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21世纪是科学发展迅速的世纪,科学带动社会的发展,社会的发展必会带动教育理念和方式的发展,发展就会有改革,改革中就会存在问题。就目前而言,在初中的语文教学中,由于历史传统、教学理念和方式、课程内容等方面都对语文教学有一定的影响,因此明确这些因素,并运用新课改下合理的教学方法,是教学改革深化的有力措施。
关键词:新课改 初中语文 影响因素 改革方法
中图分类号:G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4)01(c)-0154-01
针对初中的语文课堂教学而言,历史传统、教学理念和方式、课程内容等因素对教学工作的开展都有很重要的影响。历史传统是语文教学的灵魂,是传承华夏文明的重要介质;课程内容是语文教学的躯干,它是语文知识传播的重要枢纽;而教学理念和方式则是教学实施的手足,是灵魂支配和躯体运作的实现,因此历史传统、课程内容和教学理念方式三者结合,是深化教学改革的重要基础。
1 初中语文教学的影响因素
1.1 历史传统
作为语文教学,其必与历史传统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特别是初中语文教学,它是民族母语教育的必要措施,是学生语文素养提升的重要措施。在漫长的历史发展长河中,每个民族的母语教育都逐渐形成了特色,具有自己独特的母语教育方法论和母语课程观。语文教学,是作为传承民族文化的载体存在,而学生则是接受文化传承的受体,历史传统则是一个国家的精神,是国家的灵魂,初中语文教学则是传承文化的重要途径,因此历史传统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影响因素。
1.2 课程内容
课程内容是教学实施的基础依据,然而如何拓展课程内容的知识面,如何让课程内容更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这些问题均是影响语文教学的重要因素。拓展课程内容的知识面、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这两点均要求教师应有更高的专业水平,拓展知识面的目的是为了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对课文的学习更加全面,让学生可以从更多角度对课文中的内容进行思考;这种不只局限于课本的教学方式,其能够让学生养成对事物理解从多角度切入的习惯,是培养学生唯物辩证主义思想的重要措施,也是培养学生语文素养逐步提升的措施。
1.3 教学理念和方式
教学改革成功与否,关键在于教学理念是否转变、教学方式是否改进。改革实施成功的基础在于观念的转变,如果教学工作者的观念并未有所变化,那么教学改革的成功也无从谈起;其次是教学方式的改进,新课改的环境下要求教师实施“创新”教学,但是很多教学工作者是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培养成才的,教学方式改进创新的成功实施,对多数的教师而言,其是具有一定的难度。那么针对于此,教师应对新课改下教学理念和方式进行自我思考,在思考中分析教学方案的制度,通过教学实践不断摸索来实现,其实现教学改革的重要前提应是教学观念有大幅度的转变,如果只是局部观念的转变,那么并不能有效实现教学改革的目的。
2 新课改下初中语文教学改革的方式
2.1 数子十短则不如奖子一长
作为初中生这个年龄段的学生,教师善采用合理的鼓励性措施来展开教学工作,其能够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的养成以及对学习热情的保持。数子十短,则不如奖子一长,特别是在很多基层教学机构,由于这些机构中的学生大多来自于农村或者普通的工薪阶层,这些学生受环境、家庭等各方面的影响,很多学生在学习的潜意识存有自信心不足的现象,而作为教学工作者正是促进学生自信心建立的良好导师,如果教学工作者对这些学生中部分个体采取多次反复的否定,则是不利于学生学习和成长的,其甚至可能引发学生厌科的现象出现。
2.2 知人善教
知人善教要求教师对学生个体的教学要有针对性,针对性是指对学生的家庭教育、学习进度、学习兴趣等都要做充分了解,通过了解可以为不同的学生创造其培养和发展的机会,通过了解可以对部分学生成绩不理想的情况予以多方面的分析,便于教学工作更有针对性的开展,这样的措施也是教学工作中多种教学模式结合运用的基础。因此教学工作开展中因材施教的方式是对学生学习信心塑立的有力措施,是培养学生对语文自主学习的促进措施,通过因材施教的教学经验累积,从而能够达成“知人善教”,是教师专业水平提高的保证,也是语文教学改革深化的重要前提。
2.3 授人以渔
授人以渔是指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相对于传统的“灌输式教学”而言,“灌输式教学”则是授人以鱼,两者有很好的对比性。传统的灌输教学,大多是教师把自身对教材的理解和官方理解结合来展开教学,其是以“授鱼”的方式来对学生进行教学,这样的教学方式干预了学生在学习中自我思考、自我理解,即使教师留有部分时间让学生进行自我思考,其也是杯水车薪,无法有效发挥学生对语文的自我探究、自主学习。因此新课改大背景下的教学方式,教师应该注重的是“引导”,而并非“灌输”,即使在引导工作中存有学生对教材理解不够全面、引导工作时间耗费多等情况,但是“引导”更能够引发学生的学习探究,是学习质地的提升,而并非学习表象的提升。
2.4 教师素质
课堂上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要注重教师教学能力和自身素质问题,优秀的教师不仅具有细致而又正确的引导能力,而且教师自身要具有良好的职业素养以及个人魅力素质,这是成为优秀导师的必要条件。同时具备这些条件的教师能够在课堂的教学上培养学生的兴趣,学生在通过学习中,不仅对知识的学习会产生动力,同时从内心热爱教师,喜欢上老师的课,这对学生的语文学习有很大助益。新课程下的教学工作,不仅要求学生配合教学,也要求教师自身的教学能力和素质都有提高,能为语文教学工作开展做好良好铺垫。
参考文献
[1] 韦锦忠.新课改背景下初中语文尝试教学法探讨[J].中国校外教育:基教版,2010(3):79.
[2] 王洪忠.浅谈新课改下初中语文高效课堂的构建[J].剑南文学,2013(2):375.
[3] 吴坤义.浅谈新课改下初中语文的课堂教学方法[J].科海故事博览·科教创新,2012(2):266.
关键词:新课改 初中语文 影响因素 改革方法
中图分类号:G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4)01(c)-0154-01
针对初中的语文课堂教学而言,历史传统、教学理念和方式、课程内容等因素对教学工作的开展都有很重要的影响。历史传统是语文教学的灵魂,是传承华夏文明的重要介质;课程内容是语文教学的躯干,它是语文知识传播的重要枢纽;而教学理念和方式则是教学实施的手足,是灵魂支配和躯体运作的实现,因此历史传统、课程内容和教学理念方式三者结合,是深化教学改革的重要基础。
1 初中语文教学的影响因素
1.1 历史传统
作为语文教学,其必与历史传统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特别是初中语文教学,它是民族母语教育的必要措施,是学生语文素养提升的重要措施。在漫长的历史发展长河中,每个民族的母语教育都逐渐形成了特色,具有自己独特的母语教育方法论和母语课程观。语文教学,是作为传承民族文化的载体存在,而学生则是接受文化传承的受体,历史传统则是一个国家的精神,是国家的灵魂,初中语文教学则是传承文化的重要途径,因此历史传统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影响因素。
1.2 课程内容
课程内容是教学实施的基础依据,然而如何拓展课程内容的知识面,如何让课程内容更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这些问题均是影响语文教学的重要因素。拓展课程内容的知识面、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这两点均要求教师应有更高的专业水平,拓展知识面的目的是为了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对课文的学习更加全面,让学生可以从更多角度对课文中的内容进行思考;这种不只局限于课本的教学方式,其能够让学生养成对事物理解从多角度切入的习惯,是培养学生唯物辩证主义思想的重要措施,也是培养学生语文素养逐步提升的措施。
1.3 教学理念和方式
教学改革成功与否,关键在于教学理念是否转变、教学方式是否改进。改革实施成功的基础在于观念的转变,如果教学工作者的观念并未有所变化,那么教学改革的成功也无从谈起;其次是教学方式的改进,新课改的环境下要求教师实施“创新”教学,但是很多教学工作者是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培养成才的,教学方式改进创新的成功实施,对多数的教师而言,其是具有一定的难度。那么针对于此,教师应对新课改下教学理念和方式进行自我思考,在思考中分析教学方案的制度,通过教学实践不断摸索来实现,其实现教学改革的重要前提应是教学观念有大幅度的转变,如果只是局部观念的转变,那么并不能有效实现教学改革的目的。
2 新课改下初中语文教学改革的方式
2.1 数子十短则不如奖子一长
作为初中生这个年龄段的学生,教师善采用合理的鼓励性措施来展开教学工作,其能够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的养成以及对学习热情的保持。数子十短,则不如奖子一长,特别是在很多基层教学机构,由于这些机构中的学生大多来自于农村或者普通的工薪阶层,这些学生受环境、家庭等各方面的影响,很多学生在学习的潜意识存有自信心不足的现象,而作为教学工作者正是促进学生自信心建立的良好导师,如果教学工作者对这些学生中部分个体采取多次反复的否定,则是不利于学生学习和成长的,其甚至可能引发学生厌科的现象出现。
2.2 知人善教
知人善教要求教师对学生个体的教学要有针对性,针对性是指对学生的家庭教育、学习进度、学习兴趣等都要做充分了解,通过了解可以为不同的学生创造其培养和发展的机会,通过了解可以对部分学生成绩不理想的情况予以多方面的分析,便于教学工作更有针对性的开展,这样的措施也是教学工作中多种教学模式结合运用的基础。因此教学工作开展中因材施教的方式是对学生学习信心塑立的有力措施,是培养学生对语文自主学习的促进措施,通过因材施教的教学经验累积,从而能够达成“知人善教”,是教师专业水平提高的保证,也是语文教学改革深化的重要前提。
2.3 授人以渔
授人以渔是指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相对于传统的“灌输式教学”而言,“灌输式教学”则是授人以鱼,两者有很好的对比性。传统的灌输教学,大多是教师把自身对教材的理解和官方理解结合来展开教学,其是以“授鱼”的方式来对学生进行教学,这样的教学方式干预了学生在学习中自我思考、自我理解,即使教师留有部分时间让学生进行自我思考,其也是杯水车薪,无法有效发挥学生对语文的自我探究、自主学习。因此新课改大背景下的教学方式,教师应该注重的是“引导”,而并非“灌输”,即使在引导工作中存有学生对教材理解不够全面、引导工作时间耗费多等情况,但是“引导”更能够引发学生的学习探究,是学习质地的提升,而并非学习表象的提升。
2.4 教师素质
课堂上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要注重教师教学能力和自身素质问题,优秀的教师不仅具有细致而又正确的引导能力,而且教师自身要具有良好的职业素养以及个人魅力素质,这是成为优秀导师的必要条件。同时具备这些条件的教师能够在课堂的教学上培养学生的兴趣,学生在通过学习中,不仅对知识的学习会产生动力,同时从内心热爱教师,喜欢上老师的课,这对学生的语文学习有很大助益。新课程下的教学工作,不仅要求学生配合教学,也要求教师自身的教学能力和素质都有提高,能为语文教学工作开展做好良好铺垫。
参考文献
[1] 韦锦忠.新课改背景下初中语文尝试教学法探讨[J].中国校外教育:基教版,2010(3):79.
[2] 王洪忠.浅谈新课改下初中语文高效课堂的构建[J].剑南文学,2013(2):375.
[3] 吴坤义.浅谈新课改下初中语文的课堂教学方法[J].科海故事博览·科教创新,2012(2):266.