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课前五分钟,若能合理利用、巧妙创设、精心安排,就如奏响了课堂教学主题曲的前奏;既可以调节学生的心理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又能为课堂教学的展开增添趣味性、生动性, 让学生轻松、愉快地进入学习状态,从而有利于学生更好地投入新课的学习。如何提高小学数学课课前五分钟的效益,这里略谈自己的一点思考和理解。
一、课前的准备
1.物品的准备:养成桌上三齐(课本、练习本和笔)。平时我们总会遇到这样的情况:每节课下课铃声一响,一些学生马上冲出教室做游戏去了,等到上课铃响,看到老师走进教室,才想起要找学习用品。于是手忙脚乱,叮叮当当地收拾课桌,甚至课上到一半了,还找不到这、找不到那,白白浪费了上课的学习时间,严重影响了听课的思路,大大降低了学习效率。在短短的三十五分钟时间里怎么还会专心致志地参与到学习中来呢?让学生养成课前准备“桌上三齐”,不仅能节约大量时间,还可以将学生的注意力转移到课堂上,向高效的课堂教学迈出第一步。
2.课前生理、心理的准备:生理和心理准备就是要在课前处理好个人私务,适当休息,远眺保护视力和调节自己的精神状态,让自己在心情非常愉快的状态下学习。如果每节课都做好了课前生理、心理准备,就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使他们精神饱满,注意力高度集中。否则将事倍功半。
二、训练学生的听算能力
1.口算能力的训练。加强口算训练可以增强学生的主体参与意识,促进全体学生全面、主动地发展,培养学生的评价能力。口算练习形式多样、简单快捷,深受学生的喜爱。每道口算题的出示,都能使学生产生跃跃欲试的感觉。优等生力求快速,中下生力求算对。练习中,绝大多数学生都能体会到成功的喜悦,进而提高学习兴趣,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和勇气。口算也为学生提供了许多评价的机会,有利于学生评价能力的提高。每一个错误,不用老师的过多讲评,只需同学的些许点拨。这些许点拨,就是学生的评价活动。
2.计算能力的训练:《小学数学课程标准》将“合理、准确、迅速的计算能力”作为四大基本能力之一鲜明地提出来。由此不难看出计算能力在学生数学综合能力中的地位和作用。培养学生准确而迅速的计算能力,是小学数学教学中的一项重要而艰巨的任务,也是小学数学教师在教学中必须努力完成的重要任务,更是学生学好数学的基础。良好的计算习惯,直接影响学生计算能力的形成和提高。在强调计算的同时,讲究训练形式多样化。如:用游戏、竞赛等方式训练;用卡片、小黑板视算,听算、限时计算、自编计算题等。多种形式的训练,不仅提高学生的计算兴趣,还培养学生良好的计算习惯。
三、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实践兴趣
小学生对周围的一切事物都充满着好奇和兴趣,是人生求知欲旺盛的黄金时间。针对学生这一心理特点,教师就要因势利导,根据教学目的需要,联系生活实际,设计问题情境,激发他们探索和解决问题的兴趣,从而达到提高学生实践能力的目的。如:在教学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圆锥体积”内容时,我组织学生在新课前五分钟复习了已学过的长方体、正方体、圆柱体体积的基础上提问学生:“圆锥体是我们新认识的一种‘立体图形’,那么它的体积又将如何计量呢?”这时全班一片寂静,大家冥思苦想却不知如何回答。看到此时的课堂气氛如此沉寂,我便进一步引导学生:“记得五年级我们在学习平行四边形、三角形、梯形面积的时候,都是化难为易,变生为熟,把它们转化成已经学过的平面图形的面积进而进行计算的。那么圆锥体是不是也可以转化成我们学过的那种立体图形的体积进行计算呢?” 一石激起千层浪,稍微一点拨,一些思维灵活的同学顿时在困惑中找到了灵感,纷纷举起小手,脸上露出了喜悦的笑容。于是我叫了一位成绩中等的同学回答,他流利响亮地回答道:“我认为圆锥体比较接近圆柱体,它的体积计算方法应该和圆柱体体积计算有联系”。有相当一部分同学也都赞同这个观点,我充分肯定了学生的判断,但不急于下结论。又进一步启发学生:“既然同学们都认为圆锥体体积和圆柱体体积有关系,那大家想不想利用自己课前准备好的学具通过动手实践把两者的关系探究出来呢?”这时,全班学生学习热情无比高涨,异口同声地说:“想!”大家都迫不及待地想马上动手实践探究其中的规律。
可见,教师通过创设一定的问题情境,学生的实践兴趣能够充分的激发出来,有效地提高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学习效果。
不择细流无以成江海,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对学生课前五分钟的训练,不是一朝一夕的事,必须持之以恒,日积月累,落实到整个教学过程中,方能练就坚实的基本功。
一、课前的准备
1.物品的准备:养成桌上三齐(课本、练习本和笔)。平时我们总会遇到这样的情况:每节课下课铃声一响,一些学生马上冲出教室做游戏去了,等到上课铃响,看到老师走进教室,才想起要找学习用品。于是手忙脚乱,叮叮当当地收拾课桌,甚至课上到一半了,还找不到这、找不到那,白白浪费了上课的学习时间,严重影响了听课的思路,大大降低了学习效率。在短短的三十五分钟时间里怎么还会专心致志地参与到学习中来呢?让学生养成课前准备“桌上三齐”,不仅能节约大量时间,还可以将学生的注意力转移到课堂上,向高效的课堂教学迈出第一步。
2.课前生理、心理的准备:生理和心理准备就是要在课前处理好个人私务,适当休息,远眺保护视力和调节自己的精神状态,让自己在心情非常愉快的状态下学习。如果每节课都做好了课前生理、心理准备,就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使他们精神饱满,注意力高度集中。否则将事倍功半。
二、训练学生的听算能力
1.口算能力的训练。加强口算训练可以增强学生的主体参与意识,促进全体学生全面、主动地发展,培养学生的评价能力。口算练习形式多样、简单快捷,深受学生的喜爱。每道口算题的出示,都能使学生产生跃跃欲试的感觉。优等生力求快速,中下生力求算对。练习中,绝大多数学生都能体会到成功的喜悦,进而提高学习兴趣,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和勇气。口算也为学生提供了许多评价的机会,有利于学生评价能力的提高。每一个错误,不用老师的过多讲评,只需同学的些许点拨。这些许点拨,就是学生的评价活动。
2.计算能力的训练:《小学数学课程标准》将“合理、准确、迅速的计算能力”作为四大基本能力之一鲜明地提出来。由此不难看出计算能力在学生数学综合能力中的地位和作用。培养学生准确而迅速的计算能力,是小学数学教学中的一项重要而艰巨的任务,也是小学数学教师在教学中必须努力完成的重要任务,更是学生学好数学的基础。良好的计算习惯,直接影响学生计算能力的形成和提高。在强调计算的同时,讲究训练形式多样化。如:用游戏、竞赛等方式训练;用卡片、小黑板视算,听算、限时计算、自编计算题等。多种形式的训练,不仅提高学生的计算兴趣,还培养学生良好的计算习惯。
三、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实践兴趣
小学生对周围的一切事物都充满着好奇和兴趣,是人生求知欲旺盛的黄金时间。针对学生这一心理特点,教师就要因势利导,根据教学目的需要,联系生活实际,设计问题情境,激发他们探索和解决问题的兴趣,从而达到提高学生实践能力的目的。如:在教学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圆锥体积”内容时,我组织学生在新课前五分钟复习了已学过的长方体、正方体、圆柱体体积的基础上提问学生:“圆锥体是我们新认识的一种‘立体图形’,那么它的体积又将如何计量呢?”这时全班一片寂静,大家冥思苦想却不知如何回答。看到此时的课堂气氛如此沉寂,我便进一步引导学生:“记得五年级我们在学习平行四边形、三角形、梯形面积的时候,都是化难为易,变生为熟,把它们转化成已经学过的平面图形的面积进而进行计算的。那么圆锥体是不是也可以转化成我们学过的那种立体图形的体积进行计算呢?” 一石激起千层浪,稍微一点拨,一些思维灵活的同学顿时在困惑中找到了灵感,纷纷举起小手,脸上露出了喜悦的笑容。于是我叫了一位成绩中等的同学回答,他流利响亮地回答道:“我认为圆锥体比较接近圆柱体,它的体积计算方法应该和圆柱体体积计算有联系”。有相当一部分同学也都赞同这个观点,我充分肯定了学生的判断,但不急于下结论。又进一步启发学生:“既然同学们都认为圆锥体体积和圆柱体体积有关系,那大家想不想利用自己课前准备好的学具通过动手实践把两者的关系探究出来呢?”这时,全班学生学习热情无比高涨,异口同声地说:“想!”大家都迫不及待地想马上动手实践探究其中的规律。
可见,教师通过创设一定的问题情境,学生的实践兴趣能够充分的激发出来,有效地提高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学习效果。
不择细流无以成江海,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对学生课前五分钟的训练,不是一朝一夕的事,必须持之以恒,日积月累,落实到整个教学过程中,方能练就坚实的基本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