁人窠臼,摒弃凌空虚蹈式的抽象演绎,致力于理论的通俗化、大众化;有人评价,其“思想收放从容,布局密不透风,既文气沛然,又用情深厚,可谓刀刀见刃,尽显思想的锋芒、学养的凝聚和智慧的灵光。”
  为了团队进步甘当人梯
  30年来,颜晓峰在“人言理论无味”的政治理论教学研究中坚守,得出“我道韵味无穷”的感受。“眼里时刻盯着、脑里时刻装着、心里时刻想着、手里时刻抓着”,在颜晓峰心中,与真理同行,是一种充满幸福的体验。
  近些年来,一些人打着自由、民主、人权的幌子,通过各种渠道传播某些错误思想、错误观点,马列所专家们的文章也曾在网上受到过攻击。
  对此颜晓峰看得很坦然:“我们不惧非议,使命的召唤、人民的需要、火热的实践给了我们力量。这是当代理论工作者的事业根基,也是党的理论创新的不竭源泉。”他表示,理论界决不能任由错误思潮泛滥。真正的理论战士必须敢于同错误思潮作斗争。
  除了出差,颜晓峰几乎天天“泡”在办公室熬夜加班,逢年过节也不例外。一张单人板床,几大书柜的书籍,以及一箱箱方便面,陪伴他度过了无数个不眠之夜。“管仓库的有一口清,一口气背下仓库里所有库存的数目;话务员做得好,能背出各个分机的号码……做什么工作都可以做到极致。”知书达理的夫人也被他坐热“冷板凳”的精神所深深打动,心疼地常常利用周末乘班车前来为他送点水果,打扫卫生。   一次,为赶写一篇重要文章,多年未患感冒的他病来如山倒,不得不强迫自己进医院。谁知三天的疗程,他第二天就“罢疗”了:“打点滴太浪费时间!”夫人刘红民埋怨地说,“老颜就是一个陀螺,小鞭子就在他手里,每天抽得自己团团转。”
  去年,是颜晓峰和刘红民结婚30周年。30年前,两个年轻人旅行结婚上了峨眉山,在金顶遥望贡嘎雪山。30年后,他们重上峨眉山,沿着当年走过的山路走了一遍,再次看见了山腰上一片片高大的冷杉林,对沿途“拦截”的猴群说声“再见”,在当年住过的寺庙洪椿坪又住一晚。清晨下山,他们热泪盈眶。
  “一个人努不努力,一天两天看不出差别,一年两年也未必看得出差别,三年五年或更长时间一定能看出来。”这是当年颜晓峰在石家庄陆军学院做哲学教员时,教研室主任杨延欣以他的例子勉励大家的话。也正由于常年精勤不倦,当年教研室几十人中基础最差的颜晓峰,如今成为成绩最突出的一个,著作等身,同事钦佩。
  相对个人,颜晓峰更强调团队的作用。几年来,颜晓峰作为研究所的带头人,带领他的同事们,奋战在研究传播党的创新理论第一线。他风趣地把自己比作“生产队长”:既要敲钟,招呼社员下地;又要锄地,不当脱产干部,而且还要锄得又好又快。2010年所里给中宣部报的30篇论文,由他执笔或领衔撰写的就有17篇;6年来,以研究中心名义在中央“四报一刊”等报刊发表的理论文章,仅他主笔的就有77篇。
  署名是科研单位的敏感问题,为了当好青年人梯,颜晓峰甘愿“成人之美”,绝不“掠人之美”。该所青年研究员的成长进步很快,个人署名文章越来越多,除了个人奋发努力,所里的规则和作风也是一个原因。
  最近,在研究中心召开的《颜晓峰自选集》出版座谈会上,一位年轻研究员说:“上善若水,水利万物而不争。我们从老所长的书和人,可以感到一种空谷幽兰般的人生修养和修炼,一种海纳百川般的学识积累和积淀。”
  一本《反杜林论》决定一生
  40年前,在炊事班的颜晓峰,自制了一盏柴油灯,开始读炊事班唯一的书——恩格斯的《反杜林论》。由于柴油灯的油烟太多,清早起來,他鼻孔里全是黑灰。
  一盏柴油灯、一本《反杜林论》,竟決定了他一生的道路。
  颜晓峰形容自己属于基础差、发展慢的“蜗牛型”教员:27岁当教员,29岁读大专,35岁评讲师,42岁读博,45岁评副高,50岁评正高。
  人们可能更多地看到的是公开的成果,不一定知道成果后面的积累。仅从1987年到2003年的十几年间,颜晓峰手抄的读书笔记本就有77本,内容是1400本书或文章的读书记录。正可谓没有“隐功夫”就不会有“显成果”。
  多年前的同学战友每每遇见,难免为颜晓峰惋惜,当年毕业时果接过总政等大机关的橄榄枝,可能早已是将军。颜晓峰却觉得,没有什么比作研究更有乐趣。
  “职级、军衔,都是副产品,不是唯一目标,主产品是自己的能力、素质和贡献。”“能量守恒”,颜晓峰看得明白——失之东隅,收之桑榆,“路是步步不回头走出来的,不能左顾右盼,做什么都是有得有失。”今年“八一”前夕,他被授予专业技术少将军衔。
  他的思绪并没有沉湎于欣喜之中。授衔前夜,他坐在电脑前彻夜未眠,写道:这10年,在仍然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的同时,我国经历了前所未有的风险和挑战,遇到了极为复杂的局势和矛盾。国际风云与国内形势密切关联,经济发展与社会问题交织互动,深化改革与维护稳定紧密依存,自然灾害与突发事件交相出现,发展方式与资源条件相互制约,核心价值与多样思潮同生共存,等等。战胜风险挑战,应对复杂局势,最根本的是要依靠科学理论指引、正确道路领航、稳固制度保障。面对多重压力、多种矛盾、多样疑难、多方声音,最关键的是党和人民要有主心骨,高举旗帜坚定不移,不畏缩、不动摇、不后退,继往开来向前进。当前,我国发展面临许多新的重大问题,比如,如何在世界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时期争取发展主动权,如何针对西方价值理念、制度模式的挑战强化民族的文化自信和制度自信,如何统筹全局深化科学发展、改革创新,如何有效应对执政党的“四种考验”、防止“四种危险”,等等。问题是理论创新的动力,研究和回答这些问题,就是发挥理论功能、以理论创新推动实践创新的过程。
  文章甘于寂寞,理论留心人间。回顾来时路,作为肩负时代使命的理论工作者,颜晓峰的理论研究已载誉满途,步入佳境。
其他文献
何必迟疑不决?何必环顾左右?放下犹疑,伸出援手,既是帮助别人,也是解放自己——自己内心亮堂了,眼前的一切也就豁然了。  最近,最美女教师张丽莉和英雄军人沈星的事迹,如同重锤,敲打着人们无意间包上坚硬外壳的内心;也如同呼唤,呼唤着人们曾抱以怀疑的本真。  在这个信息大爆炸的时代,人们已经很难在一则事不关己的新闻事件上驻目很久——事情太多,大家很忙。但笔者相信,许多人浏览到这两则信息时,都会因为心中突
期刊
在中国备受欺凌的年代,他怀揣“实业报国”理念,用一己之力兴办民族火柴实业,矢志要与“洋火”一争高下  中国老百姓使用现代火柴的历史,往远了说不过一百五六十年,此之前国人均用火镰、火石取火。然直到新中国成立后很长一段时间,仍有不少人称火柴为“洋火”,足见外国火柴产品在中国的统治地位与影响之深。  这实在是民族与历史的悲剧。本来中国人早在6世纪就发明了火柴取火原理与方法,却要等到19世纪中叶开始由欧洲
期刊
“常棣之华,鄂不韡韡”,这是《诗经·小雅·常棣》的首句,讲的是一种很美丽的花——常棣。常棣别名郁李、棠梨,属蔷薇科,原是生长于南方山坡林缘上肥沃湿润土壤之中的一种纤细而柔的木本植物,因其花朵开放形态而闻名。常棣之花,花开成双。在长长的下垂着的细茎上,常棣花往往两三朵为一缀,比肩而开、携手生长,有繁密如云之态。初民有感于常棣花彼此相依的特点,借以起兴创作了《小雅·常棣》篇,抒发对兄弟天伦的无限崇尚,
期刊
一句“自古燕赵多慷慨悲歌之士”,将河北人的豪侠之气展现得淋漓尽致。杜天民也是如此。  不懈努力、艰苦奋斗——这是河北人民几千年前来延承下来的优势和财富,也是新冀商对前辈传统精神的继承和传扬。   杜天民就是如此。  虽然连称“荣誉都是领导给的,跟我没什么关系”,但这仍然是一张不错的成绩单——“深州市职工创业之星”“深州市十大杰出青年”“衡水市创业新星”“衡水市劳动模范”“深州市第五批市管专业拔尖人
期刊
从井冈山麓,到红山脚下;从1927年成立红军教导队,到长征中的“干部团”;从延安时期的抗大,到新中国建立后的解放军军事、政治、后勤三大学院……85年来,国防大学与国家、民族的命运休戚与共,培养了数以万计的治党治国治军栋梁,被称为中国军队“将军摇篮”。  抗战时期,毛泽东亲自兼任抗大教育委员会主席,刘伯承、徐向前、罗瑞卿等一批身经百战的高级将领,以及艾思奇、任白戈、徐懋庸等学贯中西的学者联手执教抗大
期刊
接受过他服务的辖区群众称他为“幸福使者”,受到过他调解的人称他为“公平使者”,受到过他帮扶的特殊群体称他为“关爱使者”,得到过他帮助的人称他为“爱心使者”。  他,就是一名普通的边防警官,福建总队福州支队福清大队北坑边防派出所正排职干事黄志杰。  2002年12月,他实现了儿时的梦想,成为了一名光荣的边防战士。在10年的军旅身涯中,虽然没有惊心动魄的英雄壮举,也没有荡气回肠的悲壮场面,但他却用平凡
期刊
花山节,又叫“跳场”、“跳花”、“耍花山”、或“踩花山”,是滇东北、滇南一带苗族仅次于农历春节的传统盛大节日。源于男女求偶,青年男女通过在一起对歌、跳舞、得以相见到认识、了解。每当相中了合意人,便双双相约到僻静处互诉衷情。青年男女,一旦相爱,男的要以花裹脚,用花围腰带赠送姑娘,而女的也以自己千针万线亲手绣制的花帕、包头回贈。  如今,男女求偶的成分逐渐减少,表演的成分逐渐多起来了。昭通地区的花山节
期刊
八年来,在家乡河北正定的田野上,他播种辛劳,放飞梦想,收获创业的酸甜苦辣和丰富的人生历练。  八年前,走出西南农业大学这所名校大门的王永波,怀里虽揣着大红的毕业证书,却既不留恋城市,也拒绝任何科研院所或一些大公司的诱惑,心无旁骛地一头扎进田野回乡务农,去带领乡亲们共同致富——这在已经远离了董加耕、邢燕子时代的今天,绝对是为数不多的特例。  王永波在自己的家乡河北正定县南楼村那块希望的田野上,播种辛
期刊
作战理论与武器装备一样,既是军事斗争准备的重要内容,也是战争制胜的关键因素  在和平年代,作战理论常被人们称作“屠龙术”。但在国防大学战役教研部副教授李景龙的眼里,“作战理论与武器装备一样,既是军事斗争准备的重要内容,也是战争制胜的关键因素,宁可备而不用,也不可用而无备。天下并不太平,身为军人必须时刻准备打仗。”  国防大学执教15年,李景龙在军事理论创新等诸多方面都取得了不容小觑的成绩。他说,这
期刊
未来二三十年我们国家将处在一个没有大规模战争冲突的脆弱安全阶段。不仅要居安思危,还要居危思危  从1986年第一次夹起教案走上国防大学讲台,到如今桃李满园;从当年国防大学成立以来世界经济政治教研室最年轻的教员之一,到现在战略研究所副所长、教授、权威军事专家,历三十年光阴,孟祥青将自己的宝贵年华倾注国家安全战略研究。  行将暑假,孟祥青在两次调研间歇,未及休息便来到办公室接受我们的专访。十几平米的房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