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幼儿音乐节奏感不能仅仅满足于拍节奏

来源 :中国教研天地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buxiaomi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最近,我有幸观摩了几个幼儿园的音乐教育活动,看到老师们注意到了培养幼儿的音乐素质能力,重视了 引导幼儿积极参与音乐活动,力求把活动组织得生动活泼。这些都是使音乐教育真正促进幼儿发展的重要条件 。因为,幼儿只有在参与音乐实践活动过程中获得能力,受到教育,才能得到发展。
  近年,许多教师参加奥尔夫教学法培训班。我看到的几个音乐教育活动都比较重视幼儿的 节奏训练,采用奥尔夫教学法的声势、语言节奏,利用节奏乐器等对幼儿进行节奏训练,这是老师们参加了奥 尔夫教学法培训班,把学习与教学结合起来、勇于实践的结果。节奏是音乐构成的三大要素之一,是音乐艺术 的重要表现手段;节奏感是音乐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幼儿进行节奏训练,培养节奏感是十分必要的。拍节 奏是幼儿节奏入门训练最常见的、适合幼儿接受能力的方法。进行节奏训练为的是培养节奏感,因此,在节奏 训练的过程中,不仅要使幼儿动作协调、合拍、整齐地拍节奏,更要在节奏性活动中引导幼儿从运动神经上获 得节奏感觉,这是形成节奏感不可忽视的条件。节奏感是以运动性为基础的,是在节奏性活动中逐步形成的, 可分为一般节奏感和音乐节奏感。
  什么是音乐节奏感呢?前苏联音乐心理学家捷普洛夫有这样的解释:“音乐节奏感可以说是一种积极体验 音乐的、从而正确感知音乐运动时间进程的情绪表现力的能力。音乐节奏感不仅具有运动性,而且也具有情绪 性,作为其基础的是音乐表现力的知觉,因此如果脱离开音乐,则既不能觉醒,也行能发展。”在音乐教育中 主要是培养音乐节奏感,如果只是用拍节奏来培养音乐节奏感就会感到不足了。在幼儿园培养音乐节奏感的最 佳方式是在音乐伴随下活动,在律动、音乐游戏、舞蹈等音乐与动作相结合的活动中,培养节奏感;在引导幼 儿感知节拍节奏的强弱关系,感受音乐节奏韵律美的活动中,培养节奏感;引导幼儿准确地再现音乐的节奏, 在用美的节奏性动作表现音乐情绪情感的活动中,培养节奏感。
  与此同时,我们还应当认识到在音乐教育促进幼儿发展的工作中,培养节奏感只是一方面,另外,还需要 结合多种教材,从多方面培养幼儿音乐能力,提高音乐素质,使他们有能力参与各种音乐实践活动,有能力在活动中受到教育。
  (作者单位:134100吉林省通化县实验小学)
其他文献
近十年来,我国中学外语教学研究的重要课题之一是交际性教学原则的研究与其在教学中的应用。与此密切相关的则是对教学中语言与文化关系的探讨。新的《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英语教学大纲》(以下简称《大纲》),对于外语教学的交际性原则、语言与文化的关系等做了较为明确的规定,同时在整体精神与许多具体部分的表述与教学要求上也体现了交际性原则。比较前大纲而言,这是一个明显的进步,是我国外语教学界在语言的本质和功能等方面
期刊
孔子说:“言之无文,行而不远。”意即文章要讲究文采,讲究语言美,没有文采的文章,就难以传播。提高作文语言的表现力,我们除了正确运用语言之外,还得学会一些技巧,做到巧用。    一、巧引诗词歌赋  诗词歌赋、名言警句、民间俗语等,大多是语言浓缩的精华,极富表现力。巧妙地将其暗嵌在恰当的语境中,会使文章饱满、厚重,增添几分韵味。如:“晚自习咔咔地嗑瓜子,教室里‘余音绕梁’,有人戏称:听取蛙声一片。”又
期刊
新课程标准倡导“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学习理念,将教本变为学本,着重突出学生自主学习的过程,培养学生的多种能力,教师也将转变角色,从权威者变成教学中平等的参与者,从知识的传递者变成学生学习的促进者、组织者、指导者。而学生也从过去“填鸭式”教学中被灌输者,变为课堂活动的主体参与者。因此,在历史教学中,应着重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    一、把课堂交给学生,让学生成为课
期刊
古人云:德器深后,所就必大,德器浅薄,虽成亦小。可见加强德育工作的意义何等重要和重大。应该说学校德育包括政治思想道德和心理品质等方面的教育,这些内容之间既有区别,又有联系,各项教育内容既不能完全割裂开来,又不能相互代替,它们统一于德育目标之中,鉴于上述分析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我班立足实际,在以下两个方面做到了进一步加强和尝试,受益匪浅。    一、坚持德育为首,育人为本的原则,开展经常性教育   
期刊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发学生求知的欲望,是学好各科知识的前提条件。在物理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根据中学生思维活跃、情感丰富、求知欲强的特点,运用恰当的教学方法,充分调动学生思维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提高物理教学的效果。  结合教学实践,就如何培养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谈谈个人肤浅的看法:    一、创设物理情景,联系生活,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学实践告诉我们,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
期刊
中学生物学教学,在培养跨世纪人才现代意识的启蒙教育中,具有它不可替代的特殊地位和启蒙教育功能。我认为在教学中,学生学习生物学知识、生物学能力的同时,有意识地对学生渗透了一些现代意识的启蒙教育,具有良好的效果。    一、渗透竞争意识的启蒙教育     竞争,优胜劣汰,这是生物界生物生存发展和进化的规律之一,当然也是人类社会生存发展的一种客观规律。在生命科学中,这是一个古老而传统的理论。但在我国当今
期刊
一、诱导乐于求异的心理倾向    教师妥善选择具体题例,创设问题情境,诱导学生的求异意识。对于学生在思维过程中时不时地出现的求异因素要及时地予以肯定和表扬,使学生真切体验到自己求异成果的价值。对于学生欲寻异解而不能时,教师则要细心点拨,潜心诱导,帮助他们获得成功,使学生渐渐形成自觉的求异意识,并日渐发展为稳定的心理倾向,在面临具体问题时,让学生能动地作出“还有另解吗?”“试试看,再从另一个角度分析
期刊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学的全过程必须体现学生主动积极探究知识,在自我创造的学习实践活动中获取知识,提高能力。新课标中明确要求让学生参与特定的数学活动,在具体情境中认识并获取经验。那么怎样才能让学生主动积极参与教学全过程呢?下面谈一谈我的体会:    一、培养学生参与的兴趣    兴趣是认识需要的一种情绪,是学生学习的直接动力,也是学习动机中最现实最活跃的因素。针对一节课的内容,教师要精心创设学生参与
期刊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化学老师应更新观念,以实验为基础,注重实验,在实验中探索创新,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一、转变教学观念,促进教学创新    1、实施创新教育,培养创新能力,核心在课堂,关键在老师  创新教育中的教师不再单纯是知识的传授,而应该是既能教书育人又能研究创新;不再是课堂教学的主宰者,而应该是创新环境的营造者,创新知识的提供者,教学过程的设计者,学生的咨询者,学生品德形成
期刊
实施创新教育,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提高创新能力,是落实素质教育的核心。因此,在物理教学中激发学生的兴趣,充分发挥学生思维主体性,尤为重要。    一、诱之以趣, 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学习兴趣是学生力求认识世界、渴望获得文化科学知识和不断探索真理的情绪意向。创新意识是人们从事创造性活动的出发点和内趋力,是创造性思维的前提。一个人的创新意识与他的兴趣动机情感等非智力因素紧密联系。要培养学生的创新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