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原文告诉你,让技巧引导你

来源 :求学·文科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d23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对于文科考生来说,涉及自然科学领域的科技文阅读让人费解;对于理科考生来讲,涉及人文科学领域的科技文阅读让人困惑。笔者认为,自然科学类文章总体易于把握,因为其逻辑和表述相对客观和严谨;而人文科学类的文章相对较难,因为文章传递的是作者个人对人文科学领域的理解,具有极强的主观色彩,且表述方式大多极具个人特色,这使得文章的微观理念和宏观思想都较难把握。
  科技文阅读对能力的考查主要分三层。
  首先是考查学生对文章叙述内容的接受和识别能力。这层能力是阅读科技文章的基础,对信息的接受和识别是对文章内容进行的初步处理,假若连文章中的重要信息都有所遗漏或者难以识别其是有效信息,那么理解文章便无从谈起。其中关键的一点是接受文章信息,无论其观点在你看来是多么荒谬,多么不可思议,你都要接受它,因为一旦你对其产生质疑或者否定的感情倾向,你将不自觉地在后面答题的过程中受到潜意识里的情感导向,从而难以做出客观公正的评价。
  其二是考查学生对文章信息筛选和概括的能力。在完成了对文章有效信息的接受和识别后,答题过程其实不需要这么多繁杂的信息,因此要根据题目筛除一部分“垃圾信息”,清空部分大脑运行空间,进而对大段的有效信息进行概括,提炼中心思想,以便和题目选项进行快速匹配。
  最后考查学生推断和想象的能力,要求学生将自己置于与作者相同的思维环境下对文章未提及的内容进行思维发散。由于这个过程中难免受到个人主观因素的影响,因此极易产生偏差。
  虽然从前文来看,做对科技文的题目需要多种能力和技巧,但笔者认为应对科技文阅读并非难事,只需应用二三技巧(将在例文和总结中提到),注意题目陷阱,并且在长期训练过程中培养题感,拿下满分并非有“登天之难”。不怵题,有自信,定会得心应手,手到擒来。
  下面笔者结合2012年湖北卷第二大题进行叙述,讲解答题技巧,分析陷阱。
  中国哲学家表达自己思想的方式
  冯友兰
  人们开始读中国哲学著作时,第一个印象也许是,这些言论和文章都很简短,没有联系。打开《论语》,你会看到每章只有寥寥数语,而且上下章几乎没有任何联系。打开《老子》,你会看到全书只约有五千字,不长于杂志上的一篇文章,可是从中却能见到老子哲学的全体。习惯于精密推理和详细论证的学生,要了解这些中国哲学到底在说什么,简直感到茫然。他会倾向于认为,这些思想本身就是没有内部联系吧。如果当真如此,那还有什么中国哲学。因为没有联系的思想是不值得名为哲学的。
  可以这么说:中国哲学家的言论、文章没有表面上的联系,是由于这些言论、文章都不是正式的哲学著作。照中国的传统,研究哲学不是一种职业。每个人都要学哲学,正像西方人都要进教堂。学哲学的目的,是使人作为人能够成为人,而不是成为某种人。其他的学习(不是学哲学)是使人能够成为某种人,即有一定职业的人。所以过去没有职业哲学家,非职业哲学家也就不必有正式的哲学著作。在中国,没有正式的哲学著作的哲学家,比有正式的哲学著作的哲学家多得多。若想研究这些人的哲学,只有看他们的语录或写给学生、朋友的信。这些信写于他一生的各个时期,语录也不只是一人所记。所以它们不相联系,甚至互相矛盾,这是可以预料的。
  以上所说可以解释为什么有些哲学家的言论、文章没有联系,还不能解释它们为什么简短。有些哲学著作,像孟子的和荀子的,还是有系统的推理和论证。但是与西方哲学著作相比,它们还是不够明晰。这是由于中国哲学家惯于用名言隽语、比喻例证的形式表达自己的思想。《老子》全书都是名言隽语,《庄子》各篇大都充满比喻例证。甚至上面提到的孟子、荀子著作,与西方哲学著作相比,还是有过多的名言隽语、比喻例证。名言隽语一定很简短,比喻例证一定无联系。
  因而名言隽语、比喻例证就不够明晰。它们明晰不足而暗示有余,前者从后者得到补偿。当然,明晰与暗示是不可得兼的。一种表达,越是明晰,就越少暗示;正如一种表达,越是散文化,就越少诗意。正因为中国哲学家的言论、文章不很明晰,所以它们所暗示的几乎是无穷的。
  富于暗示,而不是明晰得一览无遗,是一切中国艺术的理想,诗歌、绘画以及其他无不如此。拿诗来说,诗人想要传达的往往不是诗中直接说了的,而是诗中没有说的。照中国的传统,好诗“言有尽而意无穷”。所以聪明的读者能读出诗的言外之意,能读出书的行间之意。中国艺术这样的理想,也反映在中国哲学家表达自己思想的方式里。
  中国艺术的理想,不是没有它的哲学背景的。《庄子》说:“言者所以在意,得意而忘言。”道家认为,道不可道,只可暗示。言透露道,是靠言的暗示,不是靠言的固定的外延和内涵。言一旦达到了目的,就该忘掉。诗的文字和音韵是如此,画的线条和颜色也是如此。
  《论语》《老子》中简短的言论,都不单纯是一些结论,而推出这些结论的前提都给丢掉了。它们都是富于暗示的名言隽语。暗示才耐人寻味。你可以把你从《老子》中发现的思想全部收集起来,写成一部新书。不管写得多么好,它也不过是一部新书。它可以与《老子》原书对照着读,也可以对人们理解原书大有帮助,但是它永远不能取代原书。
  1.下列关于原文前三段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论语》每章只有寥寥数语,上下章在思想上也几乎没有任何联系,因为它不只是一人所记,所以彼此不相联系是可以预料的。
  B.照中国的传统,研究哲学不是一种职业,表达哲学思想也就不必非有正式的哲学著作,而是可以散见于日常的交谈和书信之中。
  C.西方哲学著作采用系统的推理和论证表达思想,而中国哲学家惯于用名言隽语、比喻例证表达思想,所以思想的表达不够明晰。
  D.《庄子》各篇大都充满比喻例证,这些比喻例证之间可以没有相互联系,不像西方哲学著作中的推理论证那样有密切联系。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诗意往往不直接表达,而是通过暗示让人领会。中国哲学家表达自己思想的方式,比如名言隽语和比喻例证,正是一种诗意的表达方式。
  B.照中国的传统,好诗言有尽而意无穷,因为其意可由读者读出。同理,中国哲学家的言论、文章正因为语言简短,才能读出更多新意。
  C.明晰的表达固然值得肯定,但富于暗示的表达则更耐人寻味,只有聪明的读者才能发掘出诗的言外之意和书的行间之意。
  D.中国艺术的理想,当然不是只为中国艺术所独有,中国哲学家表达自己思想的方式就体现了这种理想,《老子》堪称范例。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中国哲学家表达自己思想的方式固然反映了中国艺术的理想,但从根本上说还是由中国哲学自身的认知特点决定的。
  B.中国哲学家表达自己思想的方式体现了中国哲学对言意关系的独特认识,那就是认为语言难以直接、完全地呈现思想。
  C.中国哲学家表达自己思想的方式强调暗示,体现出对语言作用的排斥,因为思想无法靠语言的固定外延和内涵来表达。
  D.中国哲学家表达自己思想的方式决定了它所表达的思想是难以还原的,因为读者所发现的思想包含他自己的体会。
  让我们从标题、作者开始读起,花费少量时间对标题进行分析,对文章内容进行预估,对作者的基本资料、行文风格等进行回忆。例如上文,首先阅读标题——《中国哲学家表达自己思想的方式》(以下简称《方式》),提取关键词“中国”“哲学家”“表达思想”,内容预估为阐述中国哲学的表述方式并与西方进行比较。再看作者冯友兰,为中国当代著名哲学家,有“现代新儒家”之誉,据此可判断作者行文具有较强的整体逻辑性,而且对中国哲学独特的表达方式应持肯定态度。当然,以上这些都是我们在通读文章之前的预判,预判的正确与否需要到文章中检验,但它将大大提升我们的阅读速度。又如我们预判冯友兰的行文风格注重推理逻辑,在阅读《方式》时就要着重注意每段开头和结尾的逻辑递进语句,例如“以上所说可以解释为什么有些哲学家的言论、文章没有联系,还不能解释它们为什么简短”,“因而名言隽语、比喻例证就不够明晰。它们明晰不足而暗示有余,前者从后者得到补偿”,对这些语句的快速发现将帮助我们理清整篇文章的逻辑顺序。
  阅读正文之前,先仔细看题目,在题目中的答题细节下画线,然后带着题目的设问回头阅读原文。例如第1小题,从题干中应提取“前三段”“表述”“不正确”三项,概括出A选项谈“《论语》前后不相互联系的特点和原因”,B选项谈“中国哲学思想的表达方式”,C选项谈“中国哲学思想表达不够明晰的原因”,D选项谈“《庄子》的比喻论证是否有相互联系”。把握住这些点,再回到原文中看题目就会有针对性,易于发现答案。
  第一遍通览原文时,需要着重标出作者表达自己观点的词句,如《方式》的第二段第一句话“中国哲学家的言论、文章没有表面上的联系,是由于这些言论、文章都不是正式的哲学著作”,第四段的“当然,明晰与暗示是不可得兼的。一种表达,越是明晰,就越少暗示;正如一种表达,越是散文化,就越少诗意。正因为中国哲学家的言论、文章不很明晰,所以它们所暗示的几乎是无穷的”,这些语句都直截了当地指出了作者自身对其所论述问题的独到见解,而文章必定是围绕他的想法展开的,因此找出这些语句就可以大致把握文章的中心思想和基本思路。笔者建议在这些词句下画下划线,以便在随后做题的过程中迅速找到反驳或支持选项的依据。
  第二遍跳跃略读时,并不是要求大段地跳过文章内容以求提高阅读速度,而是着重阅读作者的观点以及梳理推理过程,在阅读文章的例子等内容时则可加快速度。这样不仅使作者的观点在自己的脑海中印象更深,而且能扎起文章整体逻辑框架,为后面思维的发散和合理推断明确方向。
  在阅读并理解了文章大意后,我们进入到做题环节。虽然我们在之前审视了题目的设问,但答题时还是需要仔细审题才能把握出题人的目的和方向。先看第1题,题目的陷阱是“无中生有,拖沓累赘”。A选项中说“上下章在思想上也几乎没有任何联系”,而原文是“上下章几乎没有任何联系”,“在思想上也”五个字为无中生有。区区五个字却把意思完全改变,原文的意思侧重于“篇幅”和“表面”,而选项却把“没有联系”的程度上升到“思想层面”。针对这种陷阱,我认为要掌握的方法是:仔细将选项与原文比对,若选项中出现了与原文不同的内容,要判断其为冗余信息还是合理推断的信息,判断其对原文的意思表述是否有影响,不排除有的添加内容为合理的推断部分,添加内容是为帮助我们理解选项而设置。第1题选A。
  再看第2题,题目的陷阱是“强加因果,逻辑混乱”。B选项中说“照中国的传统,好诗言有尽而意无穷,因为其意可由读者读出。同理,中国哲学家的言论、文章正因为语言简短,才能读出更多新意”,明显强加因果,主观推理因素过强。针对这类陷阱,我们应该在遇到涉及因果关系的题目时,回到原文相应地方细看作者的推理思路,分析选项中的因果推理是否顺畅得当。第2题选B。
  最后进入到思维的发散和推理环节。在做第3题之前,我们应回想一下作者写文章的过程中基本的想法和感情倾向,将自己置于和作者相同的境地。比如说《方式》一文,我们就要把自己想象成为一名推崇中国哲学的学者,并客观公正地引经据典,将中国哲学同西方哲学进行比较,不失偏颇,有理有据。另外,在进行这一环节的思考时,应注意题目选项的说法是否过于绝对、是否有悖于常理等。我们来看第3小题,C选项说“体现了对语言作用的排斥”,这句话错在不符合常理且过于绝对,因为中国哲学家无论通过讲学还是著书立说的方式传播自己的思想,都需要借助语言作用,只是对语言表述的依赖没有西方哲学家那么强烈,而且我们可以将其与原文进行对比,原文为“它可以与《老子》原书对照着读,也可以对人们理解原书大有帮助,但是它永远不能取代原书”,从中也可看出C项表述曲解了原意。因此说题目的陷阱是“妄加推测,曲解原意”。针对此类型的陷阱,在没有整体理解感知的情况下,一般难以看出。因此要从整体上感知,在原文中准确寻找与选项对应的语句,找出语句含有的条件,提取与答案相关的有用信息,结合上下文仔细推敲。
  还有偷换词语、定语缺失、指代不明、答非所问等陷阱,由于文章篇幅限制不能详细提及,需要同学们在做题和反思中注意积累和总结,以便在考场上迅速避开陷阱,直面真相。
  结语:语文学习是一个长期积累的过程,我们要耐得住寂寞、经得起等待,细水长流才能奔腾入海。虽然上文介绍了一系列技巧,提示了一系列陷阱,但想灵活运用还需要在平时做题的过程中加以应用。语文绝对不是题海战术的试验田,因此,对做过的题一定要吃透、悟透,将做题的效用最大化。最后,还是要将应对科技文阅读的一切技巧统一于两句话,那就是“让原文告诉你,让技巧引导你”。愿同学们都能在科技文阅读的版块里“乘长风破万里浪”。
其他文献
许辉今年十八岁,正读高三。很奇怪的是年纪轻轻的他似乎有着严重的“健忘症”,且一直难以克服。好比说,许辉放学回家,坐公共汽车,把书包放在身旁,但一到下车,就忘了拿;又比如,老师宣布第二天进行测验,叮嘱同学们好好复习,但到了第二天,许辉将测验的事又忘记了;还比如,有一次,班里语文课代表让许辉第二天下午帮忙收作业,他很干脆地答应了下来,谁知到了第二天下午,人家问他收作业了没有,许辉才大吃一惊,自己竟然又
期刊
向来喜欢草木,养了一盆滴水观音。出差一周回来,发现它已瘫软在盆。从水龙头接来一盆水浇下去,然后不再理它。在书房里看王世襄的《锦灰堆》,刚看完第一卷,目光疲惫,抬头看窗外,与一盆激灵灵的滴水观音相遇。不觉惊呼,这还是刚才那盆蔫巴巴的花吗?如今,它已经腰杆挺直,枝叶伸展,一派精神了呀!  原来,是水壮了滴水观音的“胆”。  又有一次出远门,不知不觉,午饭的当口,路不熟的司机把车开到了郊区,费了好半天的
期刊
纵观历年来全国及各省市的英语高考试题,不难发现单项填空题的考查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四方面:词法、句法、语法和情景交际。其中句法侧重考查考生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对句型的认知和识别能力,是备考的重点和难点。本文拟结合近三年的高考真题,归纳高考英语单项填空题热点句型的结构特征,并深入分析每种句型的要点,希望对备考师生有所帮助。  一、强调句型:It+is/was+…that…  【典型考例】  1.(2013
期刊
这里超越现实、超越自我、超越任何艰难困阻;这里是你独立思考的空间,这里是你自由畅想的舞台;这里有我们的喜怒哀乐,有我们的痛苦悲伤,也有我们的快乐幸福;更重要的是——It’s private.  记忆中,我对妈妈只发过一次火,谁对谁错就不追究了。只是,事情过后,现在想起来,反倒感觉吵吵架也挺好的。  那是一个夏天的夜晚,不知什么缘由,妈妈对我说话的语气冷得让我无法接受,我火气很重地顶了她一句,就不声
期刊
“你幸福吗?”  如果你在雾都重庆上大学,一定会很幸福。重庆不仅是西南地区的经济中心和金融中心,也是全国幸福感排名前十的城市。李商隐的那场巴山夜雨把重庆打扮得诗情画意,解放碑的高楼大厦让这座历史悠久的山城充满了现代特质。吃着火锅,唱着歌,然后开启“学霸模式”,在这里读书,真是太舒服了。  重庆大学 ——  高山下的花环  前不久,观看完辽宁舰舰载机起降训练的重庆大学(下简称“重大”)学生自发拍摄了
期刊
时下,我们活在这样的一种年代:因为害怕错失,所以,我们总渴望获得更多信息以应对变化。潮来人往中,我们试图加快脚步以挤出时间将学习、工作做得更好、获得更大回报,却常常忘记人生的初衷;我们曾经扬言“生活的理想就是为了理想的生活”,然而,在现实的纷扰下,我们却迷失了自我。  这就是我们生活的写照,我们最大的苦恼是信息太多、诱惑太多,我们最大的难题是选择太多、无所适从。我们一直在求快、求多,然而,多——真
期刊
根据教育部最新印发的《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2012年)》,现行各高等院校的管理学本科专业划分为七个小类,即:管理科学与工程类、工商管理类、公共管理类、图书情报与档案管理类、工业工程类、电子商务类、旅游管理类。其中文科生可以就读的类别为:  工商管理类:工商管理、市场营销、会计学、财务管理、国际商务、人力资源管理、审计学、资产评估、物业管理、文化产业管理(注:可授管理学或艺术学学士学位)、农业
期刊
每次考试,我都有着强烈的求胜欲望——想取得优异成绩,实现家人对自己的期望。从小,我就有远大的志向,可以说从树立志向那天起我就没放弃过,什么事都朝着目标去做,哪怕是一句话、一件小事,甚至是一道选择题。我怕失败,怕不能实现理想。每时每刻我都背负着压力,快走不动了。我对什么都不感兴趣,只想安静地呆着,可我心里明白,自己是不可能真正“安静”的。别人都告诉我“要减压”,可我总不能改变。无形的压力使我迷茫、疲
期刊
我还记得那天出奇的热,父母与我途经南方的树、路遇海上的风,终于遥望到那红的瓦、白的墙,还有天边飞翘的屋檐。爸爸解释说这是嘉庚式建筑,我嘴上念叨,“哦,我们的校主”,眼睛里却满是头顶晴好的蓝天,以及如棉絮般轻盈的薄云。如果说6月的某两天让我开始反思高考的得与失;如果说踏上这趟旅程之前,我在日记本的最后一页还写过不舍和遗憾;如果有一件事是重要的,那便是在这里度过的四年时光作用于我的改变和成长。  有很
期刊
注:以上院校排名不分先后,优势专业、特色培养模式、就业优势只列出部分,详情请咨询招办或登录官网查询。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