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郑志强先生 出生于深圳市南山区南头涌下村,青年时赴港打拼,事有所成,如今退休返乡而依旧心怀赤诚,一直奔走在社团服务的第一线,为社众造福谋利。身为郑氏族人的一员,他深感骄傲,但凡力所能及,皆积极参与宗亲活动,这样的生活,他忙碌并快乐着。
【郑志强先生,郑氏南莆祖五大房宗亲会第十九、二十届理事长,同时担任上海郑桓公文化发展基金会副理事长、世界郑氏企业家总商会常务副秘书长、中国东盟郑氏国际总商会名誉主任、香港南头乡亲总会第六届副监事长、世界郑氏宗亲总会第九届名誉顾问、宝安南头涌下村郑氏宗祠第一届主席、南头街道常兴村归国华侨联合会名誉主席、深圳市南山区归国华侨联合会筹备委员等多项社会职务。】
易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
古人有诗曰,“未老莫还乡,还乡需断肠。”郑志强先生回到故乡时已经不再年轻,但仍然健朗活跃,为故乡奉献着一腔热情。他现任南头涌下村郑氏宗祠第一届主席,在保护着郑氏祖业的同时,亦为本区的发展不遗余力,义务地担任着“一村之长”。
提及城中村,人们的脑海中一般都会呈现出“残破、老旧、混乱”的印象,但是,随着政府有关部门对城市形象的日益重视,这种思维正在慢慢形成良性的转变。涌下村的演变便是如此,论及功劳,应为郑志强先生的人生阅历添上不可抹煞的一笔。
《易经之系辞传》有云,“易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面对涌下村原本不尽如人意的生存环境,郑志强先生深感“村内”与“村外”的差距,不满于“一片天空,两个世界”的现状,决意为它的改造尽上一份心力,后为此积极奔走,于2006年开始牵头并着手其中的工作。
如今,细观改造前后的对比图,变化之大,令人眼前一亮。前者灰暗陈旧,整体斑驳,后者干净清爽,排列有序,俨然是天壤之别,一扫过去消沉黯淡的痕迹——收获的背后是一番辛劳的付出,这一成果怕也不例外。郑志强先生感慨地说,“虽然政府拨款,但是具体的实施工作却不容易。”虽然知道前面等待着他的是繁琐复杂的工程,是过去与现在,政府与民众之间长期的沟通与磨合,但他依旧义不容辞地担负起监督与管理的重任,无论是装灯布线,还是重新铺设大小排水管喉成十条,清理排污渠里的瘀泥再复盖好渠面,抑或翻新铺路,都耐心协调,不厌其烦。当然,亦曾遇到过无理的纠葛,比如,由风水问题引起纠纷,以致大家各持各的看法,但短暂地自我调节之后,他仍会再次投入到工作中去,虽然是义务性质,无薪资,无酬劳,但是因为有一颗热忱服务公众的心,他感到无比快乐。
据了解,涌下村的改造花了两个多月,皆是郑志强先生率领一众宗亲人士认真而为,从部署计划到正式实施,从街道到门户,从外墙装修到招牌管理,事无巨细,无所不包。可以想象的是,在此过程中,不仅需要接纳所有的意见和不满,还需要保证“一碗水端平”,客观公正地保护每位村民的利益,对受命之人来说,可谓事小而任重。但毕竟这些令人“头疼”的难题都已过去,只有骄傲的成绩值得被历史铭记。郑志强先生高兴地介绍,之前南头涌下村这边每逢下雨便积水严重,经常发生内涝,令交通堵塞,给市民造成了极大的不便和危险,但是经过工程改造之后,路面终于不再受污水侵袭而淹水,路人不再受泥泞和交通的困扰,可以说是全面改善。另外,有几百年历史的城中村的石标亦在他的倡导之下,受到热心人士的援助重新竖立起来,成为涌下村的一道鲜丽的风景线。更给予海外乡亲回乡寻根问祖的一个醒目的路标,使他们更回忆起离乡前和现在新景象、新环境、新面貌,从而心生感慨和安慰。
目前,涌下村的有关决策人员决定接洽管理公司来协助管理村内事务,现在改造工作已经告一段落,日新月异的未来正在不远处“招手”。相信,甘愿无私奉献的不止郑志强先生一人,怀抱着同样的愿景,团结起来,使得涌下村的明天一定能够更加美好,给村民一个安居之所和优良环境!
宗亲一份子共建一个家
郑志强先生乐于以热心公民的身份为政府排忧,以群众中的一员为同胞解难,而作为郑氏族人中的一份子,他更愿意竭诚为“宗承一本、派衍五房”精神,“弘扬郑氏文化,振兴我中华”的志向倾情一搏。这句话出自中共政治局常委李长春先生之题词,亦被印于上海郑恒公文化研究基金会成立大会特刊的卷首,为每一名郑氏成员所深埋于心。
郑先生现任该会的副理事长一职,谈及此会,他神情格外认真,郑重如宣誓一般,“该会有很大的理想,到时一定会像滚雪球一样,越滚越大,为社会造福,作出应有的贡献。”
郑氏历史悠久,三千年来生生不息,至今后人遍及全球各地,而始祖郑桓公之英名代代相传,流芳百世,在岁月的长河中历久弥新,为后辈敬仰及学习。2009年,郑氏企业家国际联谊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隆重召开,表示要挖掘新时代郑氏文化内涵,搭建经济发展平台,实现郑氏共同富裕,为振兴中华民族而作出贡献,被媒体盛赞“繁荣”,期许“再创辉煌”。2010年,上海郑桓公文化研究基金会成立启动,更是又一次受到了世人的紧密关注,以及一批中央领导人的亲切接见。而这两次郑氏之人欢聚的盛会,郑志强先生都到场参与,响应发起人——上海华东电器集团董事长郑荣德宗亲长和四川省简阳市腾龙建筑材料(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郑少林宗长等核心领导的号召,为这些有意义的活动出力、出心,共同为伟大的理想立志。
据郑志强先生介绍,上海郑桓公文化研究基金会实际上是2009年11月在郑氏企业家国际联谊会的倡议之下而倾力成立,筹备良久,才最终于2010年的下半旬将计划建设成为现实。该会主要以“弘扬和研究郑桓公文化、资助推动郑桓公文化及各地文化事业、文化产业的发展”为宗旨,希望汇聚更多有生力量的扶持,推动郑桓公文化事业的传播,同时为郑氏创业者提供更广阔的平台,整合分散的资源,为郑氏个别贫穷家境优质学生资助升学学费及经济有困难而要创业的宗亲提供低息信贷,从而令更多的人有效地干出一番事业。另外,在成立大会的报告中,该基金会已对每一阶段的工作都有所计划,表示,对郑桓公陵墓、陵园、华山龙园、少华山旅游项目的建设都将关注以及投资。凝聚之心,众志成城。
计划成功与否,关系到实践者的意志是否坚定,行动是否果敢。郑志强先生是团体中的一员,行动中的一环,在本会从事工作三十八年,从来不言职务高低,只是身在其中,埋首其中。在成立逾四十年的“郑氏南莆祖五大房宗亲会”中,郑先生就担任着第十九、二十届理事长的职位,连续两届,所言所行被各位宗亲看在眼里,留在心中,三年一换届的选举,他连续两次都是高票当选,忙碌的身影活跃着,在同仁的视野中一点点积蓄起由衷的敬意。他任职期间在2006年号召十九条村郑氏宗亲筹得款项120万元重修南山区西丽“光前村郑帽庵祖”先祖祖墓,2003年重修香港元朗“大井村”郑氏礼祖“知几”祖祖墓。2011年5月筹得款项10余万元加建黄田南莆先祖墓地烧炮竹和祭祖休闲场地。
据资料显示,天下郑氏皆出自“郑桓公“,而“五大房”的郑氏子孙皆源于先祖南莆,千百年来繁衍生息,现主要聚居于海外、香港及深圳,东莞、白沙村、中山、平岚乡等村人数量达数十万人之众。该宗亲会便是顺应热心后世族人之意,成立于1970年期间,又是郑池老先生与一众热心郑氏宗亲联合所创,现在的香港“郑氏南莆祖五大房宗亲会”,发展至今亦有数千人之规模。大家相亲相爱,团结一致,为延续先祖精神,敦睦宗亲情谊而努力,在社团的一定范围内中很是活跃,活动频频,在每年春秋二祭及逢年过节都会庆贺一番,平日里更少不了每月2号例会的相聚和联络。
最近,郑志强先生就组织了一众宗亲在深圳参观了主题公园——明斯克航母及品尝南山区荔枝活动。此外,深圳大运会开幕之前,他亦曾组织前往参观大运场馆,除安排类似这种“文化之旅”外,亦推崇体育运动,曾组织过足球比赛,通过这种方式赛出情谊,赛出生命的活力。他还曾经在2011年2月27日参加香港沙田举行“公益金之友”步行赞助活动。介绍该会现状时,他满怀憧憬地说:会内以老年人居多,未来希望年轻人接班,期待他们作出成绩,使该会获得更深远更广阔的发展新天地,继承和延续郑氏祖业及历史文化。
不少朋友与他因社团而结识,更因社团而相知,有邀请他致辞讲话,亦有邀请他加入其中,他皆乐于参与,勇于受任。如此一副热心快肠令退而不休的他还受到了企业有关人士的青睐,他谦虚的说:这是“社会给本人有个学习机会,也因为本人才疏学浅之缘故。”在一心为宗亲,投身众社团之余,他以中介方的身份充当着桥梁的作用,为厂房的买卖牵线搭桥。“甲方要找实力雄厚的买家,可以透过我来穿针引线,但不一定成功,因为中间有很多事情要跟不同行业的人细谈,没有那么简单。”
郑志强先生说自己没什么兴趣爱好,最大的快乐就是为郑氏及公众做一点事及出一份绵力,永记温家宝总理“要把人民放在心上,人民让你坐在台上”的教导,为家乡献一份心——这便是一位爱乡之人最真诚的声音,虽然为此付出的是忙碌和辛苦,但他已然沉醉!
【郑志强先生,郑氏南莆祖五大房宗亲会第十九、二十届理事长,同时担任上海郑桓公文化发展基金会副理事长、世界郑氏企业家总商会常务副秘书长、中国东盟郑氏国际总商会名誉主任、香港南头乡亲总会第六届副监事长、世界郑氏宗亲总会第九届名誉顾问、宝安南头涌下村郑氏宗祠第一届主席、南头街道常兴村归国华侨联合会名誉主席、深圳市南山区归国华侨联合会筹备委员等多项社会职务。】
易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
古人有诗曰,“未老莫还乡,还乡需断肠。”郑志强先生回到故乡时已经不再年轻,但仍然健朗活跃,为故乡奉献着一腔热情。他现任南头涌下村郑氏宗祠第一届主席,在保护着郑氏祖业的同时,亦为本区的发展不遗余力,义务地担任着“一村之长”。
提及城中村,人们的脑海中一般都会呈现出“残破、老旧、混乱”的印象,但是,随着政府有关部门对城市形象的日益重视,这种思维正在慢慢形成良性的转变。涌下村的演变便是如此,论及功劳,应为郑志强先生的人生阅历添上不可抹煞的一笔。
《易经之系辞传》有云,“易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面对涌下村原本不尽如人意的生存环境,郑志强先生深感“村内”与“村外”的差距,不满于“一片天空,两个世界”的现状,决意为它的改造尽上一份心力,后为此积极奔走,于2006年开始牵头并着手其中的工作。
如今,细观改造前后的对比图,变化之大,令人眼前一亮。前者灰暗陈旧,整体斑驳,后者干净清爽,排列有序,俨然是天壤之别,一扫过去消沉黯淡的痕迹——收获的背后是一番辛劳的付出,这一成果怕也不例外。郑志强先生感慨地说,“虽然政府拨款,但是具体的实施工作却不容易。”虽然知道前面等待着他的是繁琐复杂的工程,是过去与现在,政府与民众之间长期的沟通与磨合,但他依旧义不容辞地担负起监督与管理的重任,无论是装灯布线,还是重新铺设大小排水管喉成十条,清理排污渠里的瘀泥再复盖好渠面,抑或翻新铺路,都耐心协调,不厌其烦。当然,亦曾遇到过无理的纠葛,比如,由风水问题引起纠纷,以致大家各持各的看法,但短暂地自我调节之后,他仍会再次投入到工作中去,虽然是义务性质,无薪资,无酬劳,但是因为有一颗热忱服务公众的心,他感到无比快乐。
据了解,涌下村的改造花了两个多月,皆是郑志强先生率领一众宗亲人士认真而为,从部署计划到正式实施,从街道到门户,从外墙装修到招牌管理,事无巨细,无所不包。可以想象的是,在此过程中,不仅需要接纳所有的意见和不满,还需要保证“一碗水端平”,客观公正地保护每位村民的利益,对受命之人来说,可谓事小而任重。但毕竟这些令人“头疼”的难题都已过去,只有骄傲的成绩值得被历史铭记。郑志强先生高兴地介绍,之前南头涌下村这边每逢下雨便积水严重,经常发生内涝,令交通堵塞,给市民造成了极大的不便和危险,但是经过工程改造之后,路面终于不再受污水侵袭而淹水,路人不再受泥泞和交通的困扰,可以说是全面改善。另外,有几百年历史的城中村的石标亦在他的倡导之下,受到热心人士的援助重新竖立起来,成为涌下村的一道鲜丽的风景线。更给予海外乡亲回乡寻根问祖的一个醒目的路标,使他们更回忆起离乡前和现在新景象、新环境、新面貌,从而心生感慨和安慰。
目前,涌下村的有关决策人员决定接洽管理公司来协助管理村内事务,现在改造工作已经告一段落,日新月异的未来正在不远处“招手”。相信,甘愿无私奉献的不止郑志强先生一人,怀抱着同样的愿景,团结起来,使得涌下村的明天一定能够更加美好,给村民一个安居之所和优良环境!
宗亲一份子共建一个家
郑志强先生乐于以热心公民的身份为政府排忧,以群众中的一员为同胞解难,而作为郑氏族人中的一份子,他更愿意竭诚为“宗承一本、派衍五房”精神,“弘扬郑氏文化,振兴我中华”的志向倾情一搏。这句话出自中共政治局常委李长春先生之题词,亦被印于上海郑恒公文化研究基金会成立大会特刊的卷首,为每一名郑氏成员所深埋于心。
郑先生现任该会的副理事长一职,谈及此会,他神情格外认真,郑重如宣誓一般,“该会有很大的理想,到时一定会像滚雪球一样,越滚越大,为社会造福,作出应有的贡献。”
郑氏历史悠久,三千年来生生不息,至今后人遍及全球各地,而始祖郑桓公之英名代代相传,流芳百世,在岁月的长河中历久弥新,为后辈敬仰及学习。2009年,郑氏企业家国际联谊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隆重召开,表示要挖掘新时代郑氏文化内涵,搭建经济发展平台,实现郑氏共同富裕,为振兴中华民族而作出贡献,被媒体盛赞“繁荣”,期许“再创辉煌”。2010年,上海郑桓公文化研究基金会成立启动,更是又一次受到了世人的紧密关注,以及一批中央领导人的亲切接见。而这两次郑氏之人欢聚的盛会,郑志强先生都到场参与,响应发起人——上海华东电器集团董事长郑荣德宗亲长和四川省简阳市腾龙建筑材料(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郑少林宗长等核心领导的号召,为这些有意义的活动出力、出心,共同为伟大的理想立志。
据郑志强先生介绍,上海郑桓公文化研究基金会实际上是2009年11月在郑氏企业家国际联谊会的倡议之下而倾力成立,筹备良久,才最终于2010年的下半旬将计划建设成为现实。该会主要以“弘扬和研究郑桓公文化、资助推动郑桓公文化及各地文化事业、文化产业的发展”为宗旨,希望汇聚更多有生力量的扶持,推动郑桓公文化事业的传播,同时为郑氏创业者提供更广阔的平台,整合分散的资源,为郑氏个别贫穷家境优质学生资助升学学费及经济有困难而要创业的宗亲提供低息信贷,从而令更多的人有效地干出一番事业。另外,在成立大会的报告中,该基金会已对每一阶段的工作都有所计划,表示,对郑桓公陵墓、陵园、华山龙园、少华山旅游项目的建设都将关注以及投资。凝聚之心,众志成城。
计划成功与否,关系到实践者的意志是否坚定,行动是否果敢。郑志强先生是团体中的一员,行动中的一环,在本会从事工作三十八年,从来不言职务高低,只是身在其中,埋首其中。在成立逾四十年的“郑氏南莆祖五大房宗亲会”中,郑先生就担任着第十九、二十届理事长的职位,连续两届,所言所行被各位宗亲看在眼里,留在心中,三年一换届的选举,他连续两次都是高票当选,忙碌的身影活跃着,在同仁的视野中一点点积蓄起由衷的敬意。他任职期间在2006年号召十九条村郑氏宗亲筹得款项120万元重修南山区西丽“光前村郑帽庵祖”先祖祖墓,2003年重修香港元朗“大井村”郑氏礼祖“知几”祖祖墓。2011年5月筹得款项10余万元加建黄田南莆先祖墓地烧炮竹和祭祖休闲场地。
据资料显示,天下郑氏皆出自“郑桓公“,而“五大房”的郑氏子孙皆源于先祖南莆,千百年来繁衍生息,现主要聚居于海外、香港及深圳,东莞、白沙村、中山、平岚乡等村人数量达数十万人之众。该宗亲会便是顺应热心后世族人之意,成立于1970年期间,又是郑池老先生与一众热心郑氏宗亲联合所创,现在的香港“郑氏南莆祖五大房宗亲会”,发展至今亦有数千人之规模。大家相亲相爱,团结一致,为延续先祖精神,敦睦宗亲情谊而努力,在社团的一定范围内中很是活跃,活动频频,在每年春秋二祭及逢年过节都会庆贺一番,平日里更少不了每月2号例会的相聚和联络。
最近,郑志强先生就组织了一众宗亲在深圳参观了主题公园——明斯克航母及品尝南山区荔枝活动。此外,深圳大运会开幕之前,他亦曾组织前往参观大运场馆,除安排类似这种“文化之旅”外,亦推崇体育运动,曾组织过足球比赛,通过这种方式赛出情谊,赛出生命的活力。他还曾经在2011年2月27日参加香港沙田举行“公益金之友”步行赞助活动。介绍该会现状时,他满怀憧憬地说:会内以老年人居多,未来希望年轻人接班,期待他们作出成绩,使该会获得更深远更广阔的发展新天地,继承和延续郑氏祖业及历史文化。
不少朋友与他因社团而结识,更因社团而相知,有邀请他致辞讲话,亦有邀请他加入其中,他皆乐于参与,勇于受任。如此一副热心快肠令退而不休的他还受到了企业有关人士的青睐,他谦虚的说:这是“社会给本人有个学习机会,也因为本人才疏学浅之缘故。”在一心为宗亲,投身众社团之余,他以中介方的身份充当着桥梁的作用,为厂房的买卖牵线搭桥。“甲方要找实力雄厚的买家,可以透过我来穿针引线,但不一定成功,因为中间有很多事情要跟不同行业的人细谈,没有那么简单。”
郑志强先生说自己没什么兴趣爱好,最大的快乐就是为郑氏及公众做一点事及出一份绵力,永记温家宝总理“要把人民放在心上,人民让你坐在台上”的教导,为家乡献一份心——这便是一位爱乡之人最真诚的声音,虽然为此付出的是忙碌和辛苦,但他已然沉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