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希尔顿在《消失的地平线》中虚构了一个以东方为模板的乌托邦,这个看似东方化的乌托邦是作者对理想西方的完美构建。文章将通过小说情节、人物设置、环境描写和人物关系来解读小说中的西方主义构建。
关键词:西方主义构建;情节构造;人物设置;人物关系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18)11-0189-02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18.11.121
《消失的地平线》创造了一个乌托邦式的理想王国——香格里拉,曾让一战失落的人们为之沉迷。很多人认为香格里拉是东方西方化的产物,甚至是作者“虚假描写的牺牲品……在其乌托邦的外壳下隐藏着它的西方殖民话语”[1]。通过细读不难发现小说的确映射出西方主义的构建,文章将从小说情节构造、人物设置、环境描写和人物关系四个方面来进行解读。
(一)故事情節构造
故事讲述了美国人巴纳德,英国人康维、马里逊,法国人布琳克洛四人乘坐的飞机被劫持而带入香格里拉的传奇经历。这段传奇经历通过他人转述,从叙事方式上来看缺乏真实性,只是西方人对理想王国的幻想。四人被劫持到喜马拉雅山口,本以为身陷危险却得到飞行员临死前的指引,告诉他们有一个叫蓝月山谷的地方可以落脚。他们在蓝月谷感受到了中西融合的安静祥和,无忧无虑的生活让其中的三人有了长期留下的打算,这与香格里拉最高喇嘛的想法不谋而合。他派人去劫持四人也正是为了香格里拉吸收新的人员,从中挑选继承者。
整个故事虽像一团迷雾,但却有一根隐藏的线索,即是西方人对东方理想国的构建。四人短暂共享的奇妙王国,并非东方人眼中的世外桃源。它虽地处中国藏区,对各民族文化兼收并蓄,但它的统治者是西方人,它所推崇的统治理念也是西方理念。康维最终放弃继承离开香格里拉,这个王国也随之消失。它是否还存在于藏区的某个角落我们无法得知,也不必得知。作者的目的仅是向我们暗示,西方人离开了,这个理想的王国也必定消失。作者虚构的香格里拉不过是西方人对自己想在东方建立这样一个理想王国的幻想。
(二)人物设置
小说的人物设置也有作者的目的,他们的身份凸显了劫机事件发生的必然性。
四人都具有西方社会的元素。康维——英国驻巴斯库尔领事——西方理想殖民统治者的化身。冷静、沉着、思维清晰,有很强的处事能力和组织能力。他得到王国里张和最高喇嘛的赏识,并被挑选为王国的统治继承者;布琳克洛——法国天主教东方传教团的修女——西方理想传教士的化身。冷静、寡欲、固执,具有很强的自我克制能力。计划在王国宣扬基督教,与王国的“中庸之道”做斗争。她的身份与目的无疑显露出作者将她设置为西方实施精神领域统治者的愿望;巴纳德——美国破产的华尔街金融家——西方资产阶级物质利益的代表者。神秘、狡猾、处事谨慎,富有商业头脑和冒险精神。由于商业诈骗正在被警察追捕的他把王国当成避难所,还设想开掘香格里拉的金矿资源,借此发一笔横财。该人物是西方资产阶级投机商人的化身,显露出资产阶级四处掠财的本性;马里逊——英国驻巴斯库尔副领事——西方普通民众的代表。年轻气盛、易怒、易躁,处事凭主观臆断。他是唯一一个没有被香格里拉幽美环境所吸引的人,想方设法想回到英国,并说服钟爱女子罗珍与他一同前往。四个人物代表着西方不同的阶层,他们被劫持到这个王国,目的是在这里构造一个西方社会。
(三)蓝月谷环境
王国位于临近四川稻城的藏区领域,其中心蓝月谷被描述成一个人间天堂。怀抱于高耸入云的雪山之中,被大自然赋予温和宜人的气候,有着令人迷恋的自然环境和丰富的矿产资源;生活在此地的居民过着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生活,呈现出一派宁静祥和之态。该地让误闯或被安排进入的人“目不暇接、流连忘返”。盘踞于山腰的喇嘛寺是该地的统治机构,其内部物品及装饰让人叹奇。它将西方文明和中国传统元素完美地结合在一起,有来自世界各地的文物收藏,以及各国的珍贵藏书、地图等。这完全不是一个东方人眼中与世隔绝、远离尘嚣的世外桃源,而是一个能兼容中国传统文化并充斥着西方文明的和谐社会,是西方人所期盼的社会。
(四)人物关系
小说中的人物关系是一种西方为主宰、东方为依附的关系。首先,喇嘛与藏民之间是主人与仆人的关系。最高喇嘛想方设法吸收新人以保持王国人员的数量,但东方人不是他最理想的人员。藏族人因为对该地的气候和海拔适应性强,占人口的大多数,但他们从事的都是服务他人的工作。如最高喇嘛所说:“我们的最佳人选,毋庸置疑,就是北欧人种和欧洲拉丁人种,或许美洲人也同样适应”[2];主管喇嘛寺事务的中国人张,在寺庙中拥有很高的地位,因为他不仅深谙中国文化,也通晓西方文化。可尽管他知识渊博、地位颇高,却不是最高喇嘛的继承人选,仅因为他是一个东方人。小说中的另外一个中国人罗珍,在小说中处于失语状态。关于她的描写都是通过马里逊或是康维的观察完成的,她仿佛一件被束之高阁的瓷器,只能被人观赏,丢失了人的激情和话语权。
由此可见,香格里拉王国是西方人凌驾于东方人之上的天堂,它的祥和只是一种假象。
最高喇嘛圆寂之前曾告诉康维:我们将面临一场大风暴,“它将是一场,我的孩子,惊世骇俗史无前例的风暴”[3]。人类无法用权利或用科学来抵御它,唯有通过蓝月谷这个让人无法接近的地方来逃避这场灾难,并在这里创造一次新的复兴。他指的复兴便是西方文明在蓝月谷的复兴。
虽然这个故事是作家虚构出来的,但作者代表的是一战过后身心俱疲的西方人,他们对未知战争惶恐不安,希望能找到如同香格里拉的王国,在那里实现西方文明的伟大复兴,保持西方的地位能屹立于世界之林。
[1] 郭文丽.他者视野下《消失的地平线》解析[J].剑南文学(经典教苑), 2013(2):56.
[2] [英]詹姆斯·希尔顿著,胡蕊,张颖译.消失的地平线[M].昆明:云南人民出版社,2013:124.
[3] [英]詹姆斯·希尔顿著,胡蕊,张颖译.消失的地平线[M].昆明:云南人民出版社,2013:158.
[责任编辑 谷会巧]
关键词:西方主义构建;情节构造;人物设置;人物关系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18)11-0189-02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18.11.121
《消失的地平线》创造了一个乌托邦式的理想王国——香格里拉,曾让一战失落的人们为之沉迷。很多人认为香格里拉是东方西方化的产物,甚至是作者“虚假描写的牺牲品……在其乌托邦的外壳下隐藏着它的西方殖民话语”[1]。通过细读不难发现小说的确映射出西方主义的构建,文章将从小说情节构造、人物设置、环境描写和人物关系四个方面来进行解读。
一、西方主义构建解读
(一)故事情節构造
故事讲述了美国人巴纳德,英国人康维、马里逊,法国人布琳克洛四人乘坐的飞机被劫持而带入香格里拉的传奇经历。这段传奇经历通过他人转述,从叙事方式上来看缺乏真实性,只是西方人对理想王国的幻想。四人被劫持到喜马拉雅山口,本以为身陷危险却得到飞行员临死前的指引,告诉他们有一个叫蓝月山谷的地方可以落脚。他们在蓝月谷感受到了中西融合的安静祥和,无忧无虑的生活让其中的三人有了长期留下的打算,这与香格里拉最高喇嘛的想法不谋而合。他派人去劫持四人也正是为了香格里拉吸收新的人员,从中挑选继承者。
整个故事虽像一团迷雾,但却有一根隐藏的线索,即是西方人对东方理想国的构建。四人短暂共享的奇妙王国,并非东方人眼中的世外桃源。它虽地处中国藏区,对各民族文化兼收并蓄,但它的统治者是西方人,它所推崇的统治理念也是西方理念。康维最终放弃继承离开香格里拉,这个王国也随之消失。它是否还存在于藏区的某个角落我们无法得知,也不必得知。作者的目的仅是向我们暗示,西方人离开了,这个理想的王国也必定消失。作者虚构的香格里拉不过是西方人对自己想在东方建立这样一个理想王国的幻想。
(二)人物设置
小说的人物设置也有作者的目的,他们的身份凸显了劫机事件发生的必然性。
四人都具有西方社会的元素。康维——英国驻巴斯库尔领事——西方理想殖民统治者的化身。冷静、沉着、思维清晰,有很强的处事能力和组织能力。他得到王国里张和最高喇嘛的赏识,并被挑选为王国的统治继承者;布琳克洛——法国天主教东方传教团的修女——西方理想传教士的化身。冷静、寡欲、固执,具有很强的自我克制能力。计划在王国宣扬基督教,与王国的“中庸之道”做斗争。她的身份与目的无疑显露出作者将她设置为西方实施精神领域统治者的愿望;巴纳德——美国破产的华尔街金融家——西方资产阶级物质利益的代表者。神秘、狡猾、处事谨慎,富有商业头脑和冒险精神。由于商业诈骗正在被警察追捕的他把王国当成避难所,还设想开掘香格里拉的金矿资源,借此发一笔横财。该人物是西方资产阶级投机商人的化身,显露出资产阶级四处掠财的本性;马里逊——英国驻巴斯库尔副领事——西方普通民众的代表。年轻气盛、易怒、易躁,处事凭主观臆断。他是唯一一个没有被香格里拉幽美环境所吸引的人,想方设法想回到英国,并说服钟爱女子罗珍与他一同前往。四个人物代表着西方不同的阶层,他们被劫持到这个王国,目的是在这里构造一个西方社会。
(三)蓝月谷环境
王国位于临近四川稻城的藏区领域,其中心蓝月谷被描述成一个人间天堂。怀抱于高耸入云的雪山之中,被大自然赋予温和宜人的气候,有着令人迷恋的自然环境和丰富的矿产资源;生活在此地的居民过着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生活,呈现出一派宁静祥和之态。该地让误闯或被安排进入的人“目不暇接、流连忘返”。盘踞于山腰的喇嘛寺是该地的统治机构,其内部物品及装饰让人叹奇。它将西方文明和中国传统元素完美地结合在一起,有来自世界各地的文物收藏,以及各国的珍贵藏书、地图等。这完全不是一个东方人眼中与世隔绝、远离尘嚣的世外桃源,而是一个能兼容中国传统文化并充斥着西方文明的和谐社会,是西方人所期盼的社会。
(四)人物关系
小说中的人物关系是一种西方为主宰、东方为依附的关系。首先,喇嘛与藏民之间是主人与仆人的关系。最高喇嘛想方设法吸收新人以保持王国人员的数量,但东方人不是他最理想的人员。藏族人因为对该地的气候和海拔适应性强,占人口的大多数,但他们从事的都是服务他人的工作。如最高喇嘛所说:“我们的最佳人选,毋庸置疑,就是北欧人种和欧洲拉丁人种,或许美洲人也同样适应”[2];主管喇嘛寺事务的中国人张,在寺庙中拥有很高的地位,因为他不仅深谙中国文化,也通晓西方文化。可尽管他知识渊博、地位颇高,却不是最高喇嘛的继承人选,仅因为他是一个东方人。小说中的另外一个中国人罗珍,在小说中处于失语状态。关于她的描写都是通过马里逊或是康维的观察完成的,她仿佛一件被束之高阁的瓷器,只能被人观赏,丢失了人的激情和话语权。
由此可见,香格里拉王国是西方人凌驾于东方人之上的天堂,它的祥和只是一种假象。
二、结语
最高喇嘛圆寂之前曾告诉康维:我们将面临一场大风暴,“它将是一场,我的孩子,惊世骇俗史无前例的风暴”[3]。人类无法用权利或用科学来抵御它,唯有通过蓝月谷这个让人无法接近的地方来逃避这场灾难,并在这里创造一次新的复兴。他指的复兴便是西方文明在蓝月谷的复兴。
虽然这个故事是作家虚构出来的,但作者代表的是一战过后身心俱疲的西方人,他们对未知战争惶恐不安,希望能找到如同香格里拉的王国,在那里实现西方文明的伟大复兴,保持西方的地位能屹立于世界之林。
参考文献:
[1] 郭文丽.他者视野下《消失的地平线》解析[J].剑南文学(经典教苑), 2013(2):56.
[2] [英]詹姆斯·希尔顿著,胡蕊,张颖译.消失的地平线[M].昆明:云南人民出版社,2013:124.
[3] [英]詹姆斯·希尔顿著,胡蕊,张颖译.消失的地平线[M].昆明:云南人民出版社,2013:158.
[责任编辑 谷会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