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普通高中毕业会考是国家承认的省级普通高中文化课毕业水平考试。其性质与高等学校招生选拔考试不同。它是检查、评价普通高中教学质量,考核普通高中学生文化课学习是否达到必修课教学大纲规定的基本要求的重要手段。只要教师引导正确,学生認真复习一般都能顺利通过考试。那么,教师应该如何引领学生打好备考的攻坚战呢?对于这一问题,每位教师都会有自己的独到见解,现就将本人的一些会考复习构思介绍给大家,不足之处还望指教。
新课改下的人教版历史会考共考察必修三本书的内容,包含了政治、经济、文化三个模块,我的基本复习思路如下:
一、钻研会考文件和资料,贯彻会考精神。
首先,国家教育部制定的历史《课程标准》既是各出版社编制教材的依据,同时也是各省市会考评价的依据,因此研读《课程标准》对于把握历史会考的方向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其次,注意探讨“试卷结构”。“试卷结构”包括:“测试水平分布”、“知识内容分布”、“题型分布”、“试题难度分布”。
二、把握教材体系,分阶段进行复习。
1.第一阶段复习,横向联系,即进行单元复习,注重基础,理清线索,梳理考点。
具体做法是:能记忆重要的历史基础知识(包括时间、地点、人物、事件、国家、组织机构、重要条约、重要著作和科技成果等);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对历史现象的原因、背景、过程、性质、结果及历史现象之间的相互关系的正确领会并说明;在掌握历史基础知识的前提下,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对历史事实进行判断、分析、比较、综合、概括、评价、说明等,从而进一步认识历史事物的本质及规律。例如,比较美国、英国、法国、和德国政体之间的异同,从而有助于学生更好地把握这一模块的知识点。
2.第二阶段复习,纵向联系,全面铺开,强化能力,揭示规律。
在一轮复习的基础上,把每个历史事件前后串联起来,使之系统化,这就是纵向联系。在这个阶段中,教师引导学生从政治、经济、文化三个角度去把握同一个历史事件。例如,在复习“世界格局”演变这一内容上,我们可以按时间的先后顺序将其梳理成这样的线索: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两极格局——一超多强——多极化。让学生系统地掌握世界格局的演变过程。
3.第三阶段复习,精选习题,综合运用,强化训练,查漏补缺。
在会考时间紧的前提下,就需要教师在习题方面做到精选精练,每一套习题都要以会考的模式进行编排,使学生从一开始就熟悉会考题型,这样才不会在考试时对试卷有陌生感。另外,每次训练下来,教师都要认真地阅卷,帮助学生分析总结存在的问题,然后在课堂上集中讲评。不仅要讲评正确的答案,更重要的是交给学生审题、解题的方法,分析错误的原因,对知识盲点进行查漏补缺,以及今后应注意的问题,再举一反三,让学生掌握要领。
4.第四阶段复习,收集热点,归纳解题技巧。
近年来的历史考试,越来越注重与实事热点的结合,考察学生运用历史的观点分析社会现实和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因此,教师在复习中应引导学生密切关注社会现实和热点问题,如民生问题、经济全球化、金融危机、台湾问题和祖国统一等。
另外,随着历史考题的灵活多变,教师应在复习中让学生掌握各种题型的特点和解题方法,归纳解题技巧,训练他们的应变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解题技巧
首先,选择题。①限定法:利用试题提供的时间或其他条件,缩小选项范围,从而提高准确率。②推理法:就是运用历史常识和题干与被选项以及被选项之间的逻辑关系推理判断选项正误的方法。尤为注意的是要用发展变化的观点辩证地看待历史问题,千万不能绝对化,选项中如果有绝对化的表述,那么肯定错误。③排除法:排除法就是先确定错误选项,通过对错误项的排除,从而确定正确答案。
其次,材料题。材料题从1989年在高考历史试卷中出现后,不断完善、创新、形成一种稳定的、生命力极强的题型。它还对其他题型产生影响,即向其他题型渗透,出现了材料选择和材料问答题。所以材料题在高中历史中占有至关重要的地位,本人通过近几年的教学实践和学生实际,就高中生应如何阅读、解答历史材料解析题,总结了以下三个步骤:第一步:先解读材料题的题干。这样做使学生能够有针对性的去阅读材料,从而抓住有效信息,提高阅读效率。第二步:阅读历史材料。根据题意需要,整理材料内容,为解答问题作好铺垫。如理清材料信息的总分关系;将材料信息条理化、要点化;剔除材料中的干扰信息,提炼有效信息等。第三步:整理答案。要做到:一问一答,直截了当;答案的语言要简洁准确,尽量用学科语言、知识性语言,尽量不用口语化语言、生活性语言、描绘式语言;充分利用材料信息解题。
综上所述,在高中历史会考复习时,应该紧扣考纲、纵横联系、结合时政、归纳技巧,切实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才能应对新形势下的新课程历史会考,赢得最后的胜利。
新课改下的人教版历史会考共考察必修三本书的内容,包含了政治、经济、文化三个模块,我的基本复习思路如下:
一、钻研会考文件和资料,贯彻会考精神。
首先,国家教育部制定的历史《课程标准》既是各出版社编制教材的依据,同时也是各省市会考评价的依据,因此研读《课程标准》对于把握历史会考的方向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其次,注意探讨“试卷结构”。“试卷结构”包括:“测试水平分布”、“知识内容分布”、“题型分布”、“试题难度分布”。
二、把握教材体系,分阶段进行复习。
1.第一阶段复习,横向联系,即进行单元复习,注重基础,理清线索,梳理考点。
具体做法是:能记忆重要的历史基础知识(包括时间、地点、人物、事件、国家、组织机构、重要条约、重要著作和科技成果等);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对历史现象的原因、背景、过程、性质、结果及历史现象之间的相互关系的正确领会并说明;在掌握历史基础知识的前提下,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对历史事实进行判断、分析、比较、综合、概括、评价、说明等,从而进一步认识历史事物的本质及规律。例如,比较美国、英国、法国、和德国政体之间的异同,从而有助于学生更好地把握这一模块的知识点。
2.第二阶段复习,纵向联系,全面铺开,强化能力,揭示规律。
在一轮复习的基础上,把每个历史事件前后串联起来,使之系统化,这就是纵向联系。在这个阶段中,教师引导学生从政治、经济、文化三个角度去把握同一个历史事件。例如,在复习“世界格局”演变这一内容上,我们可以按时间的先后顺序将其梳理成这样的线索: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两极格局——一超多强——多极化。让学生系统地掌握世界格局的演变过程。
3.第三阶段复习,精选习题,综合运用,强化训练,查漏补缺。
在会考时间紧的前提下,就需要教师在习题方面做到精选精练,每一套习题都要以会考的模式进行编排,使学生从一开始就熟悉会考题型,这样才不会在考试时对试卷有陌生感。另外,每次训练下来,教师都要认真地阅卷,帮助学生分析总结存在的问题,然后在课堂上集中讲评。不仅要讲评正确的答案,更重要的是交给学生审题、解题的方法,分析错误的原因,对知识盲点进行查漏补缺,以及今后应注意的问题,再举一反三,让学生掌握要领。
4.第四阶段复习,收集热点,归纳解题技巧。
近年来的历史考试,越来越注重与实事热点的结合,考察学生运用历史的观点分析社会现实和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因此,教师在复习中应引导学生密切关注社会现实和热点问题,如民生问题、经济全球化、金融危机、台湾问题和祖国统一等。
另外,随着历史考题的灵活多变,教师应在复习中让学生掌握各种题型的特点和解题方法,归纳解题技巧,训练他们的应变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解题技巧
首先,选择题。①限定法:利用试题提供的时间或其他条件,缩小选项范围,从而提高准确率。②推理法:就是运用历史常识和题干与被选项以及被选项之间的逻辑关系推理判断选项正误的方法。尤为注意的是要用发展变化的观点辩证地看待历史问题,千万不能绝对化,选项中如果有绝对化的表述,那么肯定错误。③排除法:排除法就是先确定错误选项,通过对错误项的排除,从而确定正确答案。
其次,材料题。材料题从1989年在高考历史试卷中出现后,不断完善、创新、形成一种稳定的、生命力极强的题型。它还对其他题型产生影响,即向其他题型渗透,出现了材料选择和材料问答题。所以材料题在高中历史中占有至关重要的地位,本人通过近几年的教学实践和学生实际,就高中生应如何阅读、解答历史材料解析题,总结了以下三个步骤:第一步:先解读材料题的题干。这样做使学生能够有针对性的去阅读材料,从而抓住有效信息,提高阅读效率。第二步:阅读历史材料。根据题意需要,整理材料内容,为解答问题作好铺垫。如理清材料信息的总分关系;将材料信息条理化、要点化;剔除材料中的干扰信息,提炼有效信息等。第三步:整理答案。要做到:一问一答,直截了当;答案的语言要简洁准确,尽量用学科语言、知识性语言,尽量不用口语化语言、生活性语言、描绘式语言;充分利用材料信息解题。
综上所述,在高中历史会考复习时,应该紧扣考纲、纵横联系、结合时政、归纳技巧,切实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才能应对新形势下的新课程历史会考,赢得最后的胜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