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菜薹离体再生体系的建立

来源 :安徽农业科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inagirlxi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目的]为建立红菜薹的离体再生体系,提高红菜薹的生物技术育种效率。[方法]以红菜薹带柄子叶为外植体,选用TDZ、NAA两种激素,进行离体组织培养。[结果]以带柄子叶在1/2MS+TDZ 3.0 mg/L +NAA 0.1 mg/L培养基上诱导效果最好,诱导率达9.8%,以MS+NAA 0.2 mg/L培养基诱导生根效果最好。[结论]该研究为在生物技术育种层面上的研究奠定基础。
  关键词 红菜薹;离体再生;建立
  中图分类号 S634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0517-6611(2018)34-0030-03
  菜薹(Brassica campestris L.)又名菜心,是芸薹属芸薹种白菜亚种的菜薹变种[1],原产于我国南部地区,是两广地区及海南、台湾等地主要特菜之一。离体再生体系的建立在作物种质创新中具有重要作用,随着转基因技术、基因编辑技术的日益发展,离体高效率的再生体系显得尤为重要。但是,蔬菜作物的离体再生相对困难,因此建立一套简便实用的离体再生体系对种质创新、生物技术育种具有重要意义。
  许多研究者采用菜薹的带柄子叶、原生质体、游离小孢子等进行培养,均取得了一定的成果[2-4]。张鹏等[5]研究认为菜薹以子叶-子叶柄为外植体,不定芽诱导率最高。而何晓明等[6]则认为菜薹再生能力在不同品种间差异很大,Zhang等[7]指出大白菜的基因型对它的再生能力影响极大,虽然一些菜薹品种已经可以进行再生,但是由于材料的专一性强,许多未研究过的品种在基因工程技术方面的应用还是会受到限制。因此,笔者以未报道的红菜薹为研究对象,以带柄的子叶为外植体,探讨TDZ、NAA等不同激素浓度对再生体系的影响,旨在为其在生物技术育种层面上的研究奠定基础。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红菜薹材料为TKD20170 种子由江苏省农业科学院蔬菜研究所提供。
  1.2 无菌苗的获取
  将种子放到无菌水中浸泡15~20 min;取出种子,用75%的酒精处理40 s,無菌水冲洗3次;最后放到30%双氧水中浸泡15 min,再用无菌水冲洗5次,无菌滤纸吸干表面水分等待播种。将种子接种于MS培养基中。25 ℃下黑暗中萌发2 d,然后移至16 h/d光照,3 000 lx 光强条件下培养。
  1.3 分化培养
  以5 d苗龄的幼苗为外植体材料。从中挑选健壮的幼苗,切取长0.5 cm左右带柄子叶放入培养皿中,每个处理接种16~20个外植体。每个处理重复3次。接种后放置在25 ℃、2 500 lx光照强度、12 h/d光照时间的环境下进行培养。7 d后统计各处理的出芽数,计算分化率。
  分化培养基:1/2MS培养基为基本培养基,添加不同浓度的TDZ、NAA等植物激素,形成不同的处理条件。T1~T9处理的激素添加的种类及用量见表1。
  1.4 组培苗的生根培养
  将外植体上分化出的不定芽剪切下来,转到MS基本培养基上培养。待组培苗生长到5~6 cm,并且长出2到3片幼叶时,将其分别转到0、0.1、0.2 mg/L NAA浓度的生根培养基中,促不定根萌发。30 d后取出与CK(0 mg/L)进行比较,筛选出合适的NAA浓度,用于诱导生根。
  1.5 组培苗的移栽
  组培苗接到生根培养基30~35 d后,待组培苗已长出不定根,用流水冲洗净组培苗根系上的培养基,将其栽入已灭菌的基质中,其上覆盖塑料膜,保持适合其生长的温度、湿度、光照,10 d左右移栽大田,10 d后观察其成活与否。
  2 结果与分析
  2.1 红菜薹在不同激素配比的分化培养基上的诱导效果
  将带柄子叶接到T1~T9处理的分化培养基中,7 d后分别观察不同处理的幼苗诱导数。观察发现T1~T5处理只有愈伤产生,并无芽点形成。T6~T9处理中部分带柄子叶有不定芽产生(图1)。
  T6、T7、T8处理尽管可以分化出不定芽,但分化率很低。T6处理分化率为1.79%、T7处理的分化率为2%、T8处理的分化率为3.85%。T9处理分化率可达9.80%,表明T9处理激素比例是最佳配比(表2)。
  2.2 红菜薹生根培养基的选择
  将外植体分化获得的芽接种到MS基本培养基上培养(图2A),10~20 d后可发育成小植株(图2B)。获得的无菌苗接到不同NAA浓度的培养基中进行生根培养(图2C)。根据图2D可知,含有0.2 mg/L NAA的培养基中长出的根数目最多,根细长、粗壮,植株生长势最好。因此,红菜薹无菌苗以0.2 mg/L NAA培养基诱导,最利于红菜薹生根,并最终生长成苗(图2E)。
  3 结论与讨论
  许会会等[4]对麻叶薹菜研究发现,最适培养基为MS+BA 5 mg/L+ZT 2 mg/L+NAA 0.7 mg/L,分化率为67.8%。在此基础上,笔者尝试了十几种在菜薹、菜心、不结球白菜、大白菜上已经报道的配方,这些配方在红菜薹TKD201701上均未得到再生芽(数据未发表),推测这个红菜薹基因型可能属于顽拗型基因型。尽管比较难再生,但在该研究中,在培养基1/2MS+TDZ 3.0 mg/L +NAA 0.1 mg/L上,红菜薹仍然得到9.8%的分化率。在分化率统计上,许多研究利用再生的芽数/外植体数来计算,这样比例很高。该研究利用试验中能够再生不定芽的外植体数/总外植体数来计算,客观的反应一个基因型的难易程度。虽然,该研究中红菜薹分化率不高,但是仍然为红菜薹在基因工程方面的后续研究奠定了基础。
  在诱导菜薹不定芽分化的培养基上,尽管T1处理与T7处理、T2与T8处理、T3与T9处理的培养基都添加了等量的硝酸银与萘乙酸,但是T1、T2、T3生理培养基上却没有芽再生,由此可见TDZ在芽的再生上起较大的作用。而随着TDZ浓度的升高,再生率也变高,这同样验证了TDZ的重要性。低浓度的TDZ培养基中,不同浓度的NAA并不能起到提高再生率的作用。但是在高浓度TDZ培养基上,随着NAA浓度的提高,其芽再生率也在变高。由此可见TDZ、NAA在诱导菜薹带柄子叶的再生上都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但是TDZ的作用更关键。
  参考文献
  [1]李曙轩,李树德,蒋先明,等.中国农业百科全书·蔬菜卷[M].北京:农业出版社,1990:33-34.
  [2]叶志彪,李汉霞.红菜薹原生质体培养植株再生[J].园艺学报,1993,20(4):405-406.
  [3]王涛涛,李汉霞,张继红,等.红菜薹游离小孢子培养与植株再生[J].武汉植物学研究,2004,22(6):569-571.
  [4]许会会,赵美爱,钤泰琳,等.薹菜再生体系的建立[J].西北农业学报.2010,19(8):198-201.
  [5]张鹏,凌定厚.提高菜心离体植株再生频率的研究[J].植物学报,1995,37(11):902-908.
  [6]何晓明,潘瑞炽.薹菜组织培养和植株再生研究[J].上海农业学报,200 17(2):34-40.
  [7]ZHANG F L,TAKAHATA Y,XU J B.Medium and genotype factors influencing shoot regeneration from cotyledonary explants of  Chinese cabbage(Brassica campestris L.ssp.pekinensis)[J].Plant Cell Rep,1998,17(10):780-786.
其他文献
目的:比较经鼻面罩无创正压通气患者不同胃管固定部位避免无创面罩漏气的效果。方法:将2016年6月-2017年2月某三甲医院重症医学科104例带有胃管的无创正压通气患者根据住院号随
<正> 当今世界是无处不存在“关系”的世界。任何组织的发展都有赖于公共要求的满足和舆论的支持。利用好公共关系,就可扩大企业的影响,提高在竞争中的地位,这一观念已普遍为
2015年6月6日,万峰石材北京中心形象馆在北京西联国际石材市场盛大开业。该展馆面积超1500m^2,是北京乃至华北地区面积最大、展示最丰富的展馆之一。它的开业全面吹响了万峰石
目的:探讨分析门诊换药室应用预见性护理对预防患者昏厥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笔者所在医院门诊2015年1月-2016年12月收治的68例换药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根据不同的护理方式
3月31—4月3日,由广东石材行业协会主办的第5期石材护理项目经理和石材护理工职业资格培训班(中级)在广州市会展中心成功举办,有50名学员参加了培训,并顺利地通过了由国家职业资格
目的:探索针对腹股沟疝患者行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旨在为该疾病的临床治疗工作提供有效参考。方法:取笔者所在医院外科2016年1月-2017年1月接收的患腹股沟疝
[目的]研究PEG模拟干旱胁迫条件下光叶珙桐幼苗叶片叶绿素含量。[方法]以2年生光叶珙桐幼苗为材料进行干旱胁迫模拟盆栽试验,设置5个胁迫梯度:CK、5%PEG、10%PEG、15%PEG、20
[目的]初步探索水稻耐盐机制,筛选关键基因。[方法]从公共基因芯片数据库GEO(Gene Expression Omnibus)搜索有关盐胁迫下水稻基因表达的数据,利用TAC(Transcriptome Analysis
[目的]综合评价苗期菊芋耐盐性,筛选耐盐品种。[方法]利用不同盐分梯度的盐碱原土,对6个菊芋品种(系)苗期耐盐性进行分析,通过主成分及指标相关分析,运用隶属函数法进行耐盐性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