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事件举例
我曾看过一则报道:胡梅萍和其丈夫老李一生只生育了一个孩子——李显。李显4岁时因为感染病毒,患上腿疾,手术后有轻微残疾。虽然夫妻俩符合二胎政策,但是出于计划生育政策要求,也为了更好地照顾李显,想把所有的爱都给他的考虑,夫妇俩商量后,最终决定拿掉孩子。1999年10月,李显旧疾复发,感染脑部,医生最初诊断没有影响;一个月后李显因病情加重再次入院,接连收到三次病危通知书,半年后逝世。胡梅萍曾怀疑是医生延误了治疗,但终究没有追究。李显走的时候,胡梅萍47岁,早已过了最佳生育年龄,自然怀孕再生一个孩子的可能性不大。那时宁波刚刚开始试管婴儿,夫妇俩也曾想过尝试人工授精。但想想又放弃了,那个年代,他们还是不太能接受孩子在冰冷的试管里孕育。在失子的13年里,她组织腰鼓队,参加社区活动,上老年大学,把生活排得满满的,但是一旦触景生情,丧子之痛就瞬间排山倒海而来。
二、我国“失独家庭”在国家社会建设中的重要影响
这种独生子女死亡,其父母不再生育、不能再生育和不愿意收养子女的家庭,我们称其为“失独家庭”。上述胡梅萍夫妇问题属于当代中国社会家庭问题,是我国社会建设中正面临的紧迫问题。
孩子的突然离去给他们的亲人造成的打击几乎是毁灭性的。绝对不能因为中国人口数量太多,而漠视这个群体的悲伤与痛苦。费孝通认为,在核心家庭中,孩子在家庭结构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是家庭结构稳定的基础。“孩子不但给夫妇双方创造了一个共同的将来的展望,而且把这空洞的将来具体的表示了出来……孩子出生为夫妇双方创造了一件共同的工作,一个共同的希望,一片共同的前途。”在一些地区,一部分人不能理解这份沉重,对“失独家庭”指指点点,变相孤立他们。
“失独者”大多年长,在解决搬运重物、修理物品等琐事上不再轻松。一些患有老年痴呆等老年病的“失独者”缺乏贴心照顾,有些老人甚至生病都无法自己去医院,在医院里又没有人照顾。在一些企图非法犯罪者眼中,没有多大反抗能力的他们是理想下手对象,入室抢劫、偷盗、甚至杀人轻而易举。这严重危及到“失独者”的生命安全。
全国人大代表赵超在调查中发现,独生子女伤残的家庭因医疗而返贫的比例高达50%。一些为治疗独生子女疾病而欠下大笔医疗费用的家庭还得工作还债,加重生活负担。
“失独家庭”的消极情绪感染着整个社会,一些独生家庭也面临着对于未知灾难的恐慌,从而对政府乃至社会产生不信任感,影响着“计划生育”政策的实施。一些思想偏激的家庭更有可能采取极端手段,报复社会,引发新的社会悲剧。
中共十八大中提出在改善民生和创新管理中加强社会建设,而加强社会建设,必须从维护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的高度,加快健全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推动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
三、“失独家庭”原因分析
要解决问题,首先就要了解问题。造成“失独家庭”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最主要的原因应该归于“计划生育”政策。20世纪70年代后期以来,针对人口、资源、环境和经济社会发展的严峻现实。我国一直实行较为严格的计划生育政策: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质量、提倡一对夫妇只生一个孩子。在国策执行了30多年之后,目前产生的人口红利锐减、未富先老、空巢老人、乃至于“失独家庭”等问题,都是当年决策时不曾预见的问题。
其次,我国落后的医疗技术也是问题产生的一大原因。李显4岁那年,因接受没有先进医疗技术治疗而造成孩子二级残疾,埋下祸根。旧疾复发期间,还可能因没及时接受医疗治疗而加重病情,导致逝世。
除却一些客观原因以外,还应深究其主观原因。在一些独生家庭中,家长投注过多的关爱,导致孩子安全意识薄弱,甚至丧失基本的生活能力,面对突发事件毫无招架之力。部分家长将自身理想强加到孩子身上,在“为学习成绩是举”的监管标准的考量下,孩子如何全面发展自己,如何建立健全的人格和性格!目前,“421”家庭结构成形,面对日益残酷的社会竞争和生存压力,在还不怎么富裕的经济条件下,独生子女夫妇几乎不可能完成赡养双方老人的重大使命,这就更加重独生子女的心理压力,自杀事件也日益增多,这也造成了“失独家庭”的增加。
四、对解决我国“失独家庭”问题的前景分析
解决“失独”问题迫在眉睫,而这也是可以得到解决的。我认为需要从防治结合,降低“失独家庭”出现可能性,也使“失独家庭”得到物质和精神上的帮助,早日走出阴霾。
1、结合国情调整政策,缓和社会矛盾。
我认为“计划生育”政策是问题产生的主要原因,因为它直接造成了独生家庭的大面积化。但是考虑当时国情,这也是情有可原。如今,我国政府应就目前的社会状况进行适当的调整,以人为本放宽二胎标准。以控制或减少失独者的新增数量,使社会改革与国民经济发展相适应,从根本上缓解失独现象所带来的社会危机。所幸的是中共十八大三中全会已提出“单独二胎”的政策,希望社会能够早日出现转折;但与此同时,我国政府还应时刻根据具体情况做一个“计划生育”的备案,以俟未来社会的不定发展。
2、加强医疗建设,提供技术支持。
政府应当进行资源调配,引进先进技术,促进医疗技术的不断革新,为治疗疾病提供技术支持,为“失独者”提供再生育咨询和相关技术服务,实现其再生育愿望。
3、重整市场秩序,创造和谐环境。
面对规则混乱的市场经济,政府要发挥“第三只手”的作用——加强法制建设,完善法律体系,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加强监督体系建设,调动群众和媒体力量监督执法与市场运营,重塑市场诚信,规范经营模式,建立一种和谐经济环境,让独生子女能在一个安全的社会环境中顺利成长。
总结:失独家庭是一个不可忽视的群体,由此产生的一系列社会问题亟待解决。如何安置好这一群体,对社会,对政府,都是一个严峻的考验。我希望在全社会的帮助下,失独家庭能够早日走出失独阴霾,失独老人也能够享有一个老有所养的晚年。
参考文献
[1]周静.“失独家庭”,谁来抚平你的伤痛[J].法律与生活,2012.
[2]宋强玲.失独家庭养老问题及对策研究.[J]. 人民论坛,2013年第5期
作者简介:贾秋圆,浙江师范大学人文学院汉语言文学122班
我曾看过一则报道:胡梅萍和其丈夫老李一生只生育了一个孩子——李显。李显4岁时因为感染病毒,患上腿疾,手术后有轻微残疾。虽然夫妻俩符合二胎政策,但是出于计划生育政策要求,也为了更好地照顾李显,想把所有的爱都给他的考虑,夫妇俩商量后,最终决定拿掉孩子。1999年10月,李显旧疾复发,感染脑部,医生最初诊断没有影响;一个月后李显因病情加重再次入院,接连收到三次病危通知书,半年后逝世。胡梅萍曾怀疑是医生延误了治疗,但终究没有追究。李显走的时候,胡梅萍47岁,早已过了最佳生育年龄,自然怀孕再生一个孩子的可能性不大。那时宁波刚刚开始试管婴儿,夫妇俩也曾想过尝试人工授精。但想想又放弃了,那个年代,他们还是不太能接受孩子在冰冷的试管里孕育。在失子的13年里,她组织腰鼓队,参加社区活动,上老年大学,把生活排得满满的,但是一旦触景生情,丧子之痛就瞬间排山倒海而来。
二、我国“失独家庭”在国家社会建设中的重要影响
这种独生子女死亡,其父母不再生育、不能再生育和不愿意收养子女的家庭,我们称其为“失独家庭”。上述胡梅萍夫妇问题属于当代中国社会家庭问题,是我国社会建设中正面临的紧迫问题。
孩子的突然离去给他们的亲人造成的打击几乎是毁灭性的。绝对不能因为中国人口数量太多,而漠视这个群体的悲伤与痛苦。费孝通认为,在核心家庭中,孩子在家庭结构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是家庭结构稳定的基础。“孩子不但给夫妇双方创造了一个共同的将来的展望,而且把这空洞的将来具体的表示了出来……孩子出生为夫妇双方创造了一件共同的工作,一个共同的希望,一片共同的前途。”在一些地区,一部分人不能理解这份沉重,对“失独家庭”指指点点,变相孤立他们。
“失独者”大多年长,在解决搬运重物、修理物品等琐事上不再轻松。一些患有老年痴呆等老年病的“失独者”缺乏贴心照顾,有些老人甚至生病都无法自己去医院,在医院里又没有人照顾。在一些企图非法犯罪者眼中,没有多大反抗能力的他们是理想下手对象,入室抢劫、偷盗、甚至杀人轻而易举。这严重危及到“失独者”的生命安全。
全国人大代表赵超在调查中发现,独生子女伤残的家庭因医疗而返贫的比例高达50%。一些为治疗独生子女疾病而欠下大笔医疗费用的家庭还得工作还债,加重生活负担。
“失独家庭”的消极情绪感染着整个社会,一些独生家庭也面临着对于未知灾难的恐慌,从而对政府乃至社会产生不信任感,影响着“计划生育”政策的实施。一些思想偏激的家庭更有可能采取极端手段,报复社会,引发新的社会悲剧。
中共十八大中提出在改善民生和创新管理中加强社会建设,而加强社会建设,必须从维护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的高度,加快健全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推动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
三、“失独家庭”原因分析
要解决问题,首先就要了解问题。造成“失独家庭”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最主要的原因应该归于“计划生育”政策。20世纪70年代后期以来,针对人口、资源、环境和经济社会发展的严峻现实。我国一直实行较为严格的计划生育政策: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质量、提倡一对夫妇只生一个孩子。在国策执行了30多年之后,目前产生的人口红利锐减、未富先老、空巢老人、乃至于“失独家庭”等问题,都是当年决策时不曾预见的问题。
其次,我国落后的医疗技术也是问题产生的一大原因。李显4岁那年,因接受没有先进医疗技术治疗而造成孩子二级残疾,埋下祸根。旧疾复发期间,还可能因没及时接受医疗治疗而加重病情,导致逝世。
除却一些客观原因以外,还应深究其主观原因。在一些独生家庭中,家长投注过多的关爱,导致孩子安全意识薄弱,甚至丧失基本的生活能力,面对突发事件毫无招架之力。部分家长将自身理想强加到孩子身上,在“为学习成绩是举”的监管标准的考量下,孩子如何全面发展自己,如何建立健全的人格和性格!目前,“421”家庭结构成形,面对日益残酷的社会竞争和生存压力,在还不怎么富裕的经济条件下,独生子女夫妇几乎不可能完成赡养双方老人的重大使命,这就更加重独生子女的心理压力,自杀事件也日益增多,这也造成了“失独家庭”的增加。
四、对解决我国“失独家庭”问题的前景分析
解决“失独”问题迫在眉睫,而这也是可以得到解决的。我认为需要从防治结合,降低“失独家庭”出现可能性,也使“失独家庭”得到物质和精神上的帮助,早日走出阴霾。
1、结合国情调整政策,缓和社会矛盾。
我认为“计划生育”政策是问题产生的主要原因,因为它直接造成了独生家庭的大面积化。但是考虑当时国情,这也是情有可原。如今,我国政府应就目前的社会状况进行适当的调整,以人为本放宽二胎标准。以控制或减少失独者的新增数量,使社会改革与国民经济发展相适应,从根本上缓解失独现象所带来的社会危机。所幸的是中共十八大三中全会已提出“单独二胎”的政策,希望社会能够早日出现转折;但与此同时,我国政府还应时刻根据具体情况做一个“计划生育”的备案,以俟未来社会的不定发展。
2、加强医疗建设,提供技术支持。
政府应当进行资源调配,引进先进技术,促进医疗技术的不断革新,为治疗疾病提供技术支持,为“失独者”提供再生育咨询和相关技术服务,实现其再生育愿望。
3、重整市场秩序,创造和谐环境。
面对规则混乱的市场经济,政府要发挥“第三只手”的作用——加强法制建设,完善法律体系,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加强监督体系建设,调动群众和媒体力量监督执法与市场运营,重塑市场诚信,规范经营模式,建立一种和谐经济环境,让独生子女能在一个安全的社会环境中顺利成长。
总结:失独家庭是一个不可忽视的群体,由此产生的一系列社会问题亟待解决。如何安置好这一群体,对社会,对政府,都是一个严峻的考验。我希望在全社会的帮助下,失独家庭能够早日走出失独阴霾,失独老人也能够享有一个老有所养的晚年。
参考文献
[1]周静.“失独家庭”,谁来抚平你的伤痛[J].法律与生活,2012.
[2]宋强玲.失独家庭养老问题及对策研究.[J]. 人民论坛,2013年第5期
作者简介:贾秋圆,浙江师范大学人文学院汉语言文学122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