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旅游资料汉英翻译问题研究

来源 :文学教育·中旬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eff048200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内容摘要:本文从顺应理论视角探讨了红色旅游资料的汉英翻译问题,认为译者在红色旅游资料汉英翻译中必须准确、充分理解原文,在此基础之上对涉及的语境关系、语言结构、顺应动态性与顺应过程进行动态顺应,由此决定对原文内容进行取舍并确定翻译策略,从而产生高质量的译文。
   关键词:顺应论 红色旅游 动态顺应 翻译策略
  比利时国际语用学学会秘书长耶夫·维索尔伦(Jef.Verschueren)基于关联理论于1987年在其著作《语用学新解》中提出了顺应论。该理论认为人类使用语言交流的过程就是一个在语言内、外部因素作用且同时在不同意识程度下不断做出选择的过程。要对语言现象做出解释,必须考虑四个方面:语境关系顺应、语言结构顺应、顺应动态性以及顺应过程中的意识程度(Verschueren J.,1999)。语境因素关系顺应指的是在语言使用过程中对语言的选择一定要基于具体所指的语境,而这里所谈的语境包括了交际语境与语用语境。维索尔伦认为交际语境不属于语言语境的范围,因为非语言语境包含物质世界、对话者、心理世界与社会世界4个方面。一般而言,对语言的选择会发生于任何层次的任何语言结构中的变体,而这种现象会出现于任何层面的语言结构。语言结构顺不但包括语言结构,还包含语言建构的原则。顺应动态性是指“在时间基础上顺应过程的发展”,换言之,指“对语言产生和理解做出选择和协商的过程中所使用交际原则和交际策略的方法”(Verschueren J.,2000)。顺应动态性与时间、社会语境与话语结构有密切关系。众所周知,不同人的心理过程必然会产生不一样的意识程度,在顺应过程中交际有关各方的认知能力与心理因素可以反映出程度各异的顺应意识。
  基于顺应理论视角,本文尝试从以下4个方面研究红色旅游资料英译问题。
  一.红色旅游资料汉英翻译的语境顺应问题
  根据顺应理论的观点,语境包括语言、交际语境。语言语境即俗称的上下文,主要包括篇内逻辑衔接、篇际影响与制约以及线性排列三个方面。交际语境包括客观物理世界、语言使用者、心理世界与社交世界。
  1.语言语境关系顺应问题
  英语属于印欧语系,汉语属于汉藏语系,两种不同语系内的两种不同语言必然存在许多差异。通过对比英汉两种语言,我们就能发现英语通常使用连词来连接句子,而汉语则通过时间关系或逻辑关系来实现句子的完整表述,汉语在语序上还十分讲究。因此,译者在红色旅游资料英译时就要充分把握好英汉两种语言在这方面的差异并且下意识地顺应这两种语言的文本特点。只有在实现这个基础之上译者才能为产生高质量译文打下基础,使译文符合英语读者的阅读习惯,满足英语文化背景下读者的期待,成功实现英语旅游文本的预期功能。
  顺应论认为,语篇要受制于语用风格。一般而言,旅游资料是一种综合性文本,该文本内容应能够吸引游客眼球,其表述须准确、简洁且通俗易懂,这样游客才能更快从中获取相应的地理、自然、风俗、文化等方面的知识。红色旅游资料具有一般旅游文本资料所没有的特殊性,换言之,红色旅游资料蕴含有特定时期的革命与教育意义。因此,译者在红色旅游资料英译时应顺应旅游资料文本这方面的特殊之处,在译文中通过使用通俗易懂的词汇、表达等准确、充分传播原文中的信息,并且能使外国游客能在短时间内快速、充分理解原文所要传播的有效信息。
  2.交际语境顺应
  顺应论观点认为交际语境包括客观物理世界、语言使用者、心理世界与社交世界。物理世界主要包括时间与空间两者之间的关系,主要研究时间与空间指示。心理世界指交际双方的认知与情感因素。社交世界指包括文化在内的社交场合、社会环境与语言交流组织。
  英语、汉语是在不同的文化背景下出现的两种语言,必然存在不一样的价值理念与思维方式。两种语言内存在的不同的认知与情感因素也会使两种语言的逻辑观、审美观出现差异。通过英汉对比,我们就会发现汉语行文注重修饰、修辞,常使用华丽词藻,讲求工整对仗,同义重复表达十分常见。但英语行文用词简洁明了,排斥同义反复现象。这样一来,在汉语句子中许多文学性表达或者说许多有文采的句子在英语中被认为是多余的、不合传统语法的。所以,译者在翻译汉语中描写优美景色的句子或翻译汉语中的四字格时就应使用“省译”法,这样更能使译文实现表述上的客观与简洁,也更符合以英语为母语的外国游客的语言习惯。
  在红色旅游资料英译中,阅读译文的外国游客其文化背景与文化层次各异,必然在阅读相同的旅游文本时都会有不同的心理预期。因此,译者必须结合这一特点合理选择合适的译语文本。在翻译过程中社会文化因素也是影响译者的重要因素。对于真正成功的翻译而言,熟悉两种文化甚至比掌握两种语言更为重要,因為词语只有在其作用的文化背景中才有意义(谭载喜,1999)。由于长期的农耕生活方式和儒家文化的影响,中国文化推崇整体和团队,其中的长幼尊卑关系被规定得十分严格。英语民族具有长期的商业传统、推崇个体主义,对长幼尊卑关系不是特别关注(姚光金,2014)。这样一来,在翻译红色旅游资料时译要善于发现与把握好中国文化与英语文化的特点与差异,在能实事求是反映中国客观现实的基础之上再顺应英语文化背景读者的思维来翻译原文。下面以来自赣州市兴国县人民政府官网介绍的一段话为例:
  苏区时期,兴国县有23万人口,参军参战的就达9.3万人,为国捐躯5万多人,有姓名可考烈士达23,179名,仅牺牲在长征路上的兴国籍官兵就有12,038人,几乎每一公里就有一位兴国籍将士倒下。在血与火的考验中,孕育了萧华、陈奇涵等56位共和国开国将军(http://www.xingguo.gov.cn/xgzf/c104 320/tt.shtml,2021)。
  During the period of the Central Soviet Area, Xingguo County had a population of more than 230,000. 93,000 people joined the Red Army. More than 50,000 ones sacrificed and 23,179 of them can be traced back to their full names and families. 12,038 soldiers from Xingguo County sacrificed during the Long March, and almost 1 Xingguo soldier died every kilometer. In the test of the Long March, it gave birth to 56 founding generals of the P.R.China.   从上面汉语的介绍中我们可以看出汉语的修辞、文学性、“长幼尊卑”的行文特点。如果直译过来,会让英语文化背景的游客产生误解。因此,本文作者的译文里省略了具有中国特色的表述,实现了传递原文信息的效果。
  二.红色旅游资料汉英翻译的语言结构顺应问题
  顺应论中所指的语言结构顺应不但包括语言结构,还包含语言建构的原則。语言结构内容包括但不限于语音、词汇、句子等。
  首先,英汉两种语言词汇使用习惯决定了在红色旅游资料英译中词汇的选择问题,词语搭配上英汉两种语言差异也很大。一般而言,汉语中语意的传达可直接通过词汇来体现。与英语相比,汉语词汇间的搭配也更灵活。众所周知,汉语中的一个词语不管它是名词还是动词在书写上都是一样的。相反,英语中的任何一个单词都具有词性与形态功能标志,单词之间的使用或搭配是遵循既定的逻辑关系或存在的传统语法。此外,英语与汉语这两种语言在词语的排列关系上也大不相同。英语里的中心词前面的多个定语要讲究排列规则,而汉语在这一方面显得更为灵活。因此,译者在红色旅游资料英译中必须准确、全面把握以上这些因素,这样才能为产生高质量的译文打下基础。
  其次,汉语、英语红色旅游资料的句型结构与句法选择问题也不太一样。从信息传播角度上看,汉语以主题为主而英语以主语为主。读者们通常能在汉语旅游文本里看到很多没有主语的句子但句意却不会产生歧义。但是,一般情况下的英语句子必须要有主语。因此,在红色旅游资料英译中,译文中经常要补齐句子主语。此外,英语文本中被动语态广泛存在,反观汉语文本,被动语态使用要少得多了。因此,译者在翻译时要非常注意到英汉两种语言中的这一差异,在汉英翻译时要把汉语文本中的主动语态转换成英语中被动语态。下面以来自赣州市兴国县人民政府官网介绍的一段话为例:
  充分发掘丰厚文化资源优势,联合功夫动漫,实施全国首个长征超级IP项目,打造独具特色的长征文化IP产业链(http://www.xingguo.gov.cn/xgzf/c104320/tt.shtml,2021)。
  The advantages of rich cultural resources are fully explored and Kung Fu Animation is combined with the aim to implement the first Long March super IP project in China and build a unique Long March culture IP industry chain.
  汉语句子是一个典型的无主句,使用主动语态。本文作者在译文里使用了被动语态,也加上了句子主语。
  最后,汉语、英语红色旅游资料中语篇层面上意义的连贯问题也不相同。一般而言,汉语红色旅游文本会首先通过大量间接相关的描述或说明来谈论一个话题,而英语旅游文本会通过直接描述景点来快速吸引游客眼球,在文本末尾再亮出观点。因此,译者在红色旅游资料英译过程中要注意到汉英两种旅游文本在语篇布局上的不同之处,使译文更易被英语文化背景的游客所理解与接受。
  三.红色旅游资料汉英翻译的顺应动态性问题
  顺应论认为,为保证生成意义的可读性与完整性而做出的动态顺应与交际有关各方的意图、多种语境因素、语言结构因素密切相关。从以上两个例子我们可获悉,红色旅游资料英译中的语境关系顺应就能够说明动态性和语境关系很大。显然,一方面为了有效向外国游客传播红色旅游资料信息,另一方面也是为了迎合外国游客心理预期、审美情趣与语言习惯。译者在英译过程中一方面要顺应种种语境,另一方面要选择能准确、充分传播原语有效信息且能为外国游客快速充分理解的内容来翻译。相反,对只有在特定的中国文化背景下中国游客才能理解的内容而对英语文化背景中外国游客无实质意义的内容或者说十分费解的内容,译者在翻译时可以适当删减一点儿内容。在充分考虑到文本所涉及到的相关的语境因素与语言结构因素基础之上,译者还要通过科学合理运用不同的翻译策略把所挑选出的内容恰如其分地翻译出来。在汉语与英语有对等语言形式时,译者可使用直译法,这样可以在目的语英语中尽可能多保留汉语的思想内容与文体风格。我们知道,红色旅游资料蕴含丰富的中国文化因素,一般的外国游客对此不太熟悉,但是他们期望从这些红色旅游资料中了解背后蕴含的中国文化。所以,译者在这种情形下应使用增译法以对有中国文化特色的信息予以解释。当一些中国特有的元素在翻译过程中不能省略时,可以选择类比法来调和不同文化间的差异。例如,把中国的绿林好汉比作英国的Robin Hood,这种类比很容易被外国游客理解(傅海英,2012)。
  四.红色旅游资料汉英翻译的顺应过程意识程度问题
  顺应论认为,不同交际对象的心理过程必然会产生不一样的意识程度,在顺应过程中交际有关各方的认知能力与心理因素可以反映出有差异的顺应意识程度。学界普遍认为翻译是一种译者与原文、译者与译文之间的对话互动过程。首先,译者必须在认真阅读、充分理解原文的交际意图,然后充分把握好译文读者的语言习惯与认知心理预期,接着对原文内容进行取舍并确定翻译策略、方法,最后产出高质量的译文。由此可见,翻译过程宏观上至少包括以下意识程度不尽相同的三个步骤。第一,译者在阅读原文时涉及到对原文的准确、充分理解过程。与后面两个步骤相比,译者在认知与意识程度上的付出相对更少。第二,认真对比中国文化与英语文化民族的认知心理与社会文化因素的差异进而把握好英语文化背景读者的心理预期,以此指导下一步的实施。这一步要求译者必须认真对比生活在两种不同文化的民众的认知心理因素与社会文化因素,以此更好地来指导下一步的实施。第二步要求译者在认知与意识上的付出更多努力。第三,从意识程度视角上看,译者在挑选所要翻译的信息内容以及选择恰如其分的翻译策略、方法上要求倾其所有。
  综上可知,顺应性与动态性处于整个英译过程的中心地位。在中国红色旅游资料英译中,译者必须仔细、认真阅读并准确、充分理解原文信息,非常有意识地对涉及其中的各种因素进行动态地、有效地顺应,以此确定对原文进行删减或调整并决定翻译策略与方法,进而产生高质量的译文。本文从顺应论视角来探讨红色旅游资料的英译问题,有助于学界从多视角研究翻译实践活动,进而从中发现规律,提升该方面研究的理论性和系统性。
  参考文献
  [1]Verschueren J., Understanding Pragmatics[M]. London: Edward Arnold,1999.
  [2]Verschueren J., Understanding Pragmatics[M]. Beijing: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 2000.
  [3]谭载喜.新编奈达论翻译[M].北京: 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 1999.
  [4]姚光金.顺应论视角下红色旅游外宣资料的英译[J].信阳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2014.
  [5]傅海英.功能翻译理论视野下的旅游外宣文本研究[J].保险职业学院学报,2012.
  基金项目:本文系2020年赣州市社科基金项目“语境顺应理论视角下赣州红色旅游资源翻译问题研究”的阶段性成果(项目编号:20200902)。
  (作者单位:赣南医学院国际教育学院)
其他文献
内容摘要:李白作为盛唐时期最杰出的诗人,他的豪放浪漫主义诗歌,在唐朝诗歌整体的发展中具有重要的影响。从李白的诗歌中,可以看出其与巴蜀仙道有很深的渊源,道教文化与李白创作诗歌有着十分紧密的联系。道教活动文化对李白的思维形成和审美情趣都产生了极大的影响。仙道文化为李白诗歌创作提供了素材,同时使诗人形成独特的个性和飘逸的诗风,甚至决定了他诗歌创作的风格特点。本文根据诗人的经历,分析仙道文化对李白诗歌创作
期刊
内容摘要:文以载道决定了语文课程的素质教育作用,尤其是高等教育阶段,大学语文课程不仅要传递语文知识,更重要是以文学作品为载体,影响学生的思想意识和处世情态,在润物无声中引导学生全面成长。宋代婉约派词人李清照因人生经历使得词作风格鲜明,以其作品《点绛唇·蹴罢秋千》为例,落实以学生为中心理念,从文本思想、词人经历和创作风格扩展开去,深入探究大学语文课程的隐性育人作用。   关键词:隐性育人 教学设计
期刊
内容摘要:对高职学生来说,提升文学素养、树立良好核心价值观念与学习专业技能知识占有同样重要的地位。而在目前高职校园中,大部分教师只对学生进行了专业技能知识传授或者单一的文学素养培养,对文学素养与核心价值观同构意识不足,不利于学生良好思想道德品质培养。本文从多方角度对高职学生文学素养与核心价值观同构策略进行探讨研究,希望对高职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有所帮助。   关键词:高职学生 文学素养 核心价值观
期刊
内容摘要:对分课堂是近几年新出现的一种新型教学模式,自2014年出现后受到教学一线教师推崇和好评。这种教学理念和教学模式融合了讲授式课堂与讨论式课堂的优点,既强调教师不可或缺的指导作用,保证知识体系传递的效率,也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积极性,符合当今认知主义和建构主义等主流教育理念。   关键词:对分课堂 教学论 传统教法  “对分课堂”是美国普林斯顿大学博士、复旦大学心理学教授张学新基于亲身教学实
期刊
内容摘要:隐喻是一个同时具有语义和语用性质且常见的语言现象,必须在一定的语境中才能实现其价值和意义。本文从语言语境、情景语境、文化语境三个方面探讨了语境对隐喻表达与理解的重要作用,从而得出结论:语境是隐喻生成的基础,它包含了隐喻合理理解所需的必要因素。   关键词:隐喻 语境 隐喻理解  隐喻性语言作为一种独特的语言现象,在人类的认知以及日常生活都扮演着重要的角色。Lakoff(1980)指出 “
期刊
内容摘要:语文教师要有文体意识和正确的教学理念,即:当在教童话时,要把握童话区别于其他文体的关键特征,用童话的方式教童话。当今,仍有不少语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存在着不当的教学理念,这样的现状直接导致教师对学生的误导、误教,笔者结合《皇帝的新装》经典课例,阐述如何把童话真正当成童话来教。   关键词:童话教学 问题 教学策略 《皇帝的新装》  童话在语文教学中是一个独特的体裁,它没有小说那样跌宕起伏的
期刊
内容摘要:隐喻的汉译一直是翻译界的难题,由于中西方文化的巨大差异,译者很难在目的语中找到符合通俗易懂又达意的词句,这给新闻文本的翻译带来了巨大的困难。本文以新闻解说节目的隐喻为研究对象,选取《每日秀》中的语料素材,简要概括了隐喻的发展历程,分析了对等和转换两大翻译对策。   关键词:隐喻 对等 转换  新闻节目的字幕翻译不同于一般的字幕翻译,以其通俗化,要求严谨为特点,有时还需要符合本国的背景和文
期刊
内容摘要:在舞台表演中如何走进饰演的角色的心灵,可以说需要去琢磨的太多太多了,如同不可能踏进同一条河流一样,人都是有认知差的,戏曲表演有着不可复制性的规律。演员的每一次演出都不会完全一样,一定会有一些即兴的创造。观众也会有新的感觉和新的艺术享受,这种鲜活的舞台呈现让观众感受到戏曲灵动的斑澜色彩和美学价值。   关键词:戏曲表演 舞台艺术 秦雪梅 荆州花鼓戏  作为一名花旦演员,当我拿到《秦雪梅》的
期刊
内容摘要:赵彦春教授于2019年出版的《庄子》英译本(Sir Lush)是该书21世纪第一个英语全译本,从本体论的角度再现了《庄子》的语言色彩和艺术色彩。本文以赵彦春的《庄子》英译本为语料,依据乔治·斯坦纳的阐释理论,就其翻译立场、翻译策略进行多维度考察,并尝试探讨国学经典译作中文本选择和语言形式的当代特征,以期促进国学典籍外译研究的学术价值和借鉴意义。   关键词:《庄子》 阐释 国学经典 翻译
期刊
内容摘要:语言不仅是一种交际工具,还承载了源远厚重的文化底蕴,同时具有丰富的艺术魅力,能根据不同的身份、情景和场合,表现出其特定的语言特色。自中共十八大以来,国家领导人在重要外交场合中以高度凝练的话语和富有中国特色的语言风格发表致辞,不仅有力地传播中国声音,也提升了我国的外交形象。本文以2020年中展现中国话语特点的10篇外交演讲词作为语料,从词汇、辞格的角度出发,对中国外交演讲词特点进行浅析。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