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高层次人才作为社会发展的中坚力量,有效的教育工作往往能培育出更满足时代要求的栋梁人才。因此应用型高等院校的教育重点,更重视对学生专业能力的锻炼,希望使其具备较强社会实践意识的同时,为今后的顺利从业打好基础。思政教育贯穿于我国教育体系始终,对学生完善人格、规范行为意识以及坚定理想信念有十分积极的意义,教师应重视思政课堂在应用型院校的开展意义,选择更有效的授课方法创新教育工作,才能培育出高素质技能人才的同时,助力高等教育人才培育目标的达成。
关键词:人才培养;创新模式;思想政治素养;应用型本科高校
引言
文化的交融与经济的飞速发展,越来越多的思想使人们的价值理念不断变化。大学生作为高等教育培育下的优秀人才,既承担着实现民族复兴的重任,同时又需要自觉承担起社会责任,为推动祖国的蓬勃发展贡献出力量。因此思政教育意义重大,可以使学生始终在正确的价值理念中健康成长,并避免受到不良思想荼毒的同时,很好对行为意识进行规范,使一言一行都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要求。所以如何发挥思政教育的积极意义,助力学生在充满正能量的环境下提升价值意识,是笔者研究的问题。
1思政教育的开展意义
1.1促进全面发展
高等教育的最终目的,是希望帮助学生快速掌握专业知识的同时,能够树立正确思辨意识,从而具有正确就业观念与思想道德水平的同时,为今后的顺利从业打好基础。因此,应用型院校不能一味的以锻炼学生专业技术能力为主,还需要重视思政教育工作的落实,才能帮助学生既通过学习活动的参与提升综合素质,又能保证道德修养的快速增强中,鼓励学生明确成长方向,从而在不断努力中保证人生价值得以落实。因此,教师需要变革教育思想,在以生为本观点的助力下,重视思政教育工作的开展,通过良好教育环境的营造,能够真正做到对大学生认知规律与思辨意识的重视,从而维护其身心健康发展的同时,引导其获得全面发展。这样不仅能够强化学生思辨意识与认知思维能力,也在提升其道德素养过程中,帮助学生形成比较完善的价值理念,从而强化交际意识、完善政治观点以及增强学习热情的同时,在全面发展中成为优秀的应用型人才。
1.2规范行为意识
虽然大学生创造精神与思维能力,在不断成长中已经发育完善,但时代的不断发展,使各种消极思想充斥在现实生活中。如果学生没有树立正确的价值观点,则很容易在不良思想影响中误入歧途,从而使教育效果既无法落实,又影响学生今后的健康成长。思政教育自身的激励性与规范性,可以很好帮助大学生按照既定目標参与学习活动,既能够在教师的帮助下,使心理需要得到满足,又能根据自身存在的问题不断改进,保证价值观点在正确树立中,为今后的更好发展打下坚实基础。同时,思政教育的规范性也可以很好使学生在明确的规章制度下,参与学习活动与社会生活,并遵守社会交际准则的同时,能够主动承担社会责任,发挥高素质人才对社会进步的积极意义。这样既可以使学生明确成长方向,在约束行为意识的同时,可以避免受到不良信息的影响,同时也在自律中提高学习效果,使思政教育工作快速落实的过程中,引导学生潜移默化的保证个性发展规律得到尊重,又可以在比较积极的学习环境中遵守规则,从而成长为具有较高道德素质与德育操守的优秀学生,使应用型本科院校的人才培育目标能够真正落实。
2创新思政教育工作的具体路径
2.1优化授课内容
思政教育能够取得教育效果,往往会在一定程度上决定学校各项教学活动能否取得真正实效性,并使人才培育体系得到优化的同时,使社会需求的应用型人才数量,能够与学校培育出的优秀人才相协调。这就需要教师重视思政教育有序开展的积极意义,避免用传统的方法开展教育工作,而是结合大学生的思政学习要求,有针对性优化授课内容,使充满灵活性的思政课堂,助力学生更好完善价值准则。教师需要重视爱国教育的引入,利用信息技术收集相关资料,使学生了解党的发展历程与革命先烈英勇事迹的同时,能够在爱国情感的激发下,主动肩负实现民族复兴的重任。同时,教师也需要引导学生坚定理想信念,在践行核心主义价值观的同时传承优秀文化精髓,在文化自信心的不断增强中,既能维护社会主义制度,又可以探索思政课堂内涵的同时,使学生有比较明确的发展方向,从而做好职业规划,并使职业道德操守与专业技术水平得到相应锻炼,使思政教育工作更好开展的同时,助力学生以优异的成绩与正确的价值观点为今后顺利就业打好基础。
2.2创新授课方式
思政教育和学生心理需要有很紧密的联系,如果单纯以说教的授课形式开展教育工作,不仅与当前的教育改革要求难以协调,也在忽略思政教育内涵性与人文性的同时,影响授课效果的提升。教师需要重视教育工作的生活性,使原本比较抽象的思政知识,在实践活动的开展中帮助学生更好提升思辨意识。教师可以举办辩论会、文艺演出以及建立校园文化等多种方式,鼓励学生在实践活动的参与中,进行对思政知识内涵的探索。同时教师也可以利用假期时间带领学生参与实践活动,鼓励学生以做志愿者的方式参与社会生活并提升思想道德水平。在这种更注重实效性的思政教育内容中,不仅为学生提供更好的实践平台,也在凸显教育活动的实践性与应用性同时,建立更满足大学生学习要求的思政教育环境。
结语
总而言之,应用型本科院校更重视对学生专业技能的养成,但随着教育体系的优化,思政教育的重要性也在逐渐攀升。教师应根据不同课程的教育标准,使思政知识进行渗透的同时,帮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增强学习能力,并保证思政素养的快速提升,同时教师也要积极创新教育形式,不再将思政教育的授课重心落实在课堂中,而是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实践平台,既保证专业技能的强化,又可以通过职业素养与思政意识的提升,具备较强的就业竞争力,从而使应用型院校的人才培育目标得到真正落实。
参考文献:
[1]孙玉宁.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协同育人机制研究[J].创新创业理论研究与实践,2019,2(1):61-62.
[2]杨智勇.民办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协同育人机制研究 ——基于思政课程改革的实践探索[J].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9,(8):78-80.
[3]于淼.地方工科院校创新创业教育协同育人机制的构建[J].中国集体经济,2018,(29):154-155.
关键词:人才培养;创新模式;思想政治素养;应用型本科高校
引言
文化的交融与经济的飞速发展,越来越多的思想使人们的价值理念不断变化。大学生作为高等教育培育下的优秀人才,既承担着实现民族复兴的重任,同时又需要自觉承担起社会责任,为推动祖国的蓬勃发展贡献出力量。因此思政教育意义重大,可以使学生始终在正确的价值理念中健康成长,并避免受到不良思想荼毒的同时,很好对行为意识进行规范,使一言一行都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要求。所以如何发挥思政教育的积极意义,助力学生在充满正能量的环境下提升价值意识,是笔者研究的问题。
1思政教育的开展意义
1.1促进全面发展
高等教育的最终目的,是希望帮助学生快速掌握专业知识的同时,能够树立正确思辨意识,从而具有正确就业观念与思想道德水平的同时,为今后的顺利从业打好基础。因此,应用型院校不能一味的以锻炼学生专业技术能力为主,还需要重视思政教育工作的落实,才能帮助学生既通过学习活动的参与提升综合素质,又能保证道德修养的快速增强中,鼓励学生明确成长方向,从而在不断努力中保证人生价值得以落实。因此,教师需要变革教育思想,在以生为本观点的助力下,重视思政教育工作的开展,通过良好教育环境的营造,能够真正做到对大学生认知规律与思辨意识的重视,从而维护其身心健康发展的同时,引导其获得全面发展。这样不仅能够强化学生思辨意识与认知思维能力,也在提升其道德素养过程中,帮助学生形成比较完善的价值理念,从而强化交际意识、完善政治观点以及增强学习热情的同时,在全面发展中成为优秀的应用型人才。
1.2规范行为意识
虽然大学生创造精神与思维能力,在不断成长中已经发育完善,但时代的不断发展,使各种消极思想充斥在现实生活中。如果学生没有树立正确的价值观点,则很容易在不良思想影响中误入歧途,从而使教育效果既无法落实,又影响学生今后的健康成长。思政教育自身的激励性与规范性,可以很好帮助大学生按照既定目標参与学习活动,既能够在教师的帮助下,使心理需要得到满足,又能根据自身存在的问题不断改进,保证价值观点在正确树立中,为今后的更好发展打下坚实基础。同时,思政教育的规范性也可以很好使学生在明确的规章制度下,参与学习活动与社会生活,并遵守社会交际准则的同时,能够主动承担社会责任,发挥高素质人才对社会进步的积极意义。这样既可以使学生明确成长方向,在约束行为意识的同时,可以避免受到不良信息的影响,同时也在自律中提高学习效果,使思政教育工作快速落实的过程中,引导学生潜移默化的保证个性发展规律得到尊重,又可以在比较积极的学习环境中遵守规则,从而成长为具有较高道德素质与德育操守的优秀学生,使应用型本科院校的人才培育目标能够真正落实。
2创新思政教育工作的具体路径
2.1优化授课内容
思政教育能够取得教育效果,往往会在一定程度上决定学校各项教学活动能否取得真正实效性,并使人才培育体系得到优化的同时,使社会需求的应用型人才数量,能够与学校培育出的优秀人才相协调。这就需要教师重视思政教育有序开展的积极意义,避免用传统的方法开展教育工作,而是结合大学生的思政学习要求,有针对性优化授课内容,使充满灵活性的思政课堂,助力学生更好完善价值准则。教师需要重视爱国教育的引入,利用信息技术收集相关资料,使学生了解党的发展历程与革命先烈英勇事迹的同时,能够在爱国情感的激发下,主动肩负实现民族复兴的重任。同时,教师也需要引导学生坚定理想信念,在践行核心主义价值观的同时传承优秀文化精髓,在文化自信心的不断增强中,既能维护社会主义制度,又可以探索思政课堂内涵的同时,使学生有比较明确的发展方向,从而做好职业规划,并使职业道德操守与专业技术水平得到相应锻炼,使思政教育工作更好开展的同时,助力学生以优异的成绩与正确的价值观点为今后顺利就业打好基础。
2.2创新授课方式
思政教育和学生心理需要有很紧密的联系,如果单纯以说教的授课形式开展教育工作,不仅与当前的教育改革要求难以协调,也在忽略思政教育内涵性与人文性的同时,影响授课效果的提升。教师需要重视教育工作的生活性,使原本比较抽象的思政知识,在实践活动的开展中帮助学生更好提升思辨意识。教师可以举办辩论会、文艺演出以及建立校园文化等多种方式,鼓励学生在实践活动的参与中,进行对思政知识内涵的探索。同时教师也可以利用假期时间带领学生参与实践活动,鼓励学生以做志愿者的方式参与社会生活并提升思想道德水平。在这种更注重实效性的思政教育内容中,不仅为学生提供更好的实践平台,也在凸显教育活动的实践性与应用性同时,建立更满足大学生学习要求的思政教育环境。
结语
总而言之,应用型本科院校更重视对学生专业技能的养成,但随着教育体系的优化,思政教育的重要性也在逐渐攀升。教师应根据不同课程的教育标准,使思政知识进行渗透的同时,帮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增强学习能力,并保证思政素养的快速提升,同时教师也要积极创新教育形式,不再将思政教育的授课重心落实在课堂中,而是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实践平台,既保证专业技能的强化,又可以通过职业素养与思政意识的提升,具备较强的就业竞争力,从而使应用型院校的人才培育目标得到真正落实。
参考文献:
[1]孙玉宁.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协同育人机制研究[J].创新创业理论研究与实践,2019,2(1):61-62.
[2]杨智勇.民办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协同育人机制研究 ——基于思政课程改革的实践探索[J].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9,(8):78-80.
[3]于淼.地方工科院校创新创业教育协同育人机制的构建[J].中国集体经济,2018,(29):154-1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