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指出:“环境是重要的教育资源,应通过环境的创设和利用有效地促进幼儿的发展。”这充分说明了环境在教育过程的作用越来越重要,幼儿园提供的环境是幼儿全面发展的重要条件,幼儿是环境的主人,他们不仅具有适应环境、选择环境的能力,而且还具有改造环境与创设环境的能力。随着幼儿园课程改革的深入进行,传统的教学模式和环境已远远不能满足开放性、多元化课程模式发展的要求。要让幼儿健康成长、全面发展,就必须为幼儿创设一个良好的情绪、语言、活动和习惯形成的环境空间,让幼儿成为环境的主人,使幼儿全面、独立、富有个性地成长、发展。
1 以“乐”为基,积极为幼儿创设良好的情绪
环境
幼儿时期情绪极端丰富而强烈,且起伏变化大。教师要积极地采取多种办法,引导幼儿调整情绪,控制幼儿的情绪,使他们始终保持快乐、积极的心态,让他们对学习和活动充满热情。
1.1 要积极运用宣泄调节法
当幼儿情绪不佳或烦躁不安而哭闹时,应让幼儿自由哭叫,而且还要让他哭得淋漓尽致,决不可强迫、压制幼儿哭叫。但哭闹时间不宜过长,可用适当的方法转移情绪,让他们破涕为笑。
1.2 要积极运用逗乐调节法
在幼儿情绪低落时,要用讲笑话,做鬼脸,模仿幼儿熟悉的滑稽动作、语言等方法,尽量逗幼儿发笑,将消极情绪转化为积极情绪。但切忌为了让幼儿高兴而许诺,因为若诺言不能兑现,幼儿就对教师产生不信任感;若兑现,幼儿也会养成“只要耍脾气、哭闹,就会满足要求”的不良心理倾向。
1.3 要积极运用运动调节法
幼儿情绪低落时,往往不爱活动,不爱说话,不爱跟小朋友玩,而越不活动、不说话,情绪越低落。此时,要尽量想办法带幼儿做一些他们喜欢的运动,如滑滑梯、玩游戏、与小宠物玩耍等,使幼儿从低落的情绪中走出来,由悲伤转为喜悦。
1.4 要积极运用转移注意调节法
当幼儿情绪不好甚至有抵触情绪时,不能对幼儿下强制性的命令,更不能惩罚幼儿,最好的办法是转移幼儿的注意力。比如给幼儿讲故事、念儿歌、画画给他们看,进而转移幼儿的注意焦点,冲淡以至使他们忘却烦恼,使情绪逐渐好起来。
2 以“说”为要,积极为幼儿创设良好的语言学
习环境
幼儿期是语言发展的一个非常重要和关键的时期。要使幼儿健康成长,必须抓住机遇,为幼儿学习语言创设良好环境,促进幼儿思维发展,培养幼儿良好的口语表达能力。
2.1 要掌握幼儿学习语言的规律,有计划地培养
要根据幼儿直观感知的特点,给幼儿创设条件,使幼儿充分感受自然界千姿百态的变化,发展幼儿的观察力、记忆力、想象力和思维能力,让幼儿具有语言能力,在幼儿直接感知中丰富知识和发展语言。同时,采用多种多样的形式,让幼儿学会举一反三,依照原有的语言范例,填换内容,表达新的意思,提高言语表达能力。
2.2 要讓幼儿多看、多听、多说
多看,就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有计划地带领幼儿直接观察,采用直观形象的方法,丰富他们的知识,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多听,就是给幼儿积极创设听的环境,如给幼儿听故事,邀请幼儿谈话,让幼儿模仿动物的声音,培养幼儿良好的倾听习惯。多说,就是在日常生活中,利用幼儿来园、饭后、游戏、离园等时间,有计划、有目的地与幼儿交谈;并注意给每个幼儿说话的机会,在交谈中,教师要让幼儿易于进行感情交流;在组织幼儿集体学习时,要启发幼儿说话的积极性。
2.3 要教导幼儿礼貌用语
教师要为幼儿创造使用礼貌用语的条件和环境,使他们从小就会使用礼貌语言,有良好的语言习惯。重点是教育幼儿会问早、问好、道别,会说谢谢、对不起、没关系等礼貌用语。教育幼儿讲话时声音要大,速度要适中,语言要准确,吐字要清楚,说话时要看着对方,不要东张西望,等等,使他们拥有良好的语言礼貌,直观地理解礼貌用语的含义,并正确使用。另外,教师要处处以身作则,努力做幼儿的模范和榜样。
3 以“动”为脉,积极为幼儿创设良好的自主活
动环境
好动是幼儿的最大特点。幼儿教师要抓住这一特点,为幼儿提供动态性、亲近性、共享性和开放性环境,引导并发展幼儿的好动性,使他们在活动中学习知识,锻炼思维,动手创造,健康成长。
3.1 要创设富于变化的动态性环境
幼儿需要的活动环境应该是随时可以根据活动需要进行调整的,在添置活动室的各类设施时,应尽可能提供可活动、富于变化的材料,如带有轮子的玩具橱、小黑板,轻巧、高矮不等的可随意搬动的小桌子、小椅子、小纸箱等。让幼儿在活动过程中,拥有对活动环境重新布置或调整的权力,使幼儿置身于这种可变化的场景中时,能够自由地根据各自需要对活动室环境进行大胆的调整和布置,并对各自环境不断充实、完善。
3.2 要建构利于互动的亲近性环境
要改变以往活动室墙面均由教师统一布置,只许看、不可摸的做法,把活动室周围墙面的处理权还给幼儿,让他们根据活动需要自由选择墙面,展示自己收集到的各类材料和作品。支持、鼓励幼儿与环境互动的行为,拉近幼儿与所在环境的距离,使幼儿对周围环境产生亲近感,激发幼儿自主活动的热情。
3.3 要营造便于交往的共享性环境
不同的教师为幼儿所提供的环境都会有一定的差异。要针对同年龄班级幼儿有许多共同兴趣和发展需要的特点,按幼儿各方面的发展需要,以功能室的形式来设置各种活动室,打破以往班级与班级之间的界线,增大幼儿之间的交往和活动范围,让每个幼儿每天都能根据自己的兴趣需要,自由选择活动内容,增强活动效果。
3.4 要提供乐于体验的开放性环境
幼儿园的小环境与大自然、大社会千姿百态的万事万物相比,资源还是十分有限和单一的。要满足幼儿的各种活动需要,就必须让幼儿从封闭的幼儿园小环境中走向大自然、大社会开放性的大环境,进行各种情感的体验和问题的探究,并乐于体验活动的情感,让幼儿的自主活动得以充分发挥。
4 以“德”为本,积极为幼儿创设良好的习惯形
成环境
树立榜样作用,榜样又称示范教育,是教师通过具体人的思想行为表现或典型事例,为幼儿提供模仿对象的教育方法。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榜样不是抽象的道德说教而是活生生的具体形象,对幼儿有巨大的感染力和说服力,是对幼儿进行德育的重要方法。通过树立榜样可以帮助幼儿树立初步的是非观念,指导幼儿的道德行为。幼儿的榜样作用主要来自于父母、教师,还有一些诸如英雄人物、科学家、文学作品中的典型形象,还有部分来自于身边好人好事的榜样。
4.1 幼儿受到家庭影响很关键,幼儿具有情绪性、随意性
幼儿在家里做事时常断断续续。为此,家长必须加强配合幼儿园教师,以共同督促幼儿逐步养成生活自理的习惯。幼儿在家中,要求家长不要包办代替,一切能做的事自己做,只教其法,促使其做。家长应帮助幼儿树立独立意识,把幼儿当做一个独立个体,相信他们,给他们尝试的机会,给他们失败的经历。幼儿完成一件事后,正确地给予鼓励,即使失败了,也要帮助让他们找其原因。这样可以让他们得到更多的启示,更快地成长。同时,家长应经常与教师联系,汇报幼儿在家表现情况,互相交流意见,进一步探讨教育的方法和途径,促使幼儿有良好的生活自理习惯。另外,教师和家长都要有以身作则的意识,教师与家长的良好的道德面貌都将给幼儿树立模仿的典范。
4.2 幼儿良好的习惯是他们品德形成的基础
在幼儿教育中,要注重潜移默化的影响,在日常生活中注意幼儿良好习惯的培养,使幼儿的良好行为习惯内化为他们自身的品德素养。
1)用游戏化的生活培养幼儿学习的习惯。幼儿的年龄特征决定幼儿的学习与生活、游戏是分不开的。他们需要通过游戏的方式才能更好地学习与生活,教师在引导幼儿学习的过程中,必须选择与幼儿学习息息相关的生活和游戏内容,通过不断的操作、探究、重复和延续,来帮助幼儿形成爱学习的良好习惯。
2)以表扬、鼓励为主,培养幼儿的自信心。幼儿渴望成人对自己的行为作出肯定的评价,成人一个和蔼可亲的眼神、微笑、轻轻的抚摸、点头、拥抱、亲吻等,都将鼓励幼儿的信心。教师在幼儿生活中要乐于发现每一个幼儿的闪光点,多表扬,少惩罚,使幼儿建立良好的自信心。对幼儿的合理正当要求,教师要尽量满足,条件不成熟时,要正面回答和引导,而不能粗暴对待,使幼儿产生自卑心理。
3)用温和的态度改掉幼儿的不良行为习惯。教师的一言一行幼儿都会模仿,一个脾气温和的教师往往会赢得幼儿的喜欢。教师要以身作则,树立良好的教师形象。当幼儿做了错事时,要耐心细致地关怀、爱护、引导,而不能粗暴地训斥,帮助幼儿改掉不良习惯。
总之,在幼儿的成长过程中,大部分时间在幼儿园,环境的好坏直接影响幼儿将来的成长和发展,只有幼儿园以及教师为幼儿在情绪、学习语言、自主活动和日常习惯的形成上创设一个良好的环境,才能使幼儿健康成长、全面发展。
(作者单位:福建省建阳市童游中心幼儿园)
1 以“乐”为基,积极为幼儿创设良好的情绪
环境
幼儿时期情绪极端丰富而强烈,且起伏变化大。教师要积极地采取多种办法,引导幼儿调整情绪,控制幼儿的情绪,使他们始终保持快乐、积极的心态,让他们对学习和活动充满热情。
1.1 要积极运用宣泄调节法
当幼儿情绪不佳或烦躁不安而哭闹时,应让幼儿自由哭叫,而且还要让他哭得淋漓尽致,决不可强迫、压制幼儿哭叫。但哭闹时间不宜过长,可用适当的方法转移情绪,让他们破涕为笑。
1.2 要积极运用逗乐调节法
在幼儿情绪低落时,要用讲笑话,做鬼脸,模仿幼儿熟悉的滑稽动作、语言等方法,尽量逗幼儿发笑,将消极情绪转化为积极情绪。但切忌为了让幼儿高兴而许诺,因为若诺言不能兑现,幼儿就对教师产生不信任感;若兑现,幼儿也会养成“只要耍脾气、哭闹,就会满足要求”的不良心理倾向。
1.3 要积极运用运动调节法
幼儿情绪低落时,往往不爱活动,不爱说话,不爱跟小朋友玩,而越不活动、不说话,情绪越低落。此时,要尽量想办法带幼儿做一些他们喜欢的运动,如滑滑梯、玩游戏、与小宠物玩耍等,使幼儿从低落的情绪中走出来,由悲伤转为喜悦。
1.4 要积极运用转移注意调节法
当幼儿情绪不好甚至有抵触情绪时,不能对幼儿下强制性的命令,更不能惩罚幼儿,最好的办法是转移幼儿的注意力。比如给幼儿讲故事、念儿歌、画画给他们看,进而转移幼儿的注意焦点,冲淡以至使他们忘却烦恼,使情绪逐渐好起来。
2 以“说”为要,积极为幼儿创设良好的语言学
习环境
幼儿期是语言发展的一个非常重要和关键的时期。要使幼儿健康成长,必须抓住机遇,为幼儿学习语言创设良好环境,促进幼儿思维发展,培养幼儿良好的口语表达能力。
2.1 要掌握幼儿学习语言的规律,有计划地培养
要根据幼儿直观感知的特点,给幼儿创设条件,使幼儿充分感受自然界千姿百态的变化,发展幼儿的观察力、记忆力、想象力和思维能力,让幼儿具有语言能力,在幼儿直接感知中丰富知识和发展语言。同时,采用多种多样的形式,让幼儿学会举一反三,依照原有的语言范例,填换内容,表达新的意思,提高言语表达能力。
2.2 要讓幼儿多看、多听、多说
多看,就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有计划地带领幼儿直接观察,采用直观形象的方法,丰富他们的知识,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多听,就是给幼儿积极创设听的环境,如给幼儿听故事,邀请幼儿谈话,让幼儿模仿动物的声音,培养幼儿良好的倾听习惯。多说,就是在日常生活中,利用幼儿来园、饭后、游戏、离园等时间,有计划、有目的地与幼儿交谈;并注意给每个幼儿说话的机会,在交谈中,教师要让幼儿易于进行感情交流;在组织幼儿集体学习时,要启发幼儿说话的积极性。
2.3 要教导幼儿礼貌用语
教师要为幼儿创造使用礼貌用语的条件和环境,使他们从小就会使用礼貌语言,有良好的语言习惯。重点是教育幼儿会问早、问好、道别,会说谢谢、对不起、没关系等礼貌用语。教育幼儿讲话时声音要大,速度要适中,语言要准确,吐字要清楚,说话时要看着对方,不要东张西望,等等,使他们拥有良好的语言礼貌,直观地理解礼貌用语的含义,并正确使用。另外,教师要处处以身作则,努力做幼儿的模范和榜样。
3 以“动”为脉,积极为幼儿创设良好的自主活
动环境
好动是幼儿的最大特点。幼儿教师要抓住这一特点,为幼儿提供动态性、亲近性、共享性和开放性环境,引导并发展幼儿的好动性,使他们在活动中学习知识,锻炼思维,动手创造,健康成长。
3.1 要创设富于变化的动态性环境
幼儿需要的活动环境应该是随时可以根据活动需要进行调整的,在添置活动室的各类设施时,应尽可能提供可活动、富于变化的材料,如带有轮子的玩具橱、小黑板,轻巧、高矮不等的可随意搬动的小桌子、小椅子、小纸箱等。让幼儿在活动过程中,拥有对活动环境重新布置或调整的权力,使幼儿置身于这种可变化的场景中时,能够自由地根据各自需要对活动室环境进行大胆的调整和布置,并对各自环境不断充实、完善。
3.2 要建构利于互动的亲近性环境
要改变以往活动室墙面均由教师统一布置,只许看、不可摸的做法,把活动室周围墙面的处理权还给幼儿,让他们根据活动需要自由选择墙面,展示自己收集到的各类材料和作品。支持、鼓励幼儿与环境互动的行为,拉近幼儿与所在环境的距离,使幼儿对周围环境产生亲近感,激发幼儿自主活动的热情。
3.3 要营造便于交往的共享性环境
不同的教师为幼儿所提供的环境都会有一定的差异。要针对同年龄班级幼儿有许多共同兴趣和发展需要的特点,按幼儿各方面的发展需要,以功能室的形式来设置各种活动室,打破以往班级与班级之间的界线,增大幼儿之间的交往和活动范围,让每个幼儿每天都能根据自己的兴趣需要,自由选择活动内容,增强活动效果。
3.4 要提供乐于体验的开放性环境
幼儿园的小环境与大自然、大社会千姿百态的万事万物相比,资源还是十分有限和单一的。要满足幼儿的各种活动需要,就必须让幼儿从封闭的幼儿园小环境中走向大自然、大社会开放性的大环境,进行各种情感的体验和问题的探究,并乐于体验活动的情感,让幼儿的自主活动得以充分发挥。
4 以“德”为本,积极为幼儿创设良好的习惯形
成环境
树立榜样作用,榜样又称示范教育,是教师通过具体人的思想行为表现或典型事例,为幼儿提供模仿对象的教育方法。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榜样不是抽象的道德说教而是活生生的具体形象,对幼儿有巨大的感染力和说服力,是对幼儿进行德育的重要方法。通过树立榜样可以帮助幼儿树立初步的是非观念,指导幼儿的道德行为。幼儿的榜样作用主要来自于父母、教师,还有一些诸如英雄人物、科学家、文学作品中的典型形象,还有部分来自于身边好人好事的榜样。
4.1 幼儿受到家庭影响很关键,幼儿具有情绪性、随意性
幼儿在家里做事时常断断续续。为此,家长必须加强配合幼儿园教师,以共同督促幼儿逐步养成生活自理的习惯。幼儿在家中,要求家长不要包办代替,一切能做的事自己做,只教其法,促使其做。家长应帮助幼儿树立独立意识,把幼儿当做一个独立个体,相信他们,给他们尝试的机会,给他们失败的经历。幼儿完成一件事后,正确地给予鼓励,即使失败了,也要帮助让他们找其原因。这样可以让他们得到更多的启示,更快地成长。同时,家长应经常与教师联系,汇报幼儿在家表现情况,互相交流意见,进一步探讨教育的方法和途径,促使幼儿有良好的生活自理习惯。另外,教师和家长都要有以身作则的意识,教师与家长的良好的道德面貌都将给幼儿树立模仿的典范。
4.2 幼儿良好的习惯是他们品德形成的基础
在幼儿教育中,要注重潜移默化的影响,在日常生活中注意幼儿良好习惯的培养,使幼儿的良好行为习惯内化为他们自身的品德素养。
1)用游戏化的生活培养幼儿学习的习惯。幼儿的年龄特征决定幼儿的学习与生活、游戏是分不开的。他们需要通过游戏的方式才能更好地学习与生活,教师在引导幼儿学习的过程中,必须选择与幼儿学习息息相关的生活和游戏内容,通过不断的操作、探究、重复和延续,来帮助幼儿形成爱学习的良好习惯。
2)以表扬、鼓励为主,培养幼儿的自信心。幼儿渴望成人对自己的行为作出肯定的评价,成人一个和蔼可亲的眼神、微笑、轻轻的抚摸、点头、拥抱、亲吻等,都将鼓励幼儿的信心。教师在幼儿生活中要乐于发现每一个幼儿的闪光点,多表扬,少惩罚,使幼儿建立良好的自信心。对幼儿的合理正当要求,教师要尽量满足,条件不成熟时,要正面回答和引导,而不能粗暴对待,使幼儿产生自卑心理。
3)用温和的态度改掉幼儿的不良行为习惯。教师的一言一行幼儿都会模仿,一个脾气温和的教师往往会赢得幼儿的喜欢。教师要以身作则,树立良好的教师形象。当幼儿做了错事时,要耐心细致地关怀、爱护、引导,而不能粗暴地训斥,帮助幼儿改掉不良习惯。
总之,在幼儿的成长过程中,大部分时间在幼儿园,环境的好坏直接影响幼儿将来的成长和发展,只有幼儿园以及教师为幼儿在情绪、学习语言、自主活动和日常习惯的形成上创设一个良好的环境,才能使幼儿健康成长、全面发展。
(作者单位:福建省建阳市童游中心幼儿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