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日本对一些准航母的命名方式多多少少地透露出了日本海上自卫队的心态。也就是说,尽管日本称之为驱逐舰,但在其内心是把它作为航空母舰来看待的。
日本防卫省8月31日公布了总额为48460亿日元(约合人民币3555亿元)的2010年度预算概算要求,较上年度增加了3%。其中包括在各地部署拦截朝鲜远程弹道导弹的“爱国者-3”(PAC-3)防空导弹和配备新型坦克的费用。另外,防卫省借口中国在海上频繁活动,要求再建一艘排水量近两万吨的直升机航母。
这艘新型舰是为接替“白根”级驱逐舰而建造的。按照设计,新型舰外形与日本目前最大的“日向”号直升机驱逐舰相似,采用航空母舰式的直通式甲板,上层建筑位于甲板一侧。该舰长248米,比“日向”号长51米;宽38米,比“日向”号宽5米;标准排水量达1.95万吨,远大于“日向”号的1.395万吨。
与“日向”号相比,新舰将拥有更强大运输能力,可搭载总共14架舰载直升机,同时起降5架直升机。该舰可运输陆上自卫队3.5吨卡车50台、人员4000人,并可为其他舰只进行海上燃料补给。
防卫省说,该舰将作为海上自卫队的中枢舰使用,并可用于大规模灾害救援、国际维和行动、紧急撤侨行动等。防卫省计划将来共建造4艘同型舰只。
五艘准航母要成型
日本目前共有两艘航母型护卫舰(排水量均为13950吨),“日向”号已于3月开始服役,而“伊势”8月21日在横滨下水。这也是继“日向”号后,日本拥有的第二艘满载排水量超过18000吨的作战舰艇。尽管被冠以“护卫舰”的虚名,但“伊势”号的下水事实上标志着日本的航母复活计划又向前迈出了关键性一步。
与“日向”号相同,“伊势”号长197米,宽33米,标准排水量1.395万吨,不仅远远超过日本其他型号的驱逐舰,甚至还超过了一些国家的轻型航母。“伊势”号还将装备“宙斯盾”相控阵雷达以及先进的火炮、导弹和指挥通信系统。按计划,“伊势”号将于2011年3月建成并交付自卫队正式服役。
“伊势”号到底是个什么玩意,按日本的叫法,认为它是直升机驱逐舰,或者叫载机驱逐舰;还有人说它是一个“准航母”。之所以有这么多的说法,就是因为这艘舰从外形上来看和航空母舰很像,它是直通甲板结构,以直升机为主要舰载武器,可载11架直升机,而且体积很大,有1.395万吨,和现在世界上很多轻型航母的排水量基本相当。
《中国军事百科全书》对“航空母舰”这一词条的定义很明确。首先是以舰载机为主要武器,并作为其海上活动基地的大型水面舰艇。“伊势”的主要作战武器就是它的11架舰载直升机,而且这些舰载直升机是以这艘舰艇为海上活动基地的,排水量上万吨,也可以叫大型水面战斗舰艇。从定义上来说,称“伊势”为航空母舰是没有问题的。
航母是一个大分类,既包括攻击型航空母舰,也包括小型的反潜航空母舰;主要的舰载机既有载喷气式固定翼机,过去也曾有载固定翼螺旋桨机,实际上现在也有以直升机作为主要舰载机的。从这个角度来讲,直升机母舰被称为航母是没有问题的。
而且按照日本海军的命名方式,日本現在的主力护卫舰,比如“春雨”级、“朝雾”级等,它们的命名方式是用自然现象来命名,而“日向”号、“伊势”号,大家都可以在旧日本海军序列中查到这些舰名,它们都是旧日本海军的主力战舰,也就是大型战舰。其中,“伊势”号尤其特殊。因为在旧日本海军当中,“伊势”号最初是一艘大型战列舰,之后海战的一些经验教训使日本人认识到战列舰已经开始走下坡路,航母正在成为海上霸主。于是,日本就改造了一些航空母舰,“伊势”号就在其中。所以我们看到的二战当中的“伊势”本来就是一艘航空母舰,只不过是改装了的航空母舰。现在,日本对一些准航母的命名方式多多少少地透露出了日本海上自卫队的心态。也就是说,尽管日本称之为驱逐舰,但在其内心是把它作为航空母舰来看待的。
加速装备航母编队
在积极推进航母建造计划的同时,近年来日本也在加速包括大型远洋补给舰、护卫舰艇、潜艇等相关编队配套舰艇的装备步伐。2004年~2005年满载排水量超过1.5万吨的“摩周”号、“近江”号远洋综合补给舰相继服役。2008年5月,日本最新型“宙斯盾”级驱逐舰“足柄”号正式服役,海上自卫队“宙斯盾”级驱逐舰达到6艘。“足柄”号的服役也标志着日本海上编队综合作战能力再次迈上了一个新的台阶。
2009年7月17日,三菱重工为日本第一艘19DD级驱逐舰举行了铺龙骨仪式。海上自卫队官员透露,建造该级舰的目的就是为了给日本海上自卫队“日向”级直升机母舰提供一层防御力量,使它们免于受来自水面和空中的打击。
2007年12月,以二战期间日本航母命名的海上自卫队新型潜艇“苍龙”号下水。同时,日本还在研发4000吨左右,装备高速鱼雷、潜射导弹和声呐系统,具备更强远海综合作战能力的新一代潜艇。
冷战结束后,日本逐步恢复了航母发展计划。通过建造“大隅”级、“日向”级,海上自卫队积累了建造全通甲板战舰的成熟技术。常驻日本的美军航母编队,也为日本自卫队提供了现成的航母情报资料来源。
可以说,从“大隅”级两栖攻击舰——“日向”级直升机母舰——中型航母——大型航母,日本未来的航母发展蓝图已经变得逐渐清晰起来。值得注意的是,刚刚下水的“伊势”号与“日向”号在二战期间就是姊妹舰,使用“伊势”号与“日向”号作为新型直升机母舰的命名,似乎也体现出日本军方将其视为“未来航母过渡舰”的良苦用心。

日本防卫省8月31日公布了总额为48460亿日元(约合人民币3555亿元)的2010年度预算概算要求,较上年度增加了3%。其中包括在各地部署拦截朝鲜远程弹道导弹的“爱国者-3”(PAC-3)防空导弹和配备新型坦克的费用。另外,防卫省借口中国在海上频繁活动,要求再建一艘排水量近两万吨的直升机航母。
这艘新型舰是为接替“白根”级驱逐舰而建造的。按照设计,新型舰外形与日本目前最大的“日向”号直升机驱逐舰相似,采用航空母舰式的直通式甲板,上层建筑位于甲板一侧。该舰长248米,比“日向”号长51米;宽38米,比“日向”号宽5米;标准排水量达1.95万吨,远大于“日向”号的1.395万吨。
与“日向”号相比,新舰将拥有更强大运输能力,可搭载总共14架舰载直升机,同时起降5架直升机。该舰可运输陆上自卫队3.5吨卡车50台、人员4000人,并可为其他舰只进行海上燃料补给。
防卫省说,该舰将作为海上自卫队的中枢舰使用,并可用于大规模灾害救援、国际维和行动、紧急撤侨行动等。防卫省计划将来共建造4艘同型舰只。
五艘准航母要成型
日本目前共有两艘航母型护卫舰(排水量均为13950吨),“日向”号已于3月开始服役,而“伊势”8月21日在横滨下水。这也是继“日向”号后,日本拥有的第二艘满载排水量超过18000吨的作战舰艇。尽管被冠以“护卫舰”的虚名,但“伊势”号的下水事实上标志着日本的航母复活计划又向前迈出了关键性一步。
与“日向”号相同,“伊势”号长197米,宽33米,标准排水量1.395万吨,不仅远远超过日本其他型号的驱逐舰,甚至还超过了一些国家的轻型航母。“伊势”号还将装备“宙斯盾”相控阵雷达以及先进的火炮、导弹和指挥通信系统。按计划,“伊势”号将于2011年3月建成并交付自卫队正式服役。
“伊势”号到底是个什么玩意,按日本的叫法,认为它是直升机驱逐舰,或者叫载机驱逐舰;还有人说它是一个“准航母”。之所以有这么多的说法,就是因为这艘舰从外形上来看和航空母舰很像,它是直通甲板结构,以直升机为主要舰载武器,可载11架直升机,而且体积很大,有1.395万吨,和现在世界上很多轻型航母的排水量基本相当。
《中国军事百科全书》对“航空母舰”这一词条的定义很明确。首先是以舰载机为主要武器,并作为其海上活动基地的大型水面舰艇。“伊势”的主要作战武器就是它的11架舰载直升机,而且这些舰载直升机是以这艘舰艇为海上活动基地的,排水量上万吨,也可以叫大型水面战斗舰艇。从定义上来说,称“伊势”为航空母舰是没有问题的。
航母是一个大分类,既包括攻击型航空母舰,也包括小型的反潜航空母舰;主要的舰载机既有载喷气式固定翼机,过去也曾有载固定翼螺旋桨机,实际上现在也有以直升机作为主要舰载机的。从这个角度来讲,直升机母舰被称为航母是没有问题的。
而且按照日本海军的命名方式,日本現在的主力护卫舰,比如“春雨”级、“朝雾”级等,它们的命名方式是用自然现象来命名,而“日向”号、“伊势”号,大家都可以在旧日本海军序列中查到这些舰名,它们都是旧日本海军的主力战舰,也就是大型战舰。其中,“伊势”号尤其特殊。因为在旧日本海军当中,“伊势”号最初是一艘大型战列舰,之后海战的一些经验教训使日本人认识到战列舰已经开始走下坡路,航母正在成为海上霸主。于是,日本就改造了一些航空母舰,“伊势”号就在其中。所以我们看到的二战当中的“伊势”本来就是一艘航空母舰,只不过是改装了的航空母舰。现在,日本对一些准航母的命名方式多多少少地透露出了日本海上自卫队的心态。也就是说,尽管日本称之为驱逐舰,但在其内心是把它作为航空母舰来看待的。
加速装备航母编队
在积极推进航母建造计划的同时,近年来日本也在加速包括大型远洋补给舰、护卫舰艇、潜艇等相关编队配套舰艇的装备步伐。2004年~2005年满载排水量超过1.5万吨的“摩周”号、“近江”号远洋综合补给舰相继服役。2008年5月,日本最新型“宙斯盾”级驱逐舰“足柄”号正式服役,海上自卫队“宙斯盾”级驱逐舰达到6艘。“足柄”号的服役也标志着日本海上编队综合作战能力再次迈上了一个新的台阶。
2009年7月17日,三菱重工为日本第一艘19DD级驱逐舰举行了铺龙骨仪式。海上自卫队官员透露,建造该级舰的目的就是为了给日本海上自卫队“日向”级直升机母舰提供一层防御力量,使它们免于受来自水面和空中的打击。
2007年12月,以二战期间日本航母命名的海上自卫队新型潜艇“苍龙”号下水。同时,日本还在研发4000吨左右,装备高速鱼雷、潜射导弹和声呐系统,具备更强远海综合作战能力的新一代潜艇。
冷战结束后,日本逐步恢复了航母发展计划。通过建造“大隅”级、“日向”级,海上自卫队积累了建造全通甲板战舰的成熟技术。常驻日本的美军航母编队,也为日本自卫队提供了现成的航母情报资料来源。
可以说,从“大隅”级两栖攻击舰——“日向”级直升机母舰——中型航母——大型航母,日本未来的航母发展蓝图已经变得逐渐清晰起来。值得注意的是,刚刚下水的“伊势”号与“日向”号在二战期间就是姊妹舰,使用“伊势”号与“日向”号作为新型直升机母舰的命名,似乎也体现出日本军方将其视为“未来航母过渡舰”的良苦用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