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文博资源与旅游业融合发展是文博领域的热点问题,一方面文博需要旅游助力,另一方面文博能为旅游添彩;在这一基础上应当从认识到位、做好自己、主动出击、增强活力、创“星”挂牌等方面促进文博资源与旅游业的融合发展。
关键词:文博资源;融合发展;民族风情
中图分类号:F5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7517(2019)03-0066-02
1 引言
文博资源与旅游业融合发展是近年来文博领域发展的热点问题,是推动地方文化旅游创新发展的突破口和增长点。文博旅游是指目前借助于人类历史上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精华的遗存,以各类博物馆、纪念馆、陈列馆及各种文化遗址、古代墓葬、古代和近代建筑工程等为主要旅游资源与景点而开展的一种题材多样、内容广泛的知识性旅游活动。2018年国际博物馆日的主题是“超级连接的博物馆:新方法、新观众”,即在新时代用新方法吸引新公众,最后落脚点也是在人,是在倡导受时空限制的人们通过数字、网络等新方法随时随地感知文博资源的魅力价值,因此在研究物的文化价值的同时,同步对物传播文化的途径和受众加以研究,文博资源传播优秀文化或宣教功能才能发挥最大作用。随着社会发展,人们对精神文化的需求,走进博物馆,走进文博资源,在休闲中感知文化正在成为民众陶冶身心、休闲学习、增长知识的一种方式,文博资源常常是旅游者、夏令营、相关院校专业学生教学实习调研写生、家长带孩子开阔眼界的选择,国内学者从不同视角进行了深入研究[1][2]。
2 文博资源与旅游业融合发展的内生关系
2.1 文博需要旅游助力
文博业以保藏、利用优秀文化遗产资源传播弘扬文化为己任。优秀文化遗产传播要有对象和受众,受众越多,其价值作用发挥越大。然文博资源固有的特质,大量的可移动文物、不可移动文物都静静地待在博物馆,静静地伫立在村头巷尾山间田野,守株待兔被动静待观众,其利用率是不够,价值转换力是不足的。国家实施博物馆免费开放就是让博物馆取消门槛,敞开大门,吸引更多的观众走进博物馆感知感受优秀文化,让文博资源的内涵价值得以广为传播。《国家二三级博物馆运行评估指标体系》将观众量作为博物馆免费开放工作的考核指标之一,体现的也是国家对文博资源价值传播的重视。这仅是针对可移动文物的举措,
作为行业内自身的一己之力对不可移动文物资源也还乏力。旅游业是靠人流兴旺的行业,与旅游跨界联合,借助旅游的力量,让旅游者走进博物馆,走近文物古迹,即是走进文博行业可移动文物和不可移动文物文博资源。旅游业的介入,将大大促进文博资源价值的利用和传播。
2.2 文博能为旅游添彩
旅游是招徕旅游者去感知和体验异域文化,这需要旅游资源,旅游资源是旅游业发展的前提和基础。旅游资源包括自然风景资源和人文景观资源。人文景观资源包括历史文化古迹、
古建筑、民族风情、现代建设新成就、饮食、购物、文化艺术和体育娱乐等,可归纳为人文景物、文化传统、民情风俗、体育娱乐四大类[2],可见,旅游和文博本身就是直接连接,文博资源属于旅游资源中的人文景观资源,而且是历史长河中经过甄选、提炼的有内涵底蕴
的高品位旅游资源,在旅游资源中占有重要位置。国际国内很多著名的黄金旅游线都是以文博资源为支撑,还有一些对地域文化、专题文化经过思考、浓缩、提炼的博物馆在旅游中常被定为重要景点,成为首去和必去。2016年成都市青羊区接待游客2302.5万人次,实现收入190.89亿元,文博旅游业就实现增加值225.83亿元,占GDP的23.9%;从业人数149178人,占就业总数的21%;税收3.52亿元,占地方财政税收的11%。
2.3 文博旅游相得益彰
实践中,文博与旅游交叉度高,人们对文旅融合已有认识和合作。2018年国庆假期全国共接待游客7.26亿人次,90%以上的游客参加了文化活动,78.3%的游客在文化体验上的停留时间为2天以上,这表明文化和旅游的融合发展开启了新篇章,也给文博旅游的发展带来了新机遇。过去,由于专业和体制的原因,过去文博和旅游分属不同的行业和部门,人们总是专注和局限在自己的专业、行业里,对与旅游的连通,多是顺势而为,没有刻意去研究和作为。今年国务院将文化部、国家旅游局合并为“文化和旅游部”,以统筹文化事业、文化产业发展和旅游资源开发,推动文化事业、文化产业和旅游业融合发展,说明从国家层面已自上而下形成共识。
在这个共识中,文博是核心,旅游是平台,旅游是文博很好借用和必须借用的一个平台,借助这个平台,借助旅游“井喷”的人流,文博资源价值和博物馆功能才能更好发挥和体现。坐等观众、游客上门传播力有限,文博旅游才是文博资源有效传播的重要途径。文博业要挖掘、整理、把握好文博资源这个核心,转变“酒好不怕巷子深”的观念,主动与“主要从事招徕、接待游客”的旅游结对子,搭旅游快车,借助旅游的人流、景点、线路扩大宣传范围和效应。旅游需要文博资源做支撑,文博资源也需要旅游业带动才更充满活力,才更凸显资源价值,这是文博+旅游的意义所在。
3 文博旅游融合发展的思考
3.1 认识到位
旅游与文博是差异很大的两个不同行业,但是旅游与文博又是关系极为密切的两个行业。对文物的保护和利用把两个行业紧密地联系在一起。文博保护工作的可持续发展是旅游可持续发展的可靠基础,旅游发展可持续发展是文博工作取得效益不竭的源泉。任何单项思维都是不可取的,在这个跨界合作共享资源共谋发展的时代,文物行政管理部门、文博行业自身,要有文博+的观念和意识,现在国家一级行政管理上已经文旅一家,更应就此加强连接、统筹规划。
3.2 做好自己
要在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和第一次可移动文物普查的基础上,深挖文博资源文化内涵,做实基础,使之丰富饱满,通过旅游媒介传递出最大价值。特别是在博物馆要不断提升藏品展覽品味,更好地在精神方面满足人民的追求,要捕捉旅游的需要信息,进行立意选题,进行精品设计陈列,对文物要展现的深刻内涵进行挖掘,这样才能达到封号的启发人们和震撼人们的作用。
3.3 主动出击
旅游业正在从单一的行政依托转变为多元化的社会依托,文博事业也在向鼓励“全社会参与文物保护”,鼓励“全社会参与兴办博物馆”方面进行探索。两个行业共同的社会化趋势,就有了广阔的合作空间。文博业要走出象牙塔,要接地气有温度,主动与旅游部门沟通,争取更多的文博资源能列入旅游景点、设计进旅游线路,通过旅游平台带来更多旅游者、参观者,扩大文博资源传播力。
3.4 增强活力
要加强文博资源文创产品开发,开发优质文化内涵创意产品,不断给自身机体增添活力,文创产品成果需要有价值的释放平台,旅游业就是一个极佳的平台,让旅游助力文博时既能满足旅游六要素“购”的功能,又更好地传播了文博资源价值,以适应人们日益提高的精神文化需求。
3.5 创“星”挂牌
博物馆、文保单位是优质文博资源的载体,一些已基本具备旅游景区星级(1A-5A)评定的软硬件设施条件,在此基础上按国家旅游局《旅游景区质量等级的划分与评定》标准,有条件的博物馆、文保单位要积极创建旅游星级景区,并挂牌,用旅游“星”级荣誉给博物馆、文保单位级别荣誉添彩,真正实现文博+旅游,更好地提高文博资源吸引力、影响力、传播力和利用率。
参考文献:
[1] 史萍.上海文博旅游资源开发研究[J].桂林旅游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2(2).
[2] 周娟.河南文博旅游资源开发研究[J].对外经贸,2012(03).
【通联编辑:代影】
关键词:文博资源;融合发展;民族风情
中图分类号:F5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7517(2019)03-0066-02
1 引言
文博资源与旅游业融合发展是近年来文博领域发展的热点问题,是推动地方文化旅游创新发展的突破口和增长点。文博旅游是指目前借助于人类历史上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精华的遗存,以各类博物馆、纪念馆、陈列馆及各种文化遗址、古代墓葬、古代和近代建筑工程等为主要旅游资源与景点而开展的一种题材多样、内容广泛的知识性旅游活动。2018年国际博物馆日的主题是“超级连接的博物馆:新方法、新观众”,即在新时代用新方法吸引新公众,最后落脚点也是在人,是在倡导受时空限制的人们通过数字、网络等新方法随时随地感知文博资源的魅力价值,因此在研究物的文化价值的同时,同步对物传播文化的途径和受众加以研究,文博资源传播优秀文化或宣教功能才能发挥最大作用。随着社会发展,人们对精神文化的需求,走进博物馆,走进文博资源,在休闲中感知文化正在成为民众陶冶身心、休闲学习、增长知识的一种方式,文博资源常常是旅游者、夏令营、相关院校专业学生教学实习调研写生、家长带孩子开阔眼界的选择,国内学者从不同视角进行了深入研究[1][2]。
2 文博资源与旅游业融合发展的内生关系
2.1 文博需要旅游助力
文博业以保藏、利用优秀文化遗产资源传播弘扬文化为己任。优秀文化遗产传播要有对象和受众,受众越多,其价值作用发挥越大。然文博资源固有的特质,大量的可移动文物、不可移动文物都静静地待在博物馆,静静地伫立在村头巷尾山间田野,守株待兔被动静待观众,其利用率是不够,价值转换力是不足的。国家实施博物馆免费开放就是让博物馆取消门槛,敞开大门,吸引更多的观众走进博物馆感知感受优秀文化,让文博资源的内涵价值得以广为传播。《国家二三级博物馆运行评估指标体系》将观众量作为博物馆免费开放工作的考核指标之一,体现的也是国家对文博资源价值传播的重视。这仅是针对可移动文物的举措,
作为行业内自身的一己之力对不可移动文物资源也还乏力。旅游业是靠人流兴旺的行业,与旅游跨界联合,借助旅游的力量,让旅游者走进博物馆,走近文物古迹,即是走进文博行业可移动文物和不可移动文物文博资源。旅游业的介入,将大大促进文博资源价值的利用和传播。
2.2 文博能为旅游添彩
旅游是招徕旅游者去感知和体验异域文化,这需要旅游资源,旅游资源是旅游业发展的前提和基础。旅游资源包括自然风景资源和人文景观资源。人文景观资源包括历史文化古迹、
古建筑、民族风情、现代建设新成就、饮食、购物、文化艺术和体育娱乐等,可归纳为人文景物、文化传统、民情风俗、体育娱乐四大类[2],可见,旅游和文博本身就是直接连接,文博资源属于旅游资源中的人文景观资源,而且是历史长河中经过甄选、提炼的有内涵底蕴
的高品位旅游资源,在旅游资源中占有重要位置。国际国内很多著名的黄金旅游线都是以文博资源为支撑,还有一些对地域文化、专题文化经过思考、浓缩、提炼的博物馆在旅游中常被定为重要景点,成为首去和必去。2016年成都市青羊区接待游客2302.5万人次,实现收入190.89亿元,文博旅游业就实现增加值225.83亿元,占GDP的23.9%;从业人数149178人,占就业总数的21%;税收3.52亿元,占地方财政税收的11%。
2.3 文博旅游相得益彰
实践中,文博与旅游交叉度高,人们对文旅融合已有认识和合作。2018年国庆假期全国共接待游客7.26亿人次,90%以上的游客参加了文化活动,78.3%的游客在文化体验上的停留时间为2天以上,这表明文化和旅游的融合发展开启了新篇章,也给文博旅游的发展带来了新机遇。过去,由于专业和体制的原因,过去文博和旅游分属不同的行业和部门,人们总是专注和局限在自己的专业、行业里,对与旅游的连通,多是顺势而为,没有刻意去研究和作为。今年国务院将文化部、国家旅游局合并为“文化和旅游部”,以统筹文化事业、文化产业发展和旅游资源开发,推动文化事业、文化产业和旅游业融合发展,说明从国家层面已自上而下形成共识。
在这个共识中,文博是核心,旅游是平台,旅游是文博很好借用和必须借用的一个平台,借助这个平台,借助旅游“井喷”的人流,文博资源价值和博物馆功能才能更好发挥和体现。坐等观众、游客上门传播力有限,文博旅游才是文博资源有效传播的重要途径。文博业要挖掘、整理、把握好文博资源这个核心,转变“酒好不怕巷子深”的观念,主动与“主要从事招徕、接待游客”的旅游结对子,搭旅游快车,借助旅游的人流、景点、线路扩大宣传范围和效应。旅游需要文博资源做支撑,文博资源也需要旅游业带动才更充满活力,才更凸显资源价值,这是文博+旅游的意义所在。
3 文博旅游融合发展的思考
3.1 认识到位
旅游与文博是差异很大的两个不同行业,但是旅游与文博又是关系极为密切的两个行业。对文物的保护和利用把两个行业紧密地联系在一起。文博保护工作的可持续发展是旅游可持续发展的可靠基础,旅游发展可持续发展是文博工作取得效益不竭的源泉。任何单项思维都是不可取的,在这个跨界合作共享资源共谋发展的时代,文物行政管理部门、文博行业自身,要有文博+的观念和意识,现在国家一级行政管理上已经文旅一家,更应就此加强连接、统筹规划。
3.2 做好自己
要在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和第一次可移动文物普查的基础上,深挖文博资源文化内涵,做实基础,使之丰富饱满,通过旅游媒介传递出最大价值。特别是在博物馆要不断提升藏品展覽品味,更好地在精神方面满足人民的追求,要捕捉旅游的需要信息,进行立意选题,进行精品设计陈列,对文物要展现的深刻内涵进行挖掘,这样才能达到封号的启发人们和震撼人们的作用。
3.3 主动出击
旅游业正在从单一的行政依托转变为多元化的社会依托,文博事业也在向鼓励“全社会参与文物保护”,鼓励“全社会参与兴办博物馆”方面进行探索。两个行业共同的社会化趋势,就有了广阔的合作空间。文博业要走出象牙塔,要接地气有温度,主动与旅游部门沟通,争取更多的文博资源能列入旅游景点、设计进旅游线路,通过旅游平台带来更多旅游者、参观者,扩大文博资源传播力。
3.4 增强活力
要加强文博资源文创产品开发,开发优质文化内涵创意产品,不断给自身机体增添活力,文创产品成果需要有价值的释放平台,旅游业就是一个极佳的平台,让旅游助力文博时既能满足旅游六要素“购”的功能,又更好地传播了文博资源价值,以适应人们日益提高的精神文化需求。
3.5 创“星”挂牌
博物馆、文保单位是优质文博资源的载体,一些已基本具备旅游景区星级(1A-5A)评定的软硬件设施条件,在此基础上按国家旅游局《旅游景区质量等级的划分与评定》标准,有条件的博物馆、文保单位要积极创建旅游星级景区,并挂牌,用旅游“星”级荣誉给博物馆、文保单位级别荣誉添彩,真正实现文博+旅游,更好地提高文博资源吸引力、影响力、传播力和利用率。
参考文献:
[1] 史萍.上海文博旅游资源开发研究[J].桂林旅游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2(2).
[2] 周娟.河南文博旅游资源开发研究[J].对外经贸,2012(03).
【通联编辑:代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