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随着全球化和信息化的不断深入发展,虚拟使领馆作为一种电子外交手段开始兴起,并在美国外交实践中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作为一种依托新型传播平台发展起来的全新的外交手段,虚拟使领馆既呈现出主体多样性、方式交互性、内容瞬时性等优势,也存在着依附性、不稳定性等缺陷。它的兴起对国际关系产生了巨大影响,不仅丰富了外交的实现手段和决策模式,冲击了传统的国家主权观念,也提升了软实力在国际关系中的重要性。
进入信息化时代,全世界的人们都能够在互联网所构建起来的虚拟网络社会里获取信息、表达观点和自由交流,形成强大的社会舆论力量。在这一大背景下,各国政府越来越重视利用网络平台来进行外交活动。其中,以美国最为典型。“911”事件之后,美国开始重视网络安全的重要性,并逐步确立了电子外交策略,不断推进网络外交事业的发展,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与其他国家相比可谓一马当先。其中美国国务院充分利用互联网科技发展优势建立虚拟使领馆,不断拓展丰富外交业务展现方式,体现了美在网络和信息技术领域的优势,其中的思路和做法值得关注和借鉴。
一、虚拟使领馆的内涵和发展历程
虚拟使领馆是指美国国务院建设虚拟化使领馆项目:一是虚拟存在馆,已建成近40个,由美国国务院信息资源局下属的电子外交办公室负责,虚拟存在馆为实体使领馆提供针对重要城市和地区的远程外交参与,虚拟存在馆需持续开展公共外交活动与当地民众进行虚拟接触。二是虚拟使馆,只有2011年开通的虚拟驻伊朗使馆,由国务院近东事务局负责,存在形式与虚拟存在馆基本相同,目标上更注重社交媒体的宣传渗透,与伊民众直接互动,实现对伊外交政策目标。
虚拟使领馆起源于美国各驻外使领馆自发应用互联网技术拓展外交手段的实践,随着互联网和社交媒体的影响力日益增强,虚拟使领馆功能定位和运行模式不断发展演进。
阶段一:2000—2001年前后,时任美国驻叶卡捷琳堡总领事针对领区范围内五个非领事馆驻地的城市或者地区建设虚拟领馆,为目标地区的社团和民众提供签证、领事、商业等信息,并与美国领事官员在线交流互动。
阶段二:2003年,美国国务院电子外交办公室对虚拟使领馆进行详细评估,对运作模式进行规划。2007年,转型外交政策中明确把虚拟存在馆明确提出,主动对驻在国施加影响,推动美国外交官与世界更广泛地区民众的交流互动。
阶段三:2011年,虚拟驻伊朗使馆投入运营,加之已有的虚拟存在馆,在社交媒体日益活跃的影响下,进而使美国的价值观更广泛的传播。
二、虚拟使领馆建设与运作模式
(一)虚拟使领馆网站建设内容
虚拟使领馆网站页面设计风格与内容布局与其他驻外外交机构的网站基本相同。内容包括馆情介绍、新闻、签证、领事、教育、商务等栏目,栏目针对当地情况不同加以差异化区分,主要实现以下目的:
1、开展公共外交。虚拟使领馆在线网站针对特定地区开展的公共外交,如展示公开演讲、对话论坛、商务合作、教育项目等,促进美国与当地关系发展。引导用户访问美国政府信息门户网站以及其他特定网站,向虚拟使领馆覆盖地区民众全方位介绍美国,努力赢得辖区民众对美国政策的理解支持和文化认同。
2、提供领事服务。网站成为目标地区民众使用美国领事服务的门户网站。在签证栏目下,申请者可以了解美国签证相关政策和具体流程,引导申请者访问“申请签证美国”、“美国签证信息和预约服务”、“DS-160”在线填写等相关内容。同时针对美国公民提供详尽周全的公民保护服务,公布紧急联系方式,登记海外美国公民的基本情况,提供国务院领事事务局网站。在线领事服务提高了办事效率,减少咨询成本,节约运行效率,在客观上拉近了目标地区民众和美国海外公民对美国外交事务直观感受。
3、加强沟通交流。从虚拟使领馆发展历程中,不断引入最新的社交媒体加强沟通交流,始终把与民众直接沟通交流作为外交工作的重要目标。引导目标地区民众通过各种社交媒体关注美国外交,增强影响力,润物无声,入脑入心。
(二)虚拟使领馆的运作机制
除虚拟驻伊朗使馆外,虚拟使领馆运作均有相应实体馆(驻在国使馆或者辖区总领事馆)负责,整合针对驻在国目标地区的实体外交活动。
一是开展实体公众外交。实体馆派出外交官根据相关安排,对虚拟使领馆对应目标区域进行定期访问。利用虚拟使领馆社交媒体账户在当地组织活动,推动民众广泛参与,实现线上线下活动有机集合,强化虚拟使领馆的存在感和影响力。
二是注重运行维护。实体使馆有专门熟悉技术的外交官以兼职方式担任,受首席馆员直接领导,负责虚拟使馆网站的运维和内容管理,协调与目标地区民众的在线交流互动,整合对目标地区开展的网络虚拟外交和实体外交活动。
三是加强统筹协调。围绕虚拟使领馆,相应实体馆设有协调小组,统筹安排国务院、商务部等在目标地区的活动。
四是与其它电子外交手段相配合。在虚拟馆驻在国或地区大力推广网络技术应用,如积极推动旨在帮助当地民众掌握网络使用的“科技全球创新”等倡议,既保障虚拟使馆能被当地民众了解并使用,同时也与“公民社会2.0”等电子外交项目相互呼应,共同推动美国针对当地政策目标的实现。
三、虚拟使领馆发展趋势
(一)建设目标日益明确。一是积极从地区、国家和全球各个层面扩大美国公共外交的影响力,主动把握时机塑造美国的国际形象。二是提高公共外交在个人与个人层面上的效用,即通过各种教育、文化等形式加强公民个人在公共外交中的参与度;三是强化公共外交在应对国际恐怖主义和极端主义的挑衅方面所起的积极作用,提高其反应效率和应对能力;四是加强国务院和各驻外使领馆对国外信息的把握和处理能力,以便能够对公共外交政策的制定有更大的指导作用;五是根据有限目标的变化,重新调整和配置公共外交的战略资源,确保其效用。这五点当中,除了传统公共外交的以改善美国国家形象为目的、以公民为公共外交的参与主体外,还强化了政府对国外信息的掌控能力。 (二)运行模式持久创新。虚拟使领馆可以突破地理限制和主权国家对本国的信息封锁,对无实体外交存在的地区开展有效的公共外交。在规划和架构上,虚拟使领馆发挥桥梁和载体作用,内容上建成聚合各类公共外宣,政府信息公开链接的信息门户;功能上打造公共外交、领事服务、政策宣介的集中平台;机制上推动“虚拟外交”落地,与驻外机构实体相得益彰。美国虚拟使领馆建设始终强调借鉴并引入最新的互联网技术,试图通过在线分享展示,互动交流,塑造和重构现实中的美国政府与目标地区民众的公共关系、美国民众与目标地区民众间共同话语体系。虚拟使领馆以及驻外机构实体网站同步不断更新应用模式,挖掘用户兴趣,创造讨论交流话题,激发用户积极参与互动。
(三)制度保障和技术投入持续加强。美国持续加强技术投入,保障访问虚拟馆网络平台建设,保障具有对应管理职能的驻外外交机构进行安全便捷的通信联络,及时传递和推送信息;实现网站访问扁平化,提升使用者满意度,提高外宣效果;强化终端及应用开发,深化与社交媒体等新工具融合;加强网络和信息安全,增强网站安全防护能力,保障虚拟使领馆正常运行;运用技术手段强化对虚拟使领馆的远程管理,并促进运作机制不断成熟。制度保障不断强化。虚拟使领馆要有清晰明确的工作目标和岗位设置,因此需要对其目标任务、岗位设置、岗位职责与要求在制度上予以明确规范。虚拟使领馆发挥影响力的关键是网站内容的精心策划、对公众咨询求助的快速应答、对国家政策的“接地气”的解读。互联网技术与公共外交有机整合需要大众传播、新闻学、国际关系、信息技术等方面专业人才支持以及充足的资金投入。
(四)准确的绩效评价体系和舆论引导体系建设成为发展的关键。如何正确的评估虚拟使领馆在增强外交影响力,引导民众为外交政策服务,阐释外交意图,影响他国舆论和政策方面的实际效用形成完善的评估体系,是其未来发展面临的关键问题。另一方面,虚拟使领馆开展与公众的直接交流,能够收集大量来自他国公众的问题和看法,积累丰富的舆情数据和在线业务数据。如何深度挖掘虚拟使领馆积累的信息数据,建立有效的舆论监测和引导体系,辅助外交决策,也是未来关注的重点。
参考文献
[1]赵洪凯.《奥巴马政府的网络外交及其对中国的启示》,中共上海市委党校硕士毕业论文,2011 年 5 月.
[2]Jamie F. Metzl,Network Diplomacy http://www.cfr.org/publication.php?id=5739.
[3]美国国务院网站www.state.gov
作者简介
杨文君(1986.10--);性别:女,籍贯:山东省德州人,学历:本科,毕业于厦门大学;现有职称:主任科员;研究方向:政治学国际关系方向。
进入信息化时代,全世界的人们都能够在互联网所构建起来的虚拟网络社会里获取信息、表达观点和自由交流,形成强大的社会舆论力量。在这一大背景下,各国政府越来越重视利用网络平台来进行外交活动。其中,以美国最为典型。“911”事件之后,美国开始重视网络安全的重要性,并逐步确立了电子外交策略,不断推进网络外交事业的发展,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与其他国家相比可谓一马当先。其中美国国务院充分利用互联网科技发展优势建立虚拟使领馆,不断拓展丰富外交业务展现方式,体现了美在网络和信息技术领域的优势,其中的思路和做法值得关注和借鉴。
一、虚拟使领馆的内涵和发展历程
虚拟使领馆是指美国国务院建设虚拟化使领馆项目:一是虚拟存在馆,已建成近40个,由美国国务院信息资源局下属的电子外交办公室负责,虚拟存在馆为实体使领馆提供针对重要城市和地区的远程外交参与,虚拟存在馆需持续开展公共外交活动与当地民众进行虚拟接触。二是虚拟使馆,只有2011年开通的虚拟驻伊朗使馆,由国务院近东事务局负责,存在形式与虚拟存在馆基本相同,目标上更注重社交媒体的宣传渗透,与伊民众直接互动,实现对伊外交政策目标。
虚拟使领馆起源于美国各驻外使领馆自发应用互联网技术拓展外交手段的实践,随着互联网和社交媒体的影响力日益增强,虚拟使领馆功能定位和运行模式不断发展演进。
阶段一:2000—2001年前后,时任美国驻叶卡捷琳堡总领事针对领区范围内五个非领事馆驻地的城市或者地区建设虚拟领馆,为目标地区的社团和民众提供签证、领事、商业等信息,并与美国领事官员在线交流互动。
阶段二:2003年,美国国务院电子外交办公室对虚拟使领馆进行详细评估,对运作模式进行规划。2007年,转型外交政策中明确把虚拟存在馆明确提出,主动对驻在国施加影响,推动美国外交官与世界更广泛地区民众的交流互动。
阶段三:2011年,虚拟驻伊朗使馆投入运营,加之已有的虚拟存在馆,在社交媒体日益活跃的影响下,进而使美国的价值观更广泛的传播。
二、虚拟使领馆建设与运作模式
(一)虚拟使领馆网站建设内容
虚拟使领馆网站页面设计风格与内容布局与其他驻外外交机构的网站基本相同。内容包括馆情介绍、新闻、签证、领事、教育、商务等栏目,栏目针对当地情况不同加以差异化区分,主要实现以下目的:
1、开展公共外交。虚拟使领馆在线网站针对特定地区开展的公共外交,如展示公开演讲、对话论坛、商务合作、教育项目等,促进美国与当地关系发展。引导用户访问美国政府信息门户网站以及其他特定网站,向虚拟使领馆覆盖地区民众全方位介绍美国,努力赢得辖区民众对美国政策的理解支持和文化认同。
2、提供领事服务。网站成为目标地区民众使用美国领事服务的门户网站。在签证栏目下,申请者可以了解美国签证相关政策和具体流程,引导申请者访问“申请签证美国”、“美国签证信息和预约服务”、“DS-160”在线填写等相关内容。同时针对美国公民提供详尽周全的公民保护服务,公布紧急联系方式,登记海外美国公民的基本情况,提供国务院领事事务局网站。在线领事服务提高了办事效率,减少咨询成本,节约运行效率,在客观上拉近了目标地区民众和美国海外公民对美国外交事务直观感受。
3、加强沟通交流。从虚拟使领馆发展历程中,不断引入最新的社交媒体加强沟通交流,始终把与民众直接沟通交流作为外交工作的重要目标。引导目标地区民众通过各种社交媒体关注美国外交,增强影响力,润物无声,入脑入心。
(二)虚拟使领馆的运作机制
除虚拟驻伊朗使馆外,虚拟使领馆运作均有相应实体馆(驻在国使馆或者辖区总领事馆)负责,整合针对驻在国目标地区的实体外交活动。
一是开展实体公众外交。实体馆派出外交官根据相关安排,对虚拟使领馆对应目标区域进行定期访问。利用虚拟使领馆社交媒体账户在当地组织活动,推动民众广泛参与,实现线上线下活动有机集合,强化虚拟使领馆的存在感和影响力。
二是注重运行维护。实体使馆有专门熟悉技术的外交官以兼职方式担任,受首席馆员直接领导,负责虚拟使馆网站的运维和内容管理,协调与目标地区民众的在线交流互动,整合对目标地区开展的网络虚拟外交和实体外交活动。
三是加强统筹协调。围绕虚拟使领馆,相应实体馆设有协调小组,统筹安排国务院、商务部等在目标地区的活动。
四是与其它电子外交手段相配合。在虚拟馆驻在国或地区大力推广网络技术应用,如积极推动旨在帮助当地民众掌握网络使用的“科技全球创新”等倡议,既保障虚拟使馆能被当地民众了解并使用,同时也与“公民社会2.0”等电子外交项目相互呼应,共同推动美国针对当地政策目标的实现。
三、虚拟使领馆发展趋势
(一)建设目标日益明确。一是积极从地区、国家和全球各个层面扩大美国公共外交的影响力,主动把握时机塑造美国的国际形象。二是提高公共外交在个人与个人层面上的效用,即通过各种教育、文化等形式加强公民个人在公共外交中的参与度;三是强化公共外交在应对国际恐怖主义和极端主义的挑衅方面所起的积极作用,提高其反应效率和应对能力;四是加强国务院和各驻外使领馆对国外信息的把握和处理能力,以便能够对公共外交政策的制定有更大的指导作用;五是根据有限目标的变化,重新调整和配置公共外交的战略资源,确保其效用。这五点当中,除了传统公共外交的以改善美国国家形象为目的、以公民为公共外交的参与主体外,还强化了政府对国外信息的掌控能力。 (二)运行模式持久创新。虚拟使领馆可以突破地理限制和主权国家对本国的信息封锁,对无实体外交存在的地区开展有效的公共外交。在规划和架构上,虚拟使领馆发挥桥梁和载体作用,内容上建成聚合各类公共外宣,政府信息公开链接的信息门户;功能上打造公共外交、领事服务、政策宣介的集中平台;机制上推动“虚拟外交”落地,与驻外机构实体相得益彰。美国虚拟使领馆建设始终强调借鉴并引入最新的互联网技术,试图通过在线分享展示,互动交流,塑造和重构现实中的美国政府与目标地区民众的公共关系、美国民众与目标地区民众间共同话语体系。虚拟使领馆以及驻外机构实体网站同步不断更新应用模式,挖掘用户兴趣,创造讨论交流话题,激发用户积极参与互动。
(三)制度保障和技术投入持续加强。美国持续加强技术投入,保障访问虚拟馆网络平台建设,保障具有对应管理职能的驻外外交机构进行安全便捷的通信联络,及时传递和推送信息;实现网站访问扁平化,提升使用者满意度,提高外宣效果;强化终端及应用开发,深化与社交媒体等新工具融合;加强网络和信息安全,增强网站安全防护能力,保障虚拟使领馆正常运行;运用技术手段强化对虚拟使领馆的远程管理,并促进运作机制不断成熟。制度保障不断强化。虚拟使领馆要有清晰明确的工作目标和岗位设置,因此需要对其目标任务、岗位设置、岗位职责与要求在制度上予以明确规范。虚拟使领馆发挥影响力的关键是网站内容的精心策划、对公众咨询求助的快速应答、对国家政策的“接地气”的解读。互联网技术与公共外交有机整合需要大众传播、新闻学、国际关系、信息技术等方面专业人才支持以及充足的资金投入。
(四)准确的绩效评价体系和舆论引导体系建设成为发展的关键。如何正确的评估虚拟使领馆在增强外交影响力,引导民众为外交政策服务,阐释外交意图,影响他国舆论和政策方面的实际效用形成完善的评估体系,是其未来发展面临的关键问题。另一方面,虚拟使领馆开展与公众的直接交流,能够收集大量来自他国公众的问题和看法,积累丰富的舆情数据和在线业务数据。如何深度挖掘虚拟使领馆积累的信息数据,建立有效的舆论监测和引导体系,辅助外交决策,也是未来关注的重点。
参考文献
[1]赵洪凯.《奥巴马政府的网络外交及其对中国的启示》,中共上海市委党校硕士毕业论文,2011 年 5 月.
[2]Jamie F. Metzl,Network Diplomacy http://www.cfr.org/publication.php?id=5739.
[3]美国国务院网站www.state.gov
作者简介
杨文君(1986.10--);性别:女,籍贯:山东省德州人,学历:本科,毕业于厦门大学;现有职称:主任科员;研究方向:政治学国际关系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