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出一道人生的风景:林斤澜

来源 :语文世界(高中版 )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end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他和汪曾祺趣味相投,并称“文坛双璧”。他是著名短篇小说家,素有“短篇圣手”之誉。他语言风格独特,认为小说应该在语言上下功夫。2007年9月25日,由北京作协主办的第三届北京文学节颁奖典礼在北京举行。84岁的他获得终身成就奖,授奖词说,他一生致力于小说艺术的探索,在小说语言、小说艺术及理论方面有独到发现与见解,对中国当代白话文创作极具启发意义。他在发表获奖感言时称,获奖是对他创作一生的肯定,他为此感到光荣。这位在写作之路走出一道人生风景的老作家就是:林斤澜。
  (编 者)
  
  【作家档案】
  林斤澜,浙江温州人,1923年生,1945年毕业于国立社会教育学院,1949年后到北京市文联创作组从事剧本创作,1956年出版第一本书——戏剧集《布谷》。以后发表的作品大多为短篇小说,一般取材于农民或知识分子的现实生活,讲究构思立意,风格清新隽永,独树一帜。短篇小说《台湾姑娘》因在题材和写法上新颖独到,曾引起读者注意。以后写了一系列以浙江农村为背景的短篇小说,1987年结集为《矮凳桥风情》出版,一时为人传诵。这些作品语言凝练、含蓄,兼融温州方言于其中。作者以浓缩的结构、突兀跌宕的情节,白描出一系列人物形象。林斤澜出版的小说集还有《春雷》《山里红》《石火》《满城飞花》《十年十癔》《林斤澜小说选》,文论集《小说说小》,散文集《舞伎》等。其小说多取材于北京郊区农村生活和知识分子的遭际,以散文的笔法,着力表现一种特殊的氛围,结构精巧多变。
  
  【作品选读】
  春 风
  林斤澜
  北京人说:“春脖子短。”南方来的人觉着这个“脖子”有名无实,冬天刚过去,夏天就来到眼前了。
  最激烈的意见是:“哪里会有什么春天,只见起风、起风,成天刮土、刮土,眼睛也睁不开,桌子一天擦一百遍……”
  其实,意见里说的景象,不冬不夏,还得承认是春天。不过不像南方的春天,那也的确。褒贬起来着重于春风,也有道理。
  起初,我也怀念江南的春天。“暮春三月,江南草长,杂花生树,群莺乱飞”,这样的名句是些老窖名酒,是色香味俱全的。这四句里没有提到风,风原是看不见的,又无所不在的。江南的春风抚摸大地,像柳丝的飘拂;体贴万物,像细雨的滋润。这才草长,花开,莺飞……
  北京的春风真就是刮土吗?后来我有了别样的体会,那是下乡的好处。
  我在京西的大山里、京东的山边上,曾数度“春脖子”。背阴的岩下,积雪不管立春、春分,只管冷森森的,没有开化的意思。是潭、是溪、是井台还是泉边,凡带水的地方,都坚持着冰块、冰砚、冰溜、冰碴……一夜之间,春风来了。忽然,从塞外的苍苍草原、莽莽沙漠,滚滚而来。从关外扑过山头,漫过山梁,插山沟,灌山口,呜呜吹号,轰轰呼啸,飞沙走石,扑在窗户上,撒拉撒拉,扑在人脸上,如无数的针扎。
  轰的一声,是哪里的河冰开裂吧。嘎的一声,是碗口大的病枝刮折了。有天夜间,我住的石头房子的木头架子,咯啦啦、咯啦啦响起来,晃起来。仿佛冬眠惊醒,伸懒腰,动弹胳臂腿,浑身关节挨个儿咯啦啦、咯啦啦地松动。
  麦苗在霜冰里返青了,山桃在积雪里鼓苞了。清早,着大鞭鞋,穿老羊皮背心,使荆条背篓,背带冰碴的羊粪,绕山嘴,上山梁,爬高高的梯田,春风呼哧呼哧地帮助呼哧呼哧的人们,把粪肥抛撒匀净。好不痛快人也。
  北国的山民,喜欢力大无穷的好汉。到喜欢得不行时,连捎带来的粗暴也只觉着解气。要不,请想想,柳丝飘拂般的抚摸,细雨滋润般的体贴,又怎么过草原、走沙漠、扑山梁?又怎么踢打得开千里冰封和遍地赖着不走的霜雪?
  如果我回到江南,老是乍暖还寒,最难将息,老是牛角淡淡的阳光,牛尾蒙蒙的阴雨,整天好比穿着湿布衫,墙角落里发霉,长蘑菇,有死耗子味儿。
  能不怀念北国的春风!
  
  打了儿子一枪
  林斤澜
  我上初中二年级时,新来一位国文老师倪先生,圆圆胖胖笑眯眯,穿灰绸长衫,青布圆口鞋,上课尽地方土话。当年规定上课要讲国语,特别是国文课。倪先生不会讲,听说也没有学历,是乡下请来的教私塾的夫子。但人极和气,到他屋里送作文本子,总叫坐,从背后“洋油箱”——原是盛煤油的铅皮长方桶——里摸出一个光鲜橙红的瓯柑,笑眯眯地放在你面前。他批改作文本子不批“通顺”“遒劲”“不落窠臼”,这样两个四个的字,总要写上几行,不用“之乎者也”,用“的了吗呢”,用得也多,仿佛句句都有。字也圆圆胖胖的,字里行间也笑眯眯的。
  倪先生课堂上讲些什么,全记不得了。却有回在礼堂上讲几句话,叫人震惊不能忘记。
  那时候每星期一早上,全校到礼堂做“纪念周”。必有一位老师讲话,那天轮到倪先生,一切礼仪完毕,他慢吞吞走到讲台上,上身前俯——一个圆胖的鞠躬,开口是土话,那是更应当讲国语的场面,别的老师微笑。
  “今天我要请个假,讲几句话就赶航船回家。昨天从乡下带信来,土匪抢劫,打了我儿子一枪……”
  全场唏嘘一声。
  倪先生抬起胖胖的右手,指着前胸锁骨下面,确实还是笑眯眯地说:“……这里打进去……”
  倒着脚,转过圆圆的身体,胖胖的右手背过去,努力上抬,上抬,抬到恰当地方。
  “……这里打出来……”
  再倒着脚,转过身体,还用土话说了十分钟?十五分钟?说的什么,不是现在记不得,是当时就听不进去了。
  “……航船开船时间到了,我请个假……”
  上身前俯,下台,朝外走,大家的眼睛都盯在灰绸长衫,那圆轮轮的后背上。
  倪先生只教了一个学期,就没有接到聘书。照旧在乡下教四书五经,也通过信,回信称“小友”,用“的了吗呢”,看得出来笑眯眯的圆脸。
  倪先生在乡下自学了日语英语,不过一开口,日本人英国人还有中国人都是听不懂的,只是自己看书做学问用。后来就在长满绿苔的木板屋里,穷“终正寝”。
  有些年,倪先生教“家馆”,好比现在的家庭教师。住在有钱人家家里,教一二个少爷小姐。但他不会应酬,空闲下来只是读书。端那种饭碗,又不像“清客”“食客”,空闲的时间是很多的。连日语英语都自学过关了。不是三家村老学究,可又不从事著作,连个手抄本也没有留下来。终生“只问耕耘,不问收获”。
  
  【超级链接】
  林斤澜说老舍
  程绍国
  林斤澜是对老舍最熟悉的几个人之一。林斤澜夫人谷叶曾说:“我们到北京那一阵,斤澜替老舍跑腿儿。”林斤澜是1950年上半年到的北京,在北京人艺创作组。调到北京市文联是1951年底的事情。林斤澜认为老舍是一个智慧过人、知人知世的人。1955年反胡风之前,老舍的心情可说一片蔚蓝。他每年两次把文联的同人叫到他家聚会。一次是菊花开了,赏菊。还有一次是他的生日。聚会都要喝酒,他家有很多酒,汾酒、竹叶青、伏特加。要喝什么喝什么,要喝多少喝多少。有一次拿出一瓶葡萄酒,炫耀是毛主席送的。老舍自己是好酒量,从来不醉。曹禺有一次大醉,溜到桌下,两只手还在空中抓划找酒瓶。1955年之后,这种事就少了,到了1959年“反右倾”,林斤澜就没有这类事的记忆了。
  林斤澜在《名著选读》中说:“老舍最后的日子是个研究题目,文章一写再写都值得。”他认为1966年8月23日那天是重要的,因为老舍次日出走,死在太平湖,谁也不知道,谁也不能叙述。
  那一天,一个自称高干子弟的北大毕业生打了不少电话,叫人到文联大院里来。北京女八中的一群学生也来了,十五六岁,后脑支着两把小刷子,穿新旧拼凑的绿军衣,一律宽腰带,带铜扣。
  下午三点左右,院子里沸沸扬扬起来。文联和文化局同在一个院子,文化局那边先叫喊起来。文联会议室这边“学习”的人们屏声静气,翻张耳朵。当文化局那边大声叫揪名旦荀慧生时,只见老舍站了起来,脸上抽搐,甩甩手,嘴里啧啧几声,走出五六步,回头,坐下,木然。
  忽然,文联这边两扇门打开,外面几条嗓子叫道:“出来,出来……”老舍和大家鱼贯而出,毒日头里晒着。只见一群人围打萧军,作家管桦在人丛中说:“要文斗,不要武斗。”好心人立即把管桦拽到人后。有人把萧军从地上拉起来,要他认罪。萧军叉腿站定,叉手丹田,徐徐答道:“服打不服罪。”
  接着,一批人被揪到“国子监”去批斗。文联被揪的,第一名便是老舍。傍晚回来,老舍单独被押进他的主席办公室,头包白绸水袖,白绸水袖挂着血迹,后脑又渗着血。他蹒跚走进屋子,却不坐办公桌,也不坐沙发。在沙发前边,背靠沙发扶手蹲下,蹲在地上。老舍当时的女秘书坐在窗下办公桌上写字,为的是避免和老舍说话。而前段时间,她就写过大字报,说老舍在上海还有女人云云。
  天渐渐黑了,老舍又被架出来批斗。老舍从一天的猥琐里挣扎出来,他奋不顾身了:“我有话说”“我没说完”“我有话说”……有人发现老舍胸前没挂牌子,觉得大逆不道。很快就有牌子递到女红卫兵手中。女红卫兵往老舍头上套。那牌子吊着根细铁丝,又短,匆忙中,勒着耳朵,勒不下去,但还是拼命勒。老舍双手往上托铁丝,托出头顶,连手带牌子碰到了红卫兵的脸。于是,院子里一片哗然,只听见“打打打”的声音,花坛上女红卫兵噼啪打过去,男红卫兵跳上花坛噼啪乱打。老舍立刻矬下去,非跪,非蹲,是成团堆在地上。
  林斤澜说,革委会副主任浩然那时的确怕老舍出事,他打了不少电话,声称这样的人物,若是打死了,大家不干净。最后,来了两位警察。警察上了花坛,一左一右,站在老舍身边,起了把红卫兵隔开的作用。只是全无表情,也无话说。老舍还蹲在地上,警察不去碰,也不看,最后还是革委会的人上去,拽起老舍,也拽过警察的手,算是完成了交给专政机关的手续。老舍起身还没有站稳,就对警察咧开肉皮,一笑。表面上看,这是皮笑肉不笑。可是叫人心里——用一个北京土字:“瘆”。
  从此,林斤澜再也没有见过老舍。
  林斤澜家里,保存着老舍写给他的两幅字:一是抄录毛泽东《七律·答友人》一诗:“九嶷山上白云飞,帝子乘风下翠微。斑竹一枝千滴泪,红霞万朵百重衣。洞庭波涌连天雪,长岛人歌动地诗。我欲因之梦寥廓,芙蓉国里尽朝晖。”二是直幅的四个字。老舍对林斤澜说,纸是清初的纸,极好。字是这样四个字:“健康是福”。
其他文献
笔者报告27例婴儿感染性外部性脑积水,其典型CT表现为:纵裂前部及额顶区蛛网膜下腔增宽、脑底池扩大。通过对10例复查CT动态观察发现,这是一种暂时性交通性脑积水(室外型),随病情变化可在短
突如其来的调动1948年,我在太行区党委妇女工作委员会任书记。8月的一天,组织部的同志通知我:“华北局在石家庄召开区党委联席会议,叫你也去参加。”我感到很奇怪,召集区党委
食管结核临床罕见,本文报告了经病理证实的食管结核而误诊为食管癌1例,以提高对此病的认识。患者男性,46岁,因进食后胸骨后疼痛伴少许背痛20天来诊。体格检查、实验室检查与胸部X
一万元打天下的“绿海”人王敬远以研制、生产、销售方便日化系列产品的北京绿海化学有限公司是一家以年轻科研人员为核心的私营企业。该企业正以每月开发、研制、推出一项新
东北师范大学历史系、明清史研究所教授薛虹先生因病于今年7月1日不幸逝世,本刊深表痛悼!长期以来,薛虹教授一直关心、爱护、支持我们的工作。现将先生生前惠赐本刊的大作刊出,以表达我们深深的哀思和怀念。
请下载后查看,本文暂不支持在线获取查看简介。 Please download to view, this article does not support online access to view profile.
期刊
美国PTI公司发明的专利技术JetBOxTM超音速氧枪喷射系统被证明是一种能有效提高电弧炉产量同时又能减少电炉改造成本的技术。通过在各个炼钢电炉上使用这种独特而有效的化学
钢铁工业的迅猛发展,促使采矿、选矿和焦化工业均得到很大发展,铁矿石的品位和焦炭质量也有比较大的提高,同时也带来了发展中的问题。对铁矿石的需求量愈来愈大,至今进口铁矿
<正> 章太炎文字古奥,诘屈聱牙,很多人以为他反对白话文,不写白话文。连学生钱玄同、鲁迅也有过章太炎“摈斥”白话文的话。章太炎的反对白话文,似成定谳。 然而,坊间却有《章太炎的白话文》一书,书名就叫“白话
利用显微硬度计、纳米显微力学探针和扫描电镜弯曲平台,研究了界面金属间化合物对钛钢爆炸轧制复合板界面的力学行为。研究结果表明:界面上有金属间化合物存在时,显微硬度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