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秀应用型人才校企全程产学合作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来源 :教育与职业·理论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wqxq123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校企全程产学合作模式,是在现有常规学制和教学组织模式的条件下,针对部分志愿学生和企业开展的。它既满足了企业对不同数量规模的优秀生的需求,又满足了学生多样化培养的需求,对培养优秀应用型人才具有很好的实效性、可操作性和推广性等应用价值。
  [关键词]教学改革 人才培养模式 校企全程产学合作 应用型人才
  [作者简介]杨仁法(1967- ),男,浙江象山人,宁波工程学院交通与物流学院院长,副教授,主要从事交通运输规划与管理教学和研究。(浙江 宁波 315211)
  [课题项目]本文系浙江省新世纪教改项目“素能本位工程技术型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与实践——交通运输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及系列课程综合改革研究与实践”的研究成果之一。(课题编号:YB04067)
  [中图分类号]G52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3985(2009)23-0026-02
  
  培养优秀应用型人才仅靠高校是不够的,国内外的实践表明,校企产学合作也是有效的模式和途径。不管是改革学制形成的“工学交替”“工学并行”模式,还是改革毕业用人方式形成的“订单培养”“定向培养”“预就业”模式,都需要较强的组织保障才能较好实施,适合较大需求规模的合作培养。对于广大中、小企业来说,每年毕业生需求量不大,大规模合作培养实施难度较大。而且,每个学生的发展方向不同,采用统一的产学合作计划不符合学生多样性发展的要求。因此,在我国普通高等教学模式没有根本改变的背景下,很多曾经实行产学合作改革的学校(或专业),往往由于招生规模大、教学资源紧张、校企协调困难等原因不能长期坚持。笔者所在的宁波工程学院(以下简称“我院”)汽车专业,鉴于专业应用性强、用人需求分散、企业对优秀应用型人才需求迫切等原因,从2002年开始实施综合教学改革,与机动车维修行业协会及多家汽车服务龙头企业一道,积极探索优秀应用型人才产学合作培养模式,形成了具有较强操作性和适应性的“以培养优秀应用型人才为目标的校企全程产学合作”模式,在实施过程中取得了良好效果。
  
  一、国内高校产学合作教育的主要模式及其适应性分析
  
  “产学合作教育”源自外来名词“合作教育(Cooperative Education)”。1946年美国职业协会发表的《合作教育宣言》的定义为:“合作教育是一种将理论学习与真实的工作经历结合起来,从而使课堂教学更加有效的教育模式。”2001年世界合作教育协会(World Association for Cooperative Education)的解释为:“合作教育将课堂上的学习与工作中的学习结合起来,学生将理论知识应用于与之相关的、为真实的雇主效力且通常能获取报酬的工作实际中,然后将工作中遇到的挑战和增长的见识带回课堂,帮助他们在学习中进一步分析与思考。”合作教育引入我国大致在20世纪80年代初期,我们将它称为“产学合作教育”,又称“产学合作培养”。
  总结我国近三十年的产学合作教育改革经验,国内高校产学合作教育按学制改革可分为“工学交替”和“工学并行”两类模式,按毕业用人方式改革可分“订单培养”“定向培养”和“预就业”等三类模式。
  “工学交替”模式,即把三或四年的学制按在校理论教育和在企实践实习分为若干个比较明显的阶段交替进行。根据在企业实习时段安排方式不同,又可分为每学年三个学期的“三学期制”模式、后期安排实习的“x+y”模式、前期安排实习的“y+x”模式、前后期均安排实习的“y+x+y”模式、中期安排实习的“x+y+x”模式等,不同学校实习安排的总时间也不一样。“工学并行”模式,即在企实习与在校学习交替的时段性不明显,在校学习与在企实习教学组织上紧密衔接。典型的有宁波职业技术学院首创的“项目化教学模式”“课程化模式”等。“订单培养”模式,即学校按用人单位订单培养,用人单位提供必要的经费、实习条件。“定向培养”模式,即由用人单位出资的订单培养,有定向招生和定向分配两种模式。“预就业”模式,即学生、企业、学校三方签订合作教育协议,学生毕业前与企业签订预就业合同,在企业实习期间享受企业员工的部分待遇。
  上述五种典型的产学合作教育模式在国内很多高校的实践中都取得了很好的成效。然而,借鉴成功经验进行大面积推广的困难也很大,在学校、企业和学生三个层面均有适应性问题。
  对于学校来讲,打破传统学制、教学组织的压力巨大。目前,国内高校仍是传统的本科四年,每学年两个学期,前七学期在校内实施课程教学,第八学期结合毕业、就业完成毕业生产实习和毕业设计(论文)。专科学制三年,教学组织方式与本科基本类似,也有学校寒假时间,适当缩减一、二学期教学周,腾出为期四周左右的第三学期,专门安排校内外的实践教学环节。实施改革学制的“工学交替”或“工学并行”的产学合作模式,必须打破传统的教学组织方式,在目前高校招生规模普遍较大的条件下,要大面积推广难度是很大的。
  对于用人单位来讲,其受用人需求的限制,难以长期与学校开展定制性的合作培养。大多数用人单位愿意与高校合作培养学生,使录用的毕业生提前了解企业的生产、管理程序及相关要求,毕业后能较快地适应企业生产、管理的要求。但除了少数大型企业集团对某些需求量较大的专业可以长期与高校开展“订单培养”“定向培养”等产学合作外,大部分用人单位每年需要的毕业生数有限,很难长期开展定制性的合作培养。
  对于学生来讲,单一的培养模式难以满足多样化的发展需要。鉴于上述分析,产学合作能否有效实施关键是针对不同的培养目标和合作对象选择合适的培养模式。
  
   二、校企全程产学合作培养的基本模式、特点及其有效性
  
  所谓“校企全程产学合作培养”,就是学校针对某专业选择部分学生和用人单位,采取“学生申请、学校推荐、用人单位与学生双向选择”的方式确定三方合作关系,从大学二年级开始实行全程的校企产学合作培养。具体由学生志愿提出申请,从二年级开始,由学校推荐经学生、企业双向选择确定校企全程产学合作培养关系,签订三方合作培养协议,共同制订培养计划,并组织实施。参与合作培养的学生,利用教学计划内的生产实习周及其后的寒暑假的部分时间,在企业中有计划地接受实践锻炼。根据培养计划,加上最后一学期的毕业实习,本科生全程有30周,专科生全程有20周时间在企业里实习。此外,学生在校内期间还可以通过选修或自学的方式,学习企业要求的、校内正常培养计划中没有安排的课程,以满足用人单位个性化的人才需要。
  特点一:较早阶梯循序性地接触实际的专业生产,使学生的专业学习、职业道德与职业能力培养更有针对性。从大二暑假开始就安排4~6周的岗位实习,以后每个学期至少安排4周时间在不同的生产岗位有计划地实习,最后一个学期12周左右的毕业实习。通过这些阶段性的专业实习,学生学习起来更有针对性。同时,学生在实习过程中亲身经历了所从事专业领域的生产管理的流程,并得到了实际锻炼,具备了必需的职业道德和职业能力,为更好地适应实际岗位奠定了很好的基础。从汽车运用专业来看,经过全程产学合作培养的学生在最后一个学期的毕业实习期间已经对所在的企业、生产管理流程及相关要求很熟悉了,可以很好地进入角色。
  特点二:较全面的相互了解,使用人单位和学生的双向选择更有针对性。从大二开始全面地、深入地了解企业,学生已经十分清楚今后要从事的工作性质、环境及其他企业情况,对该公司是否适合今后发展有了较准确的判断。同时,通过平时的考核,用人单位对学生的个人特点、为人处世、专业知识和能力有了较全面的了解,对录用及以后如何使用也有了较全面的依据。
  特点三:不打破既有教学计划,只针对部分志愿学生实施该模式,具有较强的灵活性和可操作性。用人单位和学校都知道产学合作对学生培养的重要性,很多高校和用人单位也在积极探索诸如“订单式培养”“3+1”等不同形式的产学合作培养模式。但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学校往往以班为单位组织教学,很多用人单位尤其是一些中小企业很难以班为单位实施产学合作培养。校企全程产学合作培养模式不打破既有教学计划,只针对部分志愿学生,而且主要利用节假日和毕业实习时间实施针对性的培养,毕业后优先确定就业关系,因此,具有较强的灵活性和可操作性。
  
  三、校企全程产学合作培养模式的实践过程及成效
  
  校企全程产学合作培养模式最早于2002年在我院汽车系2001级汽车运用技术专业开始尝试实施。与宁波一家菲亚特汽车销售服务公司合作,学生利用双休日及寒暑假时间到企业里实行顶岗实习。经自愿申请、推荐、双向选择,最后确定了对5名学生进行全程产学合作培养。公司对他们进行了岗位培训,并指定了专门的师傅,在不同岗位进行有计划的实习。经过2001~2002学年第一、二学期和2002~2003学年第一学期3个学期的双休日及寒暑假顶岗实习,5名学生对汽车4S企业的生产及服务流程已经很熟悉,2002~2003学年第二学期的毕业实习期间就直接作为正式员工在汽车销售、服务接待、维修车间等岗位工作。其中2名学生留在了菲亚特公司工作,2名学生进入了中国人民财产保险公司,另1名学生进入了杭州一家知名的汽车维修企业。目前,这5名学生在事业上均取得了较大的发展,1名学生已经是宁波轿辰集团总部任售后服务部总监,1名学生是宁波一家奥迪汽车销售服务公司的服务经理,1名学生是宁波一家汽车保险公司的理赔部主任,另1名学生是宁波一家一汽大众汽车销售服务公司的技术总监。
  随后,我们在2001、2002、2003、2004级汽车运用技术专业继续推荐部分学生与菲亚特公司开展产学合作,同时进一步扩大合作对象,与宁波元通、宁波天天、宁波盛大日产、宁波中基、宁波鑫之杰等14家汽车销售服务公司开展了类似的产学合作培养。从2005级开始,该项工作重点逐步从专科转向了本科,合作培养的企业也逐步从原先的单个汽车4S企业转向了在宁波具有龙头地位的汽车服务企业集团。2006年我院与宁波最大的两家汽车销售服务企业集团签订了全面合作协议,对汽车本科学生实施同样的校企全程产学合作培养。经自愿申请、推荐、双向选择,有24名学生确定了合作培养关系。从2007年暑假到现在累计在企业里实习时间已经达14周,从每学期的产学合作培养考核情况来看,效果很好。目前,学生已进入毕业论文和毕业实习阶段,24名学生中除了1名准备到日本留学,1名不准备从事汽车专业,2名准备考研,2名准备考公务员外,其他18名学生已初步与该两家集团公司确定了毕业实习(就业)意向。
  
  四、校企全程产学合作培养模式的理论依据及创新点
  
  “以培养优秀应用型人才为目标的校企全程产学合作”模式,是以“大众化教育背景下的优秀生培养”以及“应用型人才的产学合作培养”两个理论为指导,总结和借鉴了国内外大量的相关教学实践,结合汽车专业的学科性质特点和用人需求特点,进行了较长时间的实践探索和理论总结而形成。其目标是培养具有较强实践应用能力的优秀毕业生,实现的途径是校企全程产学合作。
  创新点一:本模式适合不同学生的多样化培养需求。校企全程产学合作模式,符合人才培养多样性原则,没有打破既有教学秩序,不参加合作培养的学生可以按正常教学计划完成学习任务;志愿参加合作培养的学生,可以有一个尽可能早、多、真实地接触他们志愿从事的相关行业或领域实际生产的平台,既为在校学生创造了难得的获得实际专业经历的机会,也为用人单位建立了一个培养和选择适合企业需要的优秀毕业生的输送机制。
  创新点二:本模式适合不同需求规模的产学合作培养。不同规模的企业对毕业生的需求数量是不同的,订单式培养等产学合作模式往往适合于那些对专业毕业生需求量较大的大型企业。本模式不打破常规的学制和教学组织模式,主要利用假期及毕业实习时间开展针对性的产学合作培养,因此,适应不同规模企业的不同毕业生需求,具有很强的适应性。
  
  五、校企全程产学合作培养模式的推广价值
  
  尽管本模式围绕我院汽车服务人才培养进行了实践,但对于同类院校的汽车专业以及其他专业的应用型人才培养同样具有推广价值,具有较强的操作性,可以在所有学校、所有专业中推广。
  
  [参考文献]
  [1]侯伯民.产学合作教育的研究与实践[J].职业教育研究,2007(12).
  [2]张恩栋.国内外高等学校产学研合作教育模式的研究[J].教学研究,2006(3).
  [3]朱懿心.开展新体制产学研合作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J].中国高教研究,2004(2).
  [4]邹晓东,王忠法.坚持产学研合作培养应用型人才[J].高等工程教育,2004(4).
  [5]刘守义.我国高职教育产学合作教育模式分类[J].教育与职业,2006(11).
其他文献
嫉妒作为一种变态心理,是同个人的思想品质、修养相关的.一个心胸狭隘、私欲严重的人,很难正确认识自己和别人,于是犯嫉妒病.嫉妒心具有明显的指向性,常指向比自己能干的人.
期刊
期刊
采用Ca(NO3)2.4H2O和P2O5为主要原料,柠檬酸为螯合剂,利用溶胶-凝胶法合成了纳米羟基磷灰石粉体.通过DSC,XRD和SEM等手段,分析了纳米HA粉体的形成历程,系统地研究了柠檬酸对粉
枣树栽培必须依靠科技,建立高标准、高质量、高效益的“三高”生态经济型枣园。办法是: 一、精心进行苗木选择:栽植枣树一定要选择品种纯正、根系发达、无创伤、无病虫的良种
期刊
以MgCl2和Na2SiO3·9H2O为原料合成硅镁胶,用氨水、1:1盐酸和冰醋酸进行改性,得到三种改性硅镁胶和一种未改性硅镁胶.分别测定其在不同反应时间、不同浓度和不同温度下对
摘 要:为了积极响应“一带一路”倡议,在服务“中蒙俄经济走廊建设”、推动“中蒙俄三国自由贸易区建设”中充分发挥高校学科专业优势,内蒙古工业大学俄蒙研究所通过建设中蒙俄经济走廊信息网,聚集国内外研究力量,致力打造区内知名智库,具备疏通、理清、解决问题的使命担当,成为俄蒙研究领域专家学者进行学术交流的数据信息平台,以提升内蒙古工业大学服务“一带一路”倡议的能力.   关键词:内蒙古工业大学;中蒙俄经济
对引种的叶底红的花部形态、花期、访花昆虫等进行观察,同时对其繁育系统相关指标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叶底红访花昆虫主要有蜂类、瓢虫类和螽斯类;主要传粉昆虫有蜜蜂;为自
为了认真贯彻落实中纪委五次全会精神,坚决有效地刹住用公款大吃大喝的歪风,现结合我厅的实际,特作如下具体规定: 一、不准接受林业系统来厅办事人员举办的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