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本文基于目前国内外学者关于技术创新能力的研究,对技术创新能力理论进行了分析整理,并进一步探讨了技术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及其方法的发展变化。在此基础上,展望了技术创新能力的前景,最后对当今技术创新能力的发展做出了总结,提出了自己的相关建议。
【关键词】技术创新能力;技术创新能力评价指标;技术创新能力评价方法
一、技术创新概念的提出及发展
“技术创新”(Technological Innovation)亦有称作技术革新的,是技术变革过程中继发明之后的 一个阶段,是一个改造世界的实用阶段。早在1776年古典经济学家亚当·斯密出版的《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一书中就明确指出:国家的富裕在于分工,而分工之所以有助于经济增长,一个重要原因是它有助于某些机械的发明,实际上对技术创新的来源做了初步的探讨。技术创新是由“创新”一词演变而来的。最早提出“创新”一词演变而来的。最早提出“创新”(Innovation)的是著名经济学家熊彼特(J.A.Schumpeter),于1921年在《经济济发展理论》一书中提出,认为创新是指经济中的某种“新的组合”,它包括以下五种情况:引用一种新的产品或提供一种产品的新质量;采用一种新的生产方法;开辟一个新的市场;获得一种原料或半成品的新供给来源;实施一种新的组织形式。
继熊彼特之后,索罗(S.C.Solo)在1951年发表的《在资本化过程中的创新:对熊彼特理论的评论》一文中对技术创新理论重新进行了比较全面的研究,他提出技术创新成立的两个条件,即新思想的来源和以后阶段20世纪80年代穆尔塞(R.
Muese)做了比较系统的整理分析,基于此基础他吧技术创新定义为:“技术创新是以其构思新颖性和成功实现为特征的有意义的非连续性事件。”
徐庆瑞(2000)在《研究、发展与技术创新管理》一书中指出:“技术创新是为了满足社会需要而对现有知识的新综合,是新技术的第一次商业性应用,也是科学转化为直接生产力的阶段。笔者通过文献资料的研究对技术创新的基本模式做了以下总结。
二、国内外学者关于技术创新能力的研究
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的不断发展和各国经济开放程度的不断提高,技术创新能力(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Capability)的强弱也已经成为提升经济水平和社会地位的重要因素。因此,技术创新能力也成为国内外学者研究的热点问题。尽管目前为止,关于技术创新能力涵义没有形成统一的界定,但是究其实质是一致的。
赛文穆勒(1992)认为,技术创新能力是产品开发的能力、改进生产技术的能力、储备能力、组织能力的综合;巴顿(1992)认为,技术创新能力的核心是掌握专业技术人才、技术系统、管理系统的能力。侧重揭示了技术创新能力的核心内容。
我国学者中,曹崇延、王准学(1998)解释,技术创新能力实际上是企业整体系统的能力,并且是以产品创新能力、生产技术创新能力以及管理技术创新能力为主体,协调发挥以实现经济利润的能力。他们技术创新的过程,将其分为7个方面,即研究与开发能力、生产能力、组织管理能力、投入能力、营销能力、财务能力、产出能力;傅家骥等(1998)将技术创新能力分解为创新资源能力、创新管理能力、创新倾向能力、研究开发能力、制造能力和营销能力。
综合各学者的观点,我个人认为技术创新能力一个由若干要素构成的综合性的能力系统。只是由于不同学者的视角不同,对技术创新能力要素的分解方式也各有差异而已。技术创新能力评价指标及其方法鉴于技术创新能力在企业等部门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与此同时,技术创新能力的衡量问题也就是十分重要的,一直受到理论界、企业以及政策制定者的关注。
较早评价技术创新能力的是斯替尔(Steele),他曾经用核对表的形式对研究开发活动进行了评价,随后黑尔(Hill)则用4种间接指标来反映工业技术创新活动。直到20世纪90年代初期,国内外关于技术创新能力测度的理论依旧比较缺乏,使用的指标也没有统一标准。
20世纪90年代中期后,国内对技术创新能力测度的研究开始活跃起来,研究方法也日趋丰富。魏江等对技术能力和技术创新能力进行区分并建立了相应的指标体系,通过与行业先进水平进行比较来评价技术能力的高低。史晓燕提出了对技术创新能力进行综合评价的AHP法。赵奥等应用DEA模型族对我国高技术产业技术创新能力效率进行了相应指标建立和度量。
三、技术创新能力研究的新进展
(一)技术创新能力的评价方法日趋丰富
王慧运用BP神经网络构造了评价指标体系,对高技术企业技术创新能力进行了评价。侯玉君综合应用数据包络分析(DEA)和主成分分析评价了我国区域技术创新能力。徐晟等提出了应用灰色模型测度技术创新能力效率的实证。此外还有学者运用模糊数学方法进行了此方面的研究。
(二)技术创新能力的新视角
此外由于技术创新能力是一个最终面向市场的、面向用户的需求转化过程,笔者认为技术创新能力还受到市场、技术体制等方面的影响。在技术创新的不同阶段,对技术创新能力的要求也是不尽相同的。
四、总结
从上述分析可以得知,国内外学者对技术创新能力发展与评价的研究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但仍然不够全面,有些问题依旧处于空白。比如对于技术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迄今为止尚未出现统一的选择标准,此外,关于指标体系权重的确定也没有统一的认识,甚至分歧较大。虽然近期把环境、时间、市场、政策等因素也逐步纳入了对其影响因素的考虑范畴,但现在依旧没有学者把它们纳入实证的范畴,从而使评价结果的使用价值大打折扣。
因此,对于技术创新能力的研究依旧需要进行深入而全面的研究,以提高其的实际应用的意义,指导技术创新能力快速稳定的发展,为企业、政策制定者以及理论界提供有效的方法,这也是技术创新能力研究的必然趋势。
参 考 文 献
[1]袁庆明.技术创新的制度结构分析[M] .2002(9):1~2
[2]徐博英.技术创新能力及其评价方法的发展变化[J].科技和产业.2006(11):2~3
[3]徐庆瑞.研究、发展与技术创新管理[M].2002(4):46~48
[4]王慧,李印海.基于BP神经网络的高技术企业技术创新能力评价[J].科技管理研究.2007(11):24~27
【关键词】技术创新能力;技术创新能力评价指标;技术创新能力评价方法
一、技术创新概念的提出及发展
“技术创新”(Technological Innovation)亦有称作技术革新的,是技术变革过程中继发明之后的 一个阶段,是一个改造世界的实用阶段。早在1776年古典经济学家亚当·斯密出版的《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一书中就明确指出:国家的富裕在于分工,而分工之所以有助于经济增长,一个重要原因是它有助于某些机械的发明,实际上对技术创新的来源做了初步的探讨。技术创新是由“创新”一词演变而来的。最早提出“创新”一词演变而来的。最早提出“创新”(Innovation)的是著名经济学家熊彼特(J.A.Schumpeter),于1921年在《经济济发展理论》一书中提出,认为创新是指经济中的某种“新的组合”,它包括以下五种情况:引用一种新的产品或提供一种产品的新质量;采用一种新的生产方法;开辟一个新的市场;获得一种原料或半成品的新供给来源;实施一种新的组织形式。
继熊彼特之后,索罗(S.C.Solo)在1951年发表的《在资本化过程中的创新:对熊彼特理论的评论》一文中对技术创新理论重新进行了比较全面的研究,他提出技术创新成立的两个条件,即新思想的来源和以后阶段20世纪80年代穆尔塞(R.
Muese)做了比较系统的整理分析,基于此基础他吧技术创新定义为:“技术创新是以其构思新颖性和成功实现为特征的有意义的非连续性事件。”
徐庆瑞(2000)在《研究、发展与技术创新管理》一书中指出:“技术创新是为了满足社会需要而对现有知识的新综合,是新技术的第一次商业性应用,也是科学转化为直接生产力的阶段。笔者通过文献资料的研究对技术创新的基本模式做了以下总结。
二、国内外学者关于技术创新能力的研究
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的不断发展和各国经济开放程度的不断提高,技术创新能力(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Capability)的强弱也已经成为提升经济水平和社会地位的重要因素。因此,技术创新能力也成为国内外学者研究的热点问题。尽管目前为止,关于技术创新能力涵义没有形成统一的界定,但是究其实质是一致的。
赛文穆勒(1992)认为,技术创新能力是产品开发的能力、改进生产技术的能力、储备能力、组织能力的综合;巴顿(1992)认为,技术创新能力的核心是掌握专业技术人才、技术系统、管理系统的能力。侧重揭示了技术创新能力的核心内容。
我国学者中,曹崇延、王准学(1998)解释,技术创新能力实际上是企业整体系统的能力,并且是以产品创新能力、生产技术创新能力以及管理技术创新能力为主体,协调发挥以实现经济利润的能力。他们技术创新的过程,将其分为7个方面,即研究与开发能力、生产能力、组织管理能力、投入能力、营销能力、财务能力、产出能力;傅家骥等(1998)将技术创新能力分解为创新资源能力、创新管理能力、创新倾向能力、研究开发能力、制造能力和营销能力。
综合各学者的观点,我个人认为技术创新能力一个由若干要素构成的综合性的能力系统。只是由于不同学者的视角不同,对技术创新能力要素的分解方式也各有差异而已。技术创新能力评价指标及其方法鉴于技术创新能力在企业等部门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与此同时,技术创新能力的衡量问题也就是十分重要的,一直受到理论界、企业以及政策制定者的关注。
较早评价技术创新能力的是斯替尔(Steele),他曾经用核对表的形式对研究开发活动进行了评价,随后黑尔(Hill)则用4种间接指标来反映工业技术创新活动。直到20世纪90年代初期,国内外关于技术创新能力测度的理论依旧比较缺乏,使用的指标也没有统一标准。
20世纪90年代中期后,国内对技术创新能力测度的研究开始活跃起来,研究方法也日趋丰富。魏江等对技术能力和技术创新能力进行区分并建立了相应的指标体系,通过与行业先进水平进行比较来评价技术能力的高低。史晓燕提出了对技术创新能力进行综合评价的AHP法。赵奥等应用DEA模型族对我国高技术产业技术创新能力效率进行了相应指标建立和度量。
三、技术创新能力研究的新进展
(一)技术创新能力的评价方法日趋丰富
王慧运用BP神经网络构造了评价指标体系,对高技术企业技术创新能力进行了评价。侯玉君综合应用数据包络分析(DEA)和主成分分析评价了我国区域技术创新能力。徐晟等提出了应用灰色模型测度技术创新能力效率的实证。此外还有学者运用模糊数学方法进行了此方面的研究。
(二)技术创新能力的新视角
此外由于技术创新能力是一个最终面向市场的、面向用户的需求转化过程,笔者认为技术创新能力还受到市场、技术体制等方面的影响。在技术创新的不同阶段,对技术创新能力的要求也是不尽相同的。
四、总结
从上述分析可以得知,国内外学者对技术创新能力发展与评价的研究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但仍然不够全面,有些问题依旧处于空白。比如对于技术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迄今为止尚未出现统一的选择标准,此外,关于指标体系权重的确定也没有统一的认识,甚至分歧较大。虽然近期把环境、时间、市场、政策等因素也逐步纳入了对其影响因素的考虑范畴,但现在依旧没有学者把它们纳入实证的范畴,从而使评价结果的使用价值大打折扣。
因此,对于技术创新能力的研究依旧需要进行深入而全面的研究,以提高其的实际应用的意义,指导技术创新能力快速稳定的发展,为企业、政策制定者以及理论界提供有效的方法,这也是技术创新能力研究的必然趋势。
参 考 文 献
[1]袁庆明.技术创新的制度结构分析[M] .2002(9):1~2
[2]徐博英.技术创新能力及其评价方法的发展变化[J].科技和产业.2006(11):2~3
[3]徐庆瑞.研究、发展与技术创新管理[M].2002(4):46~48
[4]王慧,李印海.基于BP神经网络的高技术企业技术创新能力评价[J].科技管理研究.2007(11):24~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