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回顾报告近25年手术室内发生心跳停止患者12例,并就发生原因进行分析,以期吸收教训,减少发生。
病历资料
12例患者中11例是急诊危重手术患者,中、重度休克6例,昏迷1例,1例为高龄高危择期手术。术前ASA分级Ⅲ级3例,Ⅳ级8例,经紧急复苏7例恢复,成功完成手术,安全返回病房,5例复苏失败死亡。
例1:患者,女,59岁,化脓性胆管炎,中毒性休克,持硬麻醉下行胆总管探查、取石、减压手术,术中血压下降,经快速补液,升压药处理,勉强维持,手术进行70分钟左右心跳停止。
例2:患者,女,45岁,脑外伤颅内血肿,行开颅探查,血肿清除手术,术前病人深昏迷,呼吸困难,缺氧明显,麻醉诱导时心跳停止,紧急气管插管发现呼吸道大量胃内容物。
例3:患者,男,30岁,车祸伤,右股骨开放性骨折,腹腔内出血,失血性休克;气管插管静脉复合全麻下两组医生同时行右股骨清创、复位内固定及剖腹探查止血手术,手术开始30分钟左右心跳停止。
例4:患者,男,46岁,车祸伤,脾破裂,失血性休克,全麻下行脾切除手术,手术开始10分钟后心跳停止。
例5:患者,女,29岁,车祸,脑挫裂伤,昏迷入院,后发现血压渐降、脉快、腹部渐膨隆后诊断脾破裂,于气管插管全麻下行剖腹探查手术,手术开腹后心跳停止。
例6:患者,男,23岁,右上腹部刀伤,重度失血性休克,气管插管全麻下剖腹探肝脏修补止血手术,开腹后大量血液涌出,心跳停止。
例7:患者,女,28岁,宫外孕破裂大出血,重度失血性休克,入院建立静脉通道后急送手术室,搬上手术床后心跳停止,紧急复苏后全麻下完成手术。
以上7例患者经控制呼吸,胸外心脏按压,肾上腺素静注,快速大量补液,回输血后3分钟内循环复苏,完成手术,6例痊愈出院,例7术后18小时死于DIC和多器官功能衰竭。
例8:患者,男,48岁,因胸、背、四肢多处刀伤及腹腔穿通伤3小时入院,在几乎未作术前准备的情况下立即送手术室,持硬麻醉下行剖腹探查手术,术中患者血压下降经快速扩容、升压药应用后循环改善不明显,手术开始30分钟左右探查上腹部时心跳骤停。
例9:患者,男,22岁,因全身挤压伤,肠破裂,全腹膜炎,在当地治疗1天后入院,患者已合并感染性休克、ARDS、多器官衰竭(心、肺、肾),全麻下行剖腹探查手术,手术开始20分钟心跳停止。
例10:患者,男,79岁,右股骨颈骨折,多年冠心病史,两年前行心脏冠脉支架植入,术前2级心功,入手术室血压190/100mmHg,全麻下行右髋关节全髋关节置换手术,术中使用骨水泥后,血压一度轻度下降,余循环平稳。术毕使用多沙普仑后呼吸逐渐恢复,病人清醒,循环正常稳定后拔管,拔管后,自主呼吸差,SPO2逐渐下降,面罩加压给氧控制呼吸后无好转,心跳逐渐渐慢至停止。
例11:患者,女,77岁,胃穿孔、全腹膜炎、重度感染性休克,心电图示广泛心肌缺血、多发室早,端坐呼吸,心功4级。全麻下行剖腹探查胃穿孔修补手术。术中血压维持在80/50mmHg左右,术毕使用多沙普仑后呼吸逐渐恢复,患者清醒,观察10分钟,呼吸循环稳定后拔管,拔管后患者出现频发室性心律,经处理无效,呼吸心跳停止。
例12:患者,男,19岁,闭合性腹部外伤,重度失血性休克,全麻下行剖腹探查手术,术中发现肝、右肾破裂,损伤严重,术中失血12000ml左右,输入血2400ml,胶体2500ml,晶体7000ml,手术历时6小时后,心跳停止。
以上5例经反复多次复苏仍失败、死亡。
讨论
原因分析:①疾病因素:本组11例为急、危重患者,1例为高龄、高血压、心功能不全患者,都具备了发生心跳骤停的病理生理基础。②麻醉因素:例1、例6选择硬膜外麻醉对已明显休克患者是不恰当的,应选择更为安全的气管插管全麻;例2快速诱导前未注意呼吸道已明显梗阻,应先行清理通畅呼吸道。例10术前准备不充分,高血压、心功能不全患者,择期手术应控制血压,改善心功能后再行;例10、例11拔管时机、麻醉复苏管理欠妥当,最好术毕送ICU加强生命体征管理,自然复苏。③手术因素:例1手术操作复杂,用时太多;例3两组医生同时开展剖腹探查及内固定手术,对已明显失血、休克患者打击太大。危重患者手术治疗应本着先救命、后治病的原则。例11高龄循环差的患者术中使用骨水泥欠妥;例12手术耗时太长应处理明显出血后填塞压迫止血,待患者好转后再行Ⅱ期手术。④病情判断因素:例5只注意脑外伤,而忽视腹部情况,致使术前扩容不力,手术推迟;例6只重视腹部穿通伤而忽视长时间未作处理的全身多处刀伤的活动性出血,匆匆大范围探查未发现明显出血的腹腔;例7伤后当地医院未重视腹部情况,对病情未作出正确诊断和处理,1天多后转入我院时已明显感染性休克并发多器官衰竭、ARDS,已失去手术时机。车祸、外伤患者要重视多处伤、复合伤,应全面仔细检查患者,综合判断病情。
以上报告分析了12例围术期患者心跳骤停病例,急诊危重手术患者应重视充分的术前准備,作好病情判断及手术时机方式的选择,选择好麻醉方式并作好术中生命体征的监护及维持,以期保障患者的安全。
病历资料
12例患者中11例是急诊危重手术患者,中、重度休克6例,昏迷1例,1例为高龄高危择期手术。术前ASA分级Ⅲ级3例,Ⅳ级8例,经紧急复苏7例恢复,成功完成手术,安全返回病房,5例复苏失败死亡。
例1:患者,女,59岁,化脓性胆管炎,中毒性休克,持硬麻醉下行胆总管探查、取石、减压手术,术中血压下降,经快速补液,升压药处理,勉强维持,手术进行70分钟左右心跳停止。
例2:患者,女,45岁,脑外伤颅内血肿,行开颅探查,血肿清除手术,术前病人深昏迷,呼吸困难,缺氧明显,麻醉诱导时心跳停止,紧急气管插管发现呼吸道大量胃内容物。
例3:患者,男,30岁,车祸伤,右股骨开放性骨折,腹腔内出血,失血性休克;气管插管静脉复合全麻下两组医生同时行右股骨清创、复位内固定及剖腹探查止血手术,手术开始30分钟左右心跳停止。
例4:患者,男,46岁,车祸伤,脾破裂,失血性休克,全麻下行脾切除手术,手术开始10分钟后心跳停止。
例5:患者,女,29岁,车祸,脑挫裂伤,昏迷入院,后发现血压渐降、脉快、腹部渐膨隆后诊断脾破裂,于气管插管全麻下行剖腹探查手术,手术开腹后心跳停止。
例6:患者,男,23岁,右上腹部刀伤,重度失血性休克,气管插管全麻下剖腹探肝脏修补止血手术,开腹后大量血液涌出,心跳停止。
例7:患者,女,28岁,宫外孕破裂大出血,重度失血性休克,入院建立静脉通道后急送手术室,搬上手术床后心跳停止,紧急复苏后全麻下完成手术。
以上7例患者经控制呼吸,胸外心脏按压,肾上腺素静注,快速大量补液,回输血后3分钟内循环复苏,完成手术,6例痊愈出院,例7术后18小时死于DIC和多器官功能衰竭。
例8:患者,男,48岁,因胸、背、四肢多处刀伤及腹腔穿通伤3小时入院,在几乎未作术前准备的情况下立即送手术室,持硬麻醉下行剖腹探查手术,术中患者血压下降经快速扩容、升压药应用后循环改善不明显,手术开始30分钟左右探查上腹部时心跳骤停。
例9:患者,男,22岁,因全身挤压伤,肠破裂,全腹膜炎,在当地治疗1天后入院,患者已合并感染性休克、ARDS、多器官衰竭(心、肺、肾),全麻下行剖腹探查手术,手术开始20分钟心跳停止。
例10:患者,男,79岁,右股骨颈骨折,多年冠心病史,两年前行心脏冠脉支架植入,术前2级心功,入手术室血压190/100mmHg,全麻下行右髋关节全髋关节置换手术,术中使用骨水泥后,血压一度轻度下降,余循环平稳。术毕使用多沙普仑后呼吸逐渐恢复,病人清醒,循环正常稳定后拔管,拔管后,自主呼吸差,SPO2逐渐下降,面罩加压给氧控制呼吸后无好转,心跳逐渐渐慢至停止。
例11:患者,女,77岁,胃穿孔、全腹膜炎、重度感染性休克,心电图示广泛心肌缺血、多发室早,端坐呼吸,心功4级。全麻下行剖腹探查胃穿孔修补手术。术中血压维持在80/50mmHg左右,术毕使用多沙普仑后呼吸逐渐恢复,患者清醒,观察10分钟,呼吸循环稳定后拔管,拔管后患者出现频发室性心律,经处理无效,呼吸心跳停止。
例12:患者,男,19岁,闭合性腹部外伤,重度失血性休克,全麻下行剖腹探查手术,术中发现肝、右肾破裂,损伤严重,术中失血12000ml左右,输入血2400ml,胶体2500ml,晶体7000ml,手术历时6小时后,心跳停止。
以上5例经反复多次复苏仍失败、死亡。
讨论
原因分析:①疾病因素:本组11例为急、危重患者,1例为高龄、高血压、心功能不全患者,都具备了发生心跳骤停的病理生理基础。②麻醉因素:例1、例6选择硬膜外麻醉对已明显休克患者是不恰当的,应选择更为安全的气管插管全麻;例2快速诱导前未注意呼吸道已明显梗阻,应先行清理通畅呼吸道。例10术前准备不充分,高血压、心功能不全患者,择期手术应控制血压,改善心功能后再行;例10、例11拔管时机、麻醉复苏管理欠妥当,最好术毕送ICU加强生命体征管理,自然复苏。③手术因素:例1手术操作复杂,用时太多;例3两组医生同时开展剖腹探查及内固定手术,对已明显失血、休克患者打击太大。危重患者手术治疗应本着先救命、后治病的原则。例11高龄循环差的患者术中使用骨水泥欠妥;例12手术耗时太长应处理明显出血后填塞压迫止血,待患者好转后再行Ⅱ期手术。④病情判断因素:例5只注意脑外伤,而忽视腹部情况,致使术前扩容不力,手术推迟;例6只重视腹部穿通伤而忽视长时间未作处理的全身多处刀伤的活动性出血,匆匆大范围探查未发现明显出血的腹腔;例7伤后当地医院未重视腹部情况,对病情未作出正确诊断和处理,1天多后转入我院时已明显感染性休克并发多器官衰竭、ARDS,已失去手术时机。车祸、外伤患者要重视多处伤、复合伤,应全面仔细检查患者,综合判断病情。
以上报告分析了12例围术期患者心跳骤停病例,急诊危重手术患者应重视充分的术前准備,作好病情判断及手术时机方式的选择,选择好麻醉方式并作好术中生命体征的监护及维持,以期保障患者的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