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10年)》提出,到2020年教育改革发展的战略目标之一是“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绘就了未来10年我国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宏伟蓝图,凸显教育在保障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基本实现现代化的国家战略目标的基础性、先导性、全局性的战略地位。在此背景下,南京应立足本土,放眼全球,借鉴国外发达城市在教育改革方面的经验,以顺应国际教育发展的趋势。
一、新加坡教育改革的背景介绍
瑞士洛桑国际管理学院公布的2010年度《世界竞争力报告》显示,新加坡是当前全球最具竞争力的经济体。新加坡从弹丸小国到世界发达国家,其发展速度令世界震惊。促进其成功的因素很多,然而对于自然资源缺乏的新加坡来说,通过教育提高国民素质的策略无疑起到了非常关键的作用。新加坡视教育为构建国家与民族的极为重要的组成部分并制定了相应的教育政策,形成了颇具特色的新加坡教育体制。尤其是2006年6月“智慧国2015”计划的实施启动以来,新加坡上下都高度重视教育的发展,争取到2015年将新加坡建设成一个信息技术支撐的智能化国家和全球化城市。
二、新加坡教育改革的举措
投资教育。新加坡始终保持教育投资随经济发展成比例增长,政府投入教育的经费仅次于国防,并且每年的教育经费投入都比上一年增加30%左右。早在1999年,新加坡教育支出达到了GDP的4%的目标。这种高投入为新加坡的教育提供了物质基础,加快推进新加坡实现教学设备现代化。譬如新加坡国立大学,每年可获得政府经费2.5亿新元,其校内电脑网络拥有超过3400多台电脑,并通过网络与世界5000多个大专院校和研究中心保持着紧密的联系。此外,对于6-16岁的新加坡学生,政府会创立一个教育户口,每年存入一笔款项。
创业教育。创业教育是新加坡教育体系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早在1959年,新加坡就确立了“发展实用教育以配合工业化和经济发展的需要”的指导思想,根据本国经济发展的实际需要设置了大量的学科专业和国际性课程,采用较为灵活的学分制。新加坡的很多大学商学院、管理学院的教授曾经有过创业的经历,如新加坡理工学院非常重视“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看重教师的企业经验,80%的教师都曾是企业经理或业务骨干,这使得他们对创业领域的实践、未来发展趋势以及创业教育的社会需求有着敏锐的洞察力和良好的把握能力。
分流教育。分流教育是建立在对个人差异的承认和尊重的基础上,运用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双规,通过不断分流,实现精英教育与大众教育兼顾,充分培养人才。1990年,新加坡对现行教育制度进行改革,从四年级末开始实施教育分流,为五年级和六年级学生提供EM1(为有学术潜能和语言天赋的学生提供高级英文和高级母语课程,约占15%)、EM2(为大部分学生提供普通英语和普通母语课程,约占70%)和EM3(为学习能力差的学生提供普通英文和基础母语课程)三种语言流的课程。2004年,教育部合并了EM1和EM2。2008年又为全国小学五年级和六年级的英文、华文、数学和科学推出 “普通水平”和“基础水平”两种不同程度的“科目分班”制度,因材施教的理念得以更加灵活地运用,基础教育中的公平与效率得以兼顾。
双语教育。新加坡从独特的国情出发,推行双语教育政策。新加坡的官方语言有马来语、英语、华语等。作为英国殖民地,英语的学习与掌握不仅打破了各种族之间的语言障碍,促进种族和睦相处,而且为新加坡吸收西方丰富信息、提高科技管理水平,迅速融入国际社会奠定了基础。近年来,随着中国在国际地位的崛起,新加坡政府又推行“讲华语运动”,以适应新时代发展的需要。
三、新加坡教育改革对南京教育现代化的启示
南京基础教育已全面普及,优质教育资源高位均衡,但南京仍然存在着资金投入不足、信息技术设备有待完善、教育发展不均衡、教育影响力和辐射力与城市的功能定位尚有差距等问题。从中国社科院倪鹏飞发布的2008年度《中国城市教育竞争力比较》可以看出,南京在15个副省级城市中,教育竞争力排名仅为第13名,见图1。
图115个副省级城市教育竞争力排名
因此,当前和今后一段时间,南京要紧紧抓住重要战略机遇期,借鉴新加坡教育改革取得的一系列成功,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
(一)完善教育经费投入和管理,推动教育优先发展工程。教育投入是支撑国家长远发展的基础性、战略性投资,是教育事业的物质基础,是公共财政的重要职能。南京市要把优先发展教育作为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真正做到经济社会发展规划优先安排教育发展,财政资金优先保障教育投入,同时加强教育经费使用管理,提高教育经费使用效益。发挥公共财政的调控和导向作用,鼓励推进教育体制机制创新,建立标准拨款、项目投资于绩效奖惩相结合的教育经费分配制度。
(二)进行双语教学的可行性探讨,推进教育国际化建设工程。首先,借举办“青奥会”契机,利用举办“青奥会”所要求的各项国际化运作硬件和软件,优化升级定位科学、具有南京特色的国际化战略体系。其次,通过出国进修、引进外教、高校培训等方式努力扩大双语师资队伍,在各个区县的不同层面、不同学科逐步掀起双语教育的高潮。第三,从实际出发,灵活选择适当的教学模式。结合学校实际情况,优先发展特色专业、重点学科,探索出适合本校具体情况,适合具体专业的双语课程设计,同时加强与世界教育发达高等学校的合作,通过合作研究、联合培养共建分院等形式,建立与国际接轨的课程体系,真正实现南京“跳出教育办教育,面向世界办教育”。
(三)转变教育观念,推动创业教育振兴工程。借鉴新加坡的经验,围绕南京建设先进制造业基地、现代服务业基地和长三国际航运物流中心、科技创新中心的目标,大力推进高等教育与科技、经济的紧密结合,逐步形成具有南京特色的发展模式。一是加强校园创业信息服务网络建设,为学生创业提供创业项目、创业资金、创业导师、创业资源、创业政策等信息咨询服务,并通过internet实现大学生创业群体与创业同行和创业成功者的沟通和交流。二是建立大学生创业指导中心,负责组织有关管理咨询机构、风险投资机构、市场分析专家为创业学生提供企业创立与运行、资本运作、风险规避、知识产权等咨询服务和人员培训。三是建立有政府或企业参与的科技创业园区或孵化器,在政策、资金方面加强对孵化器的支持与投入。
(四)实现教育公平,推动教育均衡发展工程。新加坡的教育分流制度正是建立在对个人差异的承认和尊重的基础之上,根据学生实际能力进行分流。南京在教育均衡发展方面,一是在硬件设施上实现基本均衡,改善郊县学校办学条件,通过争先创优活动,使每一所学校都能按照法定要求达到一定标准。二是优化配置城乡教育资源,促进全市教育资源的合理流动和高效组合。留住农村中小学教师的同时,出台鼓励城里名师“倒流”农村的政策,消除“区域之间、城乡之间、学校之间”的差距。实施城区重点学校分别与农村学校结对帮促、互派教师制度,以达到以强带动、均衡发展的目的。三是发展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利用现有信息网络资源优势,提升农村学校教育信息化服务教育教学的水平,让农村学生享受到优质教育资源。
一、新加坡教育改革的背景介绍
瑞士洛桑国际管理学院公布的2010年度《世界竞争力报告》显示,新加坡是当前全球最具竞争力的经济体。新加坡从弹丸小国到世界发达国家,其发展速度令世界震惊。促进其成功的因素很多,然而对于自然资源缺乏的新加坡来说,通过教育提高国民素质的策略无疑起到了非常关键的作用。新加坡视教育为构建国家与民族的极为重要的组成部分并制定了相应的教育政策,形成了颇具特色的新加坡教育体制。尤其是2006年6月“智慧国2015”计划的实施启动以来,新加坡上下都高度重视教育的发展,争取到2015年将新加坡建设成一个信息技术支撐的智能化国家和全球化城市。
二、新加坡教育改革的举措
投资教育。新加坡始终保持教育投资随经济发展成比例增长,政府投入教育的经费仅次于国防,并且每年的教育经费投入都比上一年增加30%左右。早在1999年,新加坡教育支出达到了GDP的4%的目标。这种高投入为新加坡的教育提供了物质基础,加快推进新加坡实现教学设备现代化。譬如新加坡国立大学,每年可获得政府经费2.5亿新元,其校内电脑网络拥有超过3400多台电脑,并通过网络与世界5000多个大专院校和研究中心保持着紧密的联系。此外,对于6-16岁的新加坡学生,政府会创立一个教育户口,每年存入一笔款项。
创业教育。创业教育是新加坡教育体系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早在1959年,新加坡就确立了“发展实用教育以配合工业化和经济发展的需要”的指导思想,根据本国经济发展的实际需要设置了大量的学科专业和国际性课程,采用较为灵活的学分制。新加坡的很多大学商学院、管理学院的教授曾经有过创业的经历,如新加坡理工学院非常重视“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看重教师的企业经验,80%的教师都曾是企业经理或业务骨干,这使得他们对创业领域的实践、未来发展趋势以及创业教育的社会需求有着敏锐的洞察力和良好的把握能力。
分流教育。分流教育是建立在对个人差异的承认和尊重的基础上,运用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双规,通过不断分流,实现精英教育与大众教育兼顾,充分培养人才。1990年,新加坡对现行教育制度进行改革,从四年级末开始实施教育分流,为五年级和六年级学生提供EM1(为有学术潜能和语言天赋的学生提供高级英文和高级母语课程,约占15%)、EM2(为大部分学生提供普通英语和普通母语课程,约占70%)和EM3(为学习能力差的学生提供普通英文和基础母语课程)三种语言流的课程。2004年,教育部合并了EM1和EM2。2008年又为全国小学五年级和六年级的英文、华文、数学和科学推出 “普通水平”和“基础水平”两种不同程度的“科目分班”制度,因材施教的理念得以更加灵活地运用,基础教育中的公平与效率得以兼顾。
双语教育。新加坡从独特的国情出发,推行双语教育政策。新加坡的官方语言有马来语、英语、华语等。作为英国殖民地,英语的学习与掌握不仅打破了各种族之间的语言障碍,促进种族和睦相处,而且为新加坡吸收西方丰富信息、提高科技管理水平,迅速融入国际社会奠定了基础。近年来,随着中国在国际地位的崛起,新加坡政府又推行“讲华语运动”,以适应新时代发展的需要。
三、新加坡教育改革对南京教育现代化的启示
南京基础教育已全面普及,优质教育资源高位均衡,但南京仍然存在着资金投入不足、信息技术设备有待完善、教育发展不均衡、教育影响力和辐射力与城市的功能定位尚有差距等问题。从中国社科院倪鹏飞发布的2008年度《中国城市教育竞争力比较》可以看出,南京在15个副省级城市中,教育竞争力排名仅为第13名,见图1。
图115个副省级城市教育竞争力排名
因此,当前和今后一段时间,南京要紧紧抓住重要战略机遇期,借鉴新加坡教育改革取得的一系列成功,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
(一)完善教育经费投入和管理,推动教育优先发展工程。教育投入是支撑国家长远发展的基础性、战略性投资,是教育事业的物质基础,是公共财政的重要职能。南京市要把优先发展教育作为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真正做到经济社会发展规划优先安排教育发展,财政资金优先保障教育投入,同时加强教育经费使用管理,提高教育经费使用效益。发挥公共财政的调控和导向作用,鼓励推进教育体制机制创新,建立标准拨款、项目投资于绩效奖惩相结合的教育经费分配制度。
(二)进行双语教学的可行性探讨,推进教育国际化建设工程。首先,借举办“青奥会”契机,利用举办“青奥会”所要求的各项国际化运作硬件和软件,优化升级定位科学、具有南京特色的国际化战略体系。其次,通过出国进修、引进外教、高校培训等方式努力扩大双语师资队伍,在各个区县的不同层面、不同学科逐步掀起双语教育的高潮。第三,从实际出发,灵活选择适当的教学模式。结合学校实际情况,优先发展特色专业、重点学科,探索出适合本校具体情况,适合具体专业的双语课程设计,同时加强与世界教育发达高等学校的合作,通过合作研究、联合培养共建分院等形式,建立与国际接轨的课程体系,真正实现南京“跳出教育办教育,面向世界办教育”。
(三)转变教育观念,推动创业教育振兴工程。借鉴新加坡的经验,围绕南京建设先进制造业基地、现代服务业基地和长三国际航运物流中心、科技创新中心的目标,大力推进高等教育与科技、经济的紧密结合,逐步形成具有南京特色的发展模式。一是加强校园创业信息服务网络建设,为学生创业提供创业项目、创业资金、创业导师、创业资源、创业政策等信息咨询服务,并通过internet实现大学生创业群体与创业同行和创业成功者的沟通和交流。二是建立大学生创业指导中心,负责组织有关管理咨询机构、风险投资机构、市场分析专家为创业学生提供企业创立与运行、资本运作、风险规避、知识产权等咨询服务和人员培训。三是建立有政府或企业参与的科技创业园区或孵化器,在政策、资金方面加强对孵化器的支持与投入。
(四)实现教育公平,推动教育均衡发展工程。新加坡的教育分流制度正是建立在对个人差异的承认和尊重的基础之上,根据学生实际能力进行分流。南京在教育均衡发展方面,一是在硬件设施上实现基本均衡,改善郊县学校办学条件,通过争先创优活动,使每一所学校都能按照法定要求达到一定标准。二是优化配置城乡教育资源,促进全市教育资源的合理流动和高效组合。留住农村中小学教师的同时,出台鼓励城里名师“倒流”农村的政策,消除“区域之间、城乡之间、学校之间”的差距。实施城区重点学校分别与农村学校结对帮促、互派教师制度,以达到以强带动、均衡发展的目的。三是发展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利用现有信息网络资源优势,提升农村学校教育信息化服务教育教学的水平,让农村学生享受到优质教育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