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经外科ICU耐药鲍曼不动杆菌颅内感染的治疗

来源 :中华神经外科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torm03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探讨神经外科ICU耐药鲍曼不动杆菌颅内感染的治疗方案.方法 对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神经外科重症监护病房(NSICU)收治的鲍曼不动杆菌颅内感染13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包括一般情况、原发疾病、感染部位、感染原因、药物敏感性、治疗方案及治疗结果.结果 13例均为耐药鲍曼不动杆菌感染,脑膜炎4例,脑室炎9例;感染原因:脑脊液切口漏7例,脑室外引流3例,血流感染逆行2例,腰大池引流1例;多重耐药(MDRAB)4例,泛耐药(XDRAB)9例;治愈率61.5%,病死率38.5%,其中MDRAB治愈率100%,XDRAB病死率55.6%.结论 神经外科ICU耐药鲍曼不动杆菌颅内感染病死率高,切口脑脊液漏和脑室外引流是主要的感染原因,脑脊液引流通畅和合理选择抗生素是成功治愈的关键,MDRAB基于美罗培南的联合治疗和XDRAB基于多粘菌素或替加环素联合舒巴坦钠的治疗能提高治愈率。

其他文献
脑囊虫是中枢神经系统常见的寄生虫感染性疾病.然而,椎管内囊虫却非常少见,约占脑囊虫的1.2%~5.8%[1-2].根据囊虫的位置,椎管内囊虫可以分为髓内囊虫、蛛网膜下腔囊虫和硬脊膜外囊虫,其中髓内囊虫更为罕见,迄今为止国内外仅有53例文献报道.本文报告了1例T4~5水平髓内囊虫并结合相关文献对脊髓囊虫的诊断和治疗进行了讨论,旨在提高对髓内囊虫的认识。
期刊
目的 探讨内镜经鼻手术切除颅底脊索瘤后的颅底重建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7年8月至2013年10月使用内镜经鼻手术治疗的146例颅底脊索瘤的临床资料.将颅底缺损根据硬膜缺损大小分为3种类型:(1)硬膜完整113例,主要使用人工材料进行颅底重建;(2)硬膜缺损≤1.0 cm 12例,使用自体游离组织(自体游离脂肪、肌肉、肌筋膜)结合人工材料进行多层加固技术颅底重建;(3)硬膜缺损>1.0 cm2
目的 探讨磁共振DTI及DTT技术在累及脑干肿瘤手术中评估内侧丘系的应用价值.方法 收集经手术病理证实的25例累及脑干肿瘤患者,肿瘤位于脑干或脑干周边,所有肿瘤均对脑干有不同程度的影响,男14例,女11例,年龄4 ~59岁,平均23.7岁;另收集25例健康对照组,年龄6 ~58岁,平均24.7岁,所有患者及健康对照均行DTI扫描.结果 DTI及D'TT技术能用于累及脑干肿瘤内侧丘系的损伤分级,所有
脑干海绵状血管畸形(brainstem cavernous malformation,BSCM)是一种良性的血管性病变,尽管1928年Dandy[1]就报道了1例手术切除出血的脑干海绵状血管畸形,对其研究则主要开始于20世纪八九十年代,但至今其自然病史、临床表现、诊断及治疗原则尚未完全明确.约20%海绵状血管畸形(CM)分布于脑干,脑干海绵状血管畸形在人群中其发病率约为0.04%~0.40%,其年
期刊
目的 观察弹簧圈联合Onyx 18栓塞大型颈内动脉侧壁动脉瘤的疗效,探讨其栓塞技术及疗效.方法 回顾分析收治的大型颈内动脉侧壁动脉瘤患者10例(动脉瘤10个)临床资料,所有动脉瘤均采用弹簧圈联合Onyx 18栓塞,评价动脉瘤栓塞程度,围术期并发症及预后.结果 术中即刻动脉瘤完全栓塞7例,瘤颈残留2例,瘤体残留1例,术后继发短暂性神经功能缺损2例,其中过度栓塞1例;随访时间16个月,恢复良好10例;
目的 对比动物模型动静脉畸形(AVM)和人脑动静脉畸形(CAVM)的形态特征,证明大鼠模型AVM与人脑AVM血管形态学上的相似性.方法 此次观察研究了17例人类动静脉畸形的标本和71只动静脉畸形的大鼠模型的标本,应用组织学方法观察了血管的大体结构,同时利用流量探针测量并比较两组血管的血流量.结果 大鼠动静脉畸形模型和的人脑动静脉畸形标本中都能够观察到不连续的血脑屏障,内皮细胞中断,内皮细胞有大量丝
目的 探讨静吸复合麻醉下经颅电刺激面神经运动诱发电位(FNMEP)监测在小脑脑桥角(CPA)区肿瘤手术中是否可预测术后面神经功能.方法 52例CPA区肿瘤患者,术中行FNMEP监测面神经功能,术后参照H-B面神经分级标准,对术前、后面神经功能的改变和FNMEP波幅术后/术前比率之间的关系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FNMEP波幅变化与术后面神经功能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01).FNMEP波幅比率<
目的 探讨重型颅脑损伤后脑梗死的临床特点、高危因素及发病机制.方法 分析2012年至2013年武汉同济医院神经外科收治的发生脑梗死(24例)与未梗死(46例)的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临床资料,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特征.结果 经治疗后梗死组的好转率(58%)明显低于非梗死组(83%);梗死组患者入院24 h内的最高体温为(38.1±0.8)℃,凝血功能异常发生率(75%)明显高于非梗死组(26%)(P<0
患者 男,60岁.因2个月前无明显诱因双眼视力明显下降伴头痛、头晕入院.入院时体征:两侧眼睑下垂,眼球运动受限、内收不能.血生化、血常规检查未见明显异常.CT检查示蝶窦、鞍区椭圆形软组织占位,大小约4.0 cm×3.5cm×3.0 cm,鞍底骨质破坏(图1).MRI检查示病灶T1WI呈均匀稍低信号,T2WI呈等信号,境界清晰;静脉注射钆喷替酸葡甲胺后病灶均匀、明显强化,包绕海绵窦,累及视交叉(图2
期刊
目的 探讨血管瘤型脑膜瘤的MRI特点及手术策略.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手术后病理证实的51例中枢神经系统血管瘤型脑膜瘤及50例其他亚型脑膜瘤的MRI特点及临床资料,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51例血管瘤型脑膜瘤均为单发,其中凸面部31例,蝶骨嵴8例,岩斜部5例,小脑幕3例,鞍区2例,小脑脑桥角区2例.肿瘤最大径1.5 ~6.2 cm,平均3.7 cm;42例呈椭圆形或类圆形,3例可见分叶,6例呈不规则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