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给学生一点展示自我读写成果的机会

来源 :语文周报·教研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angchao200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浙江师范大学人文学院教授、著名语文特级教师李海林在《论真实的作文》一文中,一针见血地指出:“中小学作文教学存在的最大问题是虚假的作文,根本不需要写作却偏要你写;根本没有一个具体的语境,只是教师要我写,我就写,就完了。”一句话,写作的动机性严重缺失。写作动机性的严重缺失造成了目下语文写作教学的严重低效:学生厌写作文,应付教师了事。
  如何改观这种现象呢?李海林认为:真实的语言任务、真实的语言环境、真实的语言成果是写好文章的根本保证和基本前提。一句话,真实的写作行为就是生活,这是“写作生活化”这一理念的真谛。
  所以,要多给学生一点展示自我读写成果的机会:
  一、开名著阅读交流会
  学校“书香满校园”活动倡导读名著,并开设有专门的阅读课,每周一节。这节阅读课对学生来说弥足珍贵,学生的阅读热情很高,但是时间有限,一节课下来,学生读的东西也有限。在这种情况下,就要号召学生课外读书,尤其是大部头的名著,更要花费较长的一段时间才可读完。如果不以某种形式检验,学生阅读也是囫囵吞枣,食而不化,要增强效果,就要与写结合,并作多向的交流。可以开设名著阅读交流课,促进学生交流。
  基本的做法是每月要求学生读一部名著,特别长的可以延长至两个月。所读名著的名称、字数、平均每日所读的页码,都统计在一张纸上。这样,就促使学生专心去读完一部名著,有计划地去读完一部名著,而不至于半途而废。为了保证所读的效果,要求学生每周写一篇读后感,以日记的形式写在日记本上。等要求读完的期限一到,便召开一次名著阅读交流会。先以小组的形式交流本人的读后感,从中产生一名优秀者,参加全班竞选。十个组十名优胜者,轮流上台来读,最后大家举手表决,选出两名最优秀者,予以适当的物质奖励。这种方式也很受学生欢迎,因为自己的成果能有一个交流展示的舞台,他们感觉很满足。这种评比的方式也可以延伸到平时的作文教学,依座次排列将全班划分为四个区,每个区设“区长”,学生作文当堂写完后先同桌相互批阅,然后,拿到小组内交流,推出的好作文交到“区长”外再进行筛选,筛选出的好作文代表本区参加四个区的竟选,最后产生一名优胜者。这种形式颇受学生欢迎,他们都踊跃参与其中,以争取胜出为荣。
  二、与学生一块欣赏好文章
  教师应该喜欢阅读,如果在阅读中发现有适合学生的文章,就可以读给学生听。可以专门开设一节美文赏读课,就是由教师读一两篇好的文章,然后让学生听后展开讨论,发表见解感悟,或内容,或语言,或写法,自由灵活,参与为佳,极少限制,学生常常争论得面红耳赤,不亦乐乎。此种形式之所以很奏效,全在给予了学生完全的自由、发言的机会、竟辩的场合。比如,为了配合学校的感恩教育,可以在班会课上给学生读有关母爱的主题的文章。故事本身感人至深,教师读得投入,亦不白动感情,有时不由哽咽得停下来,学生也一片寂然。读后再让学生结合实际,自由发表看法。此种形式较之空洞地给学生讲道理,要有效很多。
  从语文学习的角度来说,此举也好处很大。首先,由教师精心挑选并亲自来读的文章,对学生有一种莫大的吸引力。听后让学生自由展开讨论,满足了他们与人交流的欲望,长篇大论可,一言半语亦可,自由灵活,也是提高学生读书兴趣的一个好办法。
  总之,从心理学的角度说,自凡是写作的行为,无不是以交流欣赏、获得他人的肯定为目的,因为人是社会的动物,交流对话是人的天性。阅读写作如果注意满足学生这一方面的需求,效果肯定显著。还可以搜集学生好的日记作文,积累起来,不时往外投寄,此举对学生激励更深,缘由不外在此。因此,语文教学尤其作文教学,必须多给予学生展示读写成果的机会。
其他文献
随着信息化生态课堂的建设,信息技术在课堂教学中的作用也越来越显得更为重要了。信息化教学应用于语文课堂,可以使语文教学活动集文字、图像、声音、动画、视频等信息功能于一体,图像清晰,动态感强,信息量大,且具有交互性,能最大限度地调动、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实现课堂教学的大容量、多信息、多趣味和高效率。  一、运用信息化教学掌握文章结构、理清文章脉络  在语文教学中,要想使学生真正了解、掌握一篇
期刊
教师对学生的爱,是连接师生之间的纽带,是一种巨大的教育力量。  爱学生,就必须善于走进学生的情感世界,关爱、赏识、尊重、宽容学生,就必须把自己当作学生的朋友,去感受他们的喜怒哀乐。“真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动。唯独从心里发出来,才能打到心灵的深处”(陶行知语)。陶行知先生的“爱满天下”的论断,对我们教师工作具有相当重要的指导意义。  一、给学生多一些关爱  没有爱的滋润,孩子的生命就像无源之水。所以老
期刊
我曾在一所距市区十几公里的乡镇中学教书,在那里从事了四年的教育教学工作,其中从事了三年的班主任工作。在教育教学工作中,班主任工作是学校教育教学的核心工作,自然而然,班主任工作的压力和责任远远大于了单一的教学工作。  学校的教育教学工作有三个核心:学生的安全是第一核心,只要有了安全,那么社会、学校、家庭和个人就有了保障,一切工作才能正常有序地开展;学生的德育工作是第二核心,要教会学生如何做人,如何处
期刊
“筷子兄弟”的《小苹果》一经推出,立即风靡大江南北,享誉长城内外。现如今在中华大地无论是学校里青春活力的学生,还是乖萌可爱的孩子,还是疯狂搞笑的大叔大妈几乎没有人不知道“小苹果”的。这首《小苹果》成为新一代神曲,走红网络 ,被赞“洗脑”。  其实“小苹果”的走红不仅仅是因为宣传的好,还有其深层的必然因素,在歌词上,《小苹果》的歌词立意明确,通俗易懂,内容积极向上,充满正能量,符合大众对于爱情的心理
期刊
敬上一杯茶,你是一个陌生人;再奉第二杯,你是我们的朋友;第三杯茶,你是我们的家人,我将用生命来保护你。一个人,一个心愿,一段辛苦漫长的旅程,许许多多人的爱心,一个美丽的承诺,终于兑现。《三杯茶》扉页上的这几句话仿若一只温热的小手撩拨着我内心深处如泉涌的热情,催促着我沉醉到那份淳厚的热忱中。读罢文卷,掩卷长思:字里行间弥漫的是茶的清幽茗香,而跃动其中的则是人的心灵颤音——善良、关爱与情谊。  摩顿森
期刊
梁代的萧统在《陶渊明传》中说:“渊明少有高趣,博学善属文,颖脱不群,任真自得。尝著《五柳先生传》以自况……时人谓之实录。”宋代的沈约也说:“潜少有高趣,尝著《五柳先生传》以自况……其自序如此,时人谓之实录。”细察《五柳先生传》,与陶渊明其他诗文中表现的志趣爱好及思想性格相同。可见,本文是陶渊明托名五柳先生而作的一篇自传,文中五柳先生的形象正是陶渊明的自画像。《五柳先生传》不过借五柳作影子,便于设身
期刊
中共中央、国务院制定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明确指出:“适应国家和社会发展需要,遵循教育规律和人才成长规律,深化教育科学改革,推进课程改革,创新教育教学方法。注重学思结合,倡导启发式、探究式、讨论式、参与式教学,帮助学生学会学习。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培养学生的兴趣爱好,营造独立思考、自由探索、用于创新的良好环境。”此纲要旨在通过课程的变革来实现学生学习的变革,进
期刊
乌克兰近年来的研究显示,“任何年龄阶段,爱读书的孩子在智力水平和思想发展上,以及在现代社会中的适应水平和承受能力等方面,都显著优于不爱阅读的孩子”。可见,阅读对学生的全面发展的重要性。近年来,社会上刮起了一股阅读风,公益广告和其他媒体纷纷宣传倡导纸质阅读,良好的阅读习惯和阅读思考的能力,仍然是高中段语文教学的目标之一。  高中语文教学可以粗略地分为两个部分:考试语文和生活语文。对于前者来说,可以通
期刊
从教十余年,我始终踏踏实实地尽着一个教师的职责。我用平凡书写卓越,用追求成就自我,体验着作为一名教师的真正幸福。  一、做一位幸福的教师,就要懂得用爱去坚守  作为一名语文教师,我致力于引导学生形成内心丰盈、品位高雅的语文智慧。我一直坚守着一个信念:对工作脚踏实地,真抓实干;对学生真情实感,富有爱心。正是拥有这个信念,我对待日常工作认真细致,从不敷衍。当我在课堂上倾心投入和学生教学相长的时候,当我
期刊
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中国古代最伟大的教育家孔子也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美国进步教育学派的代表人杜威则提出了“兴趣中心论”。所以,我们的教学工作要达到良好的效果,重要的就是如何使学生能对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把学习视为一种乐趣。小学语文教学更是如此。对于语文这门学科而言,培养小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潜在能力,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的全过程,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