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图分类号:F275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6-7833(2011)12-000-02
摘 要 国有企业的改制方向是建立完善的现代企业管理制度,使国有企业能够适应社会化大生产的要求,实现政企分开、产权明晰、职权分明、科学管理。在进行改制的过程中,必须有效防止国有资产的流失,这就必须发挥好财务监管职能。本文论述了国有企业在改制过程中加强财务监管的重要意义,并从六个方面,就如何发挥好财务监管作用,提出了若干建议。
关键词 国有企业 企业改制 财务监管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确立,国企为了增加核心竞争力,提高经济效益,必须要进行全面的经济体制改革,这对于优化产业结构,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推动国民经济持续、稳定的增长有着非常重要的历史意义。但是,国有企业的改制是一个持续的过程,一般少则几个月,多则数年,在这个特殊的时间段内,企业不仅要为企业改制做好充分准备,而且还要维持企业正常的生产经营,财务人员不仅要负责企业的日常核算及财务信息披露,还要肩负改制过程中大量的基础工作,如提供企业基础资料,配合中介机构做好审计评估等工作。同时改制过程中对企业产权结构、财产所有权的明确和清理,也可能会造成国有资产的流失,所以在国有企业改制的过程中,加强财务监管工作就显得尤为重要。
一、国有企业改制过程中加强财务监管的重要意义
1.财务监管是国有企业改制顺利进行的重要保障
国有企业只有通过改制,才能成为具有法人治理结构的现代化企业,而这一过程,必须要通过大量的财务监管活动来保障实施,从申请立项开始到可行性研究、新建公司的规划预测、开业公告、国有企业的财产清查、产权界定再到股东权益的确定等过程,如果没有财务部门所提供的财务信息,以及实施有效的财务监管,这项浩大的工程是无法完成的。
2.财务监管能够有效平稳各种利益关系
作为推动国民经济发展主力的国有企业,在改制完成以后,其内部的各种关系会发生重大变化,比如国家与企业之间,投资集团与企业之间,股东与企业之间。改制后新公司将以企业章程的形式规定了各自的利益关系,凭借自己占有的股份,享受与行使不同的权益,所以,界定产权是现代企业平稳各方利益关系的重要基础;确定经营成果,合理对收益进行分配,是企业利益关系的具体化表现;确定企业解散过程中的财产分配问题,是现代企业各方面利益关系的结束,以上这三个环节,都离不开企业财务管理的具体工作,同时也不能离开财务监管的监督执行,正是因为财务管理部门对整个企业经济活动的价值管理,才能使各方利益关系达到一种平衡。
二、充分发挥财务监管作用的措施
1.认真做好清产核资工作
企业在清产核资的过程中,必须要严格清理每一个分流单位与总公司之间的产权关系,主要是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1)清查时要认真彻底。在清产核资过程中,要注意有些企业会隐藏资产,只对盘亏进行通报,对盘盈不进行通报;有些企业则只报损失,不报收益,这就会造成清查不实,最终会导致国有资产流失。所以,财务监管工作必须要对这方面引起注意,清查要认真、全面、彻底,对于未完事项要进行准确估算,对已经发生,而没有入账的费用必须要清理入账。
(2)注意证据的充足性。在清产时,企业很可能会清理出一大批无法支付的债务和一批无法回收的债权。如果这些清理出的债权与债务清理证据不够充足,那么就没有办法进行核销,这就会使企业的清产核资遗留大量的不良资产,会严重影响到企业的改制效果。
(3)明晰责任。有些国有企业虽然清查出了损失,也申请了报批核销,但是没有对损失的责任与原因追查到底。由于没有明确责任人及职能部门的权限,管理部门及中介机构根本无力进行全面的核实,这些损失也没有办法追回,所以,改制中和改制后,必须要明晰责任,当发生国有资产流失之后,必须要追查责任人,严惩不待,从源头扼制住国有资产流失。
(4)账目清晰。对于报批核销的债权与债务,必须按照国有资产管理部门的相关批复文件作为指导,进行账务处理,并且对核销数据进行详细的记录,独立建账保管,并且组织力量进行追索。防止将核销资产变卖而形成账外资产,对改制后的企业业绩造成负面影响。
2.保障资产评估的准确性和完整性
首先,必须保证所提供资料的真实性与完整性,并且提供各项资产的完整程度与获利状况,以保证资产评估基础资料的真实性与准确性。其次,要保证评估方法的准确,现行的《国有资产评估管理办法》规定了几种评估办法,包括:重置成本法、资产基础法、收益现值法、现行市价法和其他方法。财务部门要协同相关的资产评估中介机构对不同种类的资产特性进行有效分析,要采用与市场实际价格最接近的评估方式,以保证资产评估的准确性。最后,在账务处理的过程中,资产的评估增值在损益里应作“资本公积”来进行处理,并且要按照税法的相关规定上交所得税。
3.建立健全资产公示制度
为了加强对改制企业的财务监管力度,提高改制企业的透明度,确保国有资产不会流失,必须要建立健全资产公示制度,并贯彻企业的整个改制过程。也就是说从一开始中介机构的选择,到最后改制方案的确立上报实施直至改制工作完成,期间面临的如战略投资者的选择;企业资产负债的审计评估、确认价值;理清产权关系、处置清算财产;职工处置方案;募集资金投向及企业未来的发展方向等等一系列的過程,都需要认真审核对待,对涉及到职工切身利益的事项,必须广泛征求员工意见并且在职工代表大会上以“企务公开”的方式对职工进行资产公示。企业在公示的过程中,如果职工对公示资产产生质疑,必须要向上级主管部门反映情况,必要时向纪检委反映,对相关责任人进行追究。
4.加强对企业固定资产的监管力度
国有企业在改制的过程中,目前也存在一些暗箱操作、低估资产价值的行为。如果财务监管力度不够,非常容易发生资产流失的现象,所以,必须要加大财务监管力度,要求资产使用部门如实对资产进行批报;对国有资产进行处置时,要按照企业规定的资产处置程序进行,做到公开公正。并且要在评审的基础上对资产进行公开的拍卖,以提高财务监管力度,对于转制企业处置资产所收回的资产,要进行统一的监管,保证专款专用,最大限度的保证国有资产不会流失。
5.加大不良资产的管理力度
国有企业在改制之前,要对企业在过去生产经营过程中所产生的非经营性的不良资产进行合理的处置。尤其是对数额非常巨大的不良资产,如果处理不当,则会对国有资产流失大开方便之门,在这里,我们可以借鉴一些商业银行资产管理的一些经验,可以由企业内部组建一个专门的组织机构,即资产经营管理小组,集中物力、人力统一对不良资产进行管理。为了保证接收的不良资产能够账账相符、账实相符,资产经营管理小组应该为不良资产建立档案,并且在一定时间内进行核实,对不良资产实施动态监控,并且能够提供处置不良资产的许多市场信息,为不良资产的妥善处理创造条件。
6.加强应收账款清收的力度
笔者在参与国企改制的过程中,发现一些企业的应收账款管理制度还不够完善,没有对应收账款及时清理,造成应收账款的数额巨大,变现能力很差,随时都有可能形成坏账、死账,大大降低了国有资产的质量。我认为加强应收账款的清收力度,对于提高企业的流动性和资产质量,提高改制企业的运营效率是很必要的。企业应首先建立应收账款管理制度,明确责任人,及时分析账面应收账款的余额组成,根据应收账款的挂账时间及客户的信誉度,分类别进行催收。对于挂账时间较长,或因有质量问题等合同纠纷,确实无法收回的货款,应根据有关的法规规定,上报主管部门确认为坏账进行核销。
三、总结
综上所述,国有企业改制是一个非常艰巨、系统的工程,在改制中、改制后怎样发挥出财务监管的作用,保证国有资产的安全性与完整性,需要我们在实际工作中不断的进行探索。相信通过广大财务管理工作者的努力,国有企业改制必然会向着科学、规范的方向发展。
参考文献:
[1]李炳炎,牛政科.我国国有企业改革与建立现代企业制度问题的理性反思.探索.2006(06).
[2]王曼.论企业集团国有资产管理中存在的财务监管问题及解决方法.商场现代化.2011(18).
[3]信蓁蓁.浅谈企业营销中管理会计的应用.中国商界(下半月).2008(03).
[4]刘虹.应对危机创新财务监管方式.上海国资.2009(04).
[5]何世贵.加强内部控制 完善财务监管.中国农业会计.2009(09).
[6]张凯辉.改制企业应建立与现代企业制度相适应的财务管理模式.中国城乡企业卫生.2008(02).
[7]李炳炎,牛政科.我国国有企业改革与建立现代企业制度问题的理性反思.探索.2006(06).
摘 要 国有企业的改制方向是建立完善的现代企业管理制度,使国有企业能够适应社会化大生产的要求,实现政企分开、产权明晰、职权分明、科学管理。在进行改制的过程中,必须有效防止国有资产的流失,这就必须发挥好财务监管职能。本文论述了国有企业在改制过程中加强财务监管的重要意义,并从六个方面,就如何发挥好财务监管作用,提出了若干建议。
关键词 国有企业 企业改制 财务监管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确立,国企为了增加核心竞争力,提高经济效益,必须要进行全面的经济体制改革,这对于优化产业结构,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推动国民经济持续、稳定的增长有着非常重要的历史意义。但是,国有企业的改制是一个持续的过程,一般少则几个月,多则数年,在这个特殊的时间段内,企业不仅要为企业改制做好充分准备,而且还要维持企业正常的生产经营,财务人员不仅要负责企业的日常核算及财务信息披露,还要肩负改制过程中大量的基础工作,如提供企业基础资料,配合中介机构做好审计评估等工作。同时改制过程中对企业产权结构、财产所有权的明确和清理,也可能会造成国有资产的流失,所以在国有企业改制的过程中,加强财务监管工作就显得尤为重要。
一、国有企业改制过程中加强财务监管的重要意义
1.财务监管是国有企业改制顺利进行的重要保障
国有企业只有通过改制,才能成为具有法人治理结构的现代化企业,而这一过程,必须要通过大量的财务监管活动来保障实施,从申请立项开始到可行性研究、新建公司的规划预测、开业公告、国有企业的财产清查、产权界定再到股东权益的确定等过程,如果没有财务部门所提供的财务信息,以及实施有效的财务监管,这项浩大的工程是无法完成的。
2.财务监管能够有效平稳各种利益关系
作为推动国民经济发展主力的国有企业,在改制完成以后,其内部的各种关系会发生重大变化,比如国家与企业之间,投资集团与企业之间,股东与企业之间。改制后新公司将以企业章程的形式规定了各自的利益关系,凭借自己占有的股份,享受与行使不同的权益,所以,界定产权是现代企业平稳各方利益关系的重要基础;确定经营成果,合理对收益进行分配,是企业利益关系的具体化表现;确定企业解散过程中的财产分配问题,是现代企业各方面利益关系的结束,以上这三个环节,都离不开企业财务管理的具体工作,同时也不能离开财务监管的监督执行,正是因为财务管理部门对整个企业经济活动的价值管理,才能使各方利益关系达到一种平衡。
二、充分发挥财务监管作用的措施
1.认真做好清产核资工作
企业在清产核资的过程中,必须要严格清理每一个分流单位与总公司之间的产权关系,主要是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1)清查时要认真彻底。在清产核资过程中,要注意有些企业会隐藏资产,只对盘亏进行通报,对盘盈不进行通报;有些企业则只报损失,不报收益,这就会造成清查不实,最终会导致国有资产流失。所以,财务监管工作必须要对这方面引起注意,清查要认真、全面、彻底,对于未完事项要进行准确估算,对已经发生,而没有入账的费用必须要清理入账。
(2)注意证据的充足性。在清产时,企业很可能会清理出一大批无法支付的债务和一批无法回收的债权。如果这些清理出的债权与债务清理证据不够充足,那么就没有办法进行核销,这就会使企业的清产核资遗留大量的不良资产,会严重影响到企业的改制效果。
(3)明晰责任。有些国有企业虽然清查出了损失,也申请了报批核销,但是没有对损失的责任与原因追查到底。由于没有明确责任人及职能部门的权限,管理部门及中介机构根本无力进行全面的核实,这些损失也没有办法追回,所以,改制中和改制后,必须要明晰责任,当发生国有资产流失之后,必须要追查责任人,严惩不待,从源头扼制住国有资产流失。
(4)账目清晰。对于报批核销的债权与债务,必须按照国有资产管理部门的相关批复文件作为指导,进行账务处理,并且对核销数据进行详细的记录,独立建账保管,并且组织力量进行追索。防止将核销资产变卖而形成账外资产,对改制后的企业业绩造成负面影响。
2.保障资产评估的准确性和完整性
首先,必须保证所提供资料的真实性与完整性,并且提供各项资产的完整程度与获利状况,以保证资产评估基础资料的真实性与准确性。其次,要保证评估方法的准确,现行的《国有资产评估管理办法》规定了几种评估办法,包括:重置成本法、资产基础法、收益现值法、现行市价法和其他方法。财务部门要协同相关的资产评估中介机构对不同种类的资产特性进行有效分析,要采用与市场实际价格最接近的评估方式,以保证资产评估的准确性。最后,在账务处理的过程中,资产的评估增值在损益里应作“资本公积”来进行处理,并且要按照税法的相关规定上交所得税。
3.建立健全资产公示制度
为了加强对改制企业的财务监管力度,提高改制企业的透明度,确保国有资产不会流失,必须要建立健全资产公示制度,并贯彻企业的整个改制过程。也就是说从一开始中介机构的选择,到最后改制方案的确立上报实施直至改制工作完成,期间面临的如战略投资者的选择;企业资产负债的审计评估、确认价值;理清产权关系、处置清算财产;职工处置方案;募集资金投向及企业未来的发展方向等等一系列的過程,都需要认真审核对待,对涉及到职工切身利益的事项,必须广泛征求员工意见并且在职工代表大会上以“企务公开”的方式对职工进行资产公示。企业在公示的过程中,如果职工对公示资产产生质疑,必须要向上级主管部门反映情况,必要时向纪检委反映,对相关责任人进行追究。
4.加强对企业固定资产的监管力度
国有企业在改制的过程中,目前也存在一些暗箱操作、低估资产价值的行为。如果财务监管力度不够,非常容易发生资产流失的现象,所以,必须要加大财务监管力度,要求资产使用部门如实对资产进行批报;对国有资产进行处置时,要按照企业规定的资产处置程序进行,做到公开公正。并且要在评审的基础上对资产进行公开的拍卖,以提高财务监管力度,对于转制企业处置资产所收回的资产,要进行统一的监管,保证专款专用,最大限度的保证国有资产不会流失。
5.加大不良资产的管理力度
国有企业在改制之前,要对企业在过去生产经营过程中所产生的非经营性的不良资产进行合理的处置。尤其是对数额非常巨大的不良资产,如果处理不当,则会对国有资产流失大开方便之门,在这里,我们可以借鉴一些商业银行资产管理的一些经验,可以由企业内部组建一个专门的组织机构,即资产经营管理小组,集中物力、人力统一对不良资产进行管理。为了保证接收的不良资产能够账账相符、账实相符,资产经营管理小组应该为不良资产建立档案,并且在一定时间内进行核实,对不良资产实施动态监控,并且能够提供处置不良资产的许多市场信息,为不良资产的妥善处理创造条件。
6.加强应收账款清收的力度
笔者在参与国企改制的过程中,发现一些企业的应收账款管理制度还不够完善,没有对应收账款及时清理,造成应收账款的数额巨大,变现能力很差,随时都有可能形成坏账、死账,大大降低了国有资产的质量。我认为加强应收账款的清收力度,对于提高企业的流动性和资产质量,提高改制企业的运营效率是很必要的。企业应首先建立应收账款管理制度,明确责任人,及时分析账面应收账款的余额组成,根据应收账款的挂账时间及客户的信誉度,分类别进行催收。对于挂账时间较长,或因有质量问题等合同纠纷,确实无法收回的货款,应根据有关的法规规定,上报主管部门确认为坏账进行核销。
三、总结
综上所述,国有企业改制是一个非常艰巨、系统的工程,在改制中、改制后怎样发挥出财务监管的作用,保证国有资产的安全性与完整性,需要我们在实际工作中不断的进行探索。相信通过广大财务管理工作者的努力,国有企业改制必然会向着科学、规范的方向发展。
参考文献:
[1]李炳炎,牛政科.我国国有企业改革与建立现代企业制度问题的理性反思.探索.2006(06).
[2]王曼.论企业集团国有资产管理中存在的财务监管问题及解决方法.商场现代化.2011(18).
[3]信蓁蓁.浅谈企业营销中管理会计的应用.中国商界(下半月).2008(03).
[4]刘虹.应对危机创新财务监管方式.上海国资.2009(04).
[5]何世贵.加强内部控制 完善财务监管.中国农业会计.2009(09).
[6]张凯辉.改制企业应建立与现代企业制度相适应的财务管理模式.中国城乡企业卫生.2008(02).
[7]李炳炎,牛政科.我国国有企业改革与建立现代企业制度问题的理性反思.探索.2006(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