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承父业,来自遗传更得益于刻苦

来源 :新天地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ongliong50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金立群是亚投行(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候任行长,曾担任过财政部副部长、亚洲开发银行高级官员等职务,正是他的远交近攻、纵横捭阖,使得欧洲多国争先恐后地投入亚投行的怀抱。英国BBC称赞他是少见的具有国际视野的人才。
  虎父无犬女。金立群还用独到的家教理念培养出精英女儿,他的女儿金刻羽33岁就已成为英国顶尖学府伦敦政治经济学院的终身经济学教授,并入选“2014年全球青年领袖”。
  父女都是莎士比亚迷
  1983年,金刻羽来到人世,34岁的金立群升格为父亲,对天使般的女儿十分珍爱。金立群欣慰地发现,女儿从小就透着灵气,而且语言天赋超强。
  金立群从小就十分喜爱英文,可惜中学只读了一年,便下乡成了一名知青。一天的繁重劳动之后,回到简陋的草棚里,捧读《莎士比亚全集》是内心苦闷的金立群唯一的安慰。靠着一套英文版的莎士比亚原著,金立群度过了十年“文革”。
  高考恢复后,金立群以出色的成绩考入北京外国语学院,师从王佐良、许国璋两位大师,主修英美文学。4年间,他的英文功力突飞猛进,并被恩师推荐到财政部工作。
  女儿出生时,在财政部外事财务司任副处长的金立群经常与外籍朋友打交道,一口流利的英文使得他游刃有余。金立群认为,具备国际视野的人才,首先要能熟练地讲几门外语。在这方面,他和妻子达成共识,首先要培养女儿的英文基础,为她将来走出去成为外向型人才打好基础。
  3岁是婴儿的语言成型期,为了给女儿营造一个浓浓的英语氛围,金立群在家里经常放英文原版磁带。晚上,女儿睡觉前,他轮流使用中、英文给女儿讲寓言故事,用英语给女儿道晚安。有时,他到外籍朋友家做客,也会带上女儿,并鼓励女儿开口说英语。有时,他会骑车带着女儿到外国语大学等高校外语岛,让女儿去感受学习英语的氛围。
  有了良好的启蒙教育,金刻羽的口语很快就有模有样了。1994年秋,金刻羽入读人大附中,书包里随身带着莎士比亚原著,自习时间也打开阅读,有疑惑的地方记下来,回到家里与爸爸探讨。金刻羽在学习间隙把《莎士比亚全集》通读了一遍,个别章节也能像爸爸那样出口能诵。
  教会女儿如何“挤”时间
  1997年,金刻羽以哈瑞斯曼高中总分第一的成绩毕业,并获得哈佛大学全额奖学金。
  进入这所培养出33名诺贝尔奖获得者和7名美国总统的世界著名大学,金刻羽感到兴奋的同时,也感到了沉甸甸的压力。哈佛的本科生,每学期至少要选修4门主要课程,4年之内修满32门课并通过考试,才可以毕业。一般而言,学校要求本科生在入校后的前两年完成核心课程的学习,第三年开始进入主修专业课程的学习。只有最聪明的天才学生可以在两三年内读完这32门课,一般的学生仅应付4门课就已经忙得头昏脑涨了。
  得知女儿的学制和课程安排,当时已担任财政部长助理的金立群鼓励女儿说,凭你的天赋,这些课程应该不成问题。爸爸最想建议你的是,一定要学会合理利用时间。上帝是公平的,分配给每个人均等的时间,只有合理利用时间的人,才会让自己的人生增值。
  金立群对女儿说,他的很多文章,大都是在飞机、火车、酒店里写的。出差时,只要有时间,他不是看书就是写文章。在时间的分配和管理上,金立群很同意鲁迅先生那句话:时间像海绵里的水,只要挤,总会是有的。一个人一天能比别人多“挤”出一个小时学习,时间上差别不大,但当你以10年的跨度来看,差别是相当大的。会合理利用时间、并“挤”时间学习的人,每一天都会过得很有意义。
  父亲关于时间的妙论给了金刻羽很大启发。在哈佛学习期间,她把自己的时间分成很多块,每一块都有自己的学习安排。起床后,利用刷牙洗漱的时间,她放视听资料,关注一下当天新闻;卫生间里,她能读上千字的短文;餐厅用餐的时候,她利用排队间隙,能看上几页书。
  由于金刻羽善于管理、利用自己的时间,在充满残酷学习气氛的哈佛,她只用两年就修完了所有的本科课程,25岁获得了经济学博士。
  鼓励女儿以批判的眼光读书
  金立群和妻子一直提倡开放式的教育,让女儿选择自己感兴趣的事情。女儿3岁以后,金立群让妻子带着女儿去试听音乐课,让女儿选择自己喜欢的乐器。
  除了音乐,金刻羽还鼓励女儿多运动,并带着她游泳、打网球。金立群向女儿灌输这样的思想:喜欢读书并不是死读书,应该保持多方面的爱好,做一个有趣的人。
  金立群爱读书,在他的书架上,除了经济和金融方面的书籍,其他全是中国的古典文学以及哲学,《红楼梦》的所有版本他的书架上都有。金立群读书奉行两条原则,第一条,爱读书并不意味着什么书都拿来看,上他书架的书,必须具有永久的价值;第二,要以批判的眼光来读书。唯书、唯上,这是中国人很容易犯的错误,读书就要不断挑战,不断提出问题。
  在读书方面,金立群独特的理念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女儿。在家的时候,他经常和女儿一起读书,讨论各种问题。金刻羽小学的时候,爸爸就经常和她讨论四大名著中的人物形象。
  金刻羽哈佛大学经济学博士毕业以后,应聘到了英国顶尖高校伦敦政治经济学院任教,边授课边进行研究。金立群此时担任中投公司监事长,并兼任财政部科学研究所博士生导师。父女俩经常就经济问题进行交流,有些地方,金立群还向女儿虚心求教。
  在业内传为佳话的是,2012年,金立群和女儿联名在伦敦《金融时报》发表了《欧洲应向亚洲取经》的文章,批评欧洲各国只会没完没了地争吵,建议他们向亚洲学习务实的精神。这篇文章一时在海外引起了不小轰动。
  由于在学术和教学上取得的成就,33岁的金刻羽已成为伦敦政治经济学院的宏观经济学终身教授,对于这么一个杰出的女儿,金立群非常骄傲。尽管很少当面对女儿表达过赞许,但金立群在他老友的一本书的序言里提及女儿时,字里行间满是自豪。而能取得今天的成就,金刻羽对父亲也充溢着满满的感激和敬佩之情。
  (责编:辛娅)
其他文献
有朋友在微信上晒了一张边尝栗子边看电视的图片,还配上了“栗子剥剥,电视看看”的纯朴文字。尽管这是一幅极其寻常也没有多少拍摄技巧可言的图片,可其间透出的一份恬淡闲适的逸致,幸福满溢的味道,勾起了我对栗子的一段念想。  我从小寄养在四明山麓一个小山村的祖父祖母家,在那里我知道了栗子。只是,那时栗子树不多,产量更是少得可怜。可尝过炒制的栗子后,才知道栗子的糯香,于是舌中味蕾便刻骨铭心。更何况,上世纪六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