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执教于武汉理工大学的贺子岳教授多年来潜心数字出版研究,拥有主持和参与国家及省部级数字出版科研项目的丰富经验,其著作《数字出版形态研究》(武汉大学出版社,2016年)以产品形态为主线,从数字出版的概念和模式两个层面,全面、仔细地梳理了目前错综复杂的数字出版产品形态以及相应的运作模式、商业模式,为厘清当下纷繁复杂的数字出版情况做出了贡献,一定程度上丰富了数字出版的理论,为我国数字出版实践提供了参考。
本书共9章,采用“总—分—总”的结构,按内容编排可划分为三个部分:问题引入及数字出版概念辨析、具体产品形态分析、总结影响数字出版发展的因素。引言和第一章为问题引入部分,先从历史发展的角度对数字出版相关概念(电子出版、网络出版、跨媒体出版、数字出版等)作了回顾,对概念的演进及区别作了辨析,在明确概念之后对数字出版的发展背景及历程作了梳理。此章最为关键的是从产业及产品特征的角度出发对数字出版的形态及其出版模式进行分类,作者分出了目前最主要的七种数字出版产品形态:数据库出版、电纸书出版、手机出版、网络原生电子书出版、开放存取出版、维基类网络百科全书出版、数字教育出版。第二章至八章是具体分析部分,分别对上述数字出版形态进行研究,从各自概念定义、特征、发展历程、出版模式等方面进行分析,并选取重要的有代表性的产品进行个案研究,使得各出版模式更有说服力。第九章总结归纳了影响数字出版发展的关键因素,探讨了宏观层面的政策、法律、行业标准、技术、经济环境、消费需求六个要素,以及微观层面的转变中的出版行业内部规律,以对我国出版业如何更好地发展数字出版提出建议。
众所周知,以图书为代表的出版物是人类在漫长的历史演进过程中创造的最富智慧特色的文明成果之一。从简策装到纸本,从手抄到雕版印刷再到机器印刷,每一次创新都是一场巨变,带来深远影响。如今互联网、移动通讯等技术的迅猛发展也让图书出版业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变革。电子出版、数字出版、多媒体出版、数据库、网络文学出版、电子教材等多形态的出版产品的出现,让出版业的情况变得既欣欣向荣又困难重重。在30多年前就有“电子书会取代纸质书”的预言,但发展至今,纸质书生命力仍旺盛。可见上世纪的很多预测并不正确,媒介形态的改变并不是光考虑技术问题就够了。那么究竟该如何看待数字出版的发展走向?作者在书中借用学者黄河提出的推动媒体变革的三力模型,对“技术的发展”“用户量的增加”“相关政策法规的出台”三个方面的推动力进行了分析,探讨数字出版活动兴盛并走向繁荣的背景原因。
数字出版不断创新,产品种类多,呈现出错综复杂的局面。如何进行分类,这些类别之间有何关系,这些是考察数字出版情况不可避免的话题。本书作者就试图解决这些问题。作者从产业及产品特征的角度出发,对数字出版的形态及其出版模式进行分类,既避免了按照传统出版物类型(电子图书、电子期刊、电子报纸等)划分的片面性,又兼顾了实践界呈现出的各类出版新形式。在作者研究的七种数字出版形态中,数据库出版、开放存取出版、维基类网络百科出版是较早时间就成熟起来的,其概念的定义争议少,分歧小,各自的出版模式较为清晰,尤以发展时间早的数据库出版商业模式最为成熟,已经处于稳步发展阶段。而电纸书出版、手机出版和网络原生电子书出版的研究难度较前三者大。作者认为造成这一状况的原因有两点:第一,业内对电纸书与电子书两个概念存在混用的情况,有些讲的是电纸书,但也用电子书一概而论。针对这一情况,作者在书中将两者进行了区分,提出电纸书与电子书有渊源,是电子书类型的一种,“从内容上来讲是传统纸本图书的电子版,其载体以专用电子阅读器为主,还辅以平板电脑和手机”。 第二,电纸书出版、手机出版和网络原生电子书出版相互的关联比较大,交叉程度较高。比如,手机上的阅读应用里既有传统纸本图书的电子版,又有网络原创文学,这属于什么类型的出版呢?作者在书中对手机出版、网络原生电子书出版的分析与辨别很好地解决了上面的疑问。由于我国处在数字出版的转型时期,出版界对传统出版如何向数字转型的相关研究和知识较为重视,对网络原生内容的生产运作的掌握程度不够。本书花费较大篇幅深入分析网络原生内容出版,对后继研究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作者从时间序列和横截面两个维度对七种数字产品形态进行了较为全面的梳理。作者不仅按照时间顺序组织数据文献并展开分析,而且对某些具有标志性的里程碑事件,比如某个出版公司的成功转型、某种商业模式的建立、某种出版产品的出现,进行深度的横截面剖析。这种纵横交错的分析框架,对于读者全方位地理解数字出版媒介形态的更迭与发展问题的来龙去脉大有裨益。以网络原生电子书的商业模式分析为例,作者采用案例分析法和比较法来进行研究,选取了美国的自助出版和我国的网络原创文学出版进行对比分析。详细梳理了各自的特点、收入模式、产业链以及存在的问题。尤其是对曾经的盛大文学(2015年与腾讯文学合并成为阅文集团)的研究,通过付费阅读模式、版权分销模式、全版权运营等数据的分类整理以及图文并茂的表现形式,让读者对网络原创文学的整体运作有比较详细的了解。另外,无论美国还是中国,网络原创内容的质量问题都是为人所诟病的。作者在书中详细讨论了我国网络原创文学的质量问题及其出现原因,并从网络文学质量内部和外部控制机制进行分析,对如何更好地建立内容质量机制提出了中肯的建议。
在总结影响数字出版发展的因素部分中,作者审慎地考察了出版业外部环境与本身的作用与反作用问题,所得结论与所提建议具有一定的灵活性、辩证性和开放性。出版业受政治、文化、经济等各方因素影响,这就意味着对策建议应该具备一定的弹性,同时又要务实可行,不能流于空泛。该书成功处理了这一矛盾。具体而言,最后一章透过现象看本质,通过前面章节论述了不同的数字出版形态之后,结合出版业数字化转型的背景,从宏观层面和出版业内部因素两方面,探索数字出版的发展规律,对传统出版业如何更好地从事数字出版给出自己的看法。作者重点强调了内容为王道,分销为法宝,认为传统出版商要正确认识自身的优势,不仅要从思想上转变观念,更要付诸行动,行动的首要便是再造出版流程使之更容易进行电子化开发,更适合数字化的发展要求。
美中不足的是本书在某些细节的处理上还有待加强。
一是该书虽然论述了美国自助出版,但对于我国的百度文库、豆丁等為代表的网络文库产业没有论及。尤其是百度文库,以教育教辅等应用型文献为主,已经逐渐发展出特色。虽这类产业在我国尚不十分成熟,但用户面较大,也有较深的影响。欣闻作者已有相关成果,对网络原创内容的各种出版模式进行了更为深刻与详尽的论述,期待作者的后续补充。
另一个方面是引用的参考数据上,书中部分章节使用的数据有些旧。比如第三章电纸书出版研究“国内电纸书行业现状概述”一节,参考2010年的销售份额数据作为主要的分析数据,距离此书出版已有5年。从文献半衰期来看,用5年前的数据来描述现状并分析趋势,容易有误差。为什么没有使用最新数据?笔者认为很大原因是国内在出版业相关数据的统计上有所欠缺。相比之下,英国的汤普森教授在《数字时代的图书》(译林出版社,2014)及《文化商人》(译林出版社,2016)中展现出来的数据有丰富的来源,详实可靠,时间跨度较长,这得益于国外出版行业协会所提供的包括行业发展信息、国外出版动态信息、最新市场信息、图书贸易信息等信息服务,而我国的图书信息统计在深度、广度与持续度上都有待加强。
整体来说,瑕不掩瑜。在认真阅读全书之后,笔者认为此书框架逻辑清晰, 资料丰富充实,分析深入细致,不仅吸收了国内外的研究成果,而且提出了自己的独立见解,是一部理论联系实际的有品质的研究成果,值得向学界和业界的同仁推荐。
(《数字出版形态研究》,贺子岳著,武汉大学出版社2016年3月出版,395页,定价67.10元。)
(收稿日期:2017-04-07)
本书共9章,采用“总—分—总”的结构,按内容编排可划分为三个部分:问题引入及数字出版概念辨析、具体产品形态分析、总结影响数字出版发展的因素。引言和第一章为问题引入部分,先从历史发展的角度对数字出版相关概念(电子出版、网络出版、跨媒体出版、数字出版等)作了回顾,对概念的演进及区别作了辨析,在明确概念之后对数字出版的发展背景及历程作了梳理。此章最为关键的是从产业及产品特征的角度出发对数字出版的形态及其出版模式进行分类,作者分出了目前最主要的七种数字出版产品形态:数据库出版、电纸书出版、手机出版、网络原生电子书出版、开放存取出版、维基类网络百科全书出版、数字教育出版。第二章至八章是具体分析部分,分别对上述数字出版形态进行研究,从各自概念定义、特征、发展历程、出版模式等方面进行分析,并选取重要的有代表性的产品进行个案研究,使得各出版模式更有说服力。第九章总结归纳了影响数字出版发展的关键因素,探讨了宏观层面的政策、法律、行业标准、技术、经济环境、消费需求六个要素,以及微观层面的转变中的出版行业内部规律,以对我国出版业如何更好地发展数字出版提出建议。
众所周知,以图书为代表的出版物是人类在漫长的历史演进过程中创造的最富智慧特色的文明成果之一。从简策装到纸本,从手抄到雕版印刷再到机器印刷,每一次创新都是一场巨变,带来深远影响。如今互联网、移动通讯等技术的迅猛发展也让图书出版业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变革。电子出版、数字出版、多媒体出版、数据库、网络文学出版、电子教材等多形态的出版产品的出现,让出版业的情况变得既欣欣向荣又困难重重。在30多年前就有“电子书会取代纸质书”的预言,但发展至今,纸质书生命力仍旺盛。可见上世纪的很多预测并不正确,媒介形态的改变并不是光考虑技术问题就够了。那么究竟该如何看待数字出版的发展走向?作者在书中借用学者黄河提出的推动媒体变革的三力模型,对“技术的发展”“用户量的增加”“相关政策法规的出台”三个方面的推动力进行了分析,探讨数字出版活动兴盛并走向繁荣的背景原因。
数字出版不断创新,产品种类多,呈现出错综复杂的局面。如何进行分类,这些类别之间有何关系,这些是考察数字出版情况不可避免的话题。本书作者就试图解决这些问题。作者从产业及产品特征的角度出发,对数字出版的形态及其出版模式进行分类,既避免了按照传统出版物类型(电子图书、电子期刊、电子报纸等)划分的片面性,又兼顾了实践界呈现出的各类出版新形式。在作者研究的七种数字出版形态中,数据库出版、开放存取出版、维基类网络百科出版是较早时间就成熟起来的,其概念的定义争议少,分歧小,各自的出版模式较为清晰,尤以发展时间早的数据库出版商业模式最为成熟,已经处于稳步发展阶段。而电纸书出版、手机出版和网络原生电子书出版的研究难度较前三者大。作者认为造成这一状况的原因有两点:第一,业内对电纸书与电子书两个概念存在混用的情况,有些讲的是电纸书,但也用电子书一概而论。针对这一情况,作者在书中将两者进行了区分,提出电纸书与电子书有渊源,是电子书类型的一种,“从内容上来讲是传统纸本图书的电子版,其载体以专用电子阅读器为主,还辅以平板电脑和手机”。 第二,电纸书出版、手机出版和网络原生电子书出版相互的关联比较大,交叉程度较高。比如,手机上的阅读应用里既有传统纸本图书的电子版,又有网络原创文学,这属于什么类型的出版呢?作者在书中对手机出版、网络原生电子书出版的分析与辨别很好地解决了上面的疑问。由于我国处在数字出版的转型时期,出版界对传统出版如何向数字转型的相关研究和知识较为重视,对网络原生内容的生产运作的掌握程度不够。本书花费较大篇幅深入分析网络原生内容出版,对后继研究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作者从时间序列和横截面两个维度对七种数字产品形态进行了较为全面的梳理。作者不仅按照时间顺序组织数据文献并展开分析,而且对某些具有标志性的里程碑事件,比如某个出版公司的成功转型、某种商业模式的建立、某种出版产品的出现,进行深度的横截面剖析。这种纵横交错的分析框架,对于读者全方位地理解数字出版媒介形态的更迭与发展问题的来龙去脉大有裨益。以网络原生电子书的商业模式分析为例,作者采用案例分析法和比较法来进行研究,选取了美国的自助出版和我国的网络原创文学出版进行对比分析。详细梳理了各自的特点、收入模式、产业链以及存在的问题。尤其是对曾经的盛大文学(2015年与腾讯文学合并成为阅文集团)的研究,通过付费阅读模式、版权分销模式、全版权运营等数据的分类整理以及图文并茂的表现形式,让读者对网络原创文学的整体运作有比较详细的了解。另外,无论美国还是中国,网络原创内容的质量问题都是为人所诟病的。作者在书中详细讨论了我国网络原创文学的质量问题及其出现原因,并从网络文学质量内部和外部控制机制进行分析,对如何更好地建立内容质量机制提出了中肯的建议。
在总结影响数字出版发展的因素部分中,作者审慎地考察了出版业外部环境与本身的作用与反作用问题,所得结论与所提建议具有一定的灵活性、辩证性和开放性。出版业受政治、文化、经济等各方因素影响,这就意味着对策建议应该具备一定的弹性,同时又要务实可行,不能流于空泛。该书成功处理了这一矛盾。具体而言,最后一章透过现象看本质,通过前面章节论述了不同的数字出版形态之后,结合出版业数字化转型的背景,从宏观层面和出版业内部因素两方面,探索数字出版的发展规律,对传统出版业如何更好地从事数字出版给出自己的看法。作者重点强调了内容为王道,分销为法宝,认为传统出版商要正确认识自身的优势,不仅要从思想上转变观念,更要付诸行动,行动的首要便是再造出版流程使之更容易进行电子化开发,更适合数字化的发展要求。
美中不足的是本书在某些细节的处理上还有待加强。
一是该书虽然论述了美国自助出版,但对于我国的百度文库、豆丁等為代表的网络文库产业没有论及。尤其是百度文库,以教育教辅等应用型文献为主,已经逐渐发展出特色。虽这类产业在我国尚不十分成熟,但用户面较大,也有较深的影响。欣闻作者已有相关成果,对网络原创内容的各种出版模式进行了更为深刻与详尽的论述,期待作者的后续补充。
另一个方面是引用的参考数据上,书中部分章节使用的数据有些旧。比如第三章电纸书出版研究“国内电纸书行业现状概述”一节,参考2010年的销售份额数据作为主要的分析数据,距离此书出版已有5年。从文献半衰期来看,用5年前的数据来描述现状并分析趋势,容易有误差。为什么没有使用最新数据?笔者认为很大原因是国内在出版业相关数据的统计上有所欠缺。相比之下,英国的汤普森教授在《数字时代的图书》(译林出版社,2014)及《文化商人》(译林出版社,2016)中展现出来的数据有丰富的来源,详实可靠,时间跨度较长,这得益于国外出版行业协会所提供的包括行业发展信息、国外出版动态信息、最新市场信息、图书贸易信息等信息服务,而我国的图书信息统计在深度、广度与持续度上都有待加强。
整体来说,瑕不掩瑜。在认真阅读全书之后,笔者认为此书框架逻辑清晰, 资料丰富充实,分析深入细致,不仅吸收了国内外的研究成果,而且提出了自己的独立见解,是一部理论联系实际的有品质的研究成果,值得向学界和业界的同仁推荐。
(《数字出版形态研究》,贺子岳著,武汉大学出版社2016年3月出版,395页,定价67.10元。)
(收稿日期:2017-04-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