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翻转课堂作为新的教学模式的典型代表,相对于“传统课堂”教学模式,“翻转课堂”在大学教学应用的利与弊仍有待于深入探究,因此本课题使用实验研究方法对这两种教学模式进行全方位的对比。选用14级教育技术学两个班级的学生为实验对象,划分为实验组(即翻转课堂)和对照组(即传统课堂),同时学习《多媒体画面艺术设计》这门课程的第四章六个学时的内容。设计并制作了相关的导学案、微视频,制作完成后将视频传到学生机上,供实验组的学习者进行学习。之后通过统一的课后测试题、PPT作品展示和问卷调查对翻转课堂在大学教学中实行的可行性进行多维度的分析,实验结果显示实验组的各项成绩均高于对照组的成绩,对比显著,有一定的可行性。最后又对“翻转课堂”的未来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
关键词:翻转课堂;传统课堂;大学教学;实验研究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3044(2018)14-0207-04
1 研究背景及文献综述
“翻轉课堂”(Flippling Classroom,也译作颠倒课堂,颠倒教室),作为一种新兴起的课堂教学组织形式,起源于美国科罗拉多州落基山的“林地公园”高中[1]。
国外部分地区,经过了很多的实验以及调查,已经开展了几年的翻转课堂,并且有了一些相对比较成熟的研究体系,制定了比较有规律的研究步骤,形成了一些固定的研究模型。国外翻转课堂的研究集中在将翻转课堂运用于教学实践[2]、与传统教学模式的对比研究[3]以及探索翻转课堂与其他的教学方法或技术相结合的应用效果[4]。
国内翻转课堂的实施大多停留在引进介绍的萌芽阶段[5],只有个别学校开展了翻转课堂的教学实验,如重庆的聚奎中学和广州市海珠区第五中学[6]。与此同时也有研究者对翻转课堂教学模式进行了初步探究[7],以及对网络环境中基于翻转课堂理念教学设计的研究[8]。总体来看,理论分析多于实践应用,并且多集中在中小学课堂教学的探讨,涉及高校教学的应用研究较少。所以我们打算在大学教学中运用这种教学模式,让大学课堂能够真正体验到这种教学模式带来的成果,从而达到拓宽教学模式应用领域的目的。
2研究内容
研究翻转课堂在大学教学中《多媒体画面艺术设计》这门课程的应用效果。制作详细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流程图,制作课前学习的微视频、导学案、课后的测试题、评价量表以及相关的课后问卷调查,通过实验探究的方法将翻转课堂和传统课堂进行对比,采用SPSS分析软件对各项结果进行科学详细的分析,再根据PPT展示结果、课后习题成绩结果、评价量表结果以及课后的调查问卷的结果得出翻转课堂在这门课程中实行的可行性结论。
3 基本理论与“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探究
3.1关联主义
乔治·西孟斯(George Siemens)提出了一种与21世纪的需求相一致的学习理论—关联主义学习理论。该理论考虑了学习的趋势,学习技术与网络的使用,以及不断缩减的知识半衰期。
此理论是一种非常适合当代生活的学习模式,它的起点是个人,通过个体的知识体系构成一个整体的拓扑图,这种拓扑被制成各种组织和机制,最后这些组织和机制反过来回馈给个人,让个人继续学习[9]。
3.2混合式学习
混合式学习就是一种将传统学习方式的优势和网络化学习的优势有机结合起来的学习方式[10]。
3.3“双主模式”
双主模式就是在发挥老师的主导性作用的同时也要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也就是在以教师为主导的课堂中学生参与进来共同学习的一种教学模式。
3.4传统教学模式和翻转教学模式的比较分析
首先区分一下这两种教学模式的含义:
1)“传统课堂”教学模式是指以教师为主体的教学,学生扮演配合的角色,忽视了学生的生命价值,比较重视教师的引领作用,忽略了学生的独立认知能力;比较看重知识的训练,忽略了对学生精神世界的关怀。
2)“翻转课堂”是指对于传统课堂的一种颠覆,让学生成为学习过程中的主人,它的翻转不仅体现在对教学顺序的颠倒,也体现着对于教学内容的一系列的翻转,关键是让学生能够自主学习,真正实现学生的生活价值和人生意义。
其次,表1将详细介绍这两种教学模式的详细对比:
4 《多媒体画面艺术设计》“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设计
4.1教学模式设计原则
4.1.1“学生为中心”原则
翻转课堂的设计一定要遵循以学生为中心的原则,发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角色[11],充分调动学生的自主性和积极性;
4.1.2“适配性”原则
在整个教学模式的设计中一定要选择适合翻转课堂应用的教学资源(例如导学案和微视频),只有这样才能达到一个很高的配合度,从而得出鲜明的结论。
4.1.3“理论联系实际”原则
让学生在学习理论的同时,积极地进行实践项目(课后学习小组的户外学习以及PPT作品的制作等),扎实地掌握知识点。
4.2教学模式设计方案规划
4.2.1教学视频设计
首先将教学内容的微视频分为六段:引入部分;屏幕文本和书本文本的共性和差别;文本在屏幕上的要点以及图形、图像的配合;屏幕文本呈现的基本元素;屏幕上文本呈现的视觉要素及艺术规则;规范屏幕文本呈现的三条原则。
(1)实验者必须充分了解学生的基础知识水平和智力水平,学生通过教师提供的教学视频和微视频进行初步的学习。教学视频由实验者进行录制编辑制成。
(2)观看教学视频,引导学生去体验学习并积极参与[12]。
(3)微视频以及微课的制作一定要有详细的脚本设计,让不同的教学内容得到恰到好处的呈现。 (4)结合教学视频以及微课,给出相应的针对性的练习和测试,从而加强课程内容的巩固和发现难点。
4.2.2导学案设计
(1)按照第四章的每个小单元进行设计,师生共同协商制定出适合学生学习的“导学案”供同学们进行学习。
(2)单元学习目标不仅包括知识,技能学习目标,更有能力、素质技能学习目标[13]。所有目标和学习任务交互分配,让学生学会认知,学会做事,学会共同生活,学会生存。
(3)学生自己制定学习的具体计划,将每个学习环节进行独立或者合作完成。
(4)“导学案”还可以设计学生的建议栏,让学生记下学习建议和想法,使学生可以从整体意义上理解工作任务。
4.2.3学习活动设计
(1)学生在老师的带领下进行分组,学生对于分组合作学习具备一定的主动积极性,课程组教师要编制指导性的文件给予支持指导,既要为学生自主探索学习、解决问题提供创新的空间,又要提出一些学习、工作的规律性要求。
(2)学习小组要按照一定的规定划分小组成员,人数控制在5人以内一组,然后,根据问题的难易,类型进行小组内部的协作分工设计,并进行协作探究。
(3)要培养学生正确处理合作和竞争的能力。在课堂上形成竞争的机制和氛围,是调动学生积极性的十分重要条件,分组合作学习通过课堂分组展示的竞争实现小组的集体荣誉、满足学生成功的欲望。课堂学习目标的达成,成为课堂高效推动的驱动力。
(4)课堂中,充分利用组与组之间的竞争,最大限度地调动每位同学参与的积极性,教师要对学生的互动、争辩以及各小组的表现给予及时的鼓励。让课堂因互动而更加精彩。
(5)在课堂上,小组之间要进行系统规范的小组互评和老师评价。
5 《多媒体画面艺术设计》“翻转课堂”实验研究
5.1实验准备
5.1.1实验目的
探究翻转课堂这样教学模式在《多媒体画面艺术设计》这门大学课程中应用的可行性。
5.1.2实验工具
摄像机一台,教师机一台,学生机40台,录音笔一支。
5.1.3实验对象
某大学14级教育技术学媒体班全体学生(作为对照组)和网络班全体学生(作为实验组)。
5.1.4实验设计
首先设定:自变量为教学模式(翻转课堂和传统课堂两种),因变量为测试结果以及PPT作品的评价效果,无关变量为学生的学习基础(学生第四章的学习基础均为零)。
其次进行分组:将被试对象分为两个组,一组为实验组,进行翻转课堂这种教学模式的学习,另一组为对照组,进行传统课堂这种教学模式的学习。
最后设计时要控制:两组均学习一样的教学内容(第四章:文本呈现艺术),教学时间均控制在三节课之内,课后使用同一套试题进行测试以及完成相同的PPT作品。
5.1.5实验材料
实验组需要准备:
(1)课前学习导学案(用于课前学习,进行知识梳理);
(2)教學视频(6段视频教学,进行系统的学习);
(3)教学讨论小组(方便沟通学习,利于构建学习环境);
(4)课后测试题(其中包括10道保持测试,6道迁移测试);
(5)评价量表(包括自评、互评、老师评);
(6)课后调查问卷材料;
(7)课后采访材料。
对照组需要准备:
课后测试题(其中包括10道保持测试,6道迁移测试),同实验组内容。
5.2实验过程
先是对照组的全体学生被安排到一间教室进行第四章的学习:
教师讲授第四章的学习内容,之后进行学习测试,最后安排作业。
之后实验组的全体学生被安排到同一间教室进行第四章的学习:
(1)由学委提前分好小组,同组同学坐在一起方便交流学习;
(2)统一发放导学案,进行预习工作;
(3)观看六段已经经过编辑的教学视频,中间会安排统一休息进行小组答疑交流等;
(4)教学视频观看后,进行和媒体班一样的学习测试;
(5)安排作业;
(6)作业展示,进行互评、自评。教师评环节;
(7)展开问卷调查;
(8)课后进行个别采访,探究翻转课堂的可行性。
5.3实验数据分析
5.3.1课后习题测试分析
从表2我们可以看到传统课堂组合翻转课堂组的课后习题测试的平均成绩(级均值),两组的差别具有3分的差异,接下来我们继续进行两组的独立样本的检验。如下表3。
在表3中,我们首先观察第一个Sig>0.05,所以分析时看方差相等的这一行数据的Sig(双侧)<0.05,则说明结果显著,翻转课堂的考试成绩明显高于传统课堂的考试成绩,则说明这次实验的效果还是非常具有说明性的。
5.3.2PPT作品评价量表分析
从表4我们可以看到传统课堂组合翻转课堂组的课后习题测试的平均成绩(级均值),两组的差别具有8.28分的差异,接下来我们继续进行两组的独立样本的检验。如下表5。
在表5中,我们首先观察第一个Sig<0.05,所以分析时看方差不相等的这一行数据的Sig(双侧)<0.05,则说明结果显著,翻转课堂的考试成绩明显高于传统课堂的考试成绩,则说明这次实验的效果还是非常具有说明性的。
5.3.3调查问卷统计分析
本次问卷共收回35份(均来自翻转课堂组的同学们,目的是对翻转课堂优缺点的一个全面的总结,为下一次实施奠定基础)。 结果显示:在课前阶段60%实验组的同学们觉得翻转课堂的准备材料准备的恰到好处,符合同学们的学习要求,说明为实验能够有条不紊地进行提供了很好的准备。在课中的课堂活动中有57.14%的同学认为针对性较强,可以让他们积极地思考,并且在理解的基础上掌握所学知识。总体来看未来翻转课堂的发展还是需要被不断测试的,只有多实践多应用才能得到更全面更高效的实施方案。
5.4实验结论
通过进行翻转课堂和传统课堂的对比实验,最后得出以下结果:
(1)通过SPSS软件对课后习题(包括迁移性知识和保持性知识)结果的统计得出翻转课堂的学习成绩显著高于传统课堂的学习成绩,说明翻转课堂在大学教学《多媒体画面艺术设计》这门课程的应用是值得推广的。
(2)与此同时本研究还从实践的角度探究翻转课堂的应用价值,即通过测试同学们课后PPT作品的评价结果来进行分析,通过老师评价,小组互评以及小组自评对作品进行了全方位详细的评价,最后将评价结果制成可测量的数据,进行SPSS软件的数据统计分析,最后得出的结果也是翻转课堂组的成绩显著高于传统课堂组的成绩,这也有力地说明翻转课堂在这门课程中推广的价值。
(3)最后制作了与之相匹配的课后调查问卷以及采访的环节,对翻转课堂组的同学们进行了调查,从三个维度(课前,课中,课后)对于翻转课堂的实施方案进行了客观的评价,最后得出在翻转课堂实施的过程中应该注意的一些问题:首先,课前部分,导学案的制作应该按照学习大纲进行严谨的布置,微视频的剪辑也应该注意数量和质量的要求,课前的学习内容不宜过多等;其次,课中部分尽可能多的去分配一些学生独立思考的时间,课堂活动要具有针对性等;最后,课后部分,要适当地分配学习任务,努力培养学生们对于翻转课堂的兴趣度,让他们乐于参与,并且喜欢这种教学模式。
通过实验结果,我们接下来将进一步分析总结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优缺点和实施的可行性以及建议。
6 总论与展望
在这个网络信息库如此发达的今天,各种教学活动和学习活动都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化,不仅拓宽了我们获取知识的途径,而且也让更多人可以在一个良好的网络环境下得到优质的包含图文生像交互的信息资源。特别是教学多媒体的利用,我们可以通过多媒体,超媒体等形式建立教学内容的动态化、组织化、立体化表达。在学习中,老师,家长,学生这三者的角色身份有发生一些相应的改变,让老师更好地展示这种教学模式,家长更好的配合学校完成这种教学模式,学生积极地去适应这种学习方式。
翻转课堂近些年来在大学中的利用很多,即便如此,还是存在着很多不合时宜的现象,很多研究者没有进行一些后期的采访或者调查来探究翻转课堂的后期实施效果以及给学生们带来的实际影响,所以未来还有很多挑战等着我们。
翻转课堂本身就是一个复杂的教学模式,不仅仅是大家理解的只是教学流程的改变,更多的是教学理念的一种改变。而这种理念的改变,不仅需要学生来转变一些学习的思维,需要老师来跟进授课方式的改变以及教学思维的改变等,只有学校家庭还有个人都积极地响应这种教学模式,翻转课堂在未来的发展之路才会越来越好。
参考文献:
[1] Katie Ash. Educators Evaluate ’Flipped Classrooms’ Benefits and drawbacks seen in replacing lectures with on-demand video[J].Education Week, 2012(10):6-8.
[2] Justin G. Gardner. The Inverted Agricultural Economics Classroom: A new way to teach? A new way to learn?[A] .presentation at the Agricultural
关键词:翻转课堂;传统课堂;大学教学;实验研究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3044(2018)14-0207-04
1 研究背景及文献综述
“翻轉课堂”(Flippling Classroom,也译作颠倒课堂,颠倒教室),作为一种新兴起的课堂教学组织形式,起源于美国科罗拉多州落基山的“林地公园”高中[1]。
国外部分地区,经过了很多的实验以及调查,已经开展了几年的翻转课堂,并且有了一些相对比较成熟的研究体系,制定了比较有规律的研究步骤,形成了一些固定的研究模型。国外翻转课堂的研究集中在将翻转课堂运用于教学实践[2]、与传统教学模式的对比研究[3]以及探索翻转课堂与其他的教学方法或技术相结合的应用效果[4]。
国内翻转课堂的实施大多停留在引进介绍的萌芽阶段[5],只有个别学校开展了翻转课堂的教学实验,如重庆的聚奎中学和广州市海珠区第五中学[6]。与此同时也有研究者对翻转课堂教学模式进行了初步探究[7],以及对网络环境中基于翻转课堂理念教学设计的研究[8]。总体来看,理论分析多于实践应用,并且多集中在中小学课堂教学的探讨,涉及高校教学的应用研究较少。所以我们打算在大学教学中运用这种教学模式,让大学课堂能够真正体验到这种教学模式带来的成果,从而达到拓宽教学模式应用领域的目的。
2研究内容
研究翻转课堂在大学教学中《多媒体画面艺术设计》这门课程的应用效果。制作详细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流程图,制作课前学习的微视频、导学案、课后的测试题、评价量表以及相关的课后问卷调查,通过实验探究的方法将翻转课堂和传统课堂进行对比,采用SPSS分析软件对各项结果进行科学详细的分析,再根据PPT展示结果、课后习题成绩结果、评价量表结果以及课后的调查问卷的结果得出翻转课堂在这门课程中实行的可行性结论。
3 基本理论与“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探究
3.1关联主义
乔治·西孟斯(George Siemens)提出了一种与21世纪的需求相一致的学习理论—关联主义学习理论。该理论考虑了学习的趋势,学习技术与网络的使用,以及不断缩减的知识半衰期。
此理论是一种非常适合当代生活的学习模式,它的起点是个人,通过个体的知识体系构成一个整体的拓扑图,这种拓扑被制成各种组织和机制,最后这些组织和机制反过来回馈给个人,让个人继续学习[9]。
3.2混合式学习
混合式学习就是一种将传统学习方式的优势和网络化学习的优势有机结合起来的学习方式[10]。
3.3“双主模式”
双主模式就是在发挥老师的主导性作用的同时也要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也就是在以教师为主导的课堂中学生参与进来共同学习的一种教学模式。
3.4传统教学模式和翻转教学模式的比较分析
首先区分一下这两种教学模式的含义:
1)“传统课堂”教学模式是指以教师为主体的教学,学生扮演配合的角色,忽视了学生的生命价值,比较重视教师的引领作用,忽略了学生的独立认知能力;比较看重知识的训练,忽略了对学生精神世界的关怀。
2)“翻转课堂”是指对于传统课堂的一种颠覆,让学生成为学习过程中的主人,它的翻转不仅体现在对教学顺序的颠倒,也体现着对于教学内容的一系列的翻转,关键是让学生能够自主学习,真正实现学生的生活价值和人生意义。
其次,表1将详细介绍这两种教学模式的详细对比:
4 《多媒体画面艺术设计》“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设计
4.1教学模式设计原则
4.1.1“学生为中心”原则
翻转课堂的设计一定要遵循以学生为中心的原则,发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角色[11],充分调动学生的自主性和积极性;
4.1.2“适配性”原则
在整个教学模式的设计中一定要选择适合翻转课堂应用的教学资源(例如导学案和微视频),只有这样才能达到一个很高的配合度,从而得出鲜明的结论。
4.1.3“理论联系实际”原则
让学生在学习理论的同时,积极地进行实践项目(课后学习小组的户外学习以及PPT作品的制作等),扎实地掌握知识点。
4.2教学模式设计方案规划
4.2.1教学视频设计
首先将教学内容的微视频分为六段:引入部分;屏幕文本和书本文本的共性和差别;文本在屏幕上的要点以及图形、图像的配合;屏幕文本呈现的基本元素;屏幕上文本呈现的视觉要素及艺术规则;规范屏幕文本呈现的三条原则。
(1)实验者必须充分了解学生的基础知识水平和智力水平,学生通过教师提供的教学视频和微视频进行初步的学习。教学视频由实验者进行录制编辑制成。
(2)观看教学视频,引导学生去体验学习并积极参与[12]。
(3)微视频以及微课的制作一定要有详细的脚本设计,让不同的教学内容得到恰到好处的呈现。 (4)结合教学视频以及微课,给出相应的针对性的练习和测试,从而加强课程内容的巩固和发现难点。
4.2.2导学案设计
(1)按照第四章的每个小单元进行设计,师生共同协商制定出适合学生学习的“导学案”供同学们进行学习。
(2)单元学习目标不仅包括知识,技能学习目标,更有能力、素质技能学习目标[13]。所有目标和学习任务交互分配,让学生学会认知,学会做事,学会共同生活,学会生存。
(3)学生自己制定学习的具体计划,将每个学习环节进行独立或者合作完成。
(4)“导学案”还可以设计学生的建议栏,让学生记下学习建议和想法,使学生可以从整体意义上理解工作任务。
4.2.3学习活动设计
(1)学生在老师的带领下进行分组,学生对于分组合作学习具备一定的主动积极性,课程组教师要编制指导性的文件给予支持指导,既要为学生自主探索学习、解决问题提供创新的空间,又要提出一些学习、工作的规律性要求。
(2)学习小组要按照一定的规定划分小组成员,人数控制在5人以内一组,然后,根据问题的难易,类型进行小组内部的协作分工设计,并进行协作探究。
(3)要培养学生正确处理合作和竞争的能力。在课堂上形成竞争的机制和氛围,是调动学生积极性的十分重要条件,分组合作学习通过课堂分组展示的竞争实现小组的集体荣誉、满足学生成功的欲望。课堂学习目标的达成,成为课堂高效推动的驱动力。
(4)课堂中,充分利用组与组之间的竞争,最大限度地调动每位同学参与的积极性,教师要对学生的互动、争辩以及各小组的表现给予及时的鼓励。让课堂因互动而更加精彩。
(5)在课堂上,小组之间要进行系统规范的小组互评和老师评价。
5 《多媒体画面艺术设计》“翻转课堂”实验研究
5.1实验准备
5.1.1实验目的
探究翻转课堂这样教学模式在《多媒体画面艺术设计》这门大学课程中应用的可行性。
5.1.2实验工具
摄像机一台,教师机一台,学生机40台,录音笔一支。
5.1.3实验对象
某大学14级教育技术学媒体班全体学生(作为对照组)和网络班全体学生(作为实验组)。
5.1.4实验设计
首先设定:自变量为教学模式(翻转课堂和传统课堂两种),因变量为测试结果以及PPT作品的评价效果,无关变量为学生的学习基础(学生第四章的学习基础均为零)。
其次进行分组:将被试对象分为两个组,一组为实验组,进行翻转课堂这种教学模式的学习,另一组为对照组,进行传统课堂这种教学模式的学习。
最后设计时要控制:两组均学习一样的教学内容(第四章:文本呈现艺术),教学时间均控制在三节课之内,课后使用同一套试题进行测试以及完成相同的PPT作品。
5.1.5实验材料
实验组需要准备:
(1)课前学习导学案(用于课前学习,进行知识梳理);
(2)教學视频(6段视频教学,进行系统的学习);
(3)教学讨论小组(方便沟通学习,利于构建学习环境);
(4)课后测试题(其中包括10道保持测试,6道迁移测试);
(5)评价量表(包括自评、互评、老师评);
(6)课后调查问卷材料;
(7)课后采访材料。
对照组需要准备:
课后测试题(其中包括10道保持测试,6道迁移测试),同实验组内容。
5.2实验过程
先是对照组的全体学生被安排到一间教室进行第四章的学习:
教师讲授第四章的学习内容,之后进行学习测试,最后安排作业。
之后实验组的全体学生被安排到同一间教室进行第四章的学习:
(1)由学委提前分好小组,同组同学坐在一起方便交流学习;
(2)统一发放导学案,进行预习工作;
(3)观看六段已经经过编辑的教学视频,中间会安排统一休息进行小组答疑交流等;
(4)教学视频观看后,进行和媒体班一样的学习测试;
(5)安排作业;
(6)作业展示,进行互评、自评。教师评环节;
(7)展开问卷调查;
(8)课后进行个别采访,探究翻转课堂的可行性。
5.3实验数据分析
5.3.1课后习题测试分析
从表2我们可以看到传统课堂组合翻转课堂组的课后习题测试的平均成绩(级均值),两组的差别具有3分的差异,接下来我们继续进行两组的独立样本的检验。如下表3。
在表3中,我们首先观察第一个Sig>0.05,所以分析时看方差相等的这一行数据的Sig(双侧)<0.05,则说明结果显著,翻转课堂的考试成绩明显高于传统课堂的考试成绩,则说明这次实验的效果还是非常具有说明性的。
5.3.2PPT作品评价量表分析
从表4我们可以看到传统课堂组合翻转课堂组的课后习题测试的平均成绩(级均值),两组的差别具有8.28分的差异,接下来我们继续进行两组的独立样本的检验。如下表5。
在表5中,我们首先观察第一个Sig<0.05,所以分析时看方差不相等的这一行数据的Sig(双侧)<0.05,则说明结果显著,翻转课堂的考试成绩明显高于传统课堂的考试成绩,则说明这次实验的效果还是非常具有说明性的。
5.3.3调查问卷统计分析
本次问卷共收回35份(均来自翻转课堂组的同学们,目的是对翻转课堂优缺点的一个全面的总结,为下一次实施奠定基础)。 结果显示:在课前阶段60%实验组的同学们觉得翻转课堂的准备材料准备的恰到好处,符合同学们的学习要求,说明为实验能够有条不紊地进行提供了很好的准备。在课中的课堂活动中有57.14%的同学认为针对性较强,可以让他们积极地思考,并且在理解的基础上掌握所学知识。总体来看未来翻转课堂的发展还是需要被不断测试的,只有多实践多应用才能得到更全面更高效的实施方案。
5.4实验结论
通过进行翻转课堂和传统课堂的对比实验,最后得出以下结果:
(1)通过SPSS软件对课后习题(包括迁移性知识和保持性知识)结果的统计得出翻转课堂的学习成绩显著高于传统课堂的学习成绩,说明翻转课堂在大学教学《多媒体画面艺术设计》这门课程的应用是值得推广的。
(2)与此同时本研究还从实践的角度探究翻转课堂的应用价值,即通过测试同学们课后PPT作品的评价结果来进行分析,通过老师评价,小组互评以及小组自评对作品进行了全方位详细的评价,最后将评价结果制成可测量的数据,进行SPSS软件的数据统计分析,最后得出的结果也是翻转课堂组的成绩显著高于传统课堂组的成绩,这也有力地说明翻转课堂在这门课程中推广的价值。
(3)最后制作了与之相匹配的课后调查问卷以及采访的环节,对翻转课堂组的同学们进行了调查,从三个维度(课前,课中,课后)对于翻转课堂的实施方案进行了客观的评价,最后得出在翻转课堂实施的过程中应该注意的一些问题:首先,课前部分,导学案的制作应该按照学习大纲进行严谨的布置,微视频的剪辑也应该注意数量和质量的要求,课前的学习内容不宜过多等;其次,课中部分尽可能多的去分配一些学生独立思考的时间,课堂活动要具有针对性等;最后,课后部分,要适当地分配学习任务,努力培养学生们对于翻转课堂的兴趣度,让他们乐于参与,并且喜欢这种教学模式。
通过实验结果,我们接下来将进一步分析总结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优缺点和实施的可行性以及建议。
6 总论与展望
在这个网络信息库如此发达的今天,各种教学活动和学习活动都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化,不仅拓宽了我们获取知识的途径,而且也让更多人可以在一个良好的网络环境下得到优质的包含图文生像交互的信息资源。特别是教学多媒体的利用,我们可以通过多媒体,超媒体等形式建立教学内容的动态化、组织化、立体化表达。在学习中,老师,家长,学生这三者的角色身份有发生一些相应的改变,让老师更好地展示这种教学模式,家长更好的配合学校完成这种教学模式,学生积极地去适应这种学习方式。
翻转课堂近些年来在大学中的利用很多,即便如此,还是存在着很多不合时宜的现象,很多研究者没有进行一些后期的采访或者调查来探究翻转课堂的后期实施效果以及给学生们带来的实际影响,所以未来还有很多挑战等着我们。
翻转课堂本身就是一个复杂的教学模式,不仅仅是大家理解的只是教学流程的改变,更多的是教学理念的一种改变。而这种理念的改变,不仅需要学生来转变一些学习的思维,需要老师来跟进授课方式的改变以及教学思维的改变等,只有学校家庭还有个人都积极地响应这种教学模式,翻转课堂在未来的发展之路才会越来越好。
参考文献:
[1] Katie Ash. Educators Evaluate ’Flipped Classrooms’ Benefits and drawbacks seen in replacing lectures with on-demand video[J].Education Week, 2012(10):6-8.
[2] Justin G. Gardner. The Inverted Agricultural Economics Classroom: A new way to teach? A new way to learn?[A] .presentation at the Agricultura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